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传动控制(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1 机电传动系统

1.1.1 机电传动系统的组成与控制

978-7-111-66271-6-Chapter01-2.jpg

二维码1-2

1.机电传动系统的组成

机电传动系统一般由电力供应系统、电气控制系统、机电传动机构及生产机械组成(图1-1)。

电力供应系统主要包括工厂变电(配电)系统、电力变压器、供电线路以及整流器、逆变器、变频器等,其作用是为机电传动系统提供电源(能源),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以确保用电安全。

978-7-111-66271-6-Chapter01-3.jpg

图1-1 机电传动系统的组成

电气控制系统主要由各种常用的低压控制电器组成,其作用是对机电传动系统的电动机实施有效控制,以满足生产机械的各种控制要求。

机电传动机构是对以电动机为原动机驱动生产机械的系统的总称。由于现代生产机械广泛采用电动机为原动机,因此,机电传动又称为电力拖动。

生产机械则完成具体的生产任务,如金属切削、驱动工作机构等。

国民经济领域中的制造业(如各种机床、轧钢机、造纸机、印刷机)、高新技术产业(如高速电力机车、磁悬浮列车、机器人、电动汽车)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冰箱、空调、洗衣机等都属于机电传动系统的范畴。

2.机电传动控制

电气控制系统和机电传动机构是机电传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机电传动控制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

机电传动控制的任务,就是将电能转变为机械能,实现生产机械的起动、停止以及速度调节,满足各种生产工艺过程的要求,确保生产过程得以高效、可靠地进行。从广义上讲,就是使生产机械、车间、生产线,甚至整个工厂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从狭义上讲,则专指控制电动机驱动生产机械,实现经济、优质、高效的生产。

1.1.2 机电传动系统的发展历程

1.机电传动机构的发展

机电传动机构的发展,经历了成组驱动、单电动机驱动到多电动机驱动的演进历程。

(1)成组驱动

所谓成组驱动,就是由一台电动机驱动一根天轴运转,再由天轴通过带轮和传动带驱动多个生产机械工作(图1-2)。成组驱动系统结构复杂、传动效率低、能量损耗大、工作可靠性差,一旦电动机出现故障,将造成成组的生产机械停车。成组驱动属于电动机稀缺、昂贵时期的无奈之举,现今已被淘汰。

(2)单电动机驱动

单电动机驱动是指每一台生产机械都由一台电动机单独驱动(如立式钻床,图1-3),较成组驱动已有很大进步。但是,当生产机械的运动部件较多时,则需要设置分动箱、离合器等机构,总体结构仍显复杂,无法满足生产工艺的特殊要求。

978-7-111-66271-6-Chapter01-4.jpg

图1-2 成组驱动(天轴分动)

978-7-111-66271-6-Chapter01-5.jpg

图1-3 单电动机驱动(立式钻床)

(3)多电动机驱动

随着电动机品种的丰富、价格的降低、机械特性的多样化,在机电传动领域,开始逐步普及多电动机驱动方案。

所谓多电动机驱动方案,是指在大型、复杂的生产机械上,同一台设备的每一个运动部件都由一台专门的电动机进行驱动,且电动机的功率、机械特性以及安装位置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配置,以充分满足生产工艺的实际需求。例如,龙门刨床的工作台、左垂直刀架、右垂直刀架、侧刀架、横梁以及夹紧机构,就是各自由一台电动机驱动的(图1-4)。

多电动机驱动方案的应用,使传动机构得以大大简化,机电传动系统的运动精度、工作可靠性大大提高,加之控制灵活,极大地提升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也为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奠定了基础。因此,现代化的机电传动系统基本上都是采用多电动机驱动方案。

978-7-111-66271-6-Chapter01-6.jpg

图1-4 龙门刨床采用多电动机驱动方案

2.电气控制系统的发展

电气控制系统伴随控制技术和控制器件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控制器件、功率器件的不断推陈出新,电气控制系统的发展日新月异,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出现于20世纪初期。该系统通过继电器和接触器等低压控制器件,实现对控制对象的起动、停车以及有级调速等控制(图1-5)。

978-7-111-66271-6-Chapter01-7.jpg

图1-5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采用的是“硬逻辑”控制,在生产工艺要求复杂多变的场合,难以实现控制关系的“随机应变”,因此,现在已经被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系统取代。但在相对简单的电气控制系统中,继电器-接触器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同时,在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系统中,继电器、接触器依然作为控制系统的执行器件在大量使用。

(2)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系统

得益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采用的是“软逻辑”控制,当生产机械的控制关系发生变化时,只需更改控制程序(即对控制软件重新编程,很容易做到),就可以实现新的控制要求,而不需要对硬件做太多的调整(图1-6)。因此,在生产工艺要求复杂多变的场合,可编程序控制器可以大显身手,并已经成为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主流控制器件。

978-7-111-66271-6-Chapter01-8.jpg

图1-6 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系统

(3)数字控制系统

自1952年美国出现第一台数控铣床、1958年出现数控加工中心之后,计算机数字控制(Computerized Numerical Control,CNC)技术开始逐渐普及。数字控制系统(图1-7)在机床行业的大量应用,使工业生产的灵活性、适应性和自动化水平大为提高。同时,也为柔性制造系统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978-7-111-66271-6-Chapter01-9.jpg

图1-7 德国恩格哈(Engelhardt)公司的数字控制系统

(4)柔性制造系统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FMS)由信息控制系统、物料储运系统和数字控制加工设备组成,是能够适应加工对象频繁变化的自动化机械制造系统。

柔性制造系统FMS与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M)相融合,又促使工业生产向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Contemporary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CIMS)迈进。

电气控制系统的发展除了与现代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之外,功率器件的发展也功不可没。正是由于晶闸管(Thyristor,亦称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SCR)、门极可关断晶体管(Gate-Turn-Off Thyristor,GTO)、电力晶体管(Giant Transistor,GTR)、功率场效应晶体管(Power-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ET,P-MOSFE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Gate-Bipolar Transistor,IGBT)等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Power Electronic Device,亦称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快速发展,为机电传动系统提供了可靠的半导体变流设备,才使得上述各种控制系统的发展和应用成为可能。

978-7-111-66271-6-Chapter01-10.jpg

二维码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