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立威造势,维护权威
权威是领导提升统御力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从这个角度说,要想成为一个卓越的领导者,唯有在平时注重立威造势,才能让下属信服你、听命于你,你的管理工作才能够省时高效。
1.城隍爷不跟小鬼称兄弟
恋人常说“距离产生美”,亲戚之间也有远亲近臭的说法,可见人与人之间还是保持一定距离才好。具体到管理工作,对领导来说,与下属保持恰当的距离,实在是大有学问。而且,无形当中会大大增加领导的威信。
◎ 有距离才会有威严!
孔子曾说:“临之以庄,则敬。”大意是说,领导不要与下属过于亲近,要与下属保持适度的距离,给下属一个庄重的面孔,这样就可以获得下属的尊敬。
作为公司领导,与所有的下属称兄道弟,仿佛这么做就是一件好事似的,崇尚“亲情管理”的人都这么说。
的确,作为地位在上的领导,对于一般下属表现出尊重的态度,这是好的。这样的话,也会受到尊敬。但对任何人都“亲如一家”,在牵涉到利害得失的现实社会是不太可能的。比如,如果公司董事长对一般下属说:“跟我说话不要那么客气,太客气让人很不自在啊。”而下属还很感动地说:“是啊,董事长真是体恤下属!”那么,该公司的机能或许就会失调。
领导与下属保持适度的距离,有许多独到的意义:
(1)可以避免下属之间的嫉妒和紧张。如果领导与某些下属过于亲密,势必在下属之间引起嫉妒、紧张的情绪,人为地制造不安定的因素。
(2)与下属保持适度的距离,可以减少下属对自己的奉承、送礼、行贿等行为。
(3)与下属太过亲近,可能让领导对所喜欢的下属的认识失之公正,干扰正常的工作。
(4)与下属保持适度的距离,可以树立并维护领导权威。作为一名领导者,要善于把握与下属之间的远近亲疏,使自己的领导职能得以充分发挥,这一点非常重要。
而现实生活中,个别领导总是想着把下属团结成一家人,这个想法是非常幼稚的,事实上也是办不到的。退一步说,如果每个下属都与你亲如兄弟,你和下属之间除去兄弟般的关系外,还有一层上下级的关系;当部门利益与上下级利益发生冲突时,你又该如何处理呢?
比如说,你做出了某项决定,要通过某个下属来执行,而恰巧他平常与你关系甚密。如果这个下属是个通情达理的人,为了支持你的工作,暂时放弃个人利益而去执行你的决定,那这自然是最好不过的。倘若他是个不晓事理的人,就会立即找上门来,凭借他与你之间的关系,请求你收回决定,这无疑给你出了一道难题——如果收回决定,你必然会受到他人非议,引起其他下属的不满,工作势必无法开展;若是不收回,就会使你俩的关系恶化,对方也许会说你是个不讲情面的人,从而远离你。
刘邦建立西汉后,为什么要制定诸多礼制?其主要是因为,原来跟他揭竿起义的一帮队伍,在南征北战时期是亲兄弟、好哥们儿;如今,“革命”已取得成功,他本人做了皇帝,皇帝要有皇帝的威严,所以必须跟臣子们划清界限,不再跟他们称兄道弟了。
所以说,与下属过于亲近了,并不利于领导工作的顺利进行,反而会带来一大堆不易解决的难题。
◎ 怎样的距离才最合适?
