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对求助者,宜多宽慰,少教训
——贾芸为什么听了舅舅的话就气跑了?
第24回中,家境贫穷的贾芸为了在贾府谋取差事,找开香料铺的舅舅卜世仁赊冰片和麝香送给凤姐:
贾芸出了荣国府回家,一路思量,想出一个主意来,便一径往他舅舅卜世仁家来。原来卜世仁现开香料铺,方才从铺子里回来,一见贾芸,便问:“你做什么来了?”贾芸道:“有件事求舅舅帮衬:要用冰片、麝香,好歹舅舅每样赊四两给我,八月节按数送了银子来。”卜世仁冷笑道:“再休提赊欠一事!前日也是我们铺子里一个伙计,替他的亲戚赊了几两银子的货,至今总没还,因此我们大家赔上,立了合同,再不许替亲友赊欠,谁要犯了,就罚他二十两银子的东道。况且如今这个货也短,你就拿现银子到我们这小铺子里来买,也还没有这些,只好倒扁儿去,这是一件。二则你那里有正经事?不过赊了去又是胡闹。你只说舅舅见你一遭儿就派你一遭儿不是,你小人儿家很不知好歹,也要立个主意,赚几个钱,弄弄吃的穿的,我看着也喜欢。”“……我天天和你舅母说,只愁你没个算计儿。你但凡立的起来,到你们大屋里……也弄个事儿管管。”
卜世仁先是对外甥说铺子里“立了合同,再不许替亲友赊欠”,接着又训斥贾芸“不知好歹”,“没个算计儿”,训导贾芸要“立个主意,赚几个钱”等等。不予以援助,反而说了许多教训对方的话,贾芸自然被气跑了。
所以,对待求助的人,如果自己没有能力相助,也不应一个劲儿地数叨对方,这样做只会引起求助者的反感,引发不良交际后果。如果不能出手相助,则应当向对方坦诚说明实情。
即使能出手帮助对方,也不宜在话语中教训数落对方。第42回中,王夫人给了刘姥姥一百两银子,让她“或者做个小本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但同时又说了句“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王夫人拿出百两银钱帮助刘姥姥,可以说彻底解决了刘姥姥家的生活问题,对刘姥姥来说,这是到贾府来得到的最大的帮助。但是王夫人在给钱的同时,说了句“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这句话在刘姥姥听来,似乎暗示以后别再到贾府来“打抽丰”了,带有数落的味道,刘姥姥听了自然不是滋味。果然,在曹雪芹写的前80回中,刘姥姥再也没到贾府求助了。
求助者遇到了难事,才向人求助。求助的时候,心里一定是挺着急的。对求助者,不论能不能帮助,话语都应以“宽慰”为基调,才有益于求助者心情平静。第7回中,周瑞家的闺女急如星火地找到周瑞家的,说:“你女婿因前儿多喝了点子酒,和人分争起来,不知怎么叫人放了把邪火,说他来历不明,告到衙门里,要递解还乡。所以我来和你老人家商量商量,讨个情分。不知求那个可以了事?”周瑞家的宽慰女儿道:“这算什么大事,忙的这么着!”“小人儿家没经过什么事,就急的这么个样儿。”在母亲的宽慰话语前,闺女的心绪安定下来,不再着急了,回家静候母亲出手把事情摆平。
对求助者,话语的基调是宽慰对方,帮助求助者稳定心态。如果能出手相助,宜重点说帮助对方的具体措施,并鼓励对方在生活中稳步前进。不能相助时,可以帮助对方想些解决问题的办法或途径,同时宽慰或鼓励对方,而不宜随意加以训斥。不出手相助,却像贾芸的舅舅那样一味出口训斥。那么,求助者就会像贾芸对舅舅那样,从此以后,敬而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