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的本质
英文中的“经济”一词叫Economy,意思是节省、节约,源自古希腊语“管理一个家庭的人(Oikonomos)”,其本义是指管理家庭财物的方法。
如果把“Economy”上升到经济学范畴,则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如何有效配置的学科。西方经济学有4个核心概念,即经济人假设、资源稀缺、均衡概念与货币中立。针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如何有效配置资源的问题,又诞生了两大学派,其代表人物分别为哈耶克和凯恩斯。哈耶克认为市场经济可以根据需要自动调节,政府过度干预会导致资源配置扭曲,从而阻碍经济发展;凯恩斯则主张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政府干预来影响市场经济,他认为政府的干预能够降低市场经济的不稳定性,克服经济危机并改善经济预期。
从经济形态上看,马克思将经济的发展分为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3种经济形态。从社会形态上看,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中把社会的发展分为人与人的依赖关系、人与物的依赖关系、人的全面发展。三大社会形态如图1-3所示。
图1-3 三大社会形态
自然经济:人与人的依赖关系
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中指出自然经济是“一切劳动产品、能力和活动进行私人交换,既同以个人相互之间的统治和从属关系,又同在共同占有和共同控制生产资料的基础上联合起来的个人所进行的自由交换对立”。
在第一大社会形态下,人类只能依靠自然生存,物质生产匮乏,生产力低下,人类的需求仅仅是满足自身的生存,而生活的最高目标是吃饱穿暖。落后的生产工具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也很简单。生产方式使人类个性发展空间变得有限,因此人类需要借助共同体的身份而存在。在自然经济环境下,只有依靠人与人的依赖关系,才能满足人类生活所需的社会空间和条件。
商品经济:人与物的依赖关系
第二大社会形态是人对物的依赖,典型的社会形式是资产阶级社会。在这一社会形态下,人类发明了机器来代替人类劳动,提高了生产力。与上一个社会形态相比,人类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但独立性是基于对物的依赖而形成的。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手工生产规模的逐步扩大,专业化、合作化的劳动模式逐渐占据主要地位。在产业结构不断转变的过程中,工业成为主体,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产品和活动的交换变成个人的生存条件。
随着交换和分工的不断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共同体开始慢慢瓦解。同时,商品交易建立在自由与平等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交换价值为基础,以物为载体的自由平等的社会交往关系,至此,自然经济被商品经济取代。
在第二大社会形态下,人们逐渐摆脱对自然的过度依赖和社会约束的“个人依附”关系,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基础。
产品经济: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大社会形态即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社会形态是在第二大社会形态的基础上实现的,典型的社会形式是共产主义社会。
在整个社会完全实现人工智能化之后,由于生产力高度发达,人与人之间几乎不存在雇佣关系和管理关系,人类的活动不会受到他人或其他事物的限制。依靠机器的工作,每个人都可以独立地控制所需物品的生产过程,独立地安排自己的生活,最终实现自由的社会活动。在不断满足自己需求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最终,人类成为社会的主人,不再受自然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