凡事都要有个“度”,领导如果与下属走得太近,必将给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且自身威信也将大打折扣,甚至完全丧失;而与下属距离拉开太大,让下属心生可望不可即的错觉,敬而远之甚至望而生畏,你神圣得不可接近,那就根本谈不上管理了,因为你对下属无动于衷,下属自然也不买你的账。
那么,领导要活用威信,究竟要保持怎样的距离才最合适呢?我们说,与下属的距离有两种:一种是心理距离,即在内心保持这种意识。你所做的一切,密切联系下属也好,与下属打成一片也好,只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巩固你的领导地位,维护你的领导威信,而不是那种纯粹无私的、没有掺杂的朋友关系,这实在有天壤之别。另一种为实际接触距离,由接触的远近、频率来表现。离得太近,接触太频繁,都是实际接触距离不当。领导与下属相处,绝不能让下属觉得与你交往可以无所顾忌,这是领导树立威信的第一法则。
你可以一直以“与下属打成一片”的形象出现,这样下属可以比较自由地向你反映各种情况,也可以表达一种情绪情感。但绝不允许对方没有上下级观念,也绝不允许下属太过放肆。一定要让下属明白,领导永远是领导,无论领导如何和蔼可亲、多么平易近人,他仅仅只是为了工作需要,为了更方便地开展各项工作,实施各项措施。
领导与下属保持适度距离,活用威信艺术的高明,只是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你是一位合格领导。让下属明白这一点,既有利于你决策的平稳展开,也在无形中树立了领导威信,让下属真正对你心服口服,以便更好地实施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为“仕途”铺平道路。这是领导前进路上很有效的稳扎稳打的战术之一。
【统御精要】
领导不要和下属过分亲近,要与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与下属关系密切,往往带来许多麻烦,导致领导工作难以开展,也影响领导形象。所以,请你记住这句忠告:“城隍爷不跟小鬼称兄弟。”
2.处处做好下属的楷模
孔子曾说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大意是,只有自己愿意去做的事,才能要求别人也去做;只有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才能要求别人。一个领导者,要想以德服人、以德驭人,必须首先获得下属的信赖与认可。这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领导主动去做一些事情,给下属做个楷模和表率,不仅不能以身试法,还要引导下属往好的方面发展。
◎ 什么叫“做下属的楷模”?
做好下属的楷模,不仅仅是一句话,更是一种行动、一种意识。东芝公司的董事长士光敏夫给了我们一个非常清晰的诠释:楷模和表率就是在工作需要的时候身先士卒!
东芝公司是世界知名企业。有一次,董事长士光敏夫听业务员反映,公司有一笔生意怎么也做不成,主要是因为买方的领导经常外出,多次登门拜访都扑了空。士光敏夫听了情况后,沉思了一会儿,然后说:“啊!请不要泄气,待我上门试试。”
业务员听到董事长要“御驾亲征”,不觉吃了一惊。一是担心董事长不相信自己的真实反映;二是担心董事长亲自上门推销,万一又碰不上那家企业的领导,岂不是太丢一家大企业董事长的脸!那位业务员越想越害怕,急忙劝说:“董事长,您不必亲自为这些具体小事操心,我多跑几趟总会碰上那位领导的。”
业务员没有理解董事长的想法。士光敏夫第二天真的亲自来到那位领导的办公室,但仍然没有见到领导。事实上,这是士光敏夫预料之中的事。他没有因此而告辞,而是坐在那里等候,等了老半天,那位领导回来了。当他看了士光敏夫的名片后,慌忙说道:“对不起,对不起,让您久等了!”士光敏夫毫无不悦之色,相反微笑地说:“贵公司生意兴隆,我应该等候。”
那位领导明知自己企业的交易额不算多,只不过几十万日元,而堂堂的东芝公司董事长亲自上门进行洽谈,觉得赏光不少,所以很快就谈成了这笔交易。最后,这位领导热切地握着士光敏夫的手说:“下次,本公司无论如何一定买东芝的产品,但唯一一的条件是董事长不必亲自来。”随同士光敏夫前往洽谈的业务员,目睹此情此景,深受教育。
士光敏夫此举不仅做成了生意,而且以他坦诚的态度赢得了顾客。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件事情,下属对士光敏夫的尊敬度又有了新的提高。
◎ 领导为什么要做好下属的楷模?
