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丫鬟们的前途命运
丫鬟们都是签了契的,不管是死契还是活契,都是“格式合同”,条款非常单一,“在贾府期间就是贾府的人,生是这里的人,死是这里的鬼”,主人说了算,奴仆本身是没有权力的。这种情况下,丫鬟们的前途命运存在五种情况。
第一种是买卖,是连卖身契一起转让的意思。小丫鬟们都比较便宜,在不同的富贵人家也互相流通,问起来都是香菱那样的说法:年纪小,都不记得了。
第二种是“和离”。袭人是没有名分的侍妾。袭人因为做事认真仔细忠心,是贾母给贾宝玉的,比贾宝玉大了好几岁,是以丫鬟的名义行着照顾甚至管束的责任,跟贾宝玉“试”之后,行驶的是代妻子的职务。
林黛玉称呼袭人“嫂子”,不是说她知道贾宝玉跟袭人发生了性关系,而是说袭人管的真宽,外人已经这样称呼她了,这里也有嘲讽的意味。
封建时代,知识封闭,也没有生理课,男女互相都不了解,一个十二三的女孩,没有出嫁,没有见过男人的身体,也没有看过春宫图,每晚都有丫头陪睡,她也只认为袭人等是贾宝玉的陪睡丫头,怎么可能想到他们发生了性关系呢?
想象力都有出发点,林黛玉脑子里还没有这方面知识,她肯定想象不出,所以她吃醋的对象是薛宝钗的“金玉良缘”、史湘云的“麒麟姻缘”,而不是袭人之类的“睡在一起”。以林黛玉和紫鹃的关系,袭人陪睡是被认为理所应当、名正言顺的。不只袭人,当时的社会情况,贾宝玉屋里的丫鬟,都是属于他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都是玩伴,哪怕有些感情,也都是“待选”,当不得真——就像薛宝钗进京待选落选了一样。
嫁入之前,不管薛宝钗还是林黛玉,都不会对付袭人。一旦成婚,没办法对付已经成为丈夫的贾宝玉,也会对付“陪睡”的袭人。
这种同时被拥有的仇恨,是不死不休的。贾宝玉是一对多,他无所谓;但是对于女人来说,只能一对一,铲除异己就是自发行为。更何况,丫鬟和妾、姨娘都是可以买卖的物品,打死了不过多赔点钱。
主子打死了丫鬟,大多也没什么事,换成谁都会像王熙凤对待尤二姐一样。不管是贾琏还是贾珍,都没有年纪大的侍妾,要么被平和地逐出了,要么就死了,贾府的庶女们都没有亲生母亲。即使现在,感情伤人、杀人案件,也大多是女性对女性,男性对男性。不管是林黛玉还是薛宝钗,贾宝玉都不可能为了他们驱逐或者杀了袭人。晴雯骂袭人说“连个姑娘也没挣上”,这里的姑娘是指林黛玉、薛宝钗、“三春”,都跟姨娘一样,是二两银子,袭人这时候还没有二两银子。
第三十二回贾宝玉表错情时,袭人“自思方才之言,一定是因黛玉而起”,马上就知道不是对着她说的,说明她很清醒。袭人的留下并不只是表面上跟贾宝玉的约定,应该是已经与王夫人达成共识了。袭人很可能会在大婚之前被逐出,这是保命的法子,也是贾母和王夫人之类一致的共识。作为过来人,他们心里都明白。
袭人越是对贾宝玉好,越是“夫人”的打击重点。袭人一向对待贾宝玉足够细心体贴,得到了王夫人和贾母的肯定,如果袭人被逐出时贾府还没有倒亡,非常有可能会给卖身契加上卖身契等价的银子,让她自愿离开,平和地离去,而不是金钏、晴雯那样被驱逐。
典型的例子就是平儿,与袭人是一样的情况。平儿被叫平儿姑娘是说王熙凤每月给她二两银子,但是一直不给她姨娘的名分。坐实了名分就要分给实权,包括瓜分贾琏,比如一个月正房几天,姨娘几天,都是有规定的,不给名分,平儿就是陪床。平儿是被王熙凤使唤的,但很有可能也是从贾琏屋里出去之后又回去的,只是没想到王熙凤那么厉害。
螃蟹宴后,李纨哭诉时,说到了平儿的身份问题,平儿说“先时陪了四个丫头,死的死去的去,只剩下我一个孤鬼了”,这除了抱怨,也揭了王熙凤嫉妒不容人的底。紧接着刘姥姥来了,周瑞家的提到平儿脸上红,宴请刘姥姥时平儿不但没有出现,连鸳鸯要送吃食,王熙凤也要拦。大姐儿出现的时候,平儿也没有出现,很可能是平儿被打脸了,包括王熙凤赶人,平儿不走,卧床不起,不愿见人,并不是着人看管不许她前来。
平儿不走,因“无父母兄弟姊妹”,是跟晴雯一样的情况。王熙凤说“我没有怀孕吧,你怎么也没有”,平儿就哭了起来。后边捉奸多姑娘,平儿被打,留宿李纨那里,是说李纨是寡妇,平儿是守活寡。从《金瓶梅》里的李瓶儿来看,平儿很可能本身姓李,王熙凤对她的安排是做一个可用的嬷嬷,像小红那样。但是作为贾母派过去的,她可能还有“任务”,并不是自己说走就能走的。
