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序:红色家风,中国共产党人的传家宝

家风,是一种温暖而无声的力量。

“子孙虽愚,诗书须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些承载着中华文化,记录着祖辈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立业的家风家训,千百年来代代相传,对整个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产生了至深至远的影响,成为中华传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921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接受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出了独特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红色家风,成为一代代优秀共产党人走过艰难困苦,为家人、后世和社会留下的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一个丰富而厚重的传统。没有红色家风,近百年的共产党历史将黯然失色;没有红色家风,今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将步履维艰。它作为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形的规约、无声的力量,如春风化雨浸润着共产党人的心灵,塑造着共产党人的品格。

中国共产党人重家教、守家训、正家风,在处理家庭内外关系方面,形成了先“大家”后“小家”,特别是舍“小家”为“大家”的准则和风范。不仅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把党、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置于首位的根本价值取向、终生追求真善美的高尚品格,而且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灵魂深处的信仰力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和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艰苦卓绝的革命年代,艰难探索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里,红色家风始终是一面旗帜、一个标杆、一盏明灯,是引领和激励全体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奋发有为的强大内生动力。

“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从吴玉章坚定革命的远大志向和信念,“决不会二三其德”,到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从焦裕禄教导子女艰苦朴素,“千万不能搞特殊”,儿子看戏一样交钱,到杨善洲信守诺言:“我们干工作,不是做给上级看的,而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无数中国共产党人用自己的家风故事教育和感动了后人,他们的家风是全社会乃至中华民族的坚强柱石:这些家风,蕴含着志向远大、终身学习的奋斗之姿,体现出尽孝尽责、严慈相济的家庭温馨,诠释着艰苦朴素、勤劳节俭的持家传统,包含了律己修身、不搞特殊的清廉本色,更充盈着爱党爱国、坚定信念的家国情怀,已成为激励后辈、光照后人的强大精神力量。

红色家风里有志向远大、终身学习的奋斗之姿。“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终身学习,一秒不肯松懈,老一辈革命家在这方面树立了榜样。董必武以“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百之”作为自己的学习信条,也教育子女“学要有恒,尤要专心”。古稀之年的徐特立制定了“二十年学习和工作计划”,他认真地说,“学问是没有止境的。要活到老,学到老,为人民服务到老。我还要用这有生之年,争取为党、为人民多做一点工作”。共产党人,扣好了人生立志为国为民的“第一粒扣子”,才能行得正;打好了热爱学习、终身学习的价值观基础,才能走得远。

红色家风里有尽孝尽责、严慈相济的家庭温馨。欲治其国,必先治家,面对身边的亲属,中国优秀共产党人对待长辈嘘寒问暖,竭尽所能尽孝道;对待平辈和晚辈,既从严要求,又关怀备至。比如,朱德为深切缅怀“事无钜细,皆躬自纪理无遗绪”的祖母,将家乡各界人士祝寿及吊唁祖母的诗文汇编成册示范后人;他对子女要求严格,一直强调要自力更生,“要接班,不要接官,接班就是接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本领”,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也不忘叮咛嘱咐。邓小平喜欢买铅笔和橡皮送给孙子们,他对孩子们说:“铅笔是让你们好好学习的,橡皮是让你们明白,错了就要改。”这些共产党人,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代际间传递家庭的关爱与温暖。

红色家风里有艰苦朴素、勤劳节俭的持家传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艰苦朴素、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共产党人向来坚持的优良作风和倡导的家风。方志敏被捕时,身上“唯一的财产”竟是放在深山里的“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焦裕禄跑遍兰考每个角落,靠的是破旧的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对于子女他从不放松要求,从小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要他们时时参加劳动,“不能不劳而获”。此外,无论是陈云使用物品“不能让它们轻易退休”的苛刻,还是黄克诚从不追求个人享受,“能节省一点是一点”,都是这一传统的生动写照。

红色家风里有律己修身、不搞特殊的清廉本色。“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在革命岁月,“跟我上”的延安作风打败了“给我上”的西安作风;在建设年代,“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更是那一代共产党人的党性本色。毛泽东倡导“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的“三原则”。周恩来从严要求、从严律己,他对收养的烈士子女以及亲戚要求高、管束严,立下“十条家规”,教育他们“完全做一个普通人”。谷文昌管理了大半辈子林业,女儿结婚,想让父亲批点木材做家具,他严厉拒绝:“我管林业,如果我做一张桌子,下面就会做几十张几百张,我犯小错误,下面就会犯大错误。”这些共产党人,他们将廉洁和自律看作一种自我约束,更视为一种人格的追求和道德的信仰。

红色家风里有爱党爱国、坚定信念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既是对信仰和理想的坚定执着,也是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更是把个人、家庭的命运与党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热血和执着。对于中国共产党人而言,家风与中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1925年,毛泽东在《政治周报》发刊词中曾明确地说:“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钱学森历经重重阻碍回到中国,用一生践行了“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的诺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以说,爱党爱国是中国共产党人家风中重要的精神标识。

家风好,则族风好、民风好、国风好,良好家风有利于培养人才,不仅惠及家庭家族,也造福社会。不正家风不但影响子女成才、殃及家庭家族,也祸及桑梓。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家风对社会风气有着重要影响。习近平指出:“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领导干部家风的好坏,其亲属在社会上的言行举止,很大程度上反映和影响干部和干部队伍在社会大众心中的形象。对领导干部而言,良好家风既是砥砺品行的“磨刀石”,又是抵御贪腐的无形“防火墙”,在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先从搞好家风做起,以正家风带动正党风,为中国共产党人的“赶考”征途继续保驾护航。

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只有中华文明流传至今未曾断裂,这与中国独特的家庭观念、家风文化不无关系。如今,中国正步入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大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日趋多元化,然而,个人对真善美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不会变,家庭对个人的成长所具有的无法取代的作用和地位不会变,人们通过不懈奋斗、克服艰难险阻,才能达到理想彼岸的过程和事实不会变。对个人、家庭和社会而言,继续汲取中华传统家风和红色家风的营养,无疑是值得大大提倡的。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红色家风是中国共产党永不褪色的传家宝。传承红色家风的文化基因,不仅是向先贤致敬,更是以家风促社风、正民风,以此,才能惠风和畅、天朗气清,才能永驻“红色”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