很多领导都会有这样一个想法:我是公司的头儿,我的本职工作是做好管理,而不是和员工一样,到一线去工作。我和下属的工作是有区别的,为什么要给下属做好楷模和表率呢?其实,有这种想法的人往往不是一个好的领导,因为他根本没有理解给下属做表率的真义。其实,这个意义非常简单:领导以身作则,以要求下属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因为只有这样,下属才会照着你的样子去做。
玫凯琳是美国著名的女企业家,她在榜样激励的问题上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她认为,领导的速度就是下属的速度,称职的领导应该以身作则。例如,所有美容顾问都必须对自己的生产线了如指掌,这项工作并不复杂,它只是一个如何做准备工作的问题。但一个销售主任除非自己是商品专家,否则是不可能说服其美容顾问成为商品专家的。试想,一个对商品知识毫无所知的销售主任在召开销售会议时,他只能这样说“照我说的而不是照我做的那样去做”,因而这样的销售主任是说服不了下属的。
玫凯琳深知,作为下属的带头人,其行为会受到团队所有下属的关注。因此,她非常注重领导的榜样作用,她说:“下属们总是愿意模仿领导的工作习惯和修养,而不管其是好还是坏,这是人的一种本能。我习惯在下班前清理当天的工作,把没干完的工作装进包里带回家,坚持当日事当日毕。尽管我从未这样去要求别人,但我的助手和秘书也跟着这样做,常常把工作装进包里带回家。作为领导,职位越高就越应重视自己给下属的印象,因为领导总是处于众目睽睽之下,领导的一言一行,举止表情总会受到下属的关注和模仿。”
这就是以身作则的好处,如果你想拥有什么样的下属,那你首先得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可以潜移默化地启发下属,在无形的渗透中达到说教达不到的效果。
企业是一个有机整体,下属都在看领导怎么做,继而就会跟着效仿。因此,领导只有在关键时刻为下属做出好的榜样,才能起到带头表率作用,才能有效地激励下属。
◎ 领导该如何做好下属的楷模?
既然我们已经明白了领导为下属做好楷模和表率的重大意义,那接下来就应该考虑一个问题:领导该如何为下属做好楷模和表率?以下几点是值得关注的:
(1)把“照我说的做”改为“照我做的做”。
领导只有把“说”与“做”结合起来,用自己的行动做给下属看,才更有说服力。把“照我说的做”改为“照我做的做”,才会真正起到示范性作用,才会对下属产生重要的影响。因为,更多的下属当工作遇到问题时常常会去请示领导,领导此时在下属心中无疑就是一个榜样与楷模,成为下属经常模仿的对象。如果这个时候领导能够亲自参与问题的解决,自然会给下属留下良好的印象。
(2)以身作则,时刻严格要求自己。
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应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工作上更要一丝不苟,以“身教”来给下属一个最好的答案。很显然,如果某某领导工作松散,经常无故迟到,工作时间更是随意,私人电话一个接一个,全然不顾别人的眼光,干工作又不踏实,总是左顾右盼,盼望着早些下班,那么,他就不是一个合格称职的上司,他所管理的部门就很难有好的业绩,工作自然就会搞得一塌糊涂。可见,作为现代企业的管理者,有必要以身作则,因为你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成为下属效仿的对象,只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说服下属,才能形成亲和力,才能表现出高度的凝聚力。
(3)给下属传递积极的信息。
领导就像教师,教师每天都在给学生传递一些信息,下属也潜意识里时常把领导当作模范教师。所以,要时时事事处处从自己做起,给下属传递一些积极向上的信息。因为任何一个人,在工作的时候都会受到他人意识的影响。只有领导用积极的信息去充斥下属的意识,下属才会跟着领导积极起来。
【统御精要】
在管理过程中,领导应注意发挥在组织中的“示范效应”。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应该在“严于律己”的同时,把律己的影响力辐射到你的周围,在本部门甚至整个团队产生反响。要让下属感到,领导既是一个组织中各项决策的制定者,同时又是模范的执行者。
3.权威绝不是“威胁”出来的
在管理工作中,有些领导以为,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和地位,最好的办法就是依靠手中的权力去威胁和恐吓下属,对下属所做的一切都吹毛求疵。事实真是如此吗?显然不是。对于领导树立权威而言,威胁是做减法,而不是加法!
