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流程管理模型思维
自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中明确提出“社会分工”的理念后,世界经济开始逐渐进入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阶段。1911年,科学管理的鼻祖——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在其著作《科学管理原理》中,从操作研究(operation research)的角度出发,提出基于标准化的作业优化,将专业化分工予以实践验证和细化。之后,艾尔弗雷德·斯隆在美国通用汽车开始试行科层制,将管理、支持等职能服务专业化和部门化,将专业化分工的理念进一步推广和深入。
凡事有其利,必有其弊。专业化分工极大提高了单个作业的生产效率,但负面效果是不同专业之间的壁垒越来越高,很容易形成专业或部门墙(silo),从而导致不同专业或部门之间的沟通成本越来越高,协作效率越来越低。更有甚者,因为专业或部门墙的存在,让各专业、各部门的人员形成了本位主义,一切以本专业或本部门的利益最大化为工作出发点,往往因为局部利益的最大化而牺牲组织整体的最优利益。
如何消除专业或部门墙,如何将不同专业、不同岗位和不同部门协同(synchronizing)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专业化分工背景下各种组织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亨利·福特发明了流水线式生产方式,解决了生产一线中不同专业之间的协作;丰田汽车等日本企业发明了看板管理,解决了不同作业之间的信息传递;业务流程管理或建立以流程为中心(process-centric)的组织,则在全组织范围内,包括市场、研发、生产、采购、财务、HR等业务单元和职能单元,为解决不同专业之间的协作问题提供了思路。有鉴于此,前汉普管理咨询的CEO张后启先生又将业务流程管理称为“管理流水线”。而在笔者看来,业务流程管理的目的就是实现组织内不同专业、不同岗位和不同部门之间的业务集成,进而实现组织整体的高效率和高效益。基于业务流程的价值链集成如图6.1所示。
图6.1 基于业务流程的价值链集成
在近20年中,建立以流程为中心的组织已是很多企业的共识,有的企业制定了流程管理的相关制度并成立了相应的流程管理团队。但是从实践的情况来看,很多企业的流程管理成效并不明显,甚至还因为业务流程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治理,导致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低下。在笔者看来,为了解决流程管理不善和低效的问题,可以借助如图6.2所示的BPTrends公司开发的流程金字塔模型,从企业整体、业务流程以及实施与资源三个层面分析并寻找解决办法。
图6.2 BPTrends业务流程金字塔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