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晴雯的悲剧
不管是贾政还是王夫人,很明显都是要抬贾宝玉,甚至着力培养贾宝玉的,对晴雯这类进行驱逐就是当下紧急之举,所以贾宝玉屋里又安排进去芳官等人,应该是贾母的意思。其用意非常明显,是因为林黛玉刚开始就跟三春闹翻了,然后又经常跟贾宝玉闹腾,如果说在贾家谁最不规矩,第一个就是林黛玉。贾母借着贾元春说谁都不许拘束芳官的话,把芳官也放进了贾宝玉的屋里。晴雯死之前着力强调了自己的清白,应该也是贾母的要求,就是她教出来的人没有带坏贾宝玉,不是让他们去狐媚贾宝玉的。
贾母只为林黛玉布局,不会为晴雯、芳官之类的操心,所以寻着错处,王夫人一并赶了出去,甚至专门在晴雯病中赶人——趁你病,要你命。贾母看局势不好了,贾宝玉也确实扶不起来,连一句话都没为晴雯说,才对林黛玉说:我去了你怎么办呢?已经无路可走了。
封建阶级血缘社会,就是以血缘定等级的,未出嫁的女子就是看“爸爸”。林黛玉寄居在贾家,本身就是客不是主,林如海不说贪墨的事,只是死了,林黛玉就在贾探春甚至贾迎春、贾惜春面前低了好几等,所以说林黛玉与三春和贾宝玉闹腾都是不规矩的,名不正言不顺。
贾迎春被贾元春否决了,林黛玉做的诗得到了肯定,提了级别,这以后她的荣辱其实是记在贾母账上的,贾母着力把她跟贾宝玉凑成一对,除了小两口之间“打是亲骂是爱”,也是做长远之计。学这些本事,一是讨好贾母这样的上级,维护层层媚上的“规矩”;二是传递消息。整个封建时代,女子,特别是大家闺秀,一生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他们从家里学的,就是为未来夫婿服务的。贾母死亡之后,贾宝玉不接盘,林黛玉就是死路一条,再优秀也没用。
因为都是隐喻,都不说人话,贾母安排晴雯去怡红院,并纵容她,是投石问路的意思;王夫人赶晴雯也是表态不要林黛玉的意思;贾宝玉只在晴雯死后做了一首诗,王夫人就知道他不在意,可以对付林黛玉了。
实际上来说,林黛玉身份一变,能够坐稳贾宝玉正妻的位置,贾母首先要赶的也是晴雯。看看鸳鸯就知道了,晴雯这类丫鬟也不是贾母真正喜爱的。保留清白,只能说贾母为晴雯留的路是婚配出去,王夫人为晴雯留的路却是必死之路。
###
林黛玉敲门,第一次想着晴雯没听出来,专门说了“是我”。院子就那么大,这样若说还没听出来的话,那就实在解释不过去了。只能是晴雯脾气大,借着贾宝玉的名号能当贾宝玉的家,管是谁,都不留面子。
这在对待小红的事上也能看出来。怡红院是一致防着小红的,不让她在贾宝玉面前露脸,根本就不给她机会。从王熙凤后边要小红能看出来,只需要“好使唤”,会说话,办好交待的事,主子满意,就能提上去。这些恰好都是小红的专长。其他人只是防着,说话还是小心的,至少互相留了几分面子——父母都是在贾府当差的,大丫鬟的父母一般还都各管一块,也都有些权力。晴雯说小红“攀了高枝”,看似她不知道小红的来历,对应着后边王熙凤也假装不知道小红的来历,其实他们都知道。晴雯是说给她身边的丫鬟们听的,就是说小红马上就要走了。晴雯敢几次得罪小红,看她怼袭人、麝月之类的,是因为不放在心上。年轻人本身没那么多顾虑,更何况她没后顾之忧。
从林红玉非常顺利地就去了王熙凤屋里,而且她在贾宝玉那边也是心不在焉的,一开始她就知道不会留在怡红院。把她在怡红院放置一段时间,很可能是王夫人看怡红院里的丫鬟反应的,看有没有丫鬟当着贾宝玉的家,也就是重点是针对晴雯的。晴雯不但说话不好听,还聚赌,不干活,王夫人那里已经知道信儿了,把林黛玉关到门外,也惹恼了贾宝玉,当时已经很明白要驱逐晴雯。很可能老太太不愿意,打着怜贫惜弱的旗号,王夫人就驱逐了金钏。晴雯撕扇,撕的是散。只是扇子那么多,她是撕不完的。
林之孝主管房地田宅这一块,整个封建社会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土地被认为是生存兴亡之根基,大户人家的主要表现就是房多地多。县官不如现管,林之孝手中掌握着房地田宅的经营收益权,属于肥差,就是利润高,还有一定的附属价值,比如贾芸种树什么的,林之孝可以先提哪里需要种树,贾芸再去申请资金,然后找人种树。
其他人即使心里有怨言,看在可能有的利益的份上,也不说,正好有个晴雯,胆大莽撞,怂恿一下就去了——无父无母,也无亲人在贾府。老太太纵着,她什么都敢。这也是为什么放在贾宝玉屋里的除了袭人,最突出的就是晴雯了,别人都不敢、不能、不愿的事,只有她能做。骂小红、驱赶坠儿、不给林黛玉开门,只是写在明面上的事,没写和没说的欺下瞒上的事,非常多,而这后边也不乏利益驱使——晴雯一个丫鬟,一个月一两银子,没有父母兄弟姐妹在贾府,她衣物首饰三四百金,不是银,是金,都是哪里来的?
