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发现孩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章 孩子需要自由

尽量把孩子的一切都留给自然,孩子越是能最大限度地在自然规律的支配下成长发育,越是能形成更加协调的身体比例,身心发展也会越健全。

很多好心人建议我,让我在原来的幼儿教育法基础上继续展开研究,以便对7岁以上的孩子也实施新式教育法。

事实上,这些人只是在怀疑我提出的教育法是否能应用在这一年龄段的孩子身上,他们主要的怀疑点是德育。

这种怀疑是没有任何根据的。难道孩子就不需要尊重他人的意愿吗?难道孩子就不可以自告奋勇地去执行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吗?难道孩子就不能具备自我牺牲的精神吗?

为了帮助6岁以上的孩子进行智力训练,有些人设计了很多奇怪的算术表和语法规则。有人问我:“你是要摒弃这些算术和语法,还是打算让孩子屈服于这些必修课呢?”

这些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我所谓的“自由”上。我相信,这种“自由”是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它。

我明白,我们很难针对这些问题去给出一个直截了当且令人信服的答案。因为即使是那些已经确信无疑的事实,也很难避免争议的发生。

我可以列举一些事例来阐述我的看法。

例如,虽然大家都认为以前对待婴儿的某些方式已经过时了,但仍然有许多人在使用这些落后的方法,并且对此习以为常。

以前,人们会把婴儿的腿捆起来,避免他们有罗圈腿;还会将婴儿的舌系带剪开,以便他们轻松地学会说话;人们还会给婴儿戴上帽子,这样他们的耳朵就不会凸出来;还会格外注意婴儿躺着的姿势,避免他们柔软的颅骨变形。

有的妈妈经常会捋一捋或捏一捏婴儿的小鼻子,希望这样做可以让婴儿的鼻子变得又挺又长。

有些妈妈在孩子出生后不久,就会给孩子的耳垂带上一对小金耳环,因为她们觉得这样能够改善孩子的视力。

现在,很多国家已经放弃了这些做法,但还有一些国家仍在延续这样的做法。

另外,妈妈一般都会帮助孩子学习走路,有的妈妈甚至在孩子刚出生几个月后就开始不停地教他走路。这些妈妈会亲手扶着婴儿柔弱的小身躯,用饱含期望和好奇的眼光看着婴儿的小脚没有目的地移动。令人觉得好笑的是,这些妈妈竟然真的以为她们的孩子已经在学走路了。

事实上,刚出生几个月的婴儿,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全,他们此时做的动作是不可能协调的。只有当婴儿的足弓慢慢发育成型后,才会试着在妈妈的扶持下挪动双脚。妈妈并不知道这一点,反而觉得是自己的认真教导才让婴儿在走路方面获得了进步。

此时的婴儿刚刚具有一点儿运动能力,还没有掌握平衡的能力,没有办法自己站立起来。于是,有些妈妈用带子将婴儿的身体提起来,试图牵引着他向前行走。

有时候,有些妈妈会准备一种底部宽大、顶部狭小的竹篮,这个竹篮与学步车类似。妈妈们会将婴儿放到竹篮里,以防止婴儿翻倒。

婴儿的身体被捆绑在竹篮中,手臂被放在竹篮外面,人则倚靠在竹篮的边缘,整个身体的重量就靠竹篮的上半部来支撑。

在这个竹篮里面,虽然婴儿还无法做到真正的站立,却能够依靠竹篮向前移动双腿了,在妈妈看来,婴儿就是在学走路了。

成年人给婴儿准备的作为辅助的支撑物,类似于残疾人用来支撑身体的拐杖一样。如果婴儿了依靠这种竹篮来移动身体,一旦将竹篮拿走,他们就特别容易摔倒。

假如我们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育儿,那么这个科学育儿法一定会给整个社会带来深远的影响。

在此我要说明的是,科学一定不会教我们如何让婴儿的鼻子挺起来或者耳朵立起来,也一定不会教我们如何让婴儿一出生就学会走路。

决定婴儿鼻子和耳朵形状的是自然规律。即使不剪断舌系带,婴儿也可以学会说话。婴儿的腿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变直,也会逐渐拥有行走的能力。在这些方面,我们最好不要人为地进行干预。

