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我是这样开家长会的
家长会是由学校或教师发起的,面向学生、学生家长,包括教师的交流、互动的一种介绍性、沟通性、交流性的会议或活动。一般有学校面向全体家长的大型家长会,有班主任老师面向全班同学家长的班级家长会,也有面对同质家庭或有相同表现的小范围学生的小型家长会。总之,家长会的目的都是为了解决共同的阶段性问题,只有受众多寡的区别。
本文所要探讨的,就是以班级为单位的、面向全班每一个学生家长的班级家长会。
开好家长会是班主任的必修课,一次成功的家长会对班级管理很有意义。一次家长会组织得成功与否,能不能达到预期目的,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后续教育效果,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家长会也是反映一个班主任组织能力和工作能力的窗口。家长会是家长给老师各项能力直接打分的时候,会议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班主任在家长心目中的形象好坏。一次成功的家长会,肯定能促进班主任与家长之间更好地沟通,而且和谐共振的“家校合力”将对老师今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巧妙且积极的作用。
一、明确主题,做到教育的连贯性与针对性
开家长会的目的是什么?每一次家长会要解决什么问题?这都需要班主任提前规划好。一般来讲,除了学校、年级统一规划的主题外,班主任要根据班级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或者亟待解决的事例,制定因事制宜、因班制宜的主题。
我的家长会主题一般按照三年六个学期六次大型家长会来规划。初一第一学期第一次家长会,我要解决的问题是: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认可、对班主任教育理念的认同、对科任老师工作的理解与支持。我需要确定家校沟通的规则,要将我的管班理念和教育构想清晰地告诉家长,要让家长朋友们明白“支持自己孩子的老师,就是支持自己孩子的成长”的道理。因此,第一次家长会,我的主题一般设置为“信任·携手·共成长”。
当然,随着后续教育教学的开展,我会根据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制定切合实际的主题,比如“走好青春每一步”,引导家长关注青春期的孩子出现的问题;“深度沟通,让家庭更和谐”,引导家长如何与孩子进行深入的交流;“温柔的坚持”,引导家长面对孩子无理取闹和叛逆时,如何开展有效的家庭教育等;“家有中考娃,我能做什么?”“用爱铺就孩子的成长路”等主题,引导家长在孩子学习关键期,如何成为孩子学习的动力源。
二、精心准备,做到会议的高效性与逻辑性
家长到学校来开家长会,无外乎两个重要的目的:了解我的孩子最近在学校的表现,学习一些实用的教育知识以针对当前孩子的成长问题。因此,在前期的准备上,就需要班主任老师做足功夫,对班级每一个学生充分了解,对班级学生当前的思想动态、行为动态、家庭关系等有充分的调查。我在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前两年,每次家长会我都会写完整的发言稿,并把它记熟背会,以期将自己更好的一面展示在家长面前。同时,还要收集整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照片,制作成精美的幻灯片,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生活、运动、作息等。
除传统的班级授课式的家长会外,班级家长会一般有如下几种形式:
学生主体式。我曾经做过这样的尝试,家长会的前面二十分钟,由各学习小组的行政组长向本小组的学生家长汇报组员的情况,学生干部反馈情况事无巨细,家长们从孩子身边的伙伴处了解到许多大人不曾了解的东西,家长反响热烈。学生主体还可以是班干部主持或代表发言,突出学生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甚至还可以安排学生表演一些才艺、校园生活剧等,让家长感受到孩子的进步。但是,学生家长到学校来开家长会,肯定不是来看某个或某几个学生展示的,班主任才是家长来参会的主要召集人,重头戏一定是在班主任这里。
热点讨论式。其实,同一阶段的教育话题或者症结都比较类似。我曾经召开过热点讨论式的家长会,抛出的问题有“如何在周末有效管控孩子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如何给孩子进行有效的生命教育”“如果孩子早恋了,我们该如何引导他/她”等。在这种围绕热点话题进行的讨论中,学生家长之间、老师和家长之间,都产生了思想的碰撞,并且能引发思考。但是这种热点讨论式的家长会,一定要提前做足准备,比如安排有经验有思想的家长提前思考,因为讨论的目的在于讨论结束后的总结、升华、指引。
