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蒙古高句丽之云”
日本军队大本营在1945年8月6日下午六点的广播新闻中报道:“数架B-29轰炸机袭击广岛,投下汽油弹和炸弹后逃走。”这是最早的核爆相关新闻。次日,即8月7日,下午三点半的广播新闻中播报员用经历了普通空袭般的平淡语气做了报道,称“敌军从右路攻击,投下了类似新型炸弹的东西,详细情况还在调查中”。8月8日的新闻援引了大本营的新闻内容,广岛的人们才得知了自己是被“新型炸弹”所伤害。日本政府和军队大本营在8月8日当天已经通过“敌军情报”(自设天线收听英美的广播电台)以及来自广岛方面关于“特殊炸弹”的报告得知了“新型炸弹”实际上是“原子弹”的事实。但是陆军参谋本部以“对战争指导不利”的理由隐而未报。在对“新型炸弹”的防御方法上则做出“不要露出手足,使用防空袭头巾和手套”“穿白色衣服”[1] (为了防止爆炸闪光瞬间的烧伤,用白色衣服反射,这是完全没有任何意义的)等指示。政府高层貌似严肃地做出指示,实则行的是任其发展之策。
盖上白布能反射辐射、茶和柿子有疗效、核爆中心地的植物生长很好、核爆能治愈顽固脚癣等各种荒谬之说在受灾者之间流传着。位于日本政治中枢的官员、军队大本营的参谋和一般平民对原子弹相关的科学认识没什么太大差别。当然,以仁科芳雄博士为中心,日本的科研人员也进行过原子弹的开发研究,但是在当时的日本,研究所需的巨大经费和高端设备是无法实现的。核爆后,被派去广岛的仁科芳雄博士和其他的研究人员,通过对核分裂时产生的物质进行检验,确认了“新型炸弹”就是原子弹。
直到马上要投降了,日本的政府和军部才公开发表了“新型炸弹”是原子弹的声明。决定无条件投降的原因是出现了这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了“维护国体(天皇的统治)”不得已而为之的。原子弹成了政府和军部掩饰战败事实最后的借口。
但是,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无论是“新型炸弹”还是原子弹,是铀炸弹还是钚炸弹,全都一样,那就是给他们带来了无法想象的灾难。出于卑劣意图把“新型炸弹”改为原子弹,试图通过改变命名来改变其社会性意义的掌权者和使用着“霹咔”“霹咔雳”这样叫法的民众形成了对比。对民众而言,“霹咔咚”就是“霹咔咚”,是一个带来灾祸的怪物,除此之外别无其他。“霹咔咚”和“蘑菇云”都是对这个凶恶强大的怪物的称呼。
在被称为“核爆文学”杰作的井伏鳟二的小说《黑雨》中,有一段对“蘑菇云”的描写:
蘑菇云比起蘑菇来更像是水母的模样。比起水母来更有动物的活气,脚儿一颤一颤地朝着东南方漫卷而来。这水母边跑还边换着头的颜色,红的、紫的、蓝的、绿的,像烧开了的沸水一般,身子中段还不断地往外喷涌着,蔓延着,似乎永无止境,疯狂地猛烈地袭来。这绝对就是蒙古高句丽之云,宛如地狱派来的使者。如今这宇宙之中,是谁握着放出这等怪物的权力?
“蒙古高句丽”的说法来自与战争相关的历史传说。在历史上,元军(对当时的日本来说,为元朝时的蒙古军队)来袭的时候,日本的兵士和百姓被凶暴、善战的蒙古和高句丽的军队吓破了胆,觉得他们简直就是非人的怪物。对方穿着自己从没见过的衣服,体形、长相和自己也不同,且说着让人听不懂的语言。这风俗习惯皆不同的“异民族”用着和日本军队完全不同的战术打法突袭而来,对当时的日本人来说是何等恐怖之事啊!人们至今还能在“蒙古高句丽”这个词语中感受到恐怖。“核爆”这个怪物唤醒了在日本民众心中沉睡了数百年的、传说中从地狱而来的使者——怪物“蒙古高句丽”(研究表明,井伏鳟二的《黑雨》是基于重松静马的《重松日记》创作的。但在《重松日记》中没有“蒙古高句丽”这个词语,这可能出自井伏鳟二自己的想法,也可能是借用了其他核爆文献中的词语)。
文艺评论家井口时男对井伏鳟二作品中的人物对于霹咔咚的感觉,即对于天崩地裂的灾难之感受这一点进行了着重评价。对于日本的百姓来说,这和地震、海啸、火山爆发、山体滑坡、雪崩、洪水、台风和雷击等天灾相同,都是超过了人的可控范围,除了低头俯首等着它来临以外毫无他法。
这种对霹咔咚超自然力量的感性认识,和对沉睡于太平洋的海底被核爆唤醒的哥斯拉、安吉拉斯、空中怪兽拉顿,以及巨大的飞蛾怪物摩斯拉,奇形怪状的人类怪物玛坦戈等的感性认识是吻合的。这些超自然的东西最初都难以命名,都被冠以诡异的名字,作为“怪兽”和“怪物”在银幕上出现。诡异的名字本身体现了其诡异的性质(比如哥斯拉的名字是从大猩猩加鲸鱼而来的),这只能解释为由于人们感受到了难以名状的恐怖,所以用超自然状态的名称对这些怪兽怪物进行命名。无论是“蒙古高句丽”,还是“吴尔罗哥斯拉”,抑或是“婆罗陀魏山神巴朗”[4],都是从日本民间习俗中的“稀人”[5]信仰生出来的,给人一种作为客人的印象。[6]
【注释】
[1] 引自竹山昭子《战争与放送》,社会思想社,1994年3月版。
[2] 仁科芳雄(1890—1951),日本物理学家。曾在二战期间主持日本核研究计划。
[3] 哥斯拉的日文发音为“gojira”。大猩猩的日文发音为“gorira”,鲸鱼则是“kujira”,哥斯拉的名字由二者部分发音拼合而成。
[4] “吴尔罗”和“婆罗陀魏山神”分别是怪兽哥斯拉和怪兽巴朗的日文音译汉字名,有着奇妙诡异的风格。
[5] “稀人”,是一个民俗学概念,由日本民俗学家折口信夫提出。他认为在日本各地普遍存在的,招待来访客人并为其提供食宿的风俗习惯是来自“稀人”信仰,即相信神和逝去的灵魂会不定期地到访人间,接受人的款待。
[6] 花田俊典在《冲绳是哥斯拉吗》(《沖縄はゴジラか》)一书中对作为“稀人”的哥斯拉进行了讨论。折口信夫民俗学理论中的“稀人”,作为从他界来人间的神,既带来幸运,也带来厄运。应该把被称为“吴尔罗”的哥斯拉看成为民俗信仰中的“荒神”。台风、地震、洪水、干旱、雷暴等(对民众来说,战争和恐慌也同样),这些凶猛的自然力的作用都是来访的“稀人”带来的。——原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