我们必须遵循这样的原则:尽量把孩子的一切都留给自然,孩子越是能最大限度地在自然规律的支配下成长发育,越是能形成更加协调的身体比例,身心发展也会越健全。

因此,我提议去除对婴儿的各种束缚,让婴儿自由地发展,并且给予他们最大限度的安宁。

我们要让婴儿的双腿保持完全放松、自由舒展的状态。时机尚未成熟的时候,不要强迫婴儿走路,时机一到,婴儿就会自然而然地学会站立和行走。

值得庆幸的是,现在大部分妈妈已经接受了这一点,因此她们慢慢地抛弃了绑带、布袋、篮子之类束缚孩子的工具。

这样做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呢?我们可以看到:婴儿的腿比以前长得更直了,走路也比以前更灵活了。这个事实令人感到欣慰。

曾经我们始终认为只有通过大人的精心照顾,婴儿的双腿、鼻子、耳朵和头型才能长得更好。我们也曾经为了孩子的身体发育而忧心忡忡,甚至觉得自己背负了重担,可能无法完成这样的任务。

对此,我想说的是:“大自然会考虑这些问题的,我们只要让孩子自由成长就可以了。我们只需要做一个旁观者,静静地等待孩子们奇迹般地健康成长就足够了。”

类似的情形也出现在孩子的心灵成长方面。过去我们认为,我们能够而且必须在人格形成和智力发展上帮助孩子,也必须教他们学会表达情感。

为此我们甚至经常会感到忧虑:究竟怎么样才能帮助孩子发展这些能力呢?难道我们也要像捏鼻子或用带子捆束孩子的身体一样,用类似的方法束缚孩子的心灵吗?

事实上,孩子的性格、智力、情感等方面的成长与身体是同步进行的,并且它们也会自然地发展。如果我们没有这种认知的话,就容易阻碍孩子的成长。

我们要明确的是,我们没有创造出孩子的身体,也没有创造出孩子的心灵,只有自然才是孩子身心的掌控者。

我们必须相信这一点,并且要遵循“不为孩子的自然发展设置障碍”这条基本原则。

对于很多问题,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和解决,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单方面地讨论什么因素对孩子的人格、智力和情感的发展最有利。

要想找出教育孩子的基础,只要弄清楚应该怎样给孩子自由就可以了。然后我们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设计出一套科学有效的育儿方案,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中,孩子的头、鼻子、耳朵才能达到最完美的发育状态,他们才能获得最完美的行动能力。也只有自由,才能让他们的性格、智力和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自由发展原则还要求我们,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奇迹要保持平和的心态。这样的自由原则可以将我们从那些由虚构的责任所带来的痛苦中解放出来。

成年人的不幸在于,那些让我们不堪重负的所谓“责任”,其实与我们无关,然而我们却还在自欺欺人地认为孩子们需要得到我们的帮助才能完善各种能力。事实上,孩子的各种能力都是他们自己独立完善的!

当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就会为此感到焦虑,后悔自己成了孩子成长的绊脚石,并且抱怨自己为什么这么愚蠢。

尽管如此,成年人也不愿意就此罢休,还会思考其他更深刻的问题:我们真正的使命和责任是什么?假如我们以前所做的一切都是自欺欺人,那么怎样才能真正地对孩子负责?我们是犯了渎职罪吗?我们又该承担什么样的罪责呢?

