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神圣罗马帝国的宗教和解
精彩看点
神圣罗马帝国与宗教改革——查理五世的计划——查理五世讨伐新教——查理五世的困境——查理五世的反对派——萨克森公爵莫里斯——针对查理五世的叛乱行动——《帕绍和约》——查理五世的计划落空——1555年奥格斯堡帝国议会——宗教难题悬而未决——查理五世的希冀
神圣罗马帝国由多个小国和帝国自由城市组成。每个小国都由各自的世袭诸侯统治。除了会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稍加管制,帝国自由城市并不受任何势力的控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由教皇加冕,被视为基督教世界的领袖。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统治下,帝国诸侯和帝国自由城市代表将齐聚在帝国议会,解决与神圣罗马帝国共同利益相关的问题。
神圣罗马帝国众多小国和帝国自由城市的多数人遵从马丁·路德的教诲,逐渐摆脱旧的罗马教会体制的束缚。当然,他们也将遭到天主教残余势力的反对。1592年,新教势力为图自保,建立施马尔卡尔登同盟,“施马尔卡尔登”是同盟建立地的地名。后来,天主教另结同盟,与施马尔卡尔登同盟分庭抗礼。自此,神圣罗马帝国分裂出两大对立阵营。
1519年,查理五世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当时,查理五世如果有足够的能力,就会在新教崭露头角时出手干预,对其实施打压。然而,除了神圣罗马帝国以外,查理五世还要兼管许多其他国家,无法一心一意地关注神圣罗马帝国的状况。他是西班牙国王,需要与损害西班牙王国贸易的摩尔海盗交战。他也是历代勃艮第公爵遗产的继承人,必须与法兰西国王斗争。他还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要维持自己在意大利的有利地位。身为哈布斯堡王朝的领袖及信奉基督教国家的领袖,面对进犯多瑙河河谷,作势要在全欧洲扩张疆域的土耳其人,查理五世还必须将他们驱逐出境。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
由于需要处理上述事务,查理五世必须尽可能从神圣罗马帝国获得一切帮助。查理五世虽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但仍会受到小国诸侯和帝国自由城市自主权的牵制。如果想为诸多战争筹集资金、组建军队,他还必须征得小国诸侯和帝国自由城市的同意。大部分小国诸侯和许多帝国自由城市都支持宗教改革,断然不会同意查理五世采取任何与新教相悖的举措。因此,查理五世认为,当下最明智的做法是,先任由新教发展,同时向对自己心存感激、支持新教的小国诸侯求助,以完成其他政治计划。查理五世反对新教,因为他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及天主教世界的领袖。但任由新教发展就意味着,他并不是教皇保罗三世的忠实拥护者。尽管如此,他仍然认为,某些宗教变革措施是必要的,并且希望能在行有余力时变革宗教制度。同时,只要神圣罗马帝国的宗教变革未诉诸武力,查理五世就会任其自然发展。
1544年,查理五世成功压制摩尔海盗,将更多意大利疆土收入囊中。他目睹了来势汹汹的奥斯曼人从神坛跌落。最终,神圣罗马帝国与法兰西王国握手言和。现在,查理五世终于可以将注意力转移到神圣罗马帝国。他打算强迫教皇保罗三世召开最高宗教会议,解决天主教和新教之间的纷争。但新教教徒拒绝承认最高宗教会议的决策。因此,1546年,在教皇保罗三世的支持下,查理五世向施马尔卡尔登同盟宣战。
奥斯曼人
