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慢,那么美(202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为何福利不养懒人——信誉与自律

瑞典强大的福利制度,一则靠国家经济模式的正常运转;二则靠无处不在的公信力。

——题记

如今每当人们提起北欧,想到的倒不是广袤的森林、岛屿与湖泊,而是为世人所知的福利制度、女权主义。

北欧人看重用钱买不到的一切,比如家庭亲情、伴侣、孩子、喜欢的工作、喜爱的宠物,等等。尽管宝贵,但这里面的任何一项,只能成为北欧人生命里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即便结了婚,北欧人依然需要有自己独处的时间。孩子也从来不是自己的全部或者唯一。对于北欧人来说,孩子是上帝的恩赐,是无价之宝,但更是朋友,是社会的一分子。每一个有生命的个体,都是独立的,在独立的基础上,再建立各种各样的纽带。

而建立起这一切纽带的前提,就是有成熟的社会人格和稳定的收入,即稳定的工作。虽然靠福利也能过活,但是北欧人与生俱来强烈的荣誉感不容许:北欧假日多,隔三岔五就来个小长假。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假期中,除了仲夏节、圣诞节这样的大家族团圆的日子,其余小长假,要么一家人在湖边度假屋待着,要么和朋友们举办烧烤派对、户外徒步派对等各种聚会。聚会话题无非集中在工作、家庭、行业发展前景、今年银行的贷款额度是不是增加了几个百分点等。如果你是吃福利的,那么这些话题基本就跟你无缘。

再者,北欧人注重孩子的社交。若是孩子的生日,尤其是小围兜十岁以前的生日,如果不按他们列的“嘉宾名单”约齐所有小伙伴,这生日就算白过。为此,许多游乐场推出了“生日派对场地出租”业务,跳床、猜谜,各种游戏不亦乐乎。坐在一边等待的大人必然会进行一番礼貌性社交,这时,谈谈家庭、工作、生活、出国旅行,这种万金油般的社会话题,对于一个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的吃福利的人,无疑是大型“社死”现场。

无论怎样,荣誉感还是依然处在道德层面,虽然处处被“社死”,但最为致命的还不是这些。最致命的,是公信力和社会体系的经济制约。北欧社会贷款普遍,上学贷款、买房贷款、买车贷款,小到买一副眼镜都要贷款。在北欧,没有工作,开不到收入证明、缴税证明,真的是寸步难行。

大部分北欧人,上大学时为生活费贷的款,几乎都是长期贷款,退休才能还完。这算是审查力度最宽松的一种贷款,只需要你的大学证明。除此之外的几乎所有贷款,都跟收入挂钩。银行要贷款给你,先要查看你的还款能力。靠领救济金生活?对不起,银行贷款验证不通过。

凡事归根溯源,必定有历史背后的成因。你一定会想知道,为什么北欧人愿意交那么高的税;其次,你才会想为何北欧福利制度不养懒人。

北欧五国中的瑞典,曾经历过一个曲折的过程。瑞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中立国,免受战火的摧残,由此保全了瑞典的工业,加上后来采取自由市场为导向的经济制度,商品及大量自然资源如木材、铁矿等出口到战后物资极其匮乏的欧洲国家,在重建中大大获利。这长达20年的经济迅速增长,使瑞典一跃成为北欧最富有的国家之一。

几乎每个国家在发展前进的道路上都有过“摸着石头过河”的时期,这是为国家发展所交的学费。瑞典亦不例外。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满血复活的经济促使瑞典政府趁势建设完善的福利国家制度。高收入、高税收、高福利的模式开始运作,甚至曾经为了缩减社会贫富分化,政府所制定的边际税率竟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的102%。所谓边际税率,指征税对象数额的增量中税额所占的比率。比如针对个人所得税,边际税率102%即意味着收入每增加1元,就要多交1.02元的税。所以边际税又称为负税,即赚得越多,交得越多甚至要倒贴。