我们可以从科学改善孩子身体健康的历史中得到一些启示。

卫生学在这一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的努力方向是正确的,它没有将自己局限在人体解剖学的范围,相反,它不仅让我们对人的身体发展有了一定的认知,还让我们认识到身体的发展是很自然的。

婴儿过得幸福与否,关键并不在于他的体型是否完美,真正需要科学重点研究的问题是令人惊讶的超高的婴儿死亡率。

疾病在不断影响着婴儿的身心健康,那么多人只考虑到了婴儿的鼻子和腿的形状,却没多少人关注婴儿的高死亡率,这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也许很多人都听到过这样的对话:“我生育过九个孩子,看护孩子的经验很丰富。”“有几个孩子活下来了?”“两个。”

面对如此低的成活率,竟然还自以为育儿经验丰富,实在是太可笑了。

通过各种报道我们发现,婴儿的高死亡率不止出现在一个或几个国家,而是整个人类社会都面临的严重问题。

婴儿的高死亡率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婴儿本身就很脆弱,二是人们没有保护好脆弱的婴儿。

之所以发生这样的状况,原因并不在于人们不想好好地保护婴儿,也不是因为父母不爱孩子,而是因为人们在婴儿容易死亡这一点上太无知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危险。

据我所知,目前对婴儿危害最大的是传染病,尤其是内脏器官方面的传染病,这差不多成了导致婴儿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如果照顾不周的话,比如照顾婴儿的人缺乏保健常识,没有给婴儿科学合理的膳食,这种疾病还会继续加重。例如,他们从不清洗尿布,而是反复晒干又重复使用,这就导致包裹婴儿的尿布变得特别脏。

有些妈妈从不注意清洁自己的乳房和婴儿的口腔,这样一来婴儿的口腔内就会滋生细菌,因此就会导致婴儿口腔发炎。

也有很多妈妈从来不会规律地给婴儿喂奶,只要婴儿一哭,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她们都只会让尝试让婴儿喝奶,而不会去弄清楚婴儿哭泣的真正原因。

如果婴儿因为消化不良引起疼痛而哇哇大哭的话,有些妈妈以为是因为孩子饿了,于是频繁地给婴儿喂奶。这样做只会让婴儿的病越来越严重。

大部分人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妈妈抱着因为发烧而哭闹的婴儿,为了让婴儿安静下来,有时会将乳头一直插在婴儿的嘴里,即使婴儿已经不想喝奶了。

也许,我们既能感受到这位妈妈的自我牺牲精神,也能感受到她的烦恼,然而最重要的是要帮助这样的妈妈学到更多的育儿知识。

科学在这些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指导原则,要求人们在育儿时要讲卫生。例如,婴儿哪怕再小,也必须像成年人那样有规律地进食;婴儿需要完全消化了上次吃的食物之后,再吃新鲜的食物;要按照婴儿的年龄和生理状况来调节饮食;两次哺乳要间隔数小时。

为了让孩子不再哭泣,有些妈妈常常会给孩子吃干面包,尤其是生活在底层社会的妈妈,但是这样做是不行的。

不要让婴儿吃干面包,因为婴儿可能无法消化它,吃下去之后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甚至引发疾病。

但是,有一个令妈妈们头疼的问题:面对孩子的苦恼,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做呢?

其实,在很多时候,孩子哭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停下来了。

我们甚至会注意到,即使是只有1岁大的婴儿,如果每2个小时喂食一次,在间隔期内也会表现得很安静、很健康。他们脸蛋红润,明亮的眼睛睁得大大的。他们是那么安静,仿佛世界在那一瞬间静止了。

婴儿哭闹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实际上,他们是通过哭闹来表达自己的痛苦和不满,然而成年人对此却无计可施。这些婴儿也只能被继续包裹在襁褓中,由一个不懂孩子心思、毫无育儿能力的人去照顾。

是科学拯救了孩子,为他们创造了保育室、摇篮以及合身的衣服,也给断奶后的婴儿提供了安全卫生的食物以及各种营养品。

总之,科学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是一个清新的、充满欢乐的世界。孩子们在这里为自己赢得了生存权。而这些都与卫生学的传播紧密相连。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孩子也需要心灵上的自由,我们必须把塑造孩子心灵的重任交给大自然,因为相比成年人,大自然做得更好。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忽视孩子的心灵发展,或者任由孩子的心灵发展。

认真观察我们所做的事情就会发现,虽然我们不能直接塑造孩子的人格、智力和情感,但也绝不能对此置之不理,那样会让孩子的心灵变得扭曲。

总的来说,自由并非听之任之,也不是放弃父母的职责,而是在遵循自由原则的基础上,寻求积极有效地照顾孩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