查理五世之所以能够获得众多新教教徒的帮助,是因为并非所有新教教徒都归属施马尔卡尔登同盟。有些新教教徒还希望,能在不抵抗王权的情况下获得宗教认同。施马尔卡尔登同盟军的主要将领有萨克森选帝侯约翰·腓特烈一世和黑森伯爵腓力一世。施马尔卡尔登同盟的兵力虽然胜于查理五世,但因约翰·腓特烈一世率兵撤退而溃不成军。约翰·腓特烈一世在外作战时,他的领地被其堂弟萨克森公爵莫里斯攻击。萨克森公爵莫里斯虽然是一个新教教徒,但加入了查理五世的阵营。施马尔卡尔登同盟军溃败后,查理五世立即逐个击破信奉新教的城市。1547年,查理五世终于击败约翰·腓特烈一世,并且俘虏了他。后来,黑森伯爵腓力一世缴械投降,同样锒铛入狱。自此,新教势力一败涂地。
萨克森选帝侯约翰·腓特烈一世
黑森伯爵腓力一世
与此同时,眼见查理五世凯旋,教皇保罗三世昼警夕惕。他曾与查理五世就意大利城镇归属权问题发生争执。教皇保罗三世担心,查理五世会以损害教皇权威的方式解决宗教问题。于是,他解散了在特伦特的最高宗教会议,因为他认为查理五世在特伦特的权力已过于强大。
查理五世开始强迫新教教徒听从最高宗教会议的命令。然而,当时,最高宗教会议已不复存在。很快,他便采取了与亨利八世的计策十分相似的计划。1548年,查理五世颁布《奥格斯堡临时敕令》,对旧教会制度做出若干改动,并且对几个问题宽限处理。制度变革后的旧教会即将演变为神圣罗马帝国国教。后来,最高宗教会议继续召开,旧教会逐渐演变为神圣罗马帝国国教。
亨利八世
漫画《奥格斯堡临时敕令》
然而,在新教和天主教中,《奥格斯堡临时敕令》受尽白眼。在新教教徒看来,和罗马教廷一样,《奥格斯堡临时敕令》一无是处。在天主教教徒看来,该敕令是在恣意干涉宗教事务。此外,查理五世强迫人民服从命令,又在国内豢养外国军队,这极大打击了神圣罗马帝国的民族情绪。同时,由于约翰·腓特烈一世和黑森伯爵腓力一世被囚,神圣罗马帝国诸侯愤愤不平。因为囚禁这两人的做法侵害了诸侯阶层的利益,所以诸侯们都对此怨声载道。
由于曾为查理五世效力多年,萨克森公爵莫里斯后来被查理五世封为萨克森选帝侯。虽然萨克森公爵莫里斯是新教教徒,但查理五世因为希望向世人展现“治叛不治异”的形象,所以依旧愿意将萨克森公爵莫里斯纳入麾下。一方面,萨克森公爵莫里斯归顺查理五世,也许是想要为新教争取更高的宗教认同,但眼下未能如愿。另一方面,他为查理五世效命,也有可能完全出于私心,只是为了获得萨克森公国。如今,既然得到了选帝侯头衔,萨克森选帝侯莫里斯十分清楚,只有替新教抗击查理五世,才能保住选帝侯头衔。这两种观点孰是孰非,我们很难判断,因为萨克森选帝侯莫里斯十分擅长欺天诳地,是最难捉摸的历史人物之一。1553年,萨克森选帝侯莫里斯还没来得及进一步实施计划,便猝然离世。因此,对于他心里究竟做何打算,我们根本无从判断。
萨克森选帝侯莫里斯
亨利二世
无论如何,萨克森选帝侯莫里斯还是制订了反对查理五世的周密计划。他意识到神圣罗马帝国的新教教徒本身并没有足够实力对抗查理五世,便与法兰西国王亨利二世结盟。当时,亨利二世刚刚即位,十分愿意通过获取痛击宿敌的功绩,为自己的统治生涯添上光彩的一笔。萨克森选帝侯莫里斯暗中制订周密的计划,打算让当初围攻马格德堡的查理五世的军队与法兰西大军结为盟军。但萨克森选帝侯莫里斯发现,自己身边的两个大臣都是查理五世的眼线。于是,他故意将这两个大臣留下,并且写下几封假信,欺瞒查理五世。一切都已准备就绪。此时,查理五世依然毫无防备,正在因斯布鲁克处理重新召开特伦特宗教会议事宜。于是,萨克森选帝侯莫里斯趁机向查理五世发起进攻。查理五世见状,只得连夜出逃,在萨克森选帝侯莫里斯赶到因斯布鲁克两个小时前,他才勉强脱身。同时,法兰西军队已进入洛林,占领了梅茨、图勒和凡尔登。查理五世风光不再,手头分文不剩,没有一兵一卒。在此情况下,如果不想让神圣罗马帝国陷入长期分裂割据的状态,查理五世必须与神圣罗马帝国的反对势力讲和。如果他有一丝犹豫,那么信奉天主教的国家便会同奥地利大公国结交,信奉新教的国家也会在法兰西王国的庇佑下自立门户。
查理五世连夜出逃
因此,查理五世不得不违心地同意与神圣罗马帝国的新教势力讲和。1552年,在帕绍的一次会议上,萨克森选帝侯莫里斯要求查理五世对新教教徒实施宗教兼容政策。该政策必须为新教教徒自身利益而定,将来不受神圣罗马帝国议会的任何条件约束,也不需要经过教皇保罗三世批准。但查理五世不愿施行宗教兼容政策。在他看来,身为信奉基督教的国家的领袖,如果批准宗教兼容政策,便是极大的失职。只有在神圣罗马帝国议会达成一致意见后,查理五世才可以对新教实施宗教兼容政策。
