六 加强对我国边疆地区与周边关系的研究
边疆是我国与邻国进行能量交换最频繁的地方,也是我国与外部世界接触最直接、最敏感的地方,西方和周边一些敌对势力一贯利用我国边疆的特殊性、复杂性和相对落后性,在我国边疆持续进行渗透、颠覆活动。因此,必须从我国边疆长治久安的战略需求上来构筑边疆学的学科体系,将周边国际环境及其对我国边疆地区的影响纳入研究视野。中国是一个大国,是一个陆疆和海疆兼备的国家。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中国拥有众多的陆上邻国和海上邻国。近代以前中国与邻国自然形成了朝贡体系,但进入近代,中国与邻国的朝贡体系被打破,中国与邻国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受世界大国左右和塑造。近代意义上的中国与邻国的边界形成和领土划分也深深地打上了不平等的烙印。现在,中国正处于崛起时期,国际社会非常关注中国对周边地区的态度、立场和行动。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与周边国际社会打交道的理念和思想。边疆的发展也离不开周边国际环境。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9]党中央还提出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思想,强调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地惠及周边国家,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上述战略思想需要通过我国边疆地区加以具体贯彻落实,而如何贯彻落实,就需要我们拿出真知灼见。
一是,中国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周边国际环境。中国当前最大的任务就是解决发展问题,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若关起门来搞发展,效果不会好,中国的发展是建筑在全面向世界开放基础上的。最开始中国搞沿海开放,得到巨大的正面效果后,中国不仅实行沿海开放,也实行沿边开放。中国的发展和改革开放决定了中国必须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平共处,实行和平的外交路线和政策。如果不实行和平外交政策,中国怎么能够获得良好的周边国际环境呢?而良好的周边国际环境是中国发展的必要外部条件。中国的外交战略是和平发展,和平发展是中国的必然选择。而中国所追求的发展是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共赢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基本路径是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中国的开放战略自然涉及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所以中国一直强调周边外交战略的重要性。中国提出了与周边国家建立紧密关系的战略思路,旨在扩大同周边国家各方的利益汇合点。中国在确定区域性外交战略方面将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作为重要内容。中国与周边国家谋求建立新型邻国关系,明确提出了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理念,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中国明确阐述了发展与周边国家互利关系的思想,即努力使自身的发展更好地惠及周边国家。中国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
二是,中国有和平解决领土争端的成功经验。最近几年,中国周边国际环境出现了一些问题,中国与周边一些国家的矛盾和摩擦增多,于是,一些国外别有用心的人就说,崛起的中国故意在周边挑起争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有必要多讲中国成功解决领土争端的经验。
20世纪80年代,中苏两国开始了关系正常化进程,1989年5月戈尔巴乔夫访华标志着两国的敌对关系已经结束,中苏关系进入了睦邻友好的新时期。在长时间的对抗彻底结束以后,解决好中苏边界问题和边界地区的互信问题,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1989年11月中苏开始两国边境裁军问题的谈判。1990年4月,中国与苏联签署了在两国边境地区相互裁减武装力量和增进军事领域信任措施的原则决定。1991年5月中苏两国就中苏东段边界达成协议,签署了《中苏东段边界协定》,但西段边界协定尚未达成。1991年底苏联突然解体,给中苏西段边界谈判带来了不确定因素。经过磋商,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共同组成代表团与中国方面继续进行谈判,这就是学术界所称的“4+1”谈判模式。截至1995年12月,双方进行了22轮谈判,最后就中国同上述四国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军协定以及其他有关文件的内容达成一致。1996年4月在上海,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1997年4月,中国与上述四国在莫斯科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这两个协定的签署促进了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边境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安宁,为维护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冷战思维的新安全模式,也是加强地区安全的一个创举。在平等信任和互谅互让基础上中国先后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成功解决了边界划分问题。横在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三国之间非常敏感的历史遗留问题就这样得到和平解决,给世界和平解决复杂的领土纠纷问题提供了范式,不仅如此,还催生了上海合作组织的诞生。
