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第三十二夢 清明
清明思丝雨(入梦),行者移魂地(断肠)。往往离别伤感总少不了雨,仿佛在安慰,又仿佛在挽留,你也知道吗?
清明节历史悠久,源自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与重阳合称春秋二祭,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融合了寒食节和上巳节的习俗,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
其扫墓祭祀、缅怀祖先、寄托哀思,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唤醒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不同朝代、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习俗,踏青、植树、墓祭、插柳、蚕花会等等,但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
我记得读书那时,清明节有放半天假的,倒是忘了放上午的还是下午的了,这关系到的是我们先甜后苦还是先苦后甜,总之让我觉得这学校特别抠,放半天不如不放呢!当我知道有没假放的,心里又舒坦了不少。
之后的清明大多放一两天假了,我天天都在盼着放假,难盼难等,易来易过,尤其期待节日假的到来,痛苦吗?麻木吗?也不太算吧。
雨本无色无味,奈何人间烟火,人之多情,让其丰富起来。每逢清明时节,天,总会下点毛毛小雨,未曾不下,清明清明,倒也舒服,倒也神奇。这点凉雨打在我们身上不痛不痒,却让我感到如此之沉重,本想着不用带伞就能出门,可经不住唐僧的紧箍咒,往往都是打伞出门。
怕雨打湿了眼眶,如雨下,如雨殇。
在此前后,爷爷奶奶他们很忙碌,带上农具和种子就往田里跑,耕地埋种,播种好之后浇上水就大功告成。我只知道春和景明,气温回升,雨量增多,不论什么时候都适合耕种,为何偏偏挑这几天?奶奶告诉我这很多都是农民们种出来的宝贵经验,什么能种什么不能种,又在什么时候种,这也是上天赐予的大好时机,错过了今年,就只能等明年咯。不仅仅他们,其他人也是如此,每年的这个时候总能看到土地里辛勤劳作的身影,倒也验证了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句农谚。
奶奶从不会去买那些塑料的伞,那些商店们会在清明节到来前摆上伞以供买家提前购买,所以我们有时候只要看店家卖什么就知道什么节要来了,没记错的话,奶奶是这么称呼挂青纸的。也许是手做的更能向他们传达到自己的心思吧,她只会让爷爷买一些红绿纸回来,买一次就够用好几十年了,毕竟一年仅挂一次,不知为何,这些事爷爷从不过问,都是奶奶在一手操办。
她从抽屉里找到剪刀,把纸折叠起来,这样剪一剪,那样剪一剪,最后剪成了一把把伞。我站在她旁边看着,居然也学会了如何去剪,不由感叹奶奶年事已高,但仍是心灵手巧。剪好后便会去挑选一根合适的竹棍,将入土的那部分削尖,最后把做好的红绿纸串挂在竹棍分支上,这样就大功告成了。
我们彷徨在翠林小道,似是游荡在阴间,寻往安魂之处进行拜祭,长辈们也将其称作为挂山、拜山、扫山。古代祭祖有三种重要场所,祭祀宗庙,祭祀祠堂,祭祀祖坟,我们便是去祭祀祖坟咯,长大以后还会知道缅怀革命先烈,纪念战斗英雄,国和家,不可分割。
奶奶是一个人去的,年年如此,就算不去,也要将做好的伞交给我们,让我们将它插在坟上或是坟的周围。插这个也有讲究的,可我只知道不能插到别人的坟那去,其他的就无从知晓了,正常情况下夫妻是葬在一起的,但我们这的可不太好辨清。清草,摆祭品,烧纸钱,鸣鞭炮,蓦然回首,沐浴春雨,风中飘扬,似乎很开心、很满意。
死,是什么感觉?看墓鼓起,一个又一个,心中无感,又望眼欲穿,我想我们都会体验一次吧,身归故土(长眠),魂飞帝所(永居),折柳予你(久留)。也许我们都不知道死是什么感觉,就像我们不知道生又是何感,幻想我们会分离,终会在某一天,某一地,再一次相聚,无忧,无虑,把酒夜谈,畅所欲言。
挂清的种类和挂的时间也各不相同,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吧。清风一吹来,众多挂清随之而动,十分壮观,这里,也没之前这么冷清了。
奶奶的挂清纸在这些里面尤为显眼,总让我忍不住多回头看几眼。
有的坟无碑或是时间太久不知具体位置,有的坟上没有挂清,还有的被草覆盖,似是很久无人问津,许是要晚点才来。听说在外打工不能回来的,会朝家的方向点蜡烛烧纸钱,遥寄浓浓思亲意。
我在想会不会有人把别人插好的重新拔出来,移到自家坟上,毕竟来往人少稀,易搞小动作而不被发觉。我无法得知所有人的经历,但我知道自家的,千家万户,殊途同归吧?
一些年轻人不了解老一辈为何要这样做,也许老一辈的也不知道,只知道前人是这样传下来的,我们后人也就这样照着做。我也是不了解,没问过,我不知为何关心,只知长辈们很在意,依稀记得奶奶告诉了我伞是用来干什么的。
长大了才渐渐窥得其中一些奥秘,寻常的上下会经历一两代,而上第三代却只有他们懂,下的第三代就只有我们懂了,去怀念,去尽孝,去守护。他们都曾像我们一样,而我们,也终将步入他们那样,他们告诉着我们他们的经历,我们创造新的经历并携带、融合着他们的经历,告诉下一个我们。
每逢特别的日子,像清明节、外祖母太姥爷的生日等等,奶奶会煮一大锅面,然后装满三小杯酒,煮上一块很大的熟肉。刚出炉的肉香味铺天盖地,让我垂涎三尺,魂都丢了,手也开始变得不安分起来,已经可以想象我们大快朵颐的样子了,这时候奶奶就像防小偷一样防着我们的手,可以说是无懈可击。只能看,不能碰,望梅止渴啊?给谁的啊?他们在堂屋摆好食品,点上香,撒上三杯酒,在桌下烧了点纸钱,那味挺呛人的,但过一会便只剩香的味了。我们也去拜了几拜,之后就可以开吃了,所以勒,心急是吃不了热豆腐滴。听奶奶说这是拜过祖宗神灵的,他们会显灵保佑你们的。
奶奶常说,她煮的面可比外面的好多了,又多又能吃饱,如果拿出去卖,起码能卖十块钱,外面的加了鸡精啊什么的,吃多了对身体不好,而我的纯天然,吃了又健康,还加了肉,葱花,鸡蛋,姜蒜,外面的不会加那么多吧。我们点头示意,对她的厨艺赞口不绝,她一听,乐呵呵的,笑得更盛了,真好看啊,像极了吃了蜜的小孩子。
是啊,外面的面好贵啊,不健康,还吃不饱,为什么总想要吃外面的面呢?吃多了外面的,不由得想念家里的手艺,这是吃腻了哪里的呢?
我们还能吃到清明饼,比较单一,北方就不一样了,馓子、糕饼等。清明饼又可以称作艾草团,绿色的团子,软嫩,有弹性,有嚼劲,唇齿留香,回味无穷。当然这是别人送来的,奶奶不知是不会做,还是不愿做,或是根本不知道还有这玩意。
一年又一年,终悟,怀念,想念,思念,夜埋没悲痛,倚门盼君回,清明催灵雨,抚我混乱意,室内布置,不似从前,堂内之烛,终有残尽之时,唯有思念之意,生生不熄,传承不断。
走啊走,挂啊挂,难追故去人,难埋心中意,难藏悲与泪。
下啊下,刮啊刮,难过坟上伞,难达九泉下,难留人世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