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琴师造琴
很久很久以前,在江南小镇有一个琴师,自幼精通音律。他出生时,就长着长长的黑眉毛,那眉毛一直垂到他的肚脐,长着两只深紫色的眼睛,总是发出锃亮的光泽。他擅长用各种工具制作乐器,不费吹灰之力,还能用乐器模仿、记录下各种声音,比如鸟鸣、风声、下雨声、庄稼的拔节声……他成年后,为了谋生,就离开了家乡。
这天,他走在一片山林里,忽然遇到倾盆大雨,他没带雨具,慌忙躲闪,躲到了一片竹林里。这片竹林茂密极了,长着各种各样的竹子,他刚进竹林,大雨就停了。他看着那些竹子,有斑竹、毛竹、墨竹、凤尾竹、罗汉竹……琴师挑中了一根凤尾竹,将它截断,很快做成了一支长笛。他即兴创编一支曲子,歌颂这大自然的美丽。后来,他给这竹笛起名叫断雨笛。断雨笛就在人间流传起来。
又一天,他路过一片花海,脚下不知踩到了什么东西,忽听“咚”的一声响,清脆悦耳,原来是一只死乌龟的壳。他仔细端详着这只乌龟壳,惊叹它能发出如此悦耳的声音,后来,就用它做成了一种乐器——花深鼓。这种乐器用手敲击,就能发出美妙的音乐。此后,世人就沿用他的手艺制作“花深鼓”。
有一天晌午,他在野外发现了一根葫芦藤,上面结了大大小小的葫芦,可爱极了。他出神地凝视着这些葫芦,想起小时候奶奶家门前的菜园,那里也总是种着可爱的葫芦。葫芦长大后,他们就把一个个葫芦摘下,有的葫芦拿来穿一根细绳,挂在脖子上做配饰;有的葫芦晒干了,做装水的器皿;有的葫芦纯粹当做玩具;还有很多剩下的葫芦,奶奶放在柜橱里做摆设。现在,这位琴师从藤蔓上摘下了一个葫芦,一番打磨,将它制成了一个葫芦箫,可以吹出扣人心弦的曲子。
他吹着葫芦箫,走过了很多地方,傍晚路过一个茅舍时,不禁停下了。他忽然觉得这个小茅屋好熟悉好熟悉,对!他的故乡老家旁,也有这么一个小茅屋,那是母亲专门用来堆放柴火的。那茅屋只有正常房屋的一半高,屋顶是用茅草和木头混着泥土做成的,围墙是用蓝色和红色的砖堆成,小屋的四周,常常长满了野草,还有两棵魁岸的槐树。那时候,他和伙伴们常常爬到小茅屋的屋顶玩耍。琴师看着眼前的屋子,仿佛真的回到了十几年前一般,他忽然看到茅舍里闪过一个熟悉的人影,他赶紧叫道:“小兰!”可仔细一看,并没有他儿时的伙伴小兰,是他看花眼了。
琴师从茅舍下面的杂木中,抽出了一根檀木,吱吱呀呀地削起来,天没黑就做成了一把竖琴。弹一弹,声音十分迷人。他给这乐器起了个名字,叫“忆逢琴”。
后来,琴师又发明了很多乐器,有绿杨笛、咚赛锣、乐天钹、金裳号……
琴师一生总共活了八百多岁。据说,在琴师离世的时候,有两只白鹤来到了他身旁,围着他鸣叫、盘旋,为他梳理长长的眉毛。后来两只白鹤化作两片白云,向天上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