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张昭
四月秀罗,五月鸣蜩。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虽说夏季最热的时候还未至,但六月初的庐江已是燥热难耐。
士绅豪右自然可以躲进小楼成一统,但黔首百姓却仍需头顶艳阳天,在地里田间耕作。
随着刘基在居巢田野间念诵《观刈麦》一诗,旬日间,此诗已是传唱芦南各县,与此同时,刘基的名声头一次在黔首百姓间传开!
刘基在居巢停留数日,接见了现任居巢长陆遥。陆遥年过四旬,是陆氏子弟,被陆康任命为居巢长。
而今正是农忙时节,居巢百姓在陆遥的带领下倾心农事。
刘基赐予他“刘氏糖”三十两以作嘉奖。
并且让张允跟随他熟悉居巢事务,以便农忙结束后能够完美接任。
这期间,刘基诗兴大发,又背了几首后世中小学生语文课必背的农事诗。随行的陆绩将这些诗收录下来,编成一本诗集,命名为《庐江太守基悯农集》,帮刘基再次扬名。
刘基疯狂背诗不止是为了扬名,没有那么简单!
如果只是为了扬名,刘基早在吴郡时就可以乱背一通,唐诗三百首刘基虽然背不完,但随便背个几十首还是基本操作。
而且不止唐诗,如今还未问世的乐府诗,陶渊明等大拿的诗赋刘基都可信手拈来,而且还更符合汉朝人的审美。
但没有必要,刘基虽好虚名,但没下贱到随意剽窃后世诗人的名作。
刘基背农事诗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民心,让基层百姓拥护他的统治。
其实普通百姓根本就不关心谁统治他们,这个人姓刘还是姓赵都无所谓。只需要统治者关心民生,以民为重,那老百姓就会拥护他。这也是为什么刘备、孙策这样的人能够成就霸业的原因。
刘基背农事诗这种行为用今天的话概括——那就是“凹人设”!
他要给底层百姓留下一个爱民的形象,这样不仅在和平时期百姓会拥戴自己,一到战时,老百姓也会愿意为刘基而战。
想一想嘛,你如果是老百姓,刘基和袁术两个人你选谁?
一个是写了很多关心农民疾苦的诗歌。
另一个连年征战,强征徭役。
傻子都知道怎么选,好吧?
但刘基目前能做的也只有写写诗,到处走一走这点事。
不能想某些网文穿越者一样,一穿越就要搞各种新政、变法、改革之类的骚操作。
这是很不现实的!
当刘基真正成为庐江太守后,他发现自己目前能够做的事情真的不多。
因为没有客观条件和基础!
统治者的任何政策都必须符合时代需求,在汉末乱世,保证庐江凋敝的民生稳步恢复生产是现在唯一需要做的、也是唯一能做的事情!
《荀子·王制》云: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馀食也。
古代社会生产力不发达,顺应天时施政尤为重要!特别是战乱频繁、天灾频发的汉末!
五六月是农忙时节,照顾田里的庄稼乃邦国之头等大事。如果按照周礼,刘基甚至都不应该派兵出征。
所以此时刘基不能急着搞骚操作,比如穿越者常用的发展商贸。秦汉两晋南北朝,农税才是国家财政的基石,这时社会生产力不发达,没有大力推进商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穿越前的刘基每每看网文看到在三国时期搞什么商贸、甚至还有搞工业的,那真的只有大大的无语……
汉末三国老百姓因为战乱连地都没得种,饭都吃不饱只能易子相食。你穿越过去搞到一块地盘不老老实实种地屯粮,反而花费民力去搞其他有的没的,简直离大谱!
就算要搞新政策,刘基也得等到七八月,等农忙时节过了再干。
而刘基其实也已经想好一个大计划,那就是发动妇女的力量,在官府组织的织造坊里养蚕缫丝!
不过这个政策还是等农忙结束再细说吧。
刘基在居巢停留的时候,忽然想起一个名人——鲁肃!
历史上周瑜担任居巢长的时候,曾向鲁肃借粮。
鲁肃的才能,应该不用介绍了吧!
然而当刘基在居巢四处打听的时候,意外的发现居巢竟然没有叫鲁肃的人!准确说是没有叫鲁肃的豪族!
刘基打听到第一个名字叫鲁肃的人时,喜出望外地去拜访,结果发现是个家徒四壁的老翁……
之后几日,刘基都没有找到家里粮多到能够给周瑜这个县长借粮的鲁肃。
无奈之下,刘基只好去信刘繇和许劭,让他们帮自己打听。另外刘基还写了好几个人的名字,都是他能想到的东吴名臣。比如吕范、陈武、严畯、程秉等人。
然而就在刘基准备动身离开居巢,继续前往皖县视察时,有贵客临门!
张昭!