◎ 领导绝不能仗势威胁下属。
对下属来说,领导者地位高,有一定的“势”存在。那是不是领导就可以因此而仗势呢?显然这是荒谬的。遗憾的是,在我们身边,很多领导都在做着这些非常荒谬的事情。说到这里,笔者想起了《伊索寓言》中的一则小故事:一只山羊爬上一户农家的高屋顶上,屋下有一只狼走过。山羊以为自己占据了高位,野狼对它无可奈何,便骂道:“你这傻瓜,笨狼。”于是,狼停下来说:“你这胆小鬼,骂我的并非是你,而是你现在所站的位置。”用这则故事来讽刺那些仗势的领导者,是最恰当不过的。
◎ 如果领导仗势威胁下属,会有什么问题出现?
仗势威胁下属是很多领导者的拿手好戏,因为他们不仅能从中获得所谓的领导快感,而且能够让自己的工作变得更加“顺利”一些。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我们不妨通过一个小小的片段来展示一下:
领导:“你以为我会接受这份报告吗?”
下属:“我没有这么想……”
领导:“算你说对了——你不这么想。你只是把数据塞进了报告里,我根本读不通。”
下属:“我可以来说明一下,这是怎么组织的……”
领导:“如果你一定要向我说明的话,我可以说这份报告并没有组织好。你还想继续做这份工作吗?”
显然,“你还想继续做这份工作吗?”明显就是一句赤裸裸的威胁,以“炒鱿鱼”来威胁对方按照自己的意思从事。毫无疑问,为了保住工作,下属确实会这么去做,但我们不妨要问一问:这样的遵从是真心的吗?这样的尊重是发自内心的吗?在这里,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那么,这种威胁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呢?别的不多说,至少有两点:
一方面,下属丧失主动性,对工作应付了事。因为如果下属一直受到威胁,他们就会寻找尽量保险的工作方法。什么样的方法是最保险的?那就是征询领导的意见,按照领导的意见去工作。自然,一旦出现这样的结果,下属就成了工作机器,而不是具备主观能动性的人。
另一方面,导致领导者众叛亲离。领导权威的建立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下属对领导的尊重。可是,如果领导经常威胁员工,这种尊重还会出现吗?一旦失去了尊重,一旦员工具备反击领导的能力和机会,会导致什么结果?很自然地,就是领导者众叛亲离。
由此可见,领导以威胁来树立权威,必然弊大于利。
◎ 领导如何赢得下属的支持和信任,从而树立权威呢?
既然威胁和恐吓对树立领导权威于事无补,那么就应该选择另外的方式方法,比如说采取一些情感方面的策略。具体来说,大致有以下几点:
(1)采取鼓励和支持的管理风格。
领导不能驱使下属尽力而为,但却能成功地鼓励他们这样做。即便下属的工作当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领导至少可以在其中找到两三处值得表扬的地方。不要虚情假意,表扬那些平庸的或者不严谨的工作;也不要泛泛而谈,说“我非常欣赏你的工作方式”,没有说明你到底喜欢什么。对于下属而言,这些话没有多少意义,他们需要的是具体的说法。
(2)提高工作标准。
最理想的是,领导能够为每一种工作都设定一种标准。一旦下属认同了这个标准,也就等于认准了领导本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至少也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比如“所有的报告都应该用日常用语写作,避免官僚作风”。和下属一起制定的标准,往往是最有效的,但无论是否参与了标准的制定,下属对这些标准应该十分熟悉。
(3)设法让下属直接得到有关自己工作的反馈。
只有当下属清楚自己工作状况的时候,他才会相信领导所说的话,也才会对领导产生尊敬的心理。比如说,公司有一大堆报告,就可以制定这样的制度,即每个下属的报告经过另外至少一位下属的检查——让另一位下属告诉他,他更加能够相信。
如果领导把支持下属取得成功看作是自己的工作,那么就可以从每个下属那里得到最大的收获。下属是在为整个部门或团队工作,而不是在为领导个人工作。所以,要尽领导所能,坚持让他们做好工作,帮助他们做好工作。
【统御精要】
如果领导想要通过威胁的方式来树立自己的权威,无疑是南辕北辙的行为。对于领导者来说,威胁只是一种无能的表现。这只会让员工越来越看不起你,而不是越来越尊重你。
4.语调平稳的斥责更有效
常言道:真正狠毒的人是不会大声咒骂别人的!人们也常常说:会咬人的狗是不会大声叫喊的!这说明:声音大并不等于有效果。从管理的角度看,要想有效地斥责下属,完全可以把语调放平稳些。因为,语调平稳的斥责更能引起下属的注意。
◎ 斥责一定要面红耳赤吗?