许多人开始对不堪负担的边际税产生怨言,终于在1976年,由瑞典著名童话女作家、写下《长袜子皮皮》及《淘气包埃米尔》等著名作品的阿斯特丽德·林格伦(Astrid Lindgren)引爆。试想一下,如果你每月才挣7000元,交税就要8000元,出去工作了不挣钱反而要倒贴,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们的林奶奶当时一怒,大笔一挥写出一篇讽刺小说,尖锐地抨击政府制定这种所谓“边际税”的愚蠢政策。这一行为无异于油锅点水——激起了瑞典全国的千层波浪,使瑞典政府及时惊醒,开始考虑调整税收及经济政策。

为了拯救国家经济,瑞典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实施大规模的经济自由措施,具体到经济改革及自由化措施,减少税收及福利开支,废除行政垄断,减少管制,采取浮动汇率,公共服务亦允许私营企业参与其中。这一国策,为大多数瑞典人所接受和认可,并渐见成效。在“从襁褓到坟墓”政府包办一生中成长起来的瑞典人,因为体会到了这个社会模式给大家带来的福祉,所以不仅心甘情愿交上高额的税收以保证丰厚的福利,更情愿下一代继续享受这样的福祉,就这样被一代代地传承下来。

单看工作福利中的带薪病假以及福利育儿假,你就知道北欧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完全适应了这种经济模式的循环。比如带薪病假,瑞典病假工资一般相当于你正常工资的80%。

瑞典强大的福利制度,一则靠国家经济模式的正常运转;二则靠前面所说的无处不在的公信力。公信力涉及个人,即诚信。银行乐于贷款给每一个人,对于整个国家经济运转,是一个“一石二鸟”的制约,要还款,就必须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福利社会不养懒人”。二是贷款保证了经济的流动,贷款制度就像一个池塘里放养的鲇鱼,“鲇鱼效应”最大的作用就是不断游动,激活整个池塘,保证活力。对于瑞典人来说,身上不背点贷款,那都不叫瑞典人。

北欧人聚会,根本不介意讲起自己的贷款额度,因为银行贷款的额度都是根据你的收入高低来设定。收入越高、工作年份越长,贷款额度越高。有时候,从一个人的贷款额度和其所处的行业,也能大约估算出其收入水平。而收入低或没收入的人,几乎贷不到款。北欧人的工资收入是保密的,大家很忌讳问这些,非常不礼貌。

而福利制度一直是北欧人引以为豪的,为了这个模式的运转,几乎每个北欧人都会自发自觉地维护它、推动它。这样的福利制度不但自己受益,而且惠及他人。

北欧的福利制度有多好?除了那些明显用在瑞典人身上的优厚福利,在移民身上的福利一样丰厚。2006年我刚来瑞典时,在语言班结识了一个来自斯里兰卡的移民同学。这位身为母亲的同学,带着脑瘫的15岁的儿子,她和丈夫来到瑞典时几乎一无所有:语言不通,儿子重度脑瘫根本不认得人,无行走能力必须坐轮椅,丈夫失业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刚获得人口号,同学立刻毫无悬念地申请到了瑞典的生活福利补助。

过了两年,同学一家签证到期,该回国了。同学哭诉不愿离开瑞典,因为一旦回到生活匮乏的斯里兰卡,先不说她和老公的生活状态,儿子的医疗会立刻失去保障。这意味着像很多智障者一样,儿子会在斯里兰卡度过无所依靠、任人欺侮的一生,而且很有可能早夭。然后,不出意料,同学苦难的申述打动了瑞典移民局,全家获得永久居留签证。

这还不算,像对待所有残障人士一样,政府还为同学的儿子安排了一个全天候的医护人员,这时,你就会看到瑞典福利背后的人性化制度。因为脑瘫的儿子只认同学一个人,为此政府安排同学去学了一年半护理。一毕业立刻聘同学成为她儿子的专有医护人员。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儿子的医疗看护,同学自己因为照顾儿子也算得到了一份稳定收入的工作,两全其美。

闲暇之余,大家聚在一起都感叹:“就算不聘你,不给你分文,作为孩子的母亲,你也会尽职地好好照顾自己的孩子呀!”于是提到瑞典福利,就常常想到同学一家,便更想知道,到底是怎样一群人,在支撑着这样一个强大的福利系统运行下去!

