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门的成都,西门的烟火
所谓“南富西贵”,是房地产繁荣后人民群众的口头禅。“富”指的是钱,是房价,也指那些住在房子中的人。和北上广深乃至厦门、杭州这些城市相比,成都房价是温柔的,最贵的天府新区的房子,“也才”四五万一平方米。曾经有一个楼盘喜欢炒作自己,叫卖“一万美元一平方”,最终引起大家反感,不得不改正。“贵”更是指身份,暗指住在西面的人,身份尊贵。
当然,所谓“贵”,并不都是达官贵人的意思,而是指西门有着某种神秘的“实力”。成都有历史感的地方,比如宽窄巷子、锦里、浣花溪、青羊宫、杜甫草堂,都在西面。这里文化气息浓厚,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这里也是最早开发兴建居民小区的地方。像抚琴小区这样的区域,一点都不“贵”,房价和生活成本,都是成都最便宜的地方之一。或许正因为此,西门的教育资源也更为丰富,重点高中四中和九中都在西面,重点小学和初中也很多。
成都人喜欢说西面是“上风上水”,这不是说成都老是刮西风(成都最大缺点,就是风比较少,导致雾霾消散困难),而是指水是从西面流过来的。都江堰和青城山,是成都的守护神和精神依托,都在西面。在传统农业社会,拥有很强经济实力的温江、郫县、彭州,也都在西面。杜甫在成都没钱的时候,就写信给他的好朋友高适,高适那时就是在彭州做刺史。
成都有句老话“拉豁就拉豁,家具都不拖”,这便是住在成都的人的生活态度。
换句话说,是“西面”让成都成为成都。成都人喜欢到西面去玩儿,这里除了青城山,还有西岭雪山,也有平乐、安仁古镇,有山有水有生活,住在主城区的成都人永远向往那里。“窗含西岭千秋雪”,住在繁华之地,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馈赠,可以说是现代都市人的终极梦想之一。
到现在,我仍然认为成都“最好”的地方,是西门。当然,这不是指广义上的包括都江堰、彭州的“西面”,而是指狭义上的西门:如果我们把人民南路看成是城市南北中轴线的话,在南一环和北一环之间、人民南路和人民北路以西,一直延伸到西面的三环,都可以看作是“西门”。本地人更狭义的“西门”,则是指西一环和抚琴小区那边的“西门车站”附近。
抛开那些游客去的地方,西门的居民区,因为修建的时间更长,居民也更安定、更“老资格”,也就“更成都”一些。在西门,你更容易喝上5元一杯的坝坝茶,在那里“像成都人一样”,消磨一个下午;也最容易找到好吃的地方,那些地方不会太大、太昂贵,但是味道正宗——这是时光意义上的沉淀,西门的“成都味道”最足。
南门的开发,要比西门晚一点。所谓“南富”的说法,其实和现在南面天府新区的房价无关,而是指玉林和桐梓林、双楠这些地方。20世纪90年代开始,这个片区开始成熟,先是多层住宅,再是电梯洋房,是成都最先成气候的“中产社区”。著名的小酒馆和白夜(第一家店)就在玉林,何多苓、张晓刚这样的大艺术家的事业,就在这里起步。
如果说西门代表传统、历史和文化的话,南门就代表成都的商业和未来。曾经的美领馆,位于南面的一二环之间,和玉林隔着一条人民南路,为这个片区又注入了一点“国际味道”。由于美领馆的存在,南门聚集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他们大多租住在桐梓林一带,因为那里有成都最早成片的高端公寓,这就进一步强化了南门的气质。
沿着天府大道一路向南,就是成都的天府新区,20公里后,会抵达一个叫麓湖的社区。这里可能是成都居住环境最好的区域,是一个别墅区,有湖和船,房子最贵的能卖到上亿一套。这里才是真正的“富”,但是或许太富了,它有点高处不胜寒,那么大的社区,常住人口只有100多人。有不少富人,即便在这里买了房子,也会选择住在市里。在成都,人们夸一个餐厅馆子的东西好吃,会很夸张地说:“有些人开着奔驰宝马来排队。”那些住在麓湖的人大概也是这样,他们终究无法抵挡“老成都”生活的吸引力。
南门的建筑大多富丽堂皇,“开奔驰,住锦绣花园”曾是红遍成都大街小巷的广告语。
前两年,流沙河先生还在世的时候,有一段时间被请到麓湖讲《诗经》和《周易》。他坐车到那里,然后转乘一只小船,到一个叫“麓客岛”的区域。在亮堂的自然光下,老先生娓娓道来,台下听众大多都是住在这里的富豪,他们谦虚低调,认真听讲。他们当然不会产生要做学问的想法,但是这样的时刻总是美好的,它告诉我们,仅仅富裕是不够的。
或许我们可以下一个断言:南门的成都,尽管看上去和别的大城市没有什么不同,那不过是因为它还很新罢了,它和文化意义上的成都,仍然是不可分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