在很多人印象中,斥责别人的时候通常都是面红耳赤,言语粗暴,大声喊叫。似乎只有这样,别人才会听从自己,认同自己。特别是在做管理工作的时候,领导在训斥下属的时候,总是无法避免这一点。例如,“你这个笨蛋,这么简单的事情你都办不了,我真不知道你还能干些什么?要再这样下去,你趁早给我滚蛋!”
从行为学的角度讲,这是一种“心切”的表现。因为人在着急的时候,情绪往往会表现得比较火爆。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可能含有“耀武扬威”的心理。毕竟斥责下属是领导的权力,而很多领导也正是通过宣扬这种权力来树立自己的威望。
可是,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好的方法,因为面红耳赤的斥责不但不会达到“立威”的效果,相反,还会让下属更加看不起你、更加鄙视你。如此说来,斥责并不需要面红耳赤。
◎ 语调平稳的斥责为什么更加有效?
的确,大声、粗暴的语调就是一般人对斥责这个行为的印象。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一点:优秀的领导通常不会大声斥责下属,即便当时他很着急,他也想通过训斥下属来树立自己的威望。
实际上,真正有效的斥责,并不是大声或粗暴地嚷嚷,而是平稳的语调,甚至是有如在劝说般轻声细语的语调更好。比如:“再这样下去,你会信用破产呐!不会有什么大麻烦就好。”这样一来,明明是在斥责,却又装成感同身受,或许你会觉得奇怪,不过这里正是重点。用平稳、温和的声音来责备,更能渗透到对方内心,给予痛击。于是,对方不会感觉害怕,而会认真地思考无论如何都要解决问题。这样一来,你的目的就达成了。
更重要的一点:大声、粗暴的斥责,也只不过在最初的一两次有效。在经历了许多次以后,对方便会习以为常,也就不会觉得害怕,自然就不会有什么感觉,只会当作是“耳边风”而已。
◎ 斥责时,该如何控制情绪,保持语调的平稳?
对于领导者来说,在斥责下属的时候,该如何控制情绪,保持语调的平稳呢?
(1)在发现问题之后,过十分钟再去斥责下属,而不是立刻把他叫到办公室,痛骂一顿。因为,在这十分钟当中,你的怒气基本上消耗完了,再去斥责下属的时候就不会那么“狂风暴雨”了。
(2)养成“语重心长”的斥责习惯。很多优秀的领导在批评下属的时候,往往都是语重心长的。这是一种说话方式,也是树立领导权威的一条有效途径。当然,要想用好这种斥责方式,首先就应该养成这种习惯。
(3)多听听下属的解释。为什么很多领导在斥责下属的时候,总是“噼里啪啦”“没完没了”呢?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没有倾听下属的解释,甚至在还没有了解事情真相的情况下,就自以为是地把下属臭骂一顿。试想,这样的领导者,凭什么获得下属的尊敬和爱戴呢?
