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资本论》(全新增补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打摆子”与经济危机

不是财富生产得太多了。而是资本主义的、对抗性的形式上的财富,周期性地生产得太多了。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上,第287页。

马克思的这几句话,指出了资本主义国家周期性地发生经济危机的必然性。用“打摆子”的比喻来形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周期性,是非常恰当的。

“打摆子”又名疟疾,是由疟原虫经蚊叮咬传播的传染病。典型患者先发冷发抖,皮肤起鸡皮疙瘩,面色紫绀,半小时到1小时后体温迅速升高,头痛面红,恶心呕吐,全身酸痛,神志模糊,胡言乱语,持续4—8小时后体温下降,全身出汗,部分患者口鼻出现疱疹,日久未治者可并发巩膜黄疸、贫血、肝脾肿大等疾患,如不及时抢救,则预后不良。

临床上以周期性定时性发作的寒战、高热、出汗退热,一般分为三期:1.发冷期:骤感畏寒,先为四肢末端发凉,迅转移至背部、全身发冷。皮肤起鸡皮疙瘩,口唇、指甲发绀,颜面苍白,全身肌肉关节酸痛。2.发热期:冷感消失以后,面色转红,紫绀消失,体温迅速上升,通常发冷越显著,则体温就愈高,可达40℃以上。3.出汗期:高热后期,颜面手心微汗,随后遍及全身,大汗淋漓,衣服湿透,约2—3小时体温降低,常至35.5℃。患者感觉舒适,但十分困倦,安然入睡。

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是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初期,但他们在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的同时,也指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要被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所打断。马克思对于危机曾有这样的表述:“危机本身首先是爆发在投机领域中,而后来才波及到生产。”马克思认为,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会发生经济周期性的恶性循环。因为“把交换价值作为交换价值的尺度是恶性循环”。经济周期性的恶性循环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和充分论证的。凯恩斯的理论,改变了周期性恶性循环的实体,即由经济危机转变成金融危机。2008年西方国家的金融危机,是由人们还不起贷款的次贷危机而至美国金融危机再至爆发全球金融危机。因此,从表面上看来,似乎爆发危机的原因不是生产过剩,而是无限制的、只不过是生产过剩之征兆的投机,似乎跟着而来的工业解体不是解体前急剧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不过是投机领域内发生破产的简单映照。但是,由于自然规律的必然性,生产一定要经过繁荣、衰退、危机、停滞、新的繁荣等等周而复始的更替。

“打摆子”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性寄生虫病,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也是由体内的“寄生虫”引起的。这个“寄生虫”便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基本矛盾,及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的矛盾。它潜伏于资本主义的体内,一旦条件成熟,就要发作,而且自体不能消解。年龄越大,发作越频繁。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更为具体地提出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巨大的生产力所生产出来的大量商品只是属于少数资本家。如果这些商品不能顺利地卖出去,资本家就不能获取剩余价值,再生产的活动就会遇阻。于是发生了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危机并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一次危机过去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其基本矛盾又会逐步重新激化起来,使下一次危机成为不可避免。正如恩格斯所说:“在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炸毁以前不能使矛盾得到解决,所以它就成为周期性的了。资本主义生产产生了新的‘恶性循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上,第315页)

100多年来,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十几次经济危机,平均周期从4年到10年不等。恩格斯在整理出版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三卷时,关于经济危机周期性的时间加了一个注:“我曾在别的地方指出,自上一次大规模的普遍危机爆发以来,在这方面已经发生了转变。周期过程的急性形式和向来十年一次的周期,看来让位给比较短暂的稍微的营业好转和比较持久的不振这样一种在不同的工业国在不同的时间发生的比较慢性的延缓的交替,但这里也许只是周期持续时间的延长。在世界贸易的幼年期,自1815年至1847年,大约是五年一个周期;自1847年至1867年,周期显然是十年一次;现在我们不又是处在一个空前激烈的新的世界性的崩溃的准备时期吗?有许多征兆好像在预示这一点。自1867年最近一次的普遍危机爆发以来,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资本论》第三卷下,第554页)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呈现周期性的特点,即过一段时间发生一次。两次危机爆发之间所经历的时间叫做一个再生产周期,它一般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其中危机阶段是决定性的阶段。这里且来看19世纪周期性发作的几次经济危机。

英国第一次经济危机发生在1825年,这也是整个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危机。此后,在1837年和1847年英国又相继发生了两次经济危机。1837年的经济危机是在30年代中期英国周期性高涨阶段之后爆发的,这次危机侵袭到工业生产的一切主要部门,但其破坏程度不算很严重。这次危机在美国也有比较明显的表现。1847年的经济危机,几乎席卷了英国工业的所有部门,并且沉重地打击了对外贸易和信用系统。同时,对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也很大,所以具有一定的国际性。

1873年的经济危机是19世纪持续时间最长、打击最为沉重的一次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持续了大约5年之久,许多国家的工业生产曾经历了两次下降,一次是1873—1874年,另一次是1876—1878年。这给经济带来的破坏更为严重和深刻。在危机期间,美国钢铁生产下降了四分之一,石油产量减少了四分之一,造船量削减了三分之二。整个工业股票价格下跌了40%,其中铁路股票下跌了60%。企业破产达47000家,负债总额为12亿美元。德国钢铁产量下降了18%,机器制造业的开工率只有30%,股票价格猛跌50%。

1873年经济危机的结果,对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毁灭性影响,但资本主义并没有寿终正寝。1873年经济危机的结果,一方面与以往历次危机一样,对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毁灭性影响”;然而另一方面,又没有成为资本主义结束其寿命的信号。1879年4月10日马克思给丹尼尔逊的信,指出不论这次危机可能怎样发展,它总会像以前的各次一样地过去,并且会开始一个具有繁荣等等各个不同阶段的新的“工业周期”。

1873年的危机距前一次危机相隔仅7年时间,这似乎多少印证了马克思提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两个基本判断:周期越来越短,程度越来越猛烈。所以在1875年6月18日的一封信中,马克思指出这次危机与以往危机比较,“总危机周期的时间在缩短”,这是一个“真正值得注意的现象”;“但特别可喜的是,这种时间的缩短正在露出如此明显的迹象;这是资产阶级世界的寿命的不祥之兆”。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除了非洲内陆和亚洲、拉美的极少数国家和地区外,大多数国家已被纳入世界市场范围。在这一世界经济体系中,各国商品、金融与贸易相互联系,英国和美国传染了“打摆子”,就会迅速地蔓延开来,全世界都会发冷、寒战、高热,使危机表现出强烈的世界性的特征。

历史现象有时是惊人地相似。130多年过去,2008年9月,美国华尔街金融风暴的爆发,“打摆子”传染病卷土重来,且症状依旧,来势凶猛,让人措手不及。美国和欧洲国家的领导人正在殚精竭虑,煞费苦心,试图以最快的速度来摆脱困境。但他们依然难以逃脱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西方国家的“打摆子”,现在还处在“发冷发抖”这第一阶段,“先为四肢末端发凉,迅觉背部、全身发冷”。要全面复苏,还要有相当长的时间。但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过这场百年一遇的“打摆子”,元气已大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通过这场金融危机的发作已毕露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