第三种是升级,平儿、秋桐、赵姨娘那样,成为侍妾、姨娘。秋桐是王熙凤对付尤二姐时候,贾府递过去的“一把刀”,王熙凤不能下场去做、去说的事,秋桐去做去说。因为秋桐是王熙凤的立足之处,没了秋桐,王熙凤也会很快玩完,秋桐和王熙凤是利益捆绑的,他们“一体两面”,这就是为什么秋桐会成为姨娘,平儿不能。
赵姨娘是秋桐一样的人,平儿不是。平儿说是助力也可以,但她与王熙凤立场一致。平儿是“锦上添花”,是做到足够大,才需要有人分担工作,小企业都没有那么多副职(姨娘)。平儿只能是个侍妾,这里只写了一个,贾府如果足够大,她可能是四个——皇后下面的四妃。
贾珍、贾赦、贾蓉都没有写姨娘,是因为他们的姨娘没有用处,不需要脸谱化,而不是说富贵人家的公子都没有姨娘、侍妾,他们的事里也用不到秋桐这样的姨娘。秋桐与平儿的区别是,秋桐与王熙凤表面有矛盾,但在大事上实际利益目标一致,秋桐也得力;平儿在王熙凤和贾琏之间平衡,并不能做到为王熙凤一人所用,也就无法起到对付尤二姐、打击贾琏的作用。他们都是为了自己,但立场不同,也就下场不同了。秋桐比平儿升得快且急,也会比平儿死得快且急。
第四种是死亡。金钏是投井死的,晴雯是病死的,他们的共同特征就是被驱逐。驱逐的意思就是没有返还卖身契,出去就是“黑户”,不能“见人”。
金钏求饶的时候说:“我再不敢了。太太要打要骂,只管发落,别叫我出去就是天恩了。我跟了太太十来年,这会子撵出去,我还见人不见人呢!”
当时的社会环境对人的认知是非常单一的,在贾府做工的人就是主人的孩子,不管是女儿、孙女还是更低的辈分。这种情况下,出现了问题被主家驱逐,就单方面被认定为“德行有亏”,连卖身契也拿不到,出去就是“黑户”,不可能找到工作,不可能嫁人,所以贾家驱逐的丫鬟都自杀了,驱逐就等同于死罪。
金钏不像晴雯,她没有病,但是王夫人驱逐她的理由是“勾引、带坏”贾宝玉,还连带赶走了她母亲和妹妹。古人对名节非常重视,金钏不但带坏了一家子的名节,还害得他们全成了黑户,这种重压逼迫得金钏不得不死。王夫人驱逐金钏并不是临时起意的,她就是让金钏去死的,以打击小红一样“想换主子就换主子”,林黛玉、晴雯一样“想给主子脸色看就给主子脸色看”,在王夫人眼里都是他们“勾引”的贾宝玉。王夫人骂金钏“下流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叫你们教坏了”,不是“你”,是“你们”。
王熙凤才能“弄权”,这些丫鬟们并没有为自己办“假身份证”的能力,金钏投井写了多人“眼见为实”,是说她是真的死了,区别于多姑娘。袭人问茗烟贾宝玉挨打的真相,茗烟并不在场,但是他连贾环告状的细节都能打听出来,说明金钏投井这事,并没有所谓的“瞒下来”了,而是众所周知,只瞒着上面的几个人。要么是不让贾母知道,要么是让王夫人认为大家都不知道。
第五种是留用,鸳鸯是一个典型。鸳鸯是雌雄同体的意思,古时候,所谓的富贵人家,就是男人在外做官或者经商,官商大多还是一体的,互为依附;这些人家的女性就是《红楼梦》里那样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是被束缚住了脚的。鸳鸯的性格有非常男性的一面,她能当老太太半个家,平时安排事情也非常爽利;也有非常女性的一面,贾宝玉看她长得白、嫩,曾经要亲近她,针线活非常好,老太太用得顺心离不开等。
在全部是女性的后院里,曹雪芹安排了鸳鸯这样的角色,说的就是女性像男性一样能干会怎么样呢?实际上鸳鸯是悲剧。一个能当贾母半个家的丫鬟,是非常有主意的,不说家里人不来接,即使家里人来接,让她嫁人,也是很不情愿的。大老爷是年纪大了些,但是鸳鸯出去的话,不一定像袭人一样,愿意随随便便就把自己嫁了。伺候老太太这样的工作,并不是贾府必不可缺的,不说老太太会死,即使鸳鸯留下,实际上也不是嫁给了工作,而是嫁给了老太太做妾,老太太一死,她还是要面对被驱逐的命运。
鸳鸯是拖到了年纪大,伺候贾母也算有功劳,他的家人不赎她的情况下,她要么提为侍妾姨娘,要么卖出去,要么留用。第一种就是大老爷去要人,年轻主子就贾琏、贾宝玉,都配置齐全,并没人愿意让鸳鸯去的。
