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恨意但不离婚的妻子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2015年6月25日,东京地方法院裁定了一起致命伤害案。该案发生在2014年,一名70岁的女性殴打丈夫(79岁)并致其死亡。据《朝日新闻》(2015年6月26日)报道,该名女性大约在50年前(20岁时)与就职于一家大型银行的丈夫结婚。案发36年前,她发现丈夫出轨,但并未就此事与丈夫理论。直到最近,夫妇二人回忆往事时,丈夫觉得时过境迁,向她坦白了当年的婚外情,还提到了与情人结伴旅行、互赠礼物等细节。后来,这名女性在护理胃癌手术后卧病在床的丈夫时,望着病榻上的丈夫,脑海里不断浮现他36年前的背叛。终于在某一天,她再也无法按捺心中的愤恨,将丈夫殴打致死。

2012年2月24日,《每日新闻》晚报专栏“忧乐帐”登载了一篇题为《搜索“丈夫”这个词》的文章。内容大致如下:若将“丈夫”一词作为关键词输入搜索引擎,自动显示的第一个关联词是“去死”。网上对此事议论纷纷。但是,如果输入“丈夫”的对应词“妻子”,最先显示的关联词却是“礼物”等比较积极、充满善意的词语,可谓天壤之别。对此,专栏文章的结论是:丈夫若不抛弃“我家里没事儿!”这种毫无来由的自信,与妻子保持良好关系的话,很可能真的会落得“去死”的下场。

读这篇文章时,我并没有多想。可是,我在有关劳动雇用及育儿问题(这是我将倾注毕生精力的事业)的采访中,目睹了一直轻声细语说着“我丈夫”“我老公”的采访对象,一旦打开心扉、畅所欲言后,会突然在某一个瞬间,怒气冲冲地称自己的丈夫为“那浑蛋”。并且,虽然程度不同,但受访者无一例外地有过希望丈夫“去死”的念头。至此,我才意识到,这是一个极度值得关注的问题。

恰巧在那时,我听说了开篇提到的那起案件。最近,媒体上也常有妻子杀死丈夫、妻子殴打丈夫的报道。

当然,真正杀死丈夫的行为和抱有“希望丈夫去死”的念头不能相提并论。然而,到底是什么原因,迫使妻子们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如能追根溯源,天下所有的夫妇之间,可能都有着相似的问题吧。

我想再听听曾经采访过的妻子们的心声。

*

“真希望我丈夫去死——”

拥有良好的婚姻关系、深爱着自己丈夫的妻子们,就算丈夫卧病在床也不离不弃的妻子们,无法从失去丈夫的痛苦中解脱出来的妻子们,听到这句话,肯定会惊愕失色吧。

有人可能会反驳:“既然都这样想了,干吗不离婚呢?”要知道,在某些情况下,有些女性想离婚却离不了,而认为“只要丈夫去世,问题就能解决”的女性比比皆是。采访中,我对这一点感触颇深。追根溯源,就业问题是关键,一系列社会问题是导致妻子们希望丈夫去死的核心。

时移世换,今天的日本却依然保留着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形成的就业环境和社会保障体系。其中,女性“结婚离职”是最具代表性的现象,后果集中体现在家庭和婚姻中的夫妻关系上。

本书的第一章至第三章为采访记录,主要从妻子的视角,探究丈夫惹恼妻子的原因。这三章与我迄今为止的写作风格略有不同,文中尽量原封不动地转述了受访者的原话,希望能尽量真实地呈现受访者的心声。

不顾妻子怀孕照常去喝酒,不愿给孩子换尿布,早上送孩子去托儿所、下午却借口加班不去接孩子,丈夫诸如此类让妻子动怒的行为数不胜数。丈夫们也许会惊讶:“啊?就因为这点小事?”但妻子们心生杀意的瞬间,恰恰潜藏在日常生活的鸡毛蒜皮之中。如果丈夫一直视而不见妻子的不满,一心只等退休后安享晚年,那么,凉透了心的妻子心中积压多年的怨恨就终将爆发。

本书第四章从男性的角度思考,指出丈夫无法按妻子所愿做家务、照顾孩子的原因在于严苛的职场环境。第五章介绍了该如何不让妻子心生“希望丈夫去死”的怨念。

阅读本书的夫妇,以及即将步入婚姻的准夫妇,你们真的觉得“我家里没事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