张昭,字子布,徐州彭城(徐州)人也。
陈寿评价他说:张昭受遗辅佐,功勋克举,忠謇方直,动不为己;而以严见惮,以高见外,既不处宰相,又不登师保,从容闾巷,养老而已,以此明权之不及策也。
孙策也将张昭比作自己的管仲:昔管仲相齐,一则仲父,二则仲父,而桓公为霸者宗。今子布贤,我能用之,其功名独不在我乎!
孙策被刺客刺杀,卧榻崩亡后,孙权能够坐稳江东,张昭可谓是居功至伟。
然而这位孙吴仲父万年的下场,不可谓不屈辱。
由于赤壁之战时主降,孙权在称帝后,将所有的功劳都归于周瑜,并羞辱张昭道:“如果我当初听了您的话,现在恐怕已经在乞讨了!”
完全不顾张昭当初拥护他的功劳,还有多年为孙吴总领政务的苦劳。之后张昭乞骸骨,孙权准允。
后来孙权在召见季汉使节时,季汉使节夸赞季汉的德行,孙吴众臣不能辩驳,孙权感叹张昭不在身边,又让人请回张昭。
然而辽东公孙渊结好孙权时,张昭劝孙权不要和公孙渊结好,气得孙权拿刀按在桌子上驳斥他。张昭毫不畏惧,流着泪说当初吴太后死前拉着自己的手把孙权托付给自己。孙权只能和张昭对泣,但还是派人远洋结好公孙渊。
此事一出,张昭退朝居家不出,孙权愤恨地让人用土石封闭张昭的家门。
后来孙权果然被公孙渊欺骗,人财两失!于是又后悔地让人把张昭家门口的土石清理,请张昭出来。
张昭是个硬骨头,死都不出来,孙权于是放火烧张昭的家。张昭还是不出来,孙权没有办法,只好让人灭火,自己站在门口久久不离去。最后张昭的儿子扶着张昭出来和孙权和解。
但三年后,张昭就病逝了。
因为诸如此类事件实在太多,所以刘基向来觉得,刘备、曹操、孙权三人中,最不似人君者,就是孙权!
刘基转念一想,自己让刘繇把张昭请出山来辅佐自己,不正像是孙策把孙权托付给张昭一样吗?
虽然张昭“赤壁主降”是他一生的污点,但刘基觉得在自己麾下,张昭永远也没有机会犯这个错误。他只会一直是个忠言直谏,擅理政事的名臣!
听说张昭来后,刘基亲自出城十里相迎,这可谓是目前刘基给予过待遇最隆重的人。
刘基见到张昭,感觉和自己印象里东吴老臣的形象一点也对不上!
这个张昭,须发浓黑,长髯森森,显然是个正值壮年的人。而且张昭长着剑眉鹰目,颧骨高耸,外貌非常严肃,一看就是个勇于刚正面的猛男!
张昭正值壮年是当然的,因为现在才是兴平二年,张昭明年才满四十岁。哪里又会是须发洁白的老头子呢?
张昭见到刘基,惊讶于刘基完全继承刘繇优秀基因的英俊相貌,同时又被刘基亲自出城十里相迎的做法所打动,于是赞叹道:
“府君年少有为,俊朗超人,不愧为‘幼麟’!”
刘基拱手:“子布先生谬赞!”
张昭道:“府君不必谦虚,张昭向来直言不讳,从不恭维人。”
刘基听他这么一说,反而更高兴了,谁说直臣就不会讨帝王欢心呢?明显是帝王不够优秀嘛!像我刘基这么出色的人,张昭都会夸我!哈哈!
刘基嘴上说:“子布先生名传四海,刘基能得先生辅佐,喜悦难以言表,愿拜先生为长史!还望先生应允!”
张昭是个直肠子,也不拒绝,直接说:“少主出城十里相迎,昭万分感动,哪里会有拒绝的道理,愿为长史,竭力辅佐!”
刘基大喜:“刘基得先生辅佐,哪里还会担心不能匡扶汉室,完成心中志向呢?”
张昭听刘基年纪轻轻,就有如此大志,更加郑重地对待刘基,他说道:“少主,臣有一事还需向少主秉明。”
刘基疑惑:“子布先生请讲!”
张昭正色道:“昭性格刚直,常令人不喜。少主还不及弱冠,少年郎常有举止乖张之时,昭恐常有谏言,还望少主届时担待!”
刘基明白,这是把丑话说在前头了,但刘基觉得自己应该没有什么会被张昭斥责的地方,而且他内心其实是成年人,一般不会动怒……除非真的忍不住。
刘基握住张昭的手说:“本朝隐士王符曾在《潜夫论》中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子布先生若真能直言不讳,吾亦会从善如流!”
张昭第一次露出笑容,让他严肃的面容缓和许多:“如此,昭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请少主受昭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