北欧人身上体现的是:福利最好的地方,最具有维稳与求变的意识。只要有强大且透明的税收制度的支撑,北欧的福利制度就会一直坚持下去,虽然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不景气而有所下调,但北欧诸国仍然是地球上福利最为人所称道的国家。

开涮明星那只是小儿科的游戏,媒体大众更尖锐的批评矛头时常指向人民的公仆:政府。税收的第一含义乃是效率,第二层含义便是公平透明。法律与社会舆论监督对于政府工作人员来说,简直是360度无死角。这方面,瑞典曾经的某女大臣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因为被揭露曾经偷逃半年的有线电视费用,舆论哗然,不仅依法补足所欠费用,而且被迫离职。

说来有趣,很多初来乍到的移民认为这里“看病不要钱”。但这要看是看什么病。瑞典每个区都有一个小型医院,或称门诊。通常当你感觉不舒服,就近去你所居住的小区门诊。门诊需要挂号费100~200克朗(相当于人民币150块钱左右)。进行简单的初步诊断后,如果需要进一步就医,门诊会负责联系安排你去大医院做正式的检查。除了门诊费之外,其余一切后面的检查诊断都是免费的。通常如果只是咳嗽或者腿疼等小毛病,医生会让你排队等。而这个等的过程是相当漫长的,我自己有过一次亲身体验。

刚到这里的第二年,可能是对花粉过敏,我咳嗽很厉害,简直像哮喘一样,说每晚咳至天明也不夸张。去医院看了,然后医生让等。这一等就半年,再接到复诊通知时,我基本上咳嗽已经好了——硬是我活生生咳好的!

这是通常头疼脑热的病,医院真的很怠慢。凡事有利有弊,这也是免费看病的弊端,不是伤筋动骨的大病,医院是不会白白让你花纳税人的钱的。但是对于孕妇、儿童和重症病人,这方面的医疗福利简直可说惊人的勤谨和到位!尤其重症病人,医院为之付出的包括手术、医药等各种高昂的费用,此时别说几十万,就是花费几百万,医院也会在所不惜,而患者无须支付任何费用。

虽然说是政府包办的一生,但那只限于生活的最低保障。为了有一个更为丰厚的晚年,出去工作是不二的选择,因为退休以后发放的退休金比例,都是以你曾经的工资为基础的。如果不去工作,以工资为基础的这些保障就会大大缩减。

再往下说,如果不去工作坐吃福利,交不上税,强大的福利制度就会崩盘。福利制度崩盘,富足的生活顿时没有着落,生活质量随之大打折扣,罪在自己,而祸及后代。这就是每个自律的北欧人的忧患意识。

何况每个自小接受良好教育的北欧人,即便制度容许,自己也难以接受有手有脚有大脑而不去工作在家坐吃福利的生活。因为北欧人深深懂得,人此一生,并非只为当一个“Soffpotatis”(沙发土豆,瑞典语俚语,指一无所用的家伙)而来。在强大的福利制度背后,你看见的是一群更强大的乐于挑战自己和不断创造生活奇迹的北欧人。也许探索研究真的是有钱有闲有想法的人干的事,北欧多发明创造,与其背后的靠山:丰厚的福利制度分不开!

福利制度像人生的试金石,又像一把双刃剑。这种制度下良好的教育造就了穷其一生不断进步与学习的北欧人,也造就了北欧精神:不惧改变,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所以当你知道世界上第一张胎儿在子宫里的照片是瑞典人拍的,或者2014年的报道之世界首例子宫移植案例——这个在医学领域孜孜不倦探索而取得成功的医学团队,正出自笔者所在的城市瑞典哥德堡,那么瑞典人,乃至整个北欧人,在强大的福利制度支撑下,透过繁杂的生存表象,尊重生命赋予的一生,宁静淡泊却不虚度,热爱学习与探索未知,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