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一波三折
“这小子还真想明白了,必定皇家是得罪不得的。”杜钦高兴起来,对着陈垠不停地眨眼。
李皇太后回头。
“陈大人这是何意?”
“启禀太后,是方才小皇爷的一番话打动了我。”陈垠瞟了一眼杜钦,“我陈垠虽是一介百无一用的书生,但是,对那些能够驰骋疆场的将军们却倍加崇拜,恨自己无能,不能直面敌寇。慧昭公主虽是一介女流,却有如此风姿,直抒胸臆,非一般男子所能及也,正是小生所敬之人。故,小生此生愿为公主牵马执镫,终生陪伴于侧。”
“算你小子识相。”杜钦低声说道。
李皇太后却沉吟着。
“陈大人,皇家内院不可儿戏,你可要想好了,切勿因我皇家权势而委屈了自己。”
“小生真心所致,还请太后勿疑。”
李皇太后还在思索着,却听到宫门里面一声惊叫,随后,是一阵砰砰砰的脚步声,慧昭公主快步从里面跑出来。
“公主不要。”一名刚刚试图拦住慧昭公主,却被她推倒在地的宫女爬起来,并从后面追上来。
“慧昭,你要做什么?”李皇太后大喝一声。
慧昭公主疾风一般从杜钦的身边掠过,直扑向陈垠。
“啪”的一声,陈垠的脸颊上留下了一个拖着长长口水水渍的唇印。
“陈公子从现在起就是我慧昭公主的驸马爷了,从明天开始随我去郊外学习骑马打猎。”
几乎所有人都被这一幕惊呆了,随后,是再也压抑不住的笑声。
这慧昭公主可不能单纯地用刁蛮任性来形容,应该再加上一句,那就是傻得可爱。
“皇宫内院,岂可如此放肆?”李皇太后又气又恨,又忍不住想笑。
陈垠抹着脸上的口水,茫然无措。
“小皇叔速速带陈大人离宫,此事容哀家与皇儿商量之后,再做决定。”李皇太后担心这慧昭公主再次做出荒唐之事,急忙吩咐道。
“小生告退。”陈垠抢在杜钦前面,答应一声。
身后,传来慧昭公主的叫声,“陈公子明日在驿馆等我,待你学会骑乘之后,本宫与你一同去抵御外虏。”
“小生知道了。”陈垠答道。
小顺子从后面追上来。
“二位大人慢走,待小顺子去回禀万岁爷。”
“算了,我二人还是先行出宫,待此事有了结果再告知与我不迟。”杜钦可不想再去见皇帝,这三尺禁地还真不是好玩的地方。
穿过御花园,远远看到了外面的宫门,陈垠才放慢脚步。
“小皇爷,这少奋斗十年是出自那本古籍?这骑乘皇家宝马,又是哪一位圣贤所言?”
“怎么,我老人家所说就非是圣贤之言?”杜钦笑得肠胃都翻腾起来。
陈垠却对杜钦这样的笑,感到有些不可理解,一副若有所思状。
宫门外,包拯还坐在那根已经断掉的轿杆上,一张黑脸在阳光下不停地闪着黑色的光波,就像是一块沾满了泥土的玉米大饼。
“恭喜陈大人得配慧昭公主,日后飞黄腾达之时,切不可忘了我与小皇爷这大红媒。”包拯不等二人说什么,已经大声说道。
“包大人何以知之?”
“看小皇爷满脸喜色,陈大人若有所思,包某已猜出八九,定是小皇爷打开了陈大人的心锁,成全了这样一桩美满姻缘。”
杜钦恶狠狠地瞪了包拯一眼。
这黑皮,等一下陈垠离开,看本皇爷如何收拾你。
陈垠却还在为那一句“少奋斗十年”的话纠结着。
这小皇爷的话还算很有道理,今日自己若不答应亲事,恐怕日后再无出头之日,满腔抱负无处施展,岂不可悲。
“三位大人留步。”
就在三个人打算步行回府的时候,小顺子忽然从宫门里满头大汗地追了出来。
“小公公有何吩咐?”
“万岁爷有旨,请三位大人进宫,万岁爷要在偏殿设宴,一则为小皇爷和包大人践行;二则要进一步商议慧昭公主与陈大人的婚事。”小顺子回答。
三个人没料到皇帝会忽然来这么一手。
很显然,皇帝自知这慧昭公主与陈垠很不匹配,想用这样一次宴请来打消陈垠的顾虑,而杜钦和包拯只是粘了陈垠的光。
“烦请小公公头前带路。”陈垠说道。
包拯回头对着几名轿夫摆了摆手,示意他们可以先回去了。
皇家的酒菜自然是丰盛得不得了,不过,席间皇帝并没有出现,而是打发一个太监过来伺候。
李皇太后也破例派来了一名宫女,端着一壶据说是西域所产的供酒,来给三个人把盏。
直到三个人酒足饭饱,准备起身的时候,一个值班的太监才站在殿门外叫了一声:“万岁爷驾到。”
三个人慌忙恭迎皇帝。
皇帝很随便的坐在一把椅子上。
“母后已派人招朕进永宁宫,商议陈爱卿和皇妹的婚事,朕心有所感,陈爱卿之才华在满朝文武之中亦属上乘,而皇妹粗野不羁。朕与母后实不想为难陈爱卿,此事暂且放下,容等再议。”
三人大惊。
这样的反转实在是出乎意料,刚才还满心欢喜的包拯一下子好像被人用冰块砸中了脑袋。
“既然陈大人已经答应此事,而慧昭公主亦对陈大人倾心不已,陛下何以忽然改变了主意?”在被包拯偷偷捅了十几下屁股之后,杜钦迫不得已,只能出口问道。
“小皇爷自知此间因由,何必多问。”皇帝有些不悦。
杜钦看向了陈垠,心想,这时候该是你小子表白的时候了,必定“少奋斗十年”和“坐在茅草屋里发疯”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陈垠脸色泛青,却一言不发。
“好了,小皇爷和包爱卿近日就要启程,朕也不多耽误你们,还望你二人协力同心,勿要有负朕和天下黎民之心。”皇帝说完,不等三个人再说什么,已经扭头离开了。
奉命来伺候三个人的太监,和那个派来为三人把盏的宫女也随着皇帝离开了。
空旷的偏殿里,瞬间只留下了三个一脸懵逼的人。
“万岁有旨,还请三位大人快些出宫,没有宣召不得擅自进宫。”大概是皇帝还觉得不过瘾,又要一名太监在门外大声说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