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身高管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生长激素——孩子长高不可或缺的催化剂

生长激素分泌得越多越好吗?

儿童的骨骼通过生长板内软骨细胞不断增殖、分化和钙化而逐渐生长变长,使身高得以增长。这一过程也受到了很多内分泌激素的调控,比如说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是由人体大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激素,它是由191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类激素,可以促进细胞分裂、肌肉蛋白质的合成等。正是因为生长激素具有这种促进生长、修复组织的作用,所以它可以用于治疗烧伤、骨折,加速伤口愈合,预防老年人肌肉萎缩等。除此之外,生长激素受到家长和儿科医生共同重视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它可以促进肝脏产生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间接地刺激长骨生长板的软骨细胞增殖,从而促进长骨不断地变长。换句话说,它是生长板软骨增长的加油器,也是孩子长高必不可少的推动力。

一旦生长激素缺乏,人体就会出现生长迟缓或者停滞的情况。但在现实生活中,生长激素缺乏其实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情况。目前医学界的调查结果显示,与生长激素缺乏相关的身材矮小的疾病发生率为1∶4000到1∶10000,因此家长不必过度担忧。

生长激素分泌过少会引发生长迟缓等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生长激素分泌得越多越好。在疾病的作用下,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引起骨骼的过度生长,使还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孩子身材异常高大,这便是我们常说的“巨人症”。而在孩子成年后,生长板已经闭合的情况下,过多的生长激素就不会再刺激已经成熟的骨骼继续生长,会转而去刺激肢端骨(如手或脚)、面颅骨和一些软组织的生长。最终表现为手、足、鼻、下颌、耳、舌的异常增大,形成该类病患所特有的面容,同时还可能伴随肝脏、肾脏等内脏器官的增大,这种异常情况被称为“肢端肥大症”。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生长激素的分泌无论是过多还是过少,都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儿童生长发育问题。

那么家长该如何判断孩子的生长激素分泌是否正常呢?家长可以通过对孩子的身高进行连续测量然后与参考值做比较,来初步判断孩子生长激素分泌是否正常。简单的评判标准是: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孩子每年长高少于5厘米时,就应考虑孩子可能存在生长障碍、生长激素分泌不足的问题。这时候家长就应该带孩子去医院进一步检查生长激素和生长板的情况,避免因为没有及时发现问题,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生长激素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吗?

生长激素被用于治疗身材矮小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在符合用药适应证的前提下注射生长激素,对帮助身材矮小的孩子长高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1958年,塔夫茨大学的莫里斯·拉本等人,首次将生长激素用于治疗由垂体功能低下引起身材矮小的患者。在当时,生长激素只能从外伤致死者的脑垂体中提取,不但价格十分昂贵,而且还存在传播传染病的风险。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利用基因工程生产的人类重组生长激素产品的上市,越来越多的患者用上了更为安全的生长激素。当然,生长激素也不是患者想用就能用的,它是一种处方药物,有严格的使用指征。

什么样的孩子需要打生长激素?

有家长问:“既然生长激素这么好,我觉得我家孩子个子偏矮,想让他长高些,是不是就可以去打呢?”如果你也这么想,那你就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什么样的孩子才需要注射生长激素呢?

2013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发布的《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儿科临床规范应用的建议》指出,目前可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的疾病包括:生长激素缺乏症、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移植前、特纳综合征、普拉德-威利综合征、小于胎龄儿、特发性身材矮小、短肠综合征、SHOX基因缺失、努南综合征等。看到这些拗口的疾病名称你就知道了,生长激素虽然可以治疗身材矮小,但是绝对不是“我觉得我家孩子矮”就可以轻易给孩子打生长激素的。

如果你没有看懂上面的医学专业描述,我来帮你概况地解释一下,使用生长激素治疗身材矮小常见于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使用生长激素的指征是:因为某种疾病引起生长激素缺乏而造成的身材矮小。这种情况最适合使用生长激素治疗,这种治疗也被称为生长激素替代治疗,也就是所谓的“缺什么补什么”。不过,需要同时满足两个非常严格的条件:一是医院对孩子生长激素缺乏做出了明确的诊断;二是孩子的生长板没有闭合,也就是骨骼还有生长变长的空间。

第二种使用生长激素的指征是:孩子身材矮小,但是经过医学检查,染色体、生长激素、骨龄、营养、代谢方面的指标却都正常,也能够排除心理情感障碍等异常。这种不能明确原因的身材矮小,也被称为特发性身材矮小,是最常见的身材矮小类型。在被诊断为身材矮小的孩子中,有60%~80%属于这种特发性身材矮小。在2003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的适应证。研究显示,部分特发性矮小症患儿在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后,身高增长明显,其成人期平均身高的增长值约为5.2厘米。

第三种使用生长激素的指征是:小于胎龄儿。小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或身长低于同胎龄正常参考值第10百分位的新生儿。大多数小于胎龄儿在出生6~12个月后能追上同龄孩子身长、体重发育的可接受水平,这被称为“追赶生长”现象。90%的小于胎龄儿在2~3岁的时候都能够实现追赶生长。一般认为,如果孩子到了4岁以上,依然没有实现追赶生长,就要考虑使用生长激素进行治疗了。

之所以要在这里给各位家长介绍“小于胎龄儿”,是给大家提个醒:家长对孩子身高、体重等生长发育指标的关注和记录,应该从孩子出生就做起。不然当孩子生长发育出现异常时,家长就很容易因为疏忽大意而不能及时发现,从而耽误孩子接受治疗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