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将是一个科学家创业的时代
逐渐释放出来的年轻人该去做什么呢?好好发挥良好教育带来的素质优势,提高生产率。
什么是生产率?
我们先来看一个公式:总财富=劳动力×生产率。
一个社会所能创造的总财富等于劳动力总量乘以每人所创造的财富。其中,“每人所创造的财富”就是生产率。
如果有8个人,每人每天能做9个馒头,那么,一天总共能做72个馒头。“8个人”就是劳动力,“每人每天做9个馒头”就是生产率。
劳动力和生产率,哪个更重要?我们还是用数据说话。
麦肯锡(McKinsey & Company)2015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从2015年往前50年,全球经济的增长来自劳动力和生产率的双增长。这在整个人类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全球劳动力每年增长1.7%,生产率每年增长1.8%。你不要小看这1.8%,这个数据相当于如果50年前一个人每天可以做10个馒头的话,现在可以做24个馒头了。
但是,从2015年开始往后50年,麦肯锡预测,劳动力增长会放缓到每年0.3%。所以,如果想保持总财富增长的速度和以前一样,生产率必须提升到多少?
我帮你算好了。3.2%。
生产率从年增长1.8%到年增长3.2%,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但劳动力增速下降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我们必须提高生产率。可是,我们的生产率有提高的潜力吗?
我们来看安永咨询(Ernst & Young)在2010年发布的世界主要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数据。从图2-3中我们可以看出,2010年,美国和日本的劳动生产率大约为7万多美元/人,但是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却是4000美元/人,只有美国的约5%。这一定会令很多人感到沮丧,但换个角度来看,这个数据也令人振奋,因为这说明中国的劳动生产率有巨大的提升空间,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式来对冲中国的老龄化。
怎么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几乎只能依靠一个东西:科技。
所以,这将是一个科学家创业的时代。
就像科技投资人王煜全老师所说:“最好的企业家拿到最先进的科技专利,找到最具行业洞察力和执行力的人一起合作,找到最好的协作企业共同开发。在这个领域,将会诞生下一个时代BAT[1]。”
图2-3 2010年世界主要国家的劳动生产率
资料来源:安永,世界银行。
我有个朋友叫郝景芳,她是一位科幻作家。有一次,我们一起参加一个活动,我问她最近在忙什么,她说她最近在访谈很多年轻的中国科学家,他们都在做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事情。
比如中科院类脑智能研究中心副主任曾毅,他研究的不是人工智能,而是“类脑智能”。人工智能虽然下围棋很厉害,但是在绝大多数地方智商可能还不如一个3岁的孩子。我们能不能模仿人脑,去构建“类脑智能”呢?今天,曾毅教授已经可以做到让机器人站在镜子面前,然后用激光笔打在机器人的脸上,机器人知道是打在了“我”的脸上,而不是其他长得一样的机器人的脸上。这个对“我”的认识,是绝大多数动物都做不到的。
比如清华大学物理系博士陈晓苏,他研究的方向是脑机接口。如何能在不侵入大脑的情况下读取你的脑电波?这项技术,他们的设备和算法现在全球领先。但是,读脑电波有什么用呢?可以治病。癫痫和帕金森病是两种典型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需要长期吃药,但是药又有副作用,如果能把脑电设备做得便携,就能减轻全球6000万患者的痛苦。
比如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季林红,他研究的方向是机械骨骼。什么是机械骨骼?就是在人体外建一套比人类骨骼更强,还受人的意识控制的力量系统,下骨骼负责跑跳,上骨骼负责抓取。这有什么用呢?我们都说快递和外卖小哥不容易,搬着一箱水送上7楼很累。那怎么办?外骨骼系统就可以帮助他们。
看到这些科学家的研究,我突然觉得很温暖。科学家是中国的脊梁。类脑智能、脑机接口、机械骨骼,难吗?当然很难,甚至不可思议。但是,所有理所当然的现在,都是曾经不可思议的未来;所有现在不可思议的未来,可能都是明天理所当然的现在。
感谢郝景芳记录着他们的故事,而他们的故事应该成为这个时代传诵的故事。
[1] 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大中国互联网公司首字母的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