小丫鬟都是五六七八岁被买进的,重新培养;大一些的买妾人家,也都是十二三岁豆蔻年华被买,鸳鸯这样的丫鬟,已经十七八岁了,如果被卖出,只有妓院一条路。稍微上点档次的妓院,会从小教他们唱、演之类的,鸳鸯过了年纪,只能被卖到最下等的妓院。这就是为什么贾家被抄家的时候,很多丫鬟会自杀,当时买卖人口的“人市”是明面上的生意,他们都知道自己的下场。鸳鸯这里也写明了金钏被王夫人选中作为驱逐、处理对象,原因之一就是年纪大了——“跟了太太十来年”。
鸳鸯选留在老太太身边,也是对外说明,这些年纪大的丫鬟,袭人、平儿等不放出去也不提名分,都是像鸳鸯一样,自愿的。
###
小丫鬟们本身没有定性,买卖随意,被当成物品一样,自身也不开窍,就无所谓了。第一次都是被亲生父母卖的,父母都能把他们卖了,别人再转手就更没什么好计较的了。
大丫鬟们,特别是一两银子、二两银子的大丫鬟们,基本都是贾母那边培养出来的,都是各管一方的能手。问题就在于,贾府就那么大,主子们就那么几个,各房夫人又是外嫁进来的,他们抗拒贾府这边的人,更倾向于用从小自家培养的丫鬟和嬷嬷。至于姨娘,那不是助手,是仇人。
这样一来,大丫鬟们学了一身离开贾府就没用的“屠龙技”,也是姑娘们那样锦衣玉食地养起来的。古时候的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的都是女方的父亲,而不是说女方自身什么情况。丫鬟的家庭环境只要不变,他们出去还是那样,并不是说当了贾家的丫鬟就高贵起来了。看门第看出身的社会,富裕人家不愿意娶丫鬟,他们更愿意门当户对地娶个小姐。贫富差距大,刘姥姥那样的是中富平民家庭,大量人家是贫下人家,让这些丫鬟们下嫁,他们又心有不甘。“穷生奸计,富涨良心”,“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孙绍祖那样的暴发户为了五千两银子把迎春打死了,其他没受过教育的大量贫穷困苦人家,更不会好好对待这些丫鬟们的,就像整个封建中国史上一直存在的家暴现象。
贾府不管是“换届”还是他们年纪大了,都不可能全留下。最终就造成了大丫鬟们不管贾府是否衰败,他们都悲剧。贾母的大丫鬟,养的要么是孤女,要么是家庭无依的,这样的人忠心耿耿,袭人、鸳鸯等。
清朝开始,不仅要求旗人女子入宫当丫鬟,还对其家庭出身进行严格限制,是因为他们在宫廷学几年礼仪应对,见过世面,配合着家里的家世,出去之后就更加好嫁人了。这种宫女是脸上贴金、双方都好的。
王熙凤的思路也可作为参考。王熙凤要小红、赶平儿,要的都是“工作助手”,是他们像周瑞家的一样,能各管一方,自己都有家有老公,也不跟她抢老公。抢老公者死,比如尤二姐、秋桐、平儿,只要有机会,王熙凤都会对付他们的,只有小红除外,她有贾芸。
王熙凤的思路,还是趋向于公与私适当分开的——勉强说王熙凤是一夫一妻制的坚持者,也是可以的。87版电视剧里,丫鬟里面重点突出了小红,这确实是正确的,曹雪芹很可能也是这样的态度——贾府遇难,小红失去了工作,但还有家,她就没那么悲剧,顶多去做平民了。贾芸的意义在于他不是奴仆,没有卖身,是民,就有了一定的自由和人权。抄家而不是诛族的情况下,贾芸不受牵连。
###
如果以明朝来论的话,明朝是大臣、勋爵和太监的矛盾,这样的三角关系,太监强势胜出,就必须要考虑太监这个人群的特征和他们的强硬性——《红楼梦》里,大观园的议事厅,是太监下榻的地方。太监的特征就是无父无母无子无家,以晴雯为首的“四无”丫鬟,非常嚣张,实际就是得宠太监的形象。
人们大多以自身处境推测他人。贾蓉、贾琏包括他们身边人眼里,贾宝玉只会比他们更淫,因为吃胭脂的事连外人都知道。明清以自身制度推测唐,认为武则天是“父妾子继”,实际上唐朝是有女官制度的,最初的才人、彩嫔、昭容之类的都是官职,而不是妾职。贾元春夜游大观园,带着的就是女官。《红楼梦》也让我们看到,主子屋里的丫鬟并不全是陪床的——为了污蔑皇帝“淫荡”,把所有宫女都算在三宫六院里。
“白发宫女在,闲话说玄宗。”唐朝农奴制依然盛行,宫女如果是死契,就是终身制的。从杨坚、杨广到李渊、李治、李旦,都并没有太多妻妾。杨坚和李渊,都明显有“一夫一妻制”的想法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