三是,区域经济合作。中国已经明确提出了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战略思路。中国旨在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10]中国还准备进一步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至于区域经济合作,中国旨在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等文件都阐述了区域开放的战略意义。比如我国东北地区正在寻求区域开放,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已经得到国务院的批准,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联邦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也已签署,这说明中俄区域合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与东盟的深度合作已经验证了区域开放合作的巨大益处。中国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中国正在推动中吉乌铁路方案的实施,推动与南亚国家的通道建设,准备与巴基斯坦一道建设中巴经济走廊。中国在与周边国家开展经济合作中将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强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所有这些措施都会对我国边疆地区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中国最近提出了区域合作的新思路,即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旨在挖掘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欧亚大陆的主要力量应加强经济合作,共同推动欧亚大陆东西交通网络的畅通,欧盟、俄罗斯、中亚国家和中国应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高速信息网络,实现欧亚大陆的交通便利化和便捷化。
四是,中国周边国际环境的塑造离不开与世界大国打交道。首先是美国对中国周边国际环境影响最大。最近几年,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明确提出了“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在军事方面频频在中国周边搞多边军事演习,在经济上搞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中美关系时有起伏。针对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中国最近提出与美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设想,这是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发展对美关系的新思路。其主要内涵,一是不冲突、不对抗,二是相互尊重,三是合作共赢。中国旨在加强与美国的沟通,共同为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负起责任。
中俄已建立起新型大国关系,中俄关系是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最近俄罗斯准备大规模开发远东地区,中国也在加大力度发展东北地区。中俄双边合作具有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性质。中国与俄罗斯既是世界大国,又互为邻国。中俄关系的稳定与发展不仅关系到亚洲地区的和平与发展,而且也关系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中俄两国在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中俄印合作机制、朝鲜六方会谈等多边合作机制方面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当然,也要看到,随着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关系的不断深化,俄罗斯也感到了压力,俄罗斯一些人认为中国与俄罗斯在能源方面已经展开竞争。[11]但从中俄两国能源结构上看,中国与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能源领域不构成竞争。原因很简单,中国是石油和天然气消费国,而俄罗斯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出口国,中俄能源结构具有巨大的互补性。正因为如此,中俄在石油领域的合作正在不断深化,中俄在天然气领域的合作正在谈判过程中。事实上,作为石油和天然气的巨大消费国,中国特别希望与俄罗斯展开深度的能源合作,很早就与俄罗斯方面展开谈判,但出现了一些波折。在与俄罗斯谈判不够顺利,安大线建设被搁置的情况下,中国需要寻找新的能源合作伙伴,扩大能源进口,以支撑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建设了石油管道,随后又与土库曼斯坦经由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建设了天然气输送管道。中国在中亚地区实现了能源领域合作的战略突破,而俄罗斯长期垄断中亚地区的能源出口,中国此举打破了俄罗斯的能源垄断地位,这也是事实。但这谈不上中俄之间的竞争关系,因为中国在与俄罗斯谈判不够顺利的情况下从中亚国家进口石油和天然气是自然的,无可非议的。事实上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竞争,它们都是能源输出国,都需要中国这个巨大的买主。还有一个问题,俄罗斯盛产石油和天然气,同时俄罗斯又大规模购买中亚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并转卖给其他国家,俄罗斯的这种做法带有明显的苏联区域分工的痕迹,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也很想垄断中亚地区的能源出口。但俄罗斯能源公司一方面与中国能源公司的谈判不顺畅,在与中国能源合作方面表现出更多的患得患失,另一方面又不希望中国从中亚地区进口能源,试图长期垄断中亚地区的能源出口,这表明俄罗斯还没有意识到在全球化的今天,单纯的国际能源垄断已经不可能长久维持下去。从上述情况来看,中国与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能源领域不是竞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