【统御精要】
在斥责下属的时候,不要以为声音大效果就好。其实事实正好相反,你越是大声、粗暴地斥责,下属听进去的可能性也就越小。相反,如果你语调能够平稳一些,效果将更加明显。
5.利用规章制度保证权威
领导往往是规章制度的制定者,也是规章制度的执行者和监督者。在制定、执行和监督的过程中,领导权威也就能够慢慢树立起来了。当然,这有个前提条件:领导在利用规章制度来保证权威的时候,必须做到不徇私舞弊,让下属信服。
◎ 规章制度与领导权威的关系。
对于领导而言,规章制度如果没有使用好,不仅会造成企业内部的混乱,而且还会导致权威的没落,最终出现说话没人听的窘态。所以,领导在加强企业管理和完善内控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的危害性,并全力加以制止,构建人人自觉遵章守纪的良好内控环境。
制度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制定;一是遵守和执行。公司制定出来的规章制度不能成为摆设。作为领导者,你应当以有效的手段保证其得以贯彻落实,一旦发现有人违纪,便加以惩治,绝不手软。
这样做,有两个方面的好处:第一,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第二,树立领导者的权威。
◎ 领导必须保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
制定出纪律和规章,是让每一个人遵守的。当然,并非每个违规行为都受到同样的处罚。一视同仁不是说对待所有的人要完全一个样,而是指在同样条件和同样的情形下,应该采用同一种处罚,领导和职员要有同样的“待遇”。
作为企业的领导者,不能自律,就无法以德服人、以力御人。领导必须懂得,要求下属做到的事,自己首先必须做到。
联想有一条规则,开二十人以上的会迟到要罚站一分钟。这一分钟是很严厉的一分钟,不这样的话,会没法开。第一个被罚的人是柳传志的老长官,罚站的时候他本人紧张得不得了,一身是汗,柳传志本人也一身是汗。柳传志跟老长官说,你先在这儿站一分钟,今天晚上我到你家里给你站一分钟。柳传志本人也被罚过三次,其中有一次他被困在电梯里,又找不到人帮他请假,结果还是被罚了站。
正是柳传志的这种以身作则,联想的其他领导者都以他为榜样,自觉地遵守着各种有益于公司发展的“天条”,使得联想的事业得以蒸蒸日上。
◎ 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一定要和下属真心沟通。
制定规章制度的目的在于防范违规现象的发生,而处分的目的在于教育,而不是惩罚,在执行纪律处分后要让下属以积极的态度认识处罚的初衷。你要与违反纪律遭受处罚的下属真心沟通,消除他的苦恼和怨恨的情感,要给予他足够的信任,相信他能够改正错误。
◎ 惩罚之前,要认真调查了解。
要重视违反公司规定的行为,要用行动向下属表明你打算认真执行公司的制度。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胡乱挥舞“规章大棒”——只要是对方有嫌疑的,都给予沉重的打击。你也不应该草率地惩罚或处分下属。在你行动之前,在你做任何事情之前,你必须搞清楚发生了什么问题,以及下属为什么这样做。
◎ 尽量做到公平公正。
在执行规章制度的时候,一定要做到不滥施压力,对下属和公司都要公道。对下属要公道,是指有充分的根据。它包括解释清楚公司为什么要制定这条规章,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一个纪律处分,以及你希望这个处分发生什么效果。
◎ 能够私下处分就私下处分。
如果公开进行惩治,那么受处分的下属会因当众受批评而产生怨恨,形势就可能恶化而起破坏作用。关于私下处理的规则,仅有一个例外,那就是下属在其他人面前公开与你作对。在这种情况下,你必须当众迅速果断地采取措施,否则,你就会失去领导权威,失去对局面的控制。
◎ 处分时一定要保持冷静。
无论违规行为多么严重,你都应该保持冷静,不能失控。那么,领导怎样才能恢复镇定呢?最好的做法就是:闭上嘴,待会儿再开口,做些拖延时间的事情。比如,告诉下属半个小时之后再到办公室来见你,或者请这位下属与你一起去你的办公室或休息场所。切忌对下属大发雷霆。不乱发脾气,可以获得下属的尊重,而对方也感觉到纪律的重要性,决心改正错误,而不是采取厌倦、抵触的态度。
【统御精要】
作为领导者,应以有效的手段保证规章制度得以贯彻落实。没有什么碍于情面而不方便宣布的,别等到出了乱子再去亡羊补牢,恐怕到那时为时已晚。“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这是古人总结的一条宝贵经验,在几千年后的今天,重温这句话,对我们仍有启示。
6.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领导的行为举止是一个组织的风向标,下属都会拿它作为参照。一个领导者,如果能够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下属就会把他视为心目中的榜样。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它会激发下属的工作激情,让下属更加积极主动,从而提升整个团队效能。
◎ 李云龙的独立团为什么这么有战斗力?
