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传:十五、十六世纪中国政治史、思想史的聚焦点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家世传承

家庭的环境、幼年的生活,对于任何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人格形成,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所以,要理解王守仁,必要对于他的家庭和少年时代的生活、教育状况,做一些介绍。

王守仁出生时,家中的状况如何呢?

祖父王伦,字天叙,是乡中的教书先生,为人正派,喜《仪礼》《左传》《史记》等。夫人岑氏,在二十五岁时,生下第二个儿子王华。这年有三个儿子的她,正好五十岁。

王伦有三个儿子:长子名荣,次子名华,三子名衮。

王华这年二十七岁,其妻郑氏已经近三十岁了。(参见本章附录《王华婚姻状况考》)

王华的老家,有竹林环绕的屋子,家境并不富裕,但可以过活。父亲王华对于王守仁一生,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

王华于正统丙寅(1446)出生在余姚。[6]到他这一代时,祖上的荣光已经消磨殆尽了。父亲王伦在乡村教书度日。[7]王华自幼聪明过人,所以王伦从小就精心培养,家中传统的家学是经书中的《易》《礼》,他当都认真读过。十一岁,从里师钱希宠读书。[8]

十七岁时,王华参加秀才考试。当时的乡里之试,一般的童子多以《四书》投考,而他投考的是经书中最难的《三礼》。县令看了他的试卷,大为赏识,但是,又有点疑心,这会不会是他偶尔碰到以前做过的题目啊?于是,接二连三地出题让他做,他越考越好,县令大为惊奇,赞赏道:“此儿日后一定会天下称魁。”于是王华就有了点名气,远近的乡里人,都来请他去教自己的子弟。[9]

这样过了几年,王华成人后,大约在成化七年前后,父母为他娶了一个并不富裕的郑家的姑娘,这就是王守仁的母亲。

那时,王华二十六岁前后,而姑娘已经二十九岁上下了。[10]

王守仁出生了。王华依然时常外出教书,赚银子回家养家。日子虽比以往过得好些,但依然平静、淡泊,并不怎么富有,要靠妻子在家纺织,抚养双亲。[11]

成化十年(1474),时任浙江提学的松江张悦[12]考察学生时,发现了王华这个人才,赞赏王华和后来为内阁首辅的谢迁:“二子皆当状元及第。”认为他们是浙东最好的学生。[13]

经张悦的推荐,王华和谢迁都参加了省里“乡试”(举人考试)。此年谢迁中举,而王华落榜。张悦就把王华推荐给了当时在浙江当官的宁良。[14]

王华被宁良聘到湖南的祁阳(属湖南省永州市),当自己孩子宁竑的教师。[15] 王华在祁阳的梅庄别墅为西席,过了三年的教书、读书生活。

成化十一年(1475)作为王华同乡、同学的谢迁,一举金榜题名,中了状元,为翰林编修。报喜的锣鼓引起了众多的议论和关注,也给当时还在湖南祁阳的王华以很大的刺激。

当时同被先生张悦视为“日后当为状元”之人,现在,人家谢迁“金榜题名”,已经是状元及第、翰林学士,自己还是个塾师。

“彼能为,为何我不能为?”这对王华当然有触动。

于是,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投身科举,专心应考。对此,父亲竹轩公王伦等家中人,当然也都支持。

王华考试的道路开始并不顺利。

成化十四年的科举考试,他又落榜了,只得回到故乡,奔波于附近的各个城市,授徒养家。

这期间,王守仁则在母亲和祖父、祖母的养护下度过了自己的幼年时代,叔叔王衮对他颇为照顾。这些或在他幼年的心灵中,播下了善良的种子。一个在少年时代没有感受过善良和家庭温暖的人,往往会有一种心理上的缺陷,缺乏善良的情感;而善良的种子,也会发芽生长,在以后的人生中显现出来,开花结果。[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