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简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7章 诗词鉴赏:人生到处知何似

嗨,大家好,最近呢,本人一直忙于工作,而到晚上呢,不是玩游戏就是倒头大睡,真的真的已经好久都没有跟大家一起解读诗词了。

其实以前呢,每月三次的,但后来,我发现大多数群友对这种,并不甚喜欢,我也就改为一月一次,甚至干脆不讲,还请勿怪。

说实话,我呢,才疏学浅,群内大神很多,本来无论如何也是轮不到我来讲的,但昨天呢,应群内好友邀请,于是我厚着脸皮,决定还是每月讲一次吧,坚持下去,不为别的,只为我们共同的爱好。

当然,我所说所讲除了来源于网络搜集以及书籍整理外,也包含了自己的看法以及观点,所以若有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正。

好了,话不多说,还请继续往下看。

和子由渑池怀旧

宋代: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公元1055年冬天(嘉祐六年),苏洵带着苏轼、苏辙三人出川科举,一年后他们经过渑池县(今河南渑池县)的某个僧舍。

于是年轻的兄弟两,就这里题诗,随后不久在京城参加科举,苏洵三父子全部考中,而十九岁的苏辙被任命为渑池县主薄,未到任即中进士。

之后5年,也就是1061年,苏辙在汴京任试秘书省校书郎,而苏轼任凤翔判官。就在苏辙送苏轼去凤翔任上时,刚经历过官场又逢母亲去世,所以他们格外珍惜这一分别格外。

古时不比如今,想见面了可以坐飞车火车之类的,实在不行还可以打电话,接视频什么的,而在那个交通并不便利的年代,离别,就意味着长久的思念与分开。

所以,年轻的苏辙在送别哥哥苏轼后,他挥毫写下一首《怀渑池寄子瞻兄》

怀渑池寄子瞻兄

宋代:苏辙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这首诗的意思就是:我与你携手在郑原野上话别,并且都担忧着前路漫漫,充满坎坷。

在回来时,我不得不又一次骑着马在大梁的小路上巡视环游,而你现在应该已经翻过崤西古道了吧。

记得当时,我们共同渑池县同聚题诗还是那个叫奉闲的僧人接待我们的呢,可惜,如今除了你,还有谁记得我曾在渑池为过官呢?

对了,哥哥你一个人一定旅途寂寞吧,唉,不过我却什么办法都没有,骓马走累了可以嘶鸣,而人呢?

说起来人这一生啊,真的有太多身不由己,就像棋盘上的棋子,只能任由摆布!

苏轼读到弟弟这首诗后回了这首著名的《和子由渑池怀旧》。

诗的意思是:我们的人生其实就是在不断的奔走,就如同野鸟在雪地里留下的爪印,等鸟飞走了,雪便漫了上来,谁还看得到曾经留下的爪印?

你看,之前在渑池接待我们的僧人奉闲已经去世,骨灰安放到新造的那座小塔里面去了,以前题诗的墙壁也已经损坏看不见之前的诗了。

可你还记得当时我们进京城赶考时的路途艰辛吗?当时人困马乏,连那头跛脚的驴都受不了。

人生百年,路途中会经历各种挫折失败和成功喜悦,回过头来,又有多少人会记得之前的事呢?

可面对前路,纵然有迷茫和各种不确定,我们还得负重前行,而继续向前的动力不正是我们此前经历的种种吗?

虽然痕迹已不再,但经历过了就是财富。前路漫漫,心里再多迷茫,还是要努力走下去啊!

这首诗中有一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相信很多喜欢诗词的朋友都很熟悉。

此诗是年轻时苏轼所写,虽然写这首诗时,苏轼才刚入官场,尚未经历反对王安石变法、乌台诗案、党争等大起大落,但那种看破人生真谛,负重前行的人生态度实在让人佩服。

因为他不止一次的经过这里,曾写有:“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一句。

他觉得,这些经历真是充满了偶然。如果说与渑池没有缘份,为何总是与它发生关联?

如果说与渑池有缘份,为何又无法驻足时间稍长些?

这就是苏辙诗中的感慨。

而这些感慨,苏轼更进一步对人生发表了一段议论。

这就是诗的前四句。

在苏轼看来,不仅具体的生活行无定踪,整个人生也充满了不可知,就像鸿雁在飞行过程中,偶尔驻足雪上留下印迹,离开时,雪落无踪,留下的痕迹又都不复存在。

那么,在冥冥中到底有没有一种力量在支配着这种行为呢?

如果说,人生是由无数个坐标点所组成的,那么,这些坐标点有没有规律可循?

年轻的苏轼对人生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和感叹。

但是,人生有着不可知性,并不意味着人生是盲目的,过去的虽已消逝,但并不意味着它不曾存在。

就拿崤山道上,骑着蹇驴,在艰难崎岖的山路上颠簸的经历来说,岂不就是一种历练,一种经验,一种人生的财富?

所以,人生虽然无常,但不应该放弃努力,事物虽多具有偶然性,但不应该放弃对必然性的寻求。

事实上,若不经过一番艰难困苦,又怎能考取进士,实现抱负呢?

这就是苏轼:既深究人生底蕴,又充满乐观向上,他的整个人生观在此得到了缩微的展示。

佛家有个经典的问答。僧人道:“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踪之意,水无沉影之心,是不是得了禅意?”

禅师则说:“芦花两岸雪,江水一天秋。”

据清人查慎行《苏诗补注》记载,这首诗中的雪泥,鸿爪时就引用至此。

苏轼以雪泥、鸿爪作喻,比一般叙事文字直叙人生飘泊不定、匆匆无常要形象、蕴藉得多。

后来,因苏轼的比喻非常生动、深刻,在宋代即被人称道,并被作为诗人长于譬喻的例证之一。而雪泥鸿爪这个成语也就一直流传至今了。

也许会有人说,你现在才多大啊,都没经历过风风雨雨,就在这里大谈人生,岂不是笑话。

并非如此,俗话说,子非鱼焉知鱼,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你不是我,你又怎知我经历的种种呢,所以不要以你所看到的表面,去轻易评价一个人。

当然,其实我跟大多数人一样,人生二字只是逃避的借口。

因为当面对生活的无可奈何时,有时就会感叹“唉,这就是人生呐”,随后一笑了之。

既向往美好,又被生活所累,这就是现在的我。

不过我想,当苏轼经历过乌台诗案后,那时候如果苏轼再回过头来读这首“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应该颇有感慨吧!

好了,今天的讲解到这里结束了,我们下次再见。

全书完,更多原著好书尽在QQ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