惜春赶丫鬟,是因为丫鬟包里私藏她哥哥的银子,可以请珍大爷作证,对应着的就是晴雯的这些财物。晴雯死之前着重表白自己和贾宝玉之间的清白,其实是说她没有连累贾宝玉,也没有害贾宝玉,这应该是贾母着意嘱咐过的。
晴雯死前住在一个什么亲戚屋里,那家的女主人就是多姑娘,实际是说,晴雯的这些钱就像多姑娘一样,是赚的贾府所有人的,卖的不是手艺,是关系,是为他们办事,就像骂小红、赶坠儿、堵林黛玉一样。
也因为这事是连着的,她自然怪罪林红玉,而林红玉确实是不会说她一句好话的,她就在对待坠儿的事上不分青红皂白,下了重手。
###
从贾府内众人给薛蟠的评价,可以看出来外人给贾宝玉的评价——更坏更黄。入住大观园之后,这种流言只多不少,哪怕贾宝玉减少了外出的次数。薛家是在外走动的,编排贾宝玉就集中在林黛玉身上,包括把林如海以往的事都扒拉出来,比如说林如海贪墨的银钱都转移到了贾府,藏了一个聪慧的女儿养在贾府等。牵涉政治,洗清贾宝玉就是洗清贾元春,而当时贾元春快死了,贾府必须行动起来。
为了辟谣,明面上是掰谎记,暗下里就是让晴雯刺绣了扇屏,扇屏的内容是大观园里女儿写的诗,以林黛玉的为主。晴雯不通文墨,绣的扇屏自然错漏百出——书法也是一种艺术,晴雯肯定是理解不了的,诗与绣不通,无法着力表现重点,该弯的地方直,该直的地方弯等。屏风屏的就是风,风言风语,这屏风是一套,一件也没卖出去,贾母在寿辰时摆放就是展露错处的,是把谣传中的“绣娘”与林黛玉划分清楚。
绣什么都是绣,让晴雯绣的绣春囊也是错漏百出的。绣春囊本身是女子出嫁压箱底的,只有成年女子会为女儿买,绣的不好一眼就能看出来。这绣春囊也是卖不出去的。以卖不出去的名义,驱逐晴雯,晴雯才赶着病补雀金裘。对于贾母、王夫人来说,其实是给外边流言交待,所以晴雯最好就是死了,像慧娘一样。
绣春囊代指情事、出嫁,也指母女情。晴雯无父无母,绣春囊事件是薛姨妈母女设的圈套,是像夏金桂赶香菱一样驱逐贾宝玉院里的老旧势力。贾母为了林黛玉、王夫人为了贾宝玉都做了安排,牺牲晴雯是共识,在当时情况下他们各方保住自己的最亲近势力。
晴雯临死前强调自己清白,是因为她以为贾宝玉知道绣春囊的事,实际上贾宝玉确实知道。袭人母亲死的时候回家,写到麝月找钱,贾宝玉只有几两碎银,而晴雯被赶出去,贾宝玉知道她有不少金子。这就像主子只有几百块钱零花,丫鬟有几十万存款一样,这样大额度现金,贾宝玉不可能不知道晴雯从哪里得来的。
皇宫里也是相同情况,新主要进入,需要清理贾元春。贾府当时已经保不住贾元春了。贾元春的病重到亡故,晴雯是起始,后边就是死了妈的袭人、贾母死了之后的林黛玉,甚至贾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