在电视剧《亮剑》中,独立团每次冲锋陷阵,团长李云龙都在最前列。手下人很为他担忧,他却回答说:“如果我不身先士卒,那么将士们又有谁会勇猛作战呢?”他正是以这种激情去影响每一位士兵,进而迅速地打败了日本鬼子和国民党反动派,奠定了独立团的威信。
李云龙给现代领导的启示就是:关键时刻,领导要冲在最前面,用自己的行为来激励下属。当然,在这激励的背后,则是领导权威的建立。一位优秀的团队领导,不能等着别人来告诉你该做什么,而是要自己发现该做什么,并且带头去做。这正是鲁冠球曾经说过的一句话:领导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在企业,如果领导能够率先示范,能以身作则地努力工作,那么这种影响力就会感染他的下属,从而造就积极向上的工作势头,形成充满热情的工作氛围。可以说,领导做榜样,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是一种无声的命令、最好的示范,对下属的行动是一种极大的激励。当然,对于领导权威的建立,这是一个大大的“加号”。
◎ 胡雪岩为什么亲自上阵,配制“龙虎斗”?
历史上,开钱庄的胡雪岩曾经办过一个制药厂,存留至今,成为中华老字号——“胡庆余堂”。
“胡庆余堂”之所以赫赫有名,据说是敢于炮制一种名叫“龙虎斗”的中成药。当时有一位学子,头悬梁,锥刺股,寒窗苦读十载,终于考取进士,却如“范进中举”一般,高兴过度——疯了。
能治疯病的药,名曰“龙虎斗”,此药必须加入砒霜,很多药厂都不敢配制。原因很简单:在药粉中掺入砒霜后,必须搅拌得极其均匀,稍微有一点儿不均匀,药粉中某个部分的砒霜含量过高,就会毒死人。
为救疯了的读书人,胡雪岩一拍胸脯,答应为其配制“龙虎斗”。3天后,“龙虎斗”配制成功。那读书人服用之后,疯病痊愈,高高兴兴地当县令去了。由此,“胡庆余堂”名声大振。
有人问胡雪岩是怎样成功配制“龙虎斗”的,胡雪岩说,是太上老君托梦于他,教了他“秘法”。现在,人们知道这并没什么“秘法”,是胡雪岩和手下的伙计们整整用了3天的时间来搅拌掺了砒霜的药粉。
反复搅拌药粉,枯燥极了。胡雪岩想出个办法,在药粉上反复写“龙虎”二字,写到第9999遍时,砒霜在药粉中的含量也就被搅拌得非常均匀了。
胡雪岩不仅想出了搅拌药粉的好办法,还身体力行,带头去做,与伙计们一起在药粉上写下了9999个“龙虎”。最后,他不仅成功地配制了“龙虎斗”,救了读书人一命,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他获得了伙计们的尊重和认可,权威在不知不觉中树立了起来。
◎ 以身作则的本质就是用自己的行为“倒逼”对方改变!
人们常说,领导应该向胡雪岩这些成功人士学习以身作则的做法。可是,该如何学习呢?这些成功人士这么做的本质是什么呢?说到底,以身作则就是利用自己的行为“倒逼”对方改变。说到底,在具体的工作中,领导不仅要想到该做什么,而且还要带头去做。并且,在团队遇到难以克服的麻烦时,最好的管理方法,或者说是最能激励下属的方法,就是领导带头去做。困难攻克得越多,领导的权威也就更加明显。
很多领导都在苦苦追寻树立自身权威的办法,殊不知,最好的办法就是亲自上阵,做出样子,而不是喊破嗓子!
【统御精要】
要想改变下属的看法,使他们认可自己的权威,领导就必须给予他们认可的理由,那就是领导积极的自我行为。只要领导在关键时刻能够身先士卒,给下属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不仅能够带动下属的积极性,还能够不知不觉地树立自己的权威。
7.关怀和帮助“短板”下属
在职场上,“短板”下属就等于弱势群体。如果领导在这个群体上多下点功夫,多多帮助这些“短板”下属,自然就能获得他们的尊重。当然,在获得下属尊重的同时,权威也就建立起来了。
◎ 领导的目光不能只盯在优秀者身上!
