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中文大师写作课:跟着中文大师学写议论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作文秘诀

鲁迅

探索思考

看到“作文”二字,尤其是看到“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议论文”时,你会有什么感受呢?是欣喜若狂,下笔如有神?还是抓耳挠腮,东拼西凑?的确,作出一篇好文并非易事,作出一篇论点深刻、结构完整的议论文就更难了。作文究竟有没有秘诀,鲁迅先生曾经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阅读批注

现在竟还有人写信来问我作文的秘诀。1我们常常听到:拳师教徒弟是留一手的,怕他学全了就要打死自己,好让他称雄。在实际上,这样的事情也并非全没有,逢蒙杀羿就是一个前例。逢蒙远了,而这种古气是没有消尽的,还加上了后来的“状元瘾”,科举虽然久废,至今总还要争“唯一”,争“最先”。

1 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开篇短短的一句话,作者不仅解释了写这篇文章的缘由,还用“竟还”二字加以强调,点明了本文的论点:作文没有秘诀可言。在写议论文时,论点是一篇文章的中心,是所要议论、阐述、表达的重要观点。一般而言,论点多被安排在文章开头,这样的好处是读者能迅速抓住文章要领,自然流畅地深入下文。

遇到有“状元瘾”的人们,做教师就危险,拳棒教完,往往免不了被打倒,而这位新拳师来教徒弟时,却以他的先生和自己为前车之鉴,就一定留一手,甚而至于三四手,于是拳术也就“ 一代不如一代”了。2

2 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作者没有直接去就“作文秘诀”的观点发表议论,而是笔锋一转,借用古今事例加以论证:拳术和科举确实有秘诀和传承。这与本文的论点形成鲜明对比。此外,写议论文时,切忌翻来覆去地空谈大道理,而要用丰富的事实材料为论点服务,使文章有血有肉,充实饱满。

还有,做医生的有秘方,做厨子的有秘法,开点心铺子的有秘传,为了保全自家的衣食,听说这还只授儿妇,不教女儿,以免流传到别人家里去,“秘”是中国非常普遍的东西,连关于国家大事的会议,也总是“内容非常秘密”,大家不知道。但是,作文却好像偏偏并无秘诀,3假使有,每个作家一定是传给子孙的了,然而祖传的作家很少见。自然,作家的孩子们,从小看惯书籍纸笔,眼格也许比较的可以大一点罢,不过不见得就会做。目下的刊物上,虽然常见什么“父子作家”“夫妇作家”的名称,仿佛真能从遗嘱或情书中,密授一些什么秘诀一样,其实乃是肉麻当有趣,妄将做官的关系,用到作文上去了。

3 语言连贯

一个“但是”,把从对各行各业“秘”的讨论上,自然转移到了文章主题“作文秘诀”上。连贯通畅的语言、严谨的结构、缜密的思维,使文章读起来更加顺畅自然。你也不妨尝试着写作时,在递进、转折、接结等位置恰当地运用连接词语,让文章更加一气呵成。

那么,作文真就毫无秘诀么?却也并不。4我曾经讲过几句做古文的秘诀,是要通篇都有来历,而非古人的成文;也就是通篇是自己做的,而又全非自己所做,个人其实并没有说什么;也就是“事出有因”,而又“查无实据”。到这样,便“庶几乎免于大过也矣”了。简而言之,实不过要做得“今天天气,哈哈哈……”而已。

4 设问句

前文中,作者围绕“作文没有秘诀”展开了论证。到这儿,却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开启段落——作文并不是真的毫无秘诀。是作者自相矛盾吗?不,这是作者在正话反说,以引出下文对“作古文秘诀”的分析,借此揭露当时文学创作的弊端。合理使用设问句,使文章不再平平无奇,也更有说服力。

这是说内容。至于修辞,也有一点秘诀:一要蒙胧,二要难懂。那方法,是:缩短句子,多用难字。5譬如罢,作文论秦朝事,写一句“秦始皇乃始烧书”,是不算好文章的,必须翻译一下,使它不容易一目了然才好。这时就用得着《尔雅》《文选》了,其实是只要不给别人知道,查查《康熙字典》也不妨的。动手来改,成为“始皇始焚书”,就有些“古”起来,到得改成“政俶燔典”,那就简直有了班马气,虽然跟着也令人不大看得懂。但是这样的做成一篇以至一部,是可以被称为“学者”的,我想了半天,只做得一句,所以只配在杂志上投稿。

5 语言准确精练

作者从作古文的“内容”过渡到“修辞”,并用简明的词语概括了修辞的秘诀和方法。于无声处,和作古文的修辞“秘诀”——蒙胧、难懂形成鲜明对比。作者写议论文的文字功底可见一斑。

我们的古之文学大师,就常常玩着这一手。班固先生的“紫色鼃(wā)声,余分闰位”,就将四句长句,缩成八字的;扬雄先生的“蠢迪检柙”,就将“动由规矩”这四个平常字,翻成难字的。《绿野仙踪》记塾师咏“花”,有句云:“媳钗俏矣儿书废,哥罐闻焉嫂棒伤。”自说意思,是儿妇折花为钗,虽然俏丽,但恐儿子因而废读;下联较费解,是他的哥哥折了花来,没有花瓶,就插在瓦罐里,以嗅花香,他嫂嫂为防微杜渐起见,竟用棒子连花和罐一起打坏了。这算是对于冬烘先生的嘲笑。然而他的作法,其实是和扬班并无不合的,错只在他不用古典而用新典。 6这一个所谓“错”,就使《文选》之类在遗老遗少们的心眼里保住了威灵。

