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壁者:终极猎人罗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3章 爱因斯坦号

“这是...飞碟?”

丁仪看着眼前三十米直径,四米多高的碟形飞船说道。

这是他前往太空的载具,他本以为会是空天飞机,没想到是这东西。

陪同的一位研究员不好意思的笑笑,像丁仪解释。

“这原本是我们为了月球地面到地球轨道往返设计的飞船,不过研发部有些想法,把它在地球上做出来了。”

事实上,空天飞机依然是最经济,安全性最高,也是最让人放心的地球近地轨道运输工具。

这种碟形飞船使用等离子发动机,喷出核聚变产生的等离子体产生动力,无论在大气内还是太空中都能使用。

均匀分布的64个喷口都能微调方向,以此来调整飞船姿态。

它相比空天飞机,优点是能够垂直降落,不挑降落区,能运载大体积部件。

但别以为没有机翼就不能影响气动,事实上,气流升力产生的原因人类至今没有彻底搞清楚。

举个例子,为什么战斗机倒飞的时候也能飞行,而不是向下急速坠落?

细心观察可以发现,在倒飞的时候飞机是有仰角的,只要有仰角,就能产生升力。

所以平直翼的纸飞机才能飞起来,所以不是机翼都需要上凸下平。

同理,只要是个物体,有仰角就能产生气动力。

飞碟虽然看起来只是简单的蝶形,但其外表也是经过超级计算机和风洞连续试验出来的。

气动效率有时候不见得比空天飞机低,而且由于特殊的整体式设计,强度相较于空天飞机要高得多。

所以这种飞碟将被作为探索地外行星的转移载具,无论有无大气层都能使用。

唯一的缺点嘛,大概就是加速度高一些,成员受到的重力要大一些。

不过也并不是太高,不会比空天飞机高太多。

至少丁仪没感觉到。

他还会有很多机会感受到,因为前去木星的“爱因斯坦”号采用的登陆飞船也是碟形,只是大小有差别。

“爱因斯坦”号完全秉承丁仪的设计理念,其上运用的许多技术甚至高于预期。

整艘飞船有5500吨,全长65米,最大直径(离心舱)55米,搭载4艘登陆飞船,额定乘员17人。

现在爱因斯坦号就停泊在空间站内,等待船员进入。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人类几乎已经淘汰了火箭。

大型部件现在一般都是在空间站进行组装,而不是直接用巨型火箭暴力地推上太空。

事实上,空间站经过连续不断的建设,已经可以成为一座太空小城市,还有尖端的小部分工业能力。

华国新建的空间站“天庭”,采用轮辐状结构,由内向外逐渐扩展。

整个空间站通过内部惯量装置缓慢旋转,将提供0.2G到1.5G的重力。

全建筑共两万四千多吨,搭载一台最新型号的聚变发动机,输出功率足以供应小型工业园区。

现在空间站里就生活着近两千人,当然大部分人都是流动的。

爱因斯坦号停泊的船坞在中轴线上,试航后的检修已经完成,随时可以出发。

PDC为了她花了两万多亿,用了4年时间才建造完成。

因为丁仪强烈要求带队,PDC不得不又运用了许多极其昂贵的技术来提高飞船的安全性。

甚至飞船共有四个冬眠仓,平时只启用一个,其余三个都是备用。

当飞船出现问题,只有丁仪和其他几位科学家安全冬眠,并且由地球确认,剩下的船员才有权限继续操作。

为此飞船上除了主发动机的聚变反应堆,还大大小小分布着十多块聚变电池,以备意外。

新的飞船也建造了一半,她将待在地球,作为前去木星的营救飞船。

做了如此周全的准备,PDC才终于批准丁仪上飞船。

丁仪在港口见到了爱因斯坦号的舰长:方绪伟。

作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华国人,方绪伟已经36岁,但他经验极其丰富,参与处置过二十余次太空险情,现在又将带着丁仪在内的顶尖科学家出征木星。

PDC已经于5年前开始不断发射卫星前往木星,会为他们提前探好航线和提供通讯帮助,所以方绪伟很有信心。

看到丁仪,方绪伟赶忙向他问好,丁仪可是大科学家,上级出发前交代他,就算是飞船和其他人都没了,丁仪也要好好躺在冬眠仓里。

所以他可是一点也不敢怠慢丁仪,名义上来说,丁仪才是飞船上最有话语权的人。

不过丁仪对于他的热情只是草草应付,他更愿意去欣赏这片星空。

这不是丁仪第一次上太空,但是每一次看向群星他都会忍不住沉醉其中。

至于被誉为“人类迈出的第一步”“带着伟大使命的飞船”“探索未知的先锋”的,集齐人类尖端力量的爱因斯坦号在他看来不值一提。

船上所有的技术都在认知范围内,反应堆设计他还是总工程师,根本就不想再看一眼。

他会在飞船上冬眠14个月,到达木星才会唤醒。

木星还是能让他感到兴趣的,毕竟未知的才有诱惑力。

那里会有他想要的东西吗?丁仪不知道,但是充满期望。

如果木星的压力都无法形成金属氢,那简并态材料就要彻底放弃了。

距离他和罗辑的承诺已经过去了快十五年,距离罗辑受袭击已经过去了十二年。

咦,罗辑好像再有三年得不到有效救治就死了。

希望他不要死,不然自己就只能食言了。

飞船出发仪式有点简陋,只有天庭空间站的站长和几个航天员来送别,大部分人都有工作要做。

没有说太多,包括他在内17位船员登上了飞船。

船坞激发出强大的电磁力,缓缓把飞船推离港口。

至少要在10公里外打开引擎才是安全的,否则等离子体的高温能轻易穿透空间站的舱室。

十五分钟后,飞船开始缓缓加速。

聚变堆开始增加功率,尾部的发动机预热完毕。

随着点火的命令下达,飞船的发动机启动了。

它使用水作为燃料,发动机喷出带电的水分子来获得加速度。

工介质发动机的研发出乎预料的顺利,仅仅两年就制造出第一台样机,毕竟这种抛出工质来获取动量、和化学火箭别无二致的东西实在没什么困难。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功率比较小的原因。

它的缺点就是加速比较缓慢,飞船将缓缓加速,在绕地球六圈后达到足够速度,进入转移轨道。

当空间站第五次看见爱因斯坦号的时候,飞船的尾部拖着一条长长的橙黄色尾流,喷口处更是变成炽红色。

爱因斯坦号将在加速40小时后关闭发动机,随后向太阳坠落。

她将穿过水星内的轨道,通过利用太阳的引力进行加速,跨越太阳系前往木星。

丁仪最后看了一眼地球,躺进了冬眠仓。

意识渐渐变得模糊,很快眼前一片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