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乡镇志书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绪论

一 研究缘起与意义

地方志书的发展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经过汉魏南北朝的地记以及隋唐五代的图经这两个历史发展阶段后,到了宋元时期,方志的基本体例最终趋于定型。[1]自宋代开始,我国编修各类地方志书的记载不绝于书,并形成了定期编修地方志书的优良传统。数量众多的各类地方志书文献,是中国历史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研究传统社会的特征及其变化发展的规律,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意义。乡镇志书作为地方志书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在各类地方志书中的位置十分显眼,特色也十分鲜明。

所谓乡镇志书,即为记载县以下的乡、都、保、图、圩、村、里、镇、堡、场等综合情况的志书,主要包括有乡志、镇志、村志、里志、场志、巷志等。历代乡镇志书编纂的体例与主要内容,同各类地方志书一样,具有自己鲜明的地方性特色。一般而言,明清以降乡镇志书记载的主要内容和篇目有疆域、政区、山川、沿革、建置、四至、乡里、物产、财赋、户口、职官、风俗、掌故、选举、人物、艺文、名胜、古迹、琐事、异闻等方面;现当代乡镇志书记载的主要内容和篇目则有自然环境、镇村建制、姓氏人口、土地、交通、农业、水利、工业、商业、财税金融保险、镇村建设、党派群团、基层政权组织、政法、军事、教育科技、文化艺术、医疗卫生、古迹、民政、社会生活、宗教、习俗、特色物产、方言谣谚、人物、文献等。以上内容均涉及一地举凡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风俗、文献等各方面的情况,具有一地之百科全书的功用,并按照一定的编纂体例和篇目安排,将各种文献资料归属不同的门类,是了解一地基本情况的重要资料途径。

现存为数众多的乡镇志书,为我们研究基层社会的经济文化提供了最基本的史料基础。这些乡镇志书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对于我们研究历代基层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制度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探讨不同时代乡镇社会的特点与发展历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同时,作为地方志学科基本文献重要组成部分的乡镇志书,有助于我们研究地方志书的篇目设计、内容取舍、编纂风格的特征,把握方志编纂学的特点。乡镇志书在流传中有着各类不同的版本,通过对于其版本形态及其基本特征的考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清志书的传布途径和版本源流问题。此外,乡镇志书中收录的序跋、凡例,有助于我们研究方志学理论和地方志书的编纂机制与流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浙江素称“方志之乡”,地方志编纂具有悠久的历史,始自宋代的乡镇志编纂也有着优良的传统。明清时期随着乡镇经济的发展和人文教化的繁盛,乡镇志作为府县志的基础被大量编修,民国时期编修的乡镇志也为数不少。自宋代方志基本定型起,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见于著录、明确可考的浙江乡镇志约有180种。浙江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首轮修志的大规模开展,以及乡镇经济的迅速发展,乡镇志编修开始进入兴旺期。首轮修志中,浙江省是全国出版乡镇志最多的省份。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地方志事业的不断发展,乡(村)民历史文化意识的不断增强,乡镇志的编修发展迅速、方兴未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018年,浙江省新修乡镇村志(含镇志、乡志、街道志、村志、社区志)约有700种。浙江乡镇志的编修不仅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延续性强,而且佳作迭出、理论丰富、价值可观,历来居于全国前列,备受瞩目与称道。有学者称“传世乡镇志中,属浙江省者占有重要地位”。[2]其中我国现存最早的乡镇志——南宋宝祐《澉水志》被《四库全书》收存,明董穀《续澉水志》和潘廷章《硖川志》均被《四库全书》列为存目之书,余懋等纂光绪《梅里志》被《续修四库全书》收存。近现代亦有一定数量的浙江乡镇志被学者视为佳志,可作为地情百科或修志范本。因此,基于乡镇志的重要性和浙江乡镇志的重要地位,对于浙江乡镇志书进行系统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