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练谨慎
“小心驶得万年船”,这句话永远都是对的,只有坚持“谨言慎行”这四个字的行事原则,你才能够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在现今的社会中,大多数人都能做到“慎行”,但是很少有人能够做到“谨言”。嘴上把不住,很容易得罪人,更容易使自己暴露在别人的“枪口”下,没办法,谁让你话那么多呢?
祸从口出
人们很难把“惹祸”两字同“嘴巴”两个字联系起来,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嘴巴往往是惹祸的根源。
语言可以修饰一个人的外表,从说话所使用的词汇及内容,就可以了解这个人的性格。一开口说话就必须很注意才行。古人有教导“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就是这个道理。身为一个现代人,每天都在不停地说话,一定要非常小心才能避免闯祸。
古人多主张少开口说话,所以有“沉默是金”的谚语。但好朋友之间的秉烛夜话就不能说是长舌,这时就可以天南地北随兴地聊,不必担心引起他人的不快。
“沉默是金”之类的格言或谚语,并不是要告诫大家不要说话,而是希望大家不要不知节制任意发表意见。所谓“祸从口出”,乃是指双方之间一旦关系变得亲密就容易口不择言。并且每个人的情绪都是随时在变的,当心情不好、身体不舒服、有烦恼、心中有所顾虑时,这时的行为表现都与平时不同。因此,即使是对于亲密的朋友,也要正确地使用词汇并注意礼仪。
言语禁忌
嘴上的禁忌颇多,一旦你犯了忌讳,别人就会对你敬而远之。
有些人表面看起来很博学多闻的样子,即使对于自己一知半解的事,他也滔滔不绝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但实际上他是个半吊子,那些舌吐莲花的工夫只能唬唬刚见面的人,深入交往后就会感到厌烦。
这是因为这样的人所提出的都只是自己主观的个人见识,并没有客观的事例及数据,谈来谈去,都只有同样一些事。
还有些人喜欢辩白,辩白往往是因为不想为过去说过的话负责,或拖泥带水、鲁莽、不加反省的性格所致。如果对方是个不肯坦诚面对过错,总是不肯以积极的态度面对问题的人,那就最好不要和他交往。
除了以上两点说话禁忌外,还有一项要注意的要点就是词汇的使用。对于年长、身份地位高的人或是同辈、同身份、没有利害关系的人,最初使用的词汇,即使日后越来越亲密也不可有所改变;而粗暴、低俗的词汇绝对不可使用。如果让对方觉得自己说话不诚恳,交往就很难细水长流。
恶言有害
如果你在生某人的气,不吐不快,可以尽管发泄,只是别在气头上轻吐恶言。因为在气头上所说的话,往往使你后悔莫及,终生遗憾。
例如孩子闯祸怎么办呢?如果让怒气冲昏头脑,你就会脱口骂:“你这浑小子!”这是第一句谎言。“从来不听我的话!”第二句谎言。“从来不照我的话去做!”第三句谎言。
接下来,你会叫他进房间去,给予严厉的处罚,但关上房门后,孩子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这个小孩在里面会被怨恨浸泡十几个小时,他会哭,辗转反侧,不停地想着:我不是浑小子,我也听话,也照爸爸的话去做了!爸爸不公平,一派胡言,一派胡言!十几个小时之后,他出来了,心情比刚进去的时候还恶劣。
可见,逞口舌之快使用语言暴力很容易,但是恶言既出不能收回,造成对方永远的伤痛、影响深远,你不能不顾。我们如此这般脱口便骂,不如事先自我控制。
如果你想责备员工尽管去责备,但是别在紧要关头说:“你在这公司待不下去了,有办法我一定会开除你,我给你六个月时间观察,这期间没有加薪。”诸如此类。你应该对员工说——正如你该对你儿子说的——“我明天和你谈,再决定怎么办。”如果真要骂人,在这期间,你要盘算事情过了怎么处置,违规事件到底有多严重,后果如何,若要惩处,何者最有效果,最能改正错误。
气头上的决定多半会引起反作用,使犯错的人丧失颜面与自尊,最后处罚不成反而可能增加你的负担。记住,当你开口骂人的时候,表示你不喜欢他,失去对他的善意,他便关闭心扉,不再听你的话,你个人的职业道德也可能荡然无存。可见气头上伤人并无好处。
给嘴上锁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其实,嘴的功能也不能忽视。嘴是心灵的大门。人们常对失言者说:“你嘴上应该上把锁。”
