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殇七十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如果问我战后日本向美国输出的“文化”有什么,我能想到的回答就是《哥斯拉》[1] 《铁臂阿童木》[2] 《阿基拉》[3] 和以《风之谷》[4]为代表的宫崎骏的动漫。上述这些均同“核爆”[5]与“核”相关,这一点后文中会详加叙述。对于美国,或者说对于除了日本以外的全世界来说,日本这个国家是“被原子弹轰炸过的国家”,这是日本的一个特殊性。从日本能学到的东西,首先就是从“被爆”到“被曝”[6]的经历中孕育而出的文化,即“被核(核爆炸、核辐射)戕害的文化”。

这并不是我作为日本人进行自我贬损的说法。如果说美国的文化是米老鼠[7]、大力水手[8]和史努比[9]的话,那么哥斯拉、阿童木和娜乌西卡与它们相比毫不逊色(甚至更好)。它们既是非常优秀的娱乐文化产物,也是战后日本影视动画的代表角色。哥斯拉的形象在美国“好莱坞”被改编并拍成了电影《哥斯拉》;《铁臂阿童木》被改名为《宇宙少年》在美国电视台播出,还被美国和中国香港共同改编并拍成了电影《阿童木》;《阿基拉》的漫画与电视动画都在美国出了英文版;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千与千寻》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奖(原子弹本来就是美国带给日本的,从某个意义上讲,这是日本把“果实”还给了美国)。

当然,我并没打算忽视通过美国(英语)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日本传统文化,例如能乐[10]、歌舞伎和文乐[11],以及以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大江健三郎和村上春树等人为代表人物的日本现代文学。但是,战后日本必须真正向世界人民传达的文化是什么呢?那就是作为“唯一遭受过原子弹轰炸的国家”(我会在后文中评论这种说法是否妥当)所有的核爆经历,以及由此生发出的文化。

无论是作家井伏鳟二的小说《黑雨》、漫画家中泽启治的漫画《赤脚阿元》,还是导演黑泽明的电影《梦》与《八月狂想曲》都无法脱离日本人的经历核爆这一内容。这就是世界人民应该从日本那里学习的严肃主题——核时代的恐怖与希望。

最近,日本可以输出的文化又多了一项。那就是从2011年3月11日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中可窥见一斑的“核电站事故文化”。核电站这种巨大且令人感到恐怖的建筑,为什么要如此轻率地被建在像豆腐一般柔软的土地上呢?那么多如此重要且损坏后无法维修的机器,为什么要放置在海啸频发的海边呢?

这是如同武士一般不惧死亡,无论发生何种悲剧,都能如同戴着毫无表情的能乐面具一般平静地谛观禅之境地吗?离福岛很远的德国、瑞典等欧洲国家都发起了数万人规模的反核能、脱离核电站的示威运动。离福岛只有些许距离的东京,只有几千人的示威运动却被渲染成令人震惊的大规模运动。这是为什么呢?是日本人有着不怕辐射的特殊体质吗?核辐射并不可怕吗?就算不要求废除核电,连向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要求提供正确的核辐射信息都做不到吗?按顺序排着长队,一家人只能买一瓶矿泉水,日本人对此就感觉不到愤怒吗?与遭受核辐射而死相比,对日本人而言,不用电动坐便器喷出的温水冲屁股,不用洗发露洗头发难道是更令人痛苦的事情吗?

当然,这些问题必须问,但我对能否得到答案却没有信心。我希望后文的论述能对上述问题做出一点点解答。即便作为日本人的我,对日本这种冷静的“文化”也感到不可思议。美国把日本列岛(主要指广岛、长崎)和比基尼环礁 比基尼环礁,太平洋上马绍尔群岛北部的珊瑚岛。美国从1946年至1958年在附近进行了20多次原子弹与氢弹的爆炸试验。当作了原子弹、氢弹的试验场。然后,把用过的、无法最终处理的核反应堆卖给日本。作为反馈,日本人把这种恐怖、痛苦与苦恼的体验,作为“文化”输出给了美国。毫无疑问,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讲,日本都是“入超”[13]的一方。[14]


【注释】

[1] 《哥斯拉》,此处指的是本多猪四郎执导的怪兽电影《哥斯拉》。1954年11月在日本上映,影片中的怪兽名为哥斯拉。另,本书如无特别说明,注释皆为译者注。

[2] 《铁臂阿童木》,1952年日本漫画家手冢治虫创作的科幻漫画。主人公是一个名叫阿童木的少年机器人。

[3] 《阿基拉》,日本动画导演大友克洋执导的动画电影《阿基拉》。1988年7月在日本上映。影片中的主人公名为阿基拉。

[4] 《风之谷》,日本动画制作人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影片中的主人公名为娜乌西卡。

[5] 核爆,指原子弹爆炸或核爆炸。

[6] “被爆”“被曝”都是日文汉字专有词汇。“被爆”指原子弹爆炸时遭受轰炸的人,“被曝”指的是遭受辐射的人。这两个词在遭受过广岛、长崎原子弹轰炸的日本有着特殊的意义。在我国没有相应的语境和对应的中文专有词汇。

