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基本功:如何写得生动有趣(2021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造句

一 造句的基本原则:善用生动活泼的口语

造句的基本原则跟用词一样:要按照大家一致的习惯,造成大家都懂得的句子。

要合乎大家一致的习惯,使大家都懂得,自然也牵涉到一些标准问题。首先接触到的还是运用方言土语和文言的可能性和限度。这些在谈用词的时候已经说到过,把那里说的原则引申到造句上来,同样可以适用,所以这里不再重复。要说的还有两个重要问题,一是所谓“口语化”的问题,一是所谓“欧化句法”的问题。

(一)口语化

作文章要明白如话,也就是要尽可能地跟我们口头上说的话一样,这就是所谓口语化的根本原则。

作文章应该口语化,已经是完全肯定了的,也是人人都明白了的,近年来大家用“写话”来代替“作文”之类的名称,就是想从名称上来标示出口语化的原则,这些道理不必多说。不过在实际运用上,怎样掌握口语化的原则,也还有几点需要明确一下。

口语化是针对着这三种现象说的:佶屈聱牙的文言腔,矫揉做作、陈词滥调的文章腔,不适当的外国腔。这三种腔调应该反对,是毫无疑义的,因为它们脱离语言实际,让书面语言跟口头语言分家。

所谓作文章要跟说话一样,必须从这个角度上去理解。说得稍微具体一点,就是作文章应该用现在活着的语言,不用死去了的语言;用口头上说的朴素自然的语言,不用只出现在文人笔下、而不出现在人们口头上的、别别扭扭的语言;用民族形式的、或是虽然来自外国但已民族化了的语言,不用生吞活剥的外国形式的语言。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一定是念得上口,听得入耳的,因而一定是让人容易懂得、容易接受的。

这样我们也就不难明白,口语化所以反对那三种脱离语言实际的腔调,有它的积极的目的:让人容易懂得,容易接受。既有积极的目的,那就不但有所反对,必然地还得有所要求。要求什么呢?纯洁健康的语言。因为只有用纯洁健康的语言来写作,写出来的文章人家才能懂,才能接受,写作的目的也才能够达到。

语言里也有些行使范围很小的方言、土语、俚语之类,它们的句法往往有些很特殊的地方。无选择地运用这种语言来写作,是不符合口语化的要求的。因为用这种语言写出来的文章不能使大多数的读者明白、接受。

任何民族的口语里头都有些芜杂不纯的东西。把这些东西无限制地运用在写作中也是不合口语化的要求的。因为这些东西会影响了语言的纯洁性,降低了它的力量。

面对面说话的时候,常常是没有准备的,也来不及仔细思索的,因而语法不健全的句子,组织不严密的句子,以至零乱、重复、颠三倒四的地方,都可能有的。口语化要求用口头说的话作材料,经过加工整理来写成文章;口语化绝对不能作为粗糙和混乱的借口。

附带要说到,记录口语要用符号——文字。对于这套符号,我们必须好好地掌握,因为它是代替我们的口舌来表现我们的语言的工具。汉字这套符号不是很容易掌握的,它要求我们下点功夫去学习。此外,现在用的汉字虽然有它的优点,但缺点也很多。主要的缺点之一是口语里头有些常用的字眼儿,它表现不出来。在这个问题上,大家曾经提出过好些意见,建议过好几种办法,比如:用同音字去代替,造新字,考证那些字眼儿的本字,用汉语拼音字母来拼写。在一定的条件之下,这些办法都用得,可是也都过分强调不得。这里不容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说得太多,不过有一个原则是需要提出来的,那就是:不论采用哪种办法,都不能单纯地从主观出发。写文章不是写给自己看的,而是写给读者看的,并且是要用我们的文章作武器来宣传真理、批判错误的。那么就连表现我们文章内容的符号——文字,也必须是于读者有便利的,于语言的表达和运用有便利的。文字虽然只是工具,可是我们确实要用这么严肃的态度去对待。汉字须要改革,须要逐步走上拼音化的道路,这是毫无疑义的。然而今天我们还在用它,还要让它为我们服务,那就必须充分地掌握它,爱护它。打个比方:我们能够因为以后在农业上要逐渐采用机器,今天就不重视我们的锄头、犁耙和耕畜了吗!

简单地总结一句:写文章要用加工提炼过的生动活泼的口语,不用不必要的文言句法,不用做作的文章腔调,不用不适当的欧化句法。

(二)所谓“欧化句法”

适当地吸收外国语语法中能够容纳于本国语、而且于本国语的发展有益的部分,是可以的,必然的,也是应该的。事实上今天的汉语里,来源于外国语的影响而我们逐渐不大觉察的东西,已经相当多了。比较长的句子,比较多的修饰语,比较多的联合成分,特别是运用虚词连接的联合成分,比较多的被动句,这一切都或多或少是受了西洋语言的影响才广泛应用起来的。这类欧化句法,一般是先由翻译作品介绍进来,逐渐影响了一部分人的写作,写作再影响了口语。唯其要经历这么些过程,这中间也就有了选择的余地。凡是能够融合在祖国语言里被大家广泛应用起来的外国句法,一定合乎两个条件:第一,不抵触祖国语言的基本规律,因而尽管开始用的时候觉得不大习惯,但逐渐就会习惯了的;第二,有一定的用处,足以加强祖国语言的语法,而不会削弱了它。

基于头一个条件,欧化句法不能是生吞活剥地采用的,必须是灵活地融合在祖国语言的原有规律里的。基于第二个条件,采用欧化句法必须能充分掌握它的规律,充分发挥它的长处,绝不能单单采用了它的形式,而舍弃了它的精神。比如,现在许多人喜欢造些老长老长的句子,这无疑是外国句法的影响。句子为什么会长起来的呢?主要是由于多用了描写性或限制性的修饰语,或是按注性的插语补语,或是表明各种关系的联合成分。用许多这种成分做什么呢?为了把话说得细致些,严密些。要是我们不能掌握长句的结构,丢掉了细致严密这基本精神不管,只管把句子弄得老长,那就毫无意义,不仅不足取,而且是要坚决反对的。

1953年1月号的《中国语文》月刊上曾经用下面这个不妥当的长句子为例,说明不适当的欧化句法的害处:

(1)……并由此推向以提高技术,树立制度,改善方法,改善劳动组织,学习推广先进经验,展开群众性的创造发明和合理化建议,“找窍门”等为主的正常、合理、持久、全面的道路发展。

这个例子只是谓语的一部分,已经有60多个字,不算不长,可是一则组织并不见得严密,再则跟汉语语法有些抵触。“并由此”承上文连出一个动词“推向”,这类动词一般总是用方位词或处所名词作宾语的(或者解释成“向”加方位词或处所名词作宾语,共同作“推”的补语)。这个例子里却在处所名词“道路”后头又来了个动词“发展”。这样一来,句子的意思也就不明白了。

所以我们不能单说欢迎欧化句法,得说欢迎哪种欧化句法,欢迎怎样用的欧化句法;也不能单说反对欧化句法,得说反对哪种欧化句法,反对怎样用的欧化句法。以下几章我们要谈一些实际的问题,里边举的有些长句子、被动式的句子等等,不能不说是相当欧化的,可是那样的欧化句子绝不能跟上边举的这种欧化句子相提并论。

造句主要是属于语法范围的,所以关于造句的基本问题,只简略地说到这里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