对于嘴快的人,我们奉劝他采取下列措施:
①说话之前先考虑成熟,不成熟的话不要说。
②上帝给了你两只耳朵一张嘴,就是让你多听少说。在聆听的时候,我们的耳朵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爱好拣选喜欢的资料,遇上不合自己的东西,不应立刻反驳,甚至批评。
③有些喜欢卖弄知识的人,他们时常引经据典,所用的术语又比较深奥沉闷,作为一个聆听者,很容易疲倦或没有兴趣,对此我们不能马上喝止,或者直接说这个问题很无聊,这是不礼貌的。
人后莫论
中国有句俗话:“宁在人前骂人,不在人后说人。”这个意思就是说,别人有缺点、有不足之处,你可以当面指出,令他改正,但是千万别当面不说、背后说个没完,这样的人不仅会令被说者讨厌,同样也会令听者讨厌。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背后说人坏话的人却并非少数,有一句话叫做:“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这话虽然说得有些绝对,却也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大多数人都多多少少地在背后说过别人,只是所说的是好话还是坏话就无从考证了。不过有一点,经常在背后说别人坏话的人,肯定不会是受欢迎的人。因为凡是有点头脑的人,都会自然而然地这么想:“这次你在我面前说别人的坏话,下次你就有可能在别人面前说我的坏话。”这样一来,你在别人的印象中就不可能好到哪里去。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别人在你面前说另一个人的坏话,对此,你就得端正态度,用辩证的思维去考虑这种事。因为说对方坏话的人,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充分地分析讲话者的心理及原因,对做到端正自身大有益处。
当别人对你说第三者的坏话时,无论你是否明白其中的原因,你都必须保证做到一点,那就是“入耳封存”,同时还得充分了解对方,如果发现对方是无事生非,天生就有背后说第三者坏话的习惯,那么你就得注意,在以后的应酬中有意识地疏远他。
当你当着对方把第三者说得一无是处的时候,你自己的形象在对方的心目中也同样已经一无是处了。所以我们在日常应酬中,尤其应该注意,尽可能地不在交谈对象面前说第三者的坏话。如果别人有什么缺点,你可以寻找适当的机会当面向他提出,背后议论别人的方法绝不可取。
避免直白
你可以用眼色、语调或手势代替语言示意某人的不对。如果你直接说他不对,你想他能同意吗?绝对不会,因为你说话时就已经伤了他的自尊心。
这样做,他可能对你怀恨在心,但他绝不会改变自己的见解。你可以用柏拉图和康德的所有逻辑观点来说服他,但未必能使他改变主张,因为你伤了他的感情。
任何时候都不要以这样话开头:“我来给你证实一下。”这不好。这实际上等于说:“我比你聪明。我跟你一说准能让你改变自己的观点。”这是一种挑衅行为,它能使对方在你刚同他谈话时就反对你的意见。即使在最有利的情况下你也难以改变别人的主张。何必自找难堪呢?如果你想论证些什么,你就要尽量使人不知道你的意图。说得巧妙点,不要让对方发觉你在试图说服他。
假如某人提出一个主张,你认为不对或确信是错误的,再好不过的方式是这样对他说:“我不同意你的意见,但我的看法可能也是错误的,我是经常犯错误的。如果我哪里说得不对,请你给予纠正。咱们共同实事求是地分析一下。”这是很有魔力的话。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反对这种说法。
谎言也美
人们在谈交际的问题时,都觉得应该遵循诚实的原则,这固然是对的,诚实能够取信于人,但是绝不可以把事情绝对化,以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要坚持诚实这一原则。
实际上生活是错综复杂、丰富多彩的,有时秘而不宣、声东击西,反倒能收到好的效果。有时你再怎么推心置腹,那“金石”总是不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采用变通的手段,是不能达到交际目的的。因此,可以这样说,有些时候,善意的谎言也很美,它比那些刻板的真诚效果要好得多。