[7] 米老鼠,美国迪士尼动画电影制作公司创造的卡通形象。

[8] 大力水手,20世纪60年代播出的美国动画《大力水手》中主人公波比的别称。

[9] 史努比,美国漫画《花生漫画》中的卡通形象,原型为比格犬。

[10] 能乐,日本传统戏曲表演,亦被称为能。演员表演时戴能乐面具,扮成鬼、儿童、妇女等角色。——编者注

[11] 文乐,日本传统的一种木偶戏,又被称为人形净琉璃。——编者注

[12] 比基尼环礁,太平洋上马绍尔群岛北部的珊瑚岛。美国从1946年至1958年在附近进行了20多次原子弹与氢弹的爆炸试验。

[13] 入超,亦称贸易逆差、贸易赤字。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进口贸易总值大于出口贸易总值,入超的国家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编者注

[14] 本书主要引用的是日本的核爆、核辐射主题的恐怖电影。但美国也有此类的B级、C级电影。在此做一个大概介绍。首先是启发了《哥斯拉》的《原子怪兽》(TheBeastfrom20000Fathoms,1953年,欧仁·卢里耶导演,雷·哈利豪森担任特效与制作),背景设定是一只一亿年前的阿根廷龙解冻苏醒后去纽约寻找同类。该电影中,古代恐龙由于氢弹试验而苏醒,袭击船只、破坏建筑、碰触高压线擦出火花的场面都给了《哥斯拉》极大影响。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杀死怪兽,即表现辐射与怪兽关系的这一主题等都是这部电影在先。从这一点说,《哥斯拉》是模仿之作。古代生物学家潜入海中,成为了怪兽的牺牲品这一点也被《哥斯拉》巧妙地引用了。最大的不同是,哥斯拉是两只脚走路,原子怪兽是四只脚走路。

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制作了很多类似的经过辐射变身而来的怪兽、怪物故事。《辐射X》(Them!,1954年,道格拉斯·戈登导演)讲的是原子弹试验导致居住在新墨西哥州的蚂蚁突变,巨大蚂蚁袭击人类的故事。与住在洛杉矶地下的蚁后的交锋是该片的精彩之处;《深海怪物》(ItCamefromBeneaththe Sea,1955年,罗伯特·戈登导演)中,巨大的章鱼袭击了洛杉矶;《变异魔蜂》(MonsterfromGreenHell,1958年,肯尼斯·G.克莱恩导演)中非洲的腹地出现了巨大蜜蜂;《致命水蛭》(AttackoftheGiantLeeches,1959年,伯纳德·L.科瓦尔斯基导演)中,佛罗里达州的沼泽地带出现了巨大的水蛭。以上这些巨大化的怪物都是因为氢弹试验和宇宙放射线的影响出现的。

《世界终结之日》(DaytheWorldEnded,1956年,罗杰·柯曼导演)是核战争导致世界末日之后,生存下来的七个男女的故事。虽然他们还是人,但是被辐射后长出了三只眼睛、角和獠牙,变成了怪物“核怪兽”。这部电影在日本的翻译叫作《核怪兽与裸女》,因为电影中的女主有穿着泳装在湖中洗澡的镜头。

该电影1966年被导演拉里·布坎南翻拍成了新的电影,名为《2889年》(Inthe Year2899),原作是黑白电影,新作是彩色电影,但似乎不如原作。不过,新作把核怪兽处理为等待女主角的未婚夫的变身,这个改动很有深意。

《惊天50尺男巨人》(TheAmazingColossalMan,1957年,伯特·戈登导演)中,在钚弹试验场遭受照射的男子突然巨大化,在拉斯维加斯的街头袭击人们。这部电影是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和乔治·卢卡斯小时候为之疯狂的奇怪电影。

《挑战世界的怪兽》(TheMonsterThatChallengedtheWorld,1957年,阿诺德·拉文导演)讲的是地震导致湖底裂缝,从中出现了被原子弹试验的辐射改变的巨大的毛毛虫怪兽。虽然说是“世界最强怪兽”,但身体并没有那么大,用枪等小火器就可以制服。日后的毛毛虫怪兽摩斯拉说不定就是受了它的影响。这个电影的标题太夸张了。

《深渊巨兽》(Behemoth,theSeaMonster,1959年,道格拉斯·希考克斯、欧仁·卢里耶导演)中,被核试验唤醒的恐龙怪兽袭击美国渔村,恐龙吐出的放射线是最恐怖的地方,这个怪兽用《圣经》中的怪物“贝希摩斯”命名。

《太阳恶魔》(TheHideousSunDemon,1959年,罗伯特·克拉克导演)讲的是在做核试验时被辐射的科学家,照射到太阳光会成为怪物的故事。是与狼照射到月光变成狼人故事相反的故事。这个变化也是该电影的立意之处。

为了开发新的核能能源,科学家被卷入了一颗叫作超月的行星上发生的星际大战。这是《飞碟征空》(ThisIslandEarth,1955年,约瑟夫·纽曼导演)的故事。在日本翻译成了《宇宙氢弹战》,但是并没有出现核弹、辐射、变身等要素,虽然出现了突变体,但是否和辐射有因果关系也并没有直接说明。 《宇宙毁灭记》(Kronos,1957年,卡特·纽曼导演),在墨西哥近海地区落水的外星人飞碟中出现了大型机器人,它们想要从核电站和核弹等装置中吸收核能。虽然这部电影可以称作特异的“核”电影,但是机器人的形状就像积木玩具一样,让人一点不觉得可怕,这是个缺点。

另外,美国的核爆电影中还有描述核战争后世界的《入侵美利坚》(Invasion,1952年,阿尔弗雷德·格林导演),《海滨》(OntheBeach,1959年,斯坦利·克雷默导演),《奇爱博士》(Dr.Strangelove,1964年,斯坦利·库布里克导演)等名作。美国的核爆、辐射电影与日本的同类电影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比较文化论研究,目前还是空白。——原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