圆桌茶话式。这是一种比较开放民主的家长会模式,这对班主任个人的要求比较高,如果对班级学生不能做到了如指掌,家长对班主任的信任程度不高,甚至班主任在这种茶话式的讨论中无法做到话题引领和方向把控,难免会弄巧成拙。这种圆桌茶话式的家长会,也切忌开成“答记者问”式班主任与家长的问答交流,需要班主任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比如,话题提前公布,引发家长朋友充分的思考与酝酿。针对每一个话题,班主任都要提前充分备课。针对班级每一个学生现阶段存在的问题,都应该非常清晰并且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办法。对班级建设的未来以及每个学生的生涯教育都有较为清晰的思路。
三、突出主体,做到活动的多样性与引领性
家长会的主体应该是家长,就像我们的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一样。家长通过一次家长会要有所收获,或情感的互动,或育儿的交流,或亲子的沟通,或思想的改变,或彼此的触动等。因此,家长会的前期准备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有看的。家长来到学校,希望看到孩子的学习生活状况,希望看到孩子的变化与成长,班主任除了通过图片的方式给家长展示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布置会场,营造温馨的班级环境,前后黑板、教室内外可以做装饰或打扮。桌面上应该放上孩子的周记本、优秀的作业、整洁的试卷……我还会要求学生给家长写一封信,当家长落座慢慢品读孩子给自己写的信时,不少的家长会潸然泪下。
要有听的。听,主要的是听班主任讲,听班主任的治班理念,听班主任的教学风格。当然,还可以听班级其他学生代表的反馈,小组长、班干部对自己孩子的评价或讲述。还可以听其他家长的家庭教育经验介绍,等等。班主任要适当地创造家长们交流的机会,让家长朋友们在“听”中获得感悟。最后,也要听听学校领导的讲话,听听教育专家的教育理念。
要有说的。单向传递式的家长会,对于家长来说是被动的。家长会上要充分尊重家长朋友,允许甚至鼓励家长朋友说说他的见解,特别是听听家长们反馈孩子在家的一些表现,寻找共性的特征,也可以让有经验的家长说说他的育儿心经。要充分发掘家长群体里优秀的社会资源,比如家庭教育专家、优秀教育同行,让他们将自己独特的家庭教育经验分享给其他家长,解决共性问题。
要有做的。我每次开家长会,都会给家长们布置家长会作业,那就是给孩子写一封信。家长到了学校,看见、听见、感受到了孩子的种种表现,无论是高于预期还是不甚满意,都要充分表达出对孩子的肯定和鼓励。囿于中国人彼此含蓄的表达方式,我会要求家长们通过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我会充分利用班会课,集中让孩子们谈谈看到父母信件文字时的感触,加强感恩和励志教育。
要有想的。家长会不仅是教育学生的重要契机,更是推动家庭教育、推进亲子关系的重要手段。一场家长会的结束,并不是教育的结束,恰恰是新一轮教育的开始。一次优质的家长会,一定是一场能引发家长深入思考的盛会。后续我会通过家委会给家长们布置任务,撰写心得体会,并整合比较优秀的文字,分享到班级群里,供全体家长学习提升。
四、把握原则,做到讲解的全面性与教育性
来到学校参与家长会的每一位家长心情或许有所不同,但是期待都是一样的。班主任在开家长会时,更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家长,特别是那些平时让你操碎了心的“后进生”家长,更要小心呵护他们的脸面和自尊。
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家庭。无论孩子在校的表现如何,坐在教室内参加家长会的家长,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期许是一致的。班主任在家长会的准备中,特别是在讲述学生在校表现时,一定要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简短的一两句点评,暖了家长的心,也增加了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信任与支持。
表扬优点突出个性,批评缺点把握共性。在家长会上,对于孩子们的表现,以表扬为主,切不可当众批评某个家庭的学生。《弟子规》有言:“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这句话的意思是,表扬一个人要当众表扬,而批评一个人,则恰恰相反,最好能私下里批评。当然,面对当前学生们的共性问题,也不妨直接提出来,引起家长朋友们共同的思考与应对。
当然,一次家长会肯定不能解决当下面临的所有问题。后续的思考和改进,以及达成的共识才是更重要的。家长带着期待和问题来,带着解决的方案和感动离开,这才是一次优质家长会应该承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