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怎样观察被问话者的心态
——秋纹为什么不敢坚持问探春了?
怡红院的丫头秋纹找临时管家的探春问事,被平儿拦住了。这是为什么呢?且听平儿的解释:
平儿悄问:“回什么?”秋纹道:“问一问宝玉的月钱,我们的月钱,多早晚才领?”平儿道:“这什么大事!你快回去告诉袭人,说我的话:凭有什么事,今日都别回。若回一件,管驳一件;回一百件,管驳一百件。”秋纹听了,忙问:“这是为什么?”平儿与众媳妇等都忙告诉他原故;又说:“正要找几处利害事与有体面的人来开例,作法子镇压,与众人作榜样呢。何苦你们先来碰在这钉子上?你这一去说了,他们若拿你们也作一二件榜样,又碍着老太太、太太;若不拿着你们做一二件,人家又说:‘偏一个向一个,仗着老太太、太太威势的就怕,不敢惹,只拿着软的做鼻子头。’你听听罢,二奶奶的事,他还要驳两件,才压得众人口声呢!”
秋纹听了,伸了伸舌头,笑道:“幸而平姐姐在这里,没得臊一鼻子灰,趁早知会他们去。”说着,便起身走了。(第55回)
秋纹不知道此时探春正要“找人开刀”,不论什么事儿,很容易被驳回。听到平儿介绍了探春的心态,便赶紧停止了问话。秋纹的教训说明,进行问话时,要想使交际在有问有答、和谐融洽的氛围中顺畅进行,问话时,必须注意到被问话人的心态。
在言语交际中,怎样才能获知被问话人的心态呢?下面举出几种方法:
1. 从别人或被问话人的话语里观察被问话人的心态。例如第49回中,宝钗听见琥珀说,黛玉忌妒受贾母宠爱的宝琴,宝钗立即表示反对,说:“我的妹妹(指宝琴)和他(指黛玉)的妹妹一样,他喜欢的比我还甚呢;他那里还恼?”这话被宝玉得知,宝玉又听见“黛玉赶着宝琴叫‘妹妹’”。由上述两个情况,宝玉觉察出宝钗跟黛玉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原来的互相猜忌而变得融洽和睦。宝玉想:“他两个素日不是这样的;如今看来,竟更比他人好了十倍。”由于清楚地观察到黛玉此时对宝钗的心态,宝玉这才敢于打趣地问黛玉:“‘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这五个字不过是现成的典,难为他‘是几时’三个虚字,问的有趣。——是几时接了?你说说我听听。”按照《后汉书·梁鸿传》的有关内容,应该是梁鸿接了孟光案,《西厢记》中的红娘反过来说,意为莺莺接受了张生的爱情。宝玉引用这句唱词儿,意在向黛玉提问:“你什么时候接受了宝钗的友情?”黛玉回答这个问题时,挺高兴,说:“这原问的好,他也问的好,你也问的好。”又说:“谁知他竟真是个好人,我素日只当他藏奸。”于是,黛玉“因把说错了酒令,宝钗怎样说他,连送燕窝,病中所谈之事,细细的告诉宝玉,宝玉方知原故”。宝玉从他人话语中,观察到被问话人的心态后,设计自己的问话,十分成功。
2. 从听话人的体态语(指表情和肢体动作等)来观察听话人的心态。例如第46回中,邢夫人充任贾赦帮凶,想让鸳鸯给贾赦做小老婆。她头一次询问时,试图拉上鸳鸯的手一同向贾母报告。然而“鸳鸯红了脸,夺手不行”。也就是说,鸳鸯挣脱了手,不肯跟她走。她第二次连劝带问时,只见鸳鸯的体态语是这样的:“鸳鸯只低头不动身”。第三次问时,鸳鸯的体态语是:“鸳鸯只管低头,仍是不语”。至此,实际上,鸳鸯已经用自己的体态语清楚地表明了她坚决反对做贾赦小妾的主观意向,“否定”心态非常明显。但是愚昧的邢夫人完全没有观察到,邢夫人又问了第四次,“鸳鸯仍不语”。邢夫人没有细致观察鸳鸯的体态语所表示出来的意见和心态,继续按自己的想法做,最后终于碰了大钉子。
3. 还可以从分析被问话人切身利害入手,来察看被问话人的心态。第32回中,小丫头金钏儿被王夫人一个嘴巴打得投了井,宝钗得知后此事后,晓得此事对王夫人的名声不好,王夫人此时一定力图曲解金钏儿死因,以逃避良心和舆论的谴责。于是,“善解人意”的宝钗立即跑到王夫人处:
宝钗来至王夫人房里,只见鸦雀无闻,独有王夫人在里间房内坐着垂泪。宝钗便不好提这事,只得一旁坐下。王夫人便问:“你打那里来?”宝钗道:“打园里来。”王夫人道:“你打园里来,可曾见你宝兄弟?”宝钗道:“才倒看见他了,穿着衣裳出去了,不知那里去。”王夫人点头叹道:“你可知道一件奇事?——金钏儿忽然投井死了!”宝钗见说,道:“怎么好好儿的投井?这也奇了!”王夫人道:“原是前日他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他两下子,撵了下去。我只说气他几天,还叫他上来,谁知道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宝钗笑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是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傍边儿玩,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玩玩逛逛儿,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王夫人点头叹道:“虽然如此,到底我心里不安!”
宝钗笑道:“姨娘也不劳关心。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了主仆之情了。”王夫人道:“才刚我赏了五十两银子给他妈,原要还把你姐妹们的新衣裳给他两件装裹,……我才现叫裁缝赶着做一套给他。”
在上面这段话里,宝钗故意问王夫人,金钏儿“怎么好好儿的投井”?宝钗还说:“这也奇了!”宝钗的问话让王夫人听得很舒服,王夫人编造了一个理由,说:“原是前日他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他两下子,撵了下去。我只说气他几天,还叫他上来,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王夫人不仅“介绍”了她编造的金钏儿死因(实际上是王夫人错误训斥金钏儿),还说明了自己“赏了五十两银子”给金钏儿妈,以及让裁缝给金钏儿赶做装裹衣裳等“善举”。王夫人回应宝钗的话语很热情,也很详细。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宝钗从王夫人切身利害分析,观察到她的心态后,再去发问,获得了成功,博得了王夫人的好感。
4. 也可以从分析对方身份特点来观察被问话人的心态。第57回中,关切黛玉命运的紫鹃听见薛姨妈在闲聊中对宝钗说:“我想你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他,他又生的那样,若要外头说去,老太太断不中意,不如把你林妹妹定给他,岂不四角俱全?”紫鹃信以为真,忙凑前问了句:“姨太太既有这主意,为什么不和老太太说去?”不料薛姨妈不回应这个问题,以开玩笑的口气说:“这孩子急什么!想必催着姑娘出了阁,你也要早些寻一个小女婿子去了?”紫鹃无话可说,自己的问话失败了。紫鹃问话的失败,是由于她未从对方的身份特点来观察薛姨妈心态。薛家如能跟贾家联姻,会给薛家生意、家运带来极大好处,将宝钗嫁与宝玉其实是薛姨妈内心图谋已久的目标。她嘴上说黛玉跟宝玉般配,其实是言不由衷的玩笑话。一心为黛玉命运操心、忧虑的紫鹃急于求成,没有细致琢磨薛姨妈的心态,所以问话碰了壁。相反,薛姨妈在回答时,注意到紫鹃的身份是年轻未婚小丫头,于是从这里入手,进行反问,使得紫鹃不能继续刚才“替黛玉说媒”的话题,薛姨妈的问话获得了成功。
观察到被问话人的心态,有利于保证问话的成功。如果没有注意到被问话人的心态,问话势必遭到各种形式的失败。所以,通过各种观察途径,掌握被问话人的心态,实在是问话前应当做的一个“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