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血腥的南京保卫战(1)
1937年11月12日,上海失陷,距离上海只有300多公里的首都南京,立即暴露在日军的面前。上海沦陷后,如果吴福线、锡澄线这两道防线能够把日军阻拦一段时间,南京的防务也许还可以“从长计议”。但被国民党军寄予厚望的吴福线、锡澄线,很快被日军突破,首都南京显然已经是危若累卵了。
就在上海沦陷的2天后,蒋介石召集各路将领,商讨保卫南京的问题。李宗仁、白崇禧、何应钦这些久经沙场的将领一致认为,南京已经无险可守,从战略上讲,不应该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不应该过早地消耗了国民党军主力,应该主动撤离,以保存实力。
依据这个思路,南京仅作象征性的抵抗,大部队提前撤离。从理性上,蒋介石也是认同这一主张的,但是从心理上,他还是不太希望就这样放弃南京。毕竟这里是首都,一旦沦陷,政治影响很大。
这时,唐生智突然站起来,大声疾呼:“南京不仅是我国的首都,而且是总理之陵所在地。如果我们不战就放弃南京,怎么对得起总理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人愿意守卫南京,我愿意与南京共存亡。”
唐生智这番大义凛然的讲话,令蒋介石非常感动,随即决定防守南京,并任命唐生智为首都卫戍司令长官。
对于唐生智的大义凛然,李宗仁却不以为然,他不无嘲讽地说:“孟潇,你真了不起啊!”
唐生智则反唇相讥:“德公,战事演变至此,我们还不肯干一下,也太对不起国家了!”
唐生智表现出来的勇气固然可嘉,但从后来的结果看,他的这个勇气带来的后果却是灾难性的。
由象征性防御变成永久性防御,防守部队自然要大量增加,于是在淞沪会战中伤亡减员很大的74军,也被紧急调到南京参战,而且74军负责的防区,还是首当其冲的中华门一带。
对于能否守住南京,张灵甫的上司王耀武是不持乐观态度的,他认为国民党部队刚从上海撤退,减员太大,士气低落,不适合继续再战;唐生智已经多年没有指挥作战经历,现在留守南京的部队,又临时拼凑成一支庞大部队,他对各个部队的情况并不熟悉,很难指挥好这么庞大的军队;守南京,必须守住城郊,但城郊太大,再多的兵力也显得单薄,很容易被日军突破。
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虽然对前景并不乐观,王耀武还是率领第51师,来到了自己防守的阵地,即从方山到淳化镇。
淳化镇位于南京南郊,距离中华门18公里,当时的京沪高速从这里通过,所以这里算是南京的南大门,是日军进攻南京的必经之地。
第51师的部署是,301团占领由宋墅到淳化的正面,302团占领有方山到宋墅的正面,而刚刚参加过望亭战斗归来的305团,则在这道防线之后,占领高桥门到河定桥的第二道阵地。
这是一场实力悬殊、没有任何胜利希望的战斗。摆在张灵甫眼前的,是一支刚刚在淞沪战场上遭遇大量伤亡的残军,是一支刚刚从苏州撤回南京的疲军。部队士气之低落,令团长张灵甫忧心忡忡。
望着全团那一双双暗淡、忧郁的眼睛,张灵甫决定必须要做些什么。
在抵达高桥门阵地的时候,他把全团官兵集合起来,向着中山陵方向遥拜,并带领全团宣誓:“我们要与首都共存亡!”
庄严而又神圣的使命,令305团的全体士兵振作了起来,这悲壮的一幕让在场的人“无不感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