显然,查理五世已经放弃维护旧制的打算。然而,他依旧坚信建立在表面统一之上的旧式政治制度。从前,查理五世曾期望统一名下众多领土,建成一大强国。为此,他预备对原有政治制度和教会制度稍做调整,但不打算抛弃这些制度的创立理念。查理五世知道如何说服西班牙王国、意大利、西西里王国和尼德兰。据一个神圣罗马帝国驻威尼斯大使说,查理五世曾以庄重的气派和广博的学识征服西班牙人,以赫赫功绩折服意大利人,还以亲切友好的态度赢得尼德兰人的好感。经过多番尝试,查理五世仍然无法猜透神圣罗马帝国人民的心思。因此,查理五世虽然在其他国家一路高歌猛进,但唯独败于神圣罗马帝国。无论是信奉新教的还是天主教的神圣罗马帝国诸侯,都十分抵触查理五世在神圣罗马帝国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的意图。神圣罗马帝国人民,无论是新教教徒还是天主教教徒,都无法理解为何查理五世在教会事务上要采取中立态度。在他们看来,要么保持制度不变,要么应该扩大变革范围。因此,在查理五世的计划似乎即将宣告成功之际,反对声音却愈加响亮。遭到公然反对后,查理五世必须在放弃计划和发起恶战之间做出选择。这样一来,他非常有可能同时失去尼德兰人、新教教徒和神圣罗马帝国人民的支持。
神圣罗马帝国的双头鹰徽章
眼下,查理五世还是选择妥协。但未来的局面仍取决于他是否能够战胜法兰西王国。查理五世打算指挥军队围攻梅茨,但途中遭遇变故。寒冬来袭,查理五世部下的士兵接连在严寒中丧命。无奈之下,查理五世只得叫停围攻计划,叹息道:“命运就像一个女子,对老者从来都不理不睬。”
对法兰西王国的作战失败后,查理五世别无他法,只能让步。1555年,奥格斯堡帝国议会巩固了1552年在帕绍达成的和约。1555年,各处新教教徒摩拳擦掌,想光大自己的教派。因此,神圣罗马帝国疆域内的新教与天主教都可能受到神圣罗马帝国诸侯和帝国自由城市的认同或抵制。毫无疑问,“主教民信”已经成为当时普遍接受的准则。
奥格斯堡帝国议会颁布法案,使新教教徒首次在神圣罗马帝国获得合法地位。神圣罗马帝国新教教徒维护本教派权利的举措,终于得到国家无条件的承认。依照法律,任何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都不得以教派纷争为由,攻击归属新教的诸侯,从此,新教获得法律认可。然而,当时仍有许多亟待和平解决的争端,并且许多问题无法立即和平解决。这些问题是:已加入宗教改革团体的主教及其他神职人员,他们的财产该何去何从?天主教土地持有者如果改信新教,并且结婚生子,那么其名下的天主教土地是否应该作为他用?过往被划归天主教旧派的土地,是否应该转让给新教?此外,如果目前归属教会的广大教区,往后都只能永远被天主教统治,并且永远不受新教影响,那么这对新教教徒来说是否公平?目前,对上述问题,神圣罗马帝国议会无法达成任何统一意见。但查理五世颁布一项法案后,这些问题立刻迎刃而解。法案规定,加入宗教改革团体的高级教士应一律被解除教会职务,其教会财产也应被没收。同时,神圣罗马帝国应马上选拔新人担任该职。该法案叫《教会保留原则》,由查理五世个人制定。新教教徒并不视该法案为既定法律。目前,新教和天主教都同意让一切争端平息下来。一时之间,神圣罗马帝国风平浪静,但没有人认为这种和平的状态能够长久。16世纪末,在神圣罗马帝国,宗教改革的纷争暂时停歇。但在骇人听闻的三十年战争中,宗教改革的纷争爆发得更激烈。
1555年查理五世和施马尔卡尔登同盟代表在奥格斯堡帝国议会上签署和平协议
然而,此时,众人仍不清楚查理五世是否会接受新的和平局面。各教派暂时和睦共处的情形完全背离了查理五世想要统一名下领土的想法。因此,如果不是因为还有机会继续抵抗,查理五世也不会同意让新教与天主教讲和。但查理五世明白,神圣罗马帝国新教教徒有法兰西王国撑腰。他也很清楚,如果没有强大的后盾,他根本不是神圣罗马帝国新教教徒的对手。为了寻求盟友,查理五世将目光转移到英格兰王国。就目前来看,未来的态势取决于奥地利的西班牙政权和英格兰王国是否能够结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