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南孔子尹珍
杜鹃花盛开的金佛山下,重庆南川城西的龙济桥东,有一座鲜为人知却地位尊崇的祠堂——尹子祠,它是后人为纪念几乎可与孔子齐名的大西南教育先贤尹子而设立的。
尹子祠为全木结构,大屋顶,雕梁画栋,依山而建,天人合一,古朴儒雅,极具建筑美学和鉴赏价值。
尹子祠的来历,有极为深远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东汉早中期,闻名天下的大儒,公认的大学者、文学家、教育家、书法家尹珍在南川设馆讲学,播种文明,弘扬儒学,开拓思想,为后世作出巨大贡献。
大西南的孔子——尹珍
清光绪五年(1879年),南川知县黄际飞、举人徐大昌为纪念尹珍的伟绩而修建了尹子祠。尔后,文人雅士时常结伴到此凭吊尹夫子,仰止高山,慷慨吟哦,致使闻名遐迩,使南川成为川东文化发祥地之一。
小时候,我常常听南川家乡父辈讲述尹子的故事:
尹子原名尹珍,字道真,东汉牂牁郡毋敛人。生于公元79年,出身豪门,少时聪颖好学。公元99年,尹珍20岁,自感家乡荒僻、文化落后,远赴京师洛阳拜许慎为师,学习易、诗、书、礼、春秋等五经,接受中原文化的哺育。
许慎乃儒学宗师,汉代著名文字学家、语言学家,所著《说文解字》至今被视为汉学经典。许慎为尹珍千里求学的精神所感动,对他悉心传授。
公元107年,尹珍学成归来,回到故里,先后在南川、綦江、正安、绥阳等地设馆教学。尹珍设馆授徒,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是蒙学,学生学习的是字书,目的在识字。童蒙识字教材,用规范的正体小篆写就,依文理编成韵文,便于记诵。第二阶段学生学习《论语》《孝经》,对学生进行较系统的儒家道德教育。即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的道德规范。
南川尹子祠,以纪念大西南的孔子——尹珍
尹珍的老师许慎
尹珍授徒以“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这“十义”来陶冶、约束人们的“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尹珍在授徒中有习字课,传授书法艺术,自己也日习千字。他的“务本堂”门前河边就是洗笔淘砚处。他的隶书精湛,远近闻名,前来求书楹联、墓碑的人络绎不绝。在绥阳旺草开馆讲学时期,还在学馆旁建一房子,专为书写之用,后人称“碑房”。
尹珍于各县的桑梓之地办学、传道、授业、解惑、启蒙教化,“兴起学校,渐进迁其俗”。使蛮荒之地的南夷边民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当时中原地区的文明、道德和风俗。尹珍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对父母兄长的孝顺,对弟妹子侄的慈爱,以及忠于职守,交朋友重信义,对民众谦恭和蔼等,都被地方官和乡党舆论公认为“孝廉”楷模,名声远播。
于是,地方官以尹珍精通五经文字向朝廷举荐。永兴元年(153年)尹珍应奉任武陵郡太守,虽年已古稀,但精力充沛。不久东汉朝廷又任用尹珍为尚书郎,他应诏出仕,官至荆州刺史。
尹珍功成名就,但年老体弱,遂辞官还乡,重操旧业,将原学馆改名为“务本堂”,矢志育人。公元163年,尹珍病逝,葬于务本堂,卒年84岁,可谓大德高寿。尹珍是西南地区最先走出大山、叩问中原文化的先行者,大西南儒家文化的开山鼻祖。所以正安谚云:“北有孔子,南有尹珍。”实不为过。
尹珍的出生地,一直争议不断。
《华阳国志》记载:尹珍为毋敛人(这是公认的)。而毋敛为何地,史书记载不详。
清嘉庆年间编撰的《四川通志》认为,尹珍为南川人。《四川通志•杂类》载:“汉,尹珍,南川人。从许慎受五经还,巴渝之人始知学。”
清光绪《南川县志》将尹珍列为县内仕宦第一人。
清朝《綦江县志》则认为,尹珍系綦江人。其理由是:在东汉时,綦江县叫毋敛县。
《绥阳县志》认为尹珍为贵州绥阳人。
《正安州志》认为尹珍为贵州正安人。
而今,大多数学者认为:尹珍属于贵州正安人的理由更多,他的“务本堂”碑和坟墓都在那儿。
贵州正安县新洲镇的尹珍务本堂
尹珍已离我们远去近1900年。这位让我们大西南远离蛮荒、远离愚昧的“普罗米修斯”,我们十分缅怀他。
尹子的籍贯之争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继承他留下的精神遗产:文化育人、自强不息、感恩故土、社会担当……而这一切首先得让我们国民认识尹珍,宣传尹珍。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现今我们民众对于尹珍这个伟大的先贤却知之甚少,传之更少!难道作为后生,我们心中就没有一点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