可以这样说,善意的谎言也是一种很美的交际方式。但是,如果一个人以制造谎言为业,把它作为一种主要的交际手段,当然是不可取的。
莫要揭短
大凡具有一定修养、品德高尚的人是从不揭人之短的,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比比皆是。据唐朝封演的《封氏闻见记》载:曾做过唐朝检校刑部郎中的程皓,从不谈论别人的短处。每逢朋友中间有人说他人的坏话时,他从不跟着掺和,而且还说:“这都是大家乱说的,其实不是这样。”然后再说一番他人的好处。像程皓这样的人能不赢得他人的好感吗?人们肯定会愿意与这样的人交朋友。
人们对于自己的忌讳,通常极为敏感。由于心理作怪,往往把别人的无意当成有意,把无关的事主动与自己相联系。有时,你随口谈一点什么事,也很可能会被视为对他的挖苦和讽刺,正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因此,我们不仅应避免谈论别人的忌讳之点,同时也应注意不要提及与其忌讳之点相关联的事物,以免造成对方的误会,致使他的自尊心受到无谓的伤害。
世间众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若以我之长,较人之短,则会目中无人;若以我之短,较人之长,则会失去自信。这是人际交往中尤其要注意的一点。事实上,明确了不揭人短的要义,我们往往能左右逢源、人情练达。
慎说悄悄话
袒露之心如一封摊开在众人面前的信,会使你受人摆布。对人交心是危险的,因为你有了让人控制的把柄,会成为任人驱使的奴隶而不能自主。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我们认为的悄悄话其实并不能长久悄悄下去。
有以下三种话即便“悄悄地”也不能说:
(1)捕风捉影的话不要说
说话办事要有真凭实据,如果我们向对方说的悄悄话为捕风捉影、纯属无稽之谈,那是很危险的,尤其是对一个人的隐私更是不可在私下信口开河、胡编乱造。我们说悄悄话不能只图一时痛快,而不计后果。
(2)违纪泄密的话不要说
有的人无纪律性,私下把单位里的机密“悄悄”说出去了,弄得一传十、十传百,家喻户晓,有些心术不正的人如获至宝,拿去作为牟利的敲门砖,给单位乃至国家造成严重损失。所以还是守口如瓶吧。
(3)抹黑别人的话也不要说
须知这世上有些人很怪,情投意合时无话不说,无情不表;一旦关系疏淡,稍有薄待,便反目成仇,无情无义,甚至添油加醋,不惜借此陷害,从而达到他不可告人的目的。殊不知,这些抖出悄悄话的人也要吃亏的。
我们知道,悄悄话大多是在两人之间传播,试问,你一个人能够证明我有此一说吗?甚至对方出于怨恨还会狠狠还击,跟编小说一样编出你的悄悄话,以十倍于你的兵力将你置于有口难辩的境地。结果如何呢?你本是讨好卖乖,或发泄私愤,背后说别人,不巧却被悄悄话所害。
适当妥协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社会的环境、制度、礼仪、习俗无不作用并制约着你。台湾作家罗兰早有所告:“我们几乎很难找到一个人能够成天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过他自己所想过的生活。”随着社会文明的深化,人际间的纵向联络会日趋淡漠,但横向间的联络只会加强。
如果你在交际中没有妥协、忍让和迁就的准备,那只能处于四面楚歌之中,纵使有三头六臂,也将牵制得你疲惫不堪而无法前进。所以,虽然妥协、迁就都是“不得不”的那种心态,但仍不失为人际间的“润滑剂”。
几乎每个人都对自己的能力、智力和贡献作着偏高的估计,为了保护这种偏高带来的进取心和期望值,我们特别是领导,都应当多看他人的优点少说他人的缺点。当然,这一多一少,无疑偏离了真实,显然也有了违心的成分。但是,这确实是促成并发展企业凝聚力和激发员工工作热情的成功经验。只要优点是存在的,都应挖掘,只要缺点无损大体或可通过暗示而改正,都可忍受。
其实,为了群体和未来我们都有过献身和忍受;为了增强目标方向的合作我们都不应以自己为中心;为了避开更大损失都有过委曲求全;为了争取人心甚至我们都有过“这样想却去那样做”的经历,都曾扮演过“两面派”。为了融洽和顺利,违心应当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