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乡村振兴将成CSR主阵地
大幕开启,
乡村振兴将成CSR主阵地
在脱贫攻坚战于 2020 年底如期取得重大胜利之后,我国“三农”工作的重心开始转向乡村振兴。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推动共同富裕作出过重大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到 2035 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国家领导人今年曾强调:“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按照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我们要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全社会要努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现实意义
2021 年,乡村振兴成为一个大众传播频率极高的热门词汇。乡村振兴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与我们党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密切相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主要内容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 100 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党的十九大报告清晰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在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再奋斗 15 年,在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 15 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020 年脱贫攻坚战的重大胜利,意味着我国顺利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着手去完成第二个百年的战略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要完成这个目标,最大的困难就在于乡村发展。
虽然经过多年的脱贫攻坚战,我国已经消除了绝对贫困,但是相对贫困的问题仍然存在,尤其表现在城乡差距明显。尽管我国农民的收入增速连续多年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缩小,但城乡差距仍然很大。2017 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432 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36396 元,差距明显。
发达国家有个共同特征,就是城乡之间基本没有生活质量上的差距。比如在日本,农民的年收入甚至比城镇居民还高一些;欧美国家的农民,其生活状况也非常优越。
相比而言,我国农村的发展水平还不高。比如,公共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还很不足,如文化、教育、医疗等;农村的人居环境也不好,大多数村落都缺乏规划,显得脏乱差;此外,农村还残存着不少落后的观念和陋习,也严重阻碍着农村的发展。
如果到 2050 年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我国的城乡面貌就不能有大的差别。这意味着,我国的广大乡村必须要在今后 30 年不到的时间之内有巨大的发展,乡村面貌要有巨大的改观。因此,乡村振兴是当下的重大国策,事关民族复兴和现代化强国建设。在脱贫攻坚战胜利之后我们随即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非常必要的,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乡村振兴的两大关键要素
与脱贫攻坚相比,乡村振兴的任务更为重大,目标也更为宏远。乡村振兴有五个方面的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中央同时也提出,乡村振兴要实现五大振兴,即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
以上五个方面的要求和五大振兴,是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只有各方面齐头并进,才能最终实现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不过,其中最为关键的要数产业和人才。如果解决好了这两个关键要素,其他几方面的振兴将会水到渠成。
实现乡村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但就目前而言,乡村的产业发展效率不高,竞争力不强,存在着产业结构单一、资源缺乏、发展规划滞后、发展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我国的乡村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比很小,主要还是农业,而农业的生产方式还是以传统的单家独户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为主,生产成本高,投入产出比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技术、资金、信息、市场、渠道、管理等多种资源要素的投入,而这些资源要素在乡村还很缺乏,严重制约着我国乡村产业的发展;脱贫攻坚曾极大地促进了一些乡村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形成了符合当地特色的产业体系。但是,大部分此类产业体系都是在政府推动下建立起来的,存在着与市场对接不紧密,甚至是脱离市场需求的现象。未来,我们需要将这些产业推向市场,建立起基于市场需求的乡村产业发展体系。
乡村振兴需要有优秀的人才,如果不能吸引到人才,乡村振兴将无从谈起。乡村需要的是既有知识和能力,又有意愿在乡村生活工作干事业的人才。在行政安排或情怀感召之下,一些优秀的人才有可能会来到乡村,但他们能在乡村工作、生活多长时间就很难说了。所以,乡村必须要对优秀的人才有吸引力,使他们乐于前往并长期生活居住。然而,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大部分乡村恐怕都不具备这样的吸引力,这是乡村发展面临的一个极大的不利因素。
吸引人才需要有多方面的条件,比如说完善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这些难以在短期内有较大的改观;但是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如在工资、税收、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向有意愿去乡村创业发展的人才倾斜,从而弥补乡村其他方面吸引力的不足。
乡村振兴——CSR的下一个风口
过去多年,在国家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之下,精准扶贫一直是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领域。企业利用自己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资源优势,踊跃投入到精准扶贫大业之中。它们或者独立推动,或者与NGO组织合作,发起了形式多样,颇具创意的扶贫公益项目,试图通过商业的方式来助力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在这一过程中,企业摸索出了很多切实有效的扶贫模式,如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电商扶贫、生态扶贫等。
可以肯定,在未来的乡村振兴过程中,企业所扮演的角色仍将举足轻重。乡村振兴会成为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阵地,会成为CSR(企业社会责任)的下一个风口。而与精准扶贫相比,乡村振兴为企业的CSR实践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前文所提到的乡村产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乡村如何吸引和培养优秀的人才,这些问题纷繁复杂,都是从精准扶贫过渡到乡村振兴之后不容回避的议题,也是企业今后参与乡村振兴时要去“啃”的硬骨头。虽然挑战巨大,但办法总比问题多。只要企业能发挥专长,找准切入点,搞好跨界合作,再复杂的难题也可以得到解决。
我们也要看到,乡村振兴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其实并不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可贵的尝试和经验积累。在过去企业发起的众多扶贫公益项目中,有一些项目并不仅仅只是着眼于扶贫,而是有着更为深远的立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符合乡村振兴的要求。比如说华润集团发起的“华润希望小镇”项目,集产业帮扶、环境改善、治理提升于一体,意在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宜业的乡村小镇。该项目已经连续运营 10 多年,在全国各地建设了 10 多个华润希望小镇,成果丰硕。
类似这样的项目还可以举出不少例子,这显示了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远见和创新能力。而刚刚拉开序幕的乡村振兴大舞台,又为中国企业开展CSR实践创新提供了巨大的机会。
我们相信,随着越来越多企业的持续参与,我国的乡村发展将面貌日新,乡村振兴的宏大目标将会顺利实现,而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成长为有责任担当、能力卓越的优秀企业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