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小鬼:打开尘封半个多世纪的红色档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痛恨帝国主义,在日记中写下“勿忘国耻”

1910年4月28日,邓华出生在湖南郴州永宁乡陂副村。原名邓多华,字实秋。

1919年9月,郴县的一批先进青年在接受马克思主义影响之后,也在郴县一带传播革命思想,开展革命活动。这一切,对于处在边远山村的少年邓华来说,虽然只是见闻而已,但他却朦胧地感觉到:外面有一个广阔的世界,那里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1922年,12岁的邓华对父亲说:“煨在这个山冲里,没有出息”。他要到县城去求学,他要走出这个闭塞的角落,迎接那个新的变化。

1922年秋,邓华走出了山村,来到离家80里路的郴州县城,就读于新华学校高小部。

新华学校是美国教会办的,校长和主要教师是美国人。学校当局对学生学业抓得很紧,但思想禁锢也很严重,禁止学生参加爱国游行活动。有的洋老师对中国学生非常傲慢凶狠,对谁看不顺眼,就找岔子揪耳朵,打屁股,甚至拳打脚踢,邓华看在眼里,痛在心头。

在学校里,邓华最爱听中国教师讲历史课。一次,老师讲中日甲午之战,绘声绘色地介绍在黄海大血战中中国海军致远舰,在邓世昌指挥下勇敢地向敌吉野舰撞去,不幸中雷沉没,全舰200多名官兵为国捐躯的悲壮场面。邓华听得声泪俱下,义愤填膺。

下课后他找来袁世凯卖国政府同日本帝国主义订立的二十一条,逐条阅读,不觉怒火心中烧,联系到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攫取的各种特权,深感国家民族之所以任人欺凌、宰割,是因为腐败无能的卖国政府同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在他的心头埋下了痛恨帝国主义的种子。

第二天,邓华同几个进步同学纷纷从自己的行囊中寻出日本货,统统丢到茅坑里。

还有一次,有个同学在校园里指手划脚同另一个同学开玩笑,正巧洋人从这里路过,洋人不懂中国话,认定是讥笑他。不容分说,将这位同学拉到校长室,用竹板打了几十大板,方才罢休。当时,邓华曾赶上前去,要找在场的中国老师辩解,也被洋人驱走。他听得那同学被打得哇哇直叫,像是自己也挨了打一样,心情异常沉痛:不平等条约给予我们民族的屈辱,就是这样刺伤着中国少年的心。这一天,他在日记里写道:“毋忘国耻!!!”

特别是当他从学习中了解到:帝国主义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划出租界,开辟口岸通商,还允许外国人在中国传道布教,开设学校——这新华学校就是这么建立的。联想到平日所见所闻,邓华对这所设施良好、环境优美的学校,顿生厌恶之情,自己置身这里学习,仿佛是一种莫大的耻辱。高小毕业后,他发誓再也不读教会学校,决然来到当时湖南省革命活动的中心——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