6 举例论证

针对前文提出的作古文方法,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加以反面论证。一句浅显易懂的“秦始皇乃使烧书”最后被改为晦涩难懂的“政俶燔典”,加上古之文学大师们常玩的——“缩短句子、多用难字”作为实例,从侧面使本文论点更站稳了脚跟。在写议论文时,举例论证是最常使用的一种论证方法,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更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做得蒙胧,这便是所谓“好”么?答曰:也不尽然,其实是不过掩了丑。7但是,“知耻近乎勇”,掩了丑,也就仿佛近乎好了。摩登女郎披下头发,中年妇人罩上面纱,就都是蒙胧术。人类学家解释衣服的起源有三说:一说是因为男女知道了性的羞耻心,用这来遮羞;一说却以为倒是用这来刺激;还有一种是说因为老弱男女,身体衰瘦,露着不好看,盖上一些东西,借此掩掩丑的。从修辞学的立场上看起来,我赞成后一说。现在还常有骈四俪六,典丽堂皇的祭文,挽联,宣言,通电,我们倘去查字典,翻类书,剥去它外面的装饰,翻成白话文,试看那剩下的是怎样的东西呵!?

7 逻辑严密

议论文讲求逻辑严密清晰,本段首句照应前文作古文的“秘诀”——蒙胧,并指出了蒙胧的作用——掩丑。清晰严密的论证过程,不仅让读者一目了然,也能跟随作者的思路去思考和判断。写作时,合理使用总结概括性的语句,会使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凑,合乎逻辑。

不懂当然也好的。好在那里呢?即好在“不懂”中。8但所虑的是好到令人不能说好丑,所以还不如做得它“难懂”:有一点懂,而下一番苦功之后,所懂的也比较的多起来。我们是向来很有崇拜“难”的脾气的,每餐吃三碗饭,谁也不以为奇,有人每餐要吃十八碗,就郑重其事的写在笔记上;用手穿针没有人看,用脚穿针就可以搭帐篷卖钱;一幅画片,平淡无奇,装在匣子里,挖一个洞,化为西洋镜,人们就张着嘴热心的要看了。况且同是一事,费了苦功而达到的,也比并不费力而达到的可贵。譬如到什么庙里去烧香罢,到山上的,比到平地上的可贵;三步一拜才到庙里的庙,和坐了轿子一径抬到的庙,即使同是这庙,在到达者的心里的可贵的程度是大有高下的。作文之贵乎难懂,就是要使读者三步一拜,这才能够达到一点目的的妙法。

8 逻辑严密

此句类同上段首句,在分析了作古文的“蒙胧秘诀”后,紧接着论证“秘诀”之二——难懂。工整的逻辑安排,可以使读者迅速把握文章结构,了解论证过程。

写到这里,成了所讲的不但只是做古文的秘诀,而且是做骗人的古文的秘诀了。但我想,做白话文也没有什么大两样,因为它也可以夹些僻字,加上蒙胧或难懂,来施展那变戏法的障眼的手巾的。9倘要反一调,就是“白描”。

9 紧扣论点,收束全文

作者用大段篇幅、多个论据论证了作古文的秘诀和方法后,点出其“骗人”的本质。无论是做古文,还是白话文,这些不过是“障眼法”而已,也就否定了“作文秘诀”的存在。这与文章开头提出的论点首尾呼应,有力地收束了全文。

“白描”却并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10

10 延伸论点

在严密论证了“作文没有秘诀”的论点后,作者提出了“白描”写法。“白描”虽然没有秘诀,但它的“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却值得所有写作者学习。寥寥数语,总结全文,也使论题更加立体饱满。

阅读赏析

说起鲁迅先生,恐怕没有人不知道的。他不仅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也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自从1906年,25岁的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拿起笔杆开始写作算起,直至1936年病逝,30年间,先生创作了千万字有余的作品。其中,不仅有小说、散文、杂文、诗歌等多种体裁,还有很多书信与编校书稿。

鲁迅先生这样丰富而扎实的写作经验,吸引了很多爱好写作的人去请教“作文秘诀”。于是,先生作为回应和答疑,在1933年便有了这篇《作文秘诀》。文章开头,他先是直接明确地点出“作文并无秘诀”的论点,接着从各行各业的确有传承,但“祖传作家很少见”进行了论证。

写到这儿,鲁迅先生似乎不想扫大家的兴,谈起了做古文的秘诀和方法。然而,很快他又鲜明地指出,这是骗人的把戏,作文并没有秘诀。鲁迅先生这样曲折往复的论证方法,不仅让读者大为惊叹,也更深刻有力地点明了论点,可谓写议论文的高超技法。到此,先生并没有结束全文,而是用简短的几句话提出了“白描”的方法,好像在对喜欢他的读者奉上写作的真正要道。文章的论点也随之得以延伸,更加立体、丰富、饱满。

其实,不管写哪种体裁的文章,“白描”的确最见功夫。正如叶圣陶先生在写于1981年的文章《重读鲁迅先生的<作文秘诀>》结尾处,这样写道:“鲁迅先生的这四句‘秘诀’:

‘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其实是作文的要道,对咱们非常有用,应该把它看作座右铭。”

阅读延伸

1.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回顾全文,作者用了哪些论据论证论点呢?

2.《作文秘诀》在语言方面,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3.你在写作议论文时,最常使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请简要说说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