下属中总有那么一些人,尽管工作态度很认真,能吃苦,听指挥,但工作总是干得不如别人好,有些力不从心。其中,有些人常常变得精神颓废,没有干劲,自暴自弃,见人不敢抬头。如果放任这些人,无论是对团队还是对他们个人,都是一种损失。
一般的领导往往只垂青于那些才华横溢、有突出成就的人,经常表扬、提拔他们,而很少注意那些能力低、成绩差的人。但在一个团队里,才华出众的毕竟只是少数,而能力平平者则是多数。如果扔下这些“短板”下属不管,团队素质就很难整体提升,也不能指望团队成员对你的广泛拥护。所以,你要给“短板”下属一些关怀和帮助。这样,既能更好地完成工作,又能得到他们的支持。最重要的是,在“短板”下属的感激当中,领导就能够很好地建立起自己的权威。
为什么这么说呢?人在心存感激的时候,对给予自己这种感激的人是心存敬意的。对于领导来说,下属的这种敬意就是一种尊重,一种无形的权威。从这个角度说,通过获得下属的感激来树立权威,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 谁说“短板”不会变长?
很多领导之所以不愿意关注这些“短板”下属,原因就在于,他们认定这些“短板”是无法变成“长板”的。实际上,事实并非如此。“短板”下属往往是有原因的,找到这些原因,并真心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困难,那么,下属的“短板”就能变长,成为优秀的下属,成为团队的中坚力量。
某厂一班组老组长就是运用关怀的办法,使一些后进职工成为先进者的。
当班组重新“组阁”时,一名青年工人成了各班组推卸的包袱。原因是他入矿450天,旷工137天。老组长主动接收了这位小青年。虽然老组长抓得很紧,想了很多办法,小青年还是经常旷工。一天,老组长外出开会刚回矿,见这位小青年没精打采地躺在床上。一摸他的脸,感到很烫手,便马上把他背到医院检查,全组的同伴也一块去看望他。当大家把罐头、水果和香喷喷的热面条送到他面前时,他紧紧地握着同伴们的手,泣不成声地说:“我真对不起组长和大伙的这一片心哪!”他病愈就上班了,在这一天,他自入矿以来第一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提高效率50%。从此,这位小青年不仅遵守纪律,而且出满勤、干满点,成了小组的生产骨干。
这个班组的组长对失足青年也十分关心。有位青年工人因盗窃劳教3年,回矿后,组长要求领导把他调来,并且四处奔波,为他找住房,利用休息时间帮他搬家拉煤,为他申请了困难补助。他体质较弱,组长就帮他打柱,每天4根柱的任务,帮他干一半,一连就是3个多月。组长的一片真情,终于温暖了他的心。在小组会上,失足青年激动地说:“以后我一定干出个样子给组长看看。”从此,他和全组同志,追求上进,成了一名生产上的虎将,连续两年被评为先进生产者。
从这两个小小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明确一点:“短板”的下属不会永远都是“短板”,只要领导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怀,他们总有一天会变成团队中坚力量的。
◎ 如何让“短板”下属变长?
既然“短板”的下属能够变长,那么具体的做法是什么呢?
(1)消除他们的自卑感。
人有了自卑感后,即使有能力也难以发挥出来。其实,除了少数能力特别突出的人外,其余人的能力相差并不大。如果能让他们增加信心,消除自卑感,他们甚至可以取得与能力强的人一样的成果。所以,领导要关心这些人,多与他们交流,列举他们的优点和成绩,证明他们并不比别人差多少,也一样可以干得很出色,从而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自信。
(2)单独为他们进行“辅导”。
对这些下属,需要比对别人多花一点精力。给能力强的下属布置工作,交代清楚就可以了;给这些人布置工作,要更明确具体一些,不仅要交代任务,而且要教途径、教方法。在其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加强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清除障碍,使之不断增加经验,满怀信心地发挥自己的才干。
(3)让他们先出成绩。
安排工作时,找一些相对比较容易的工作让他们于。完成得好,出了成绩,哪怕是小小的成绩,你要立即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从自己的成功中看到希望,增强信心。随着能力不断的提高,对他们的要求应该不断提高。相信,过不了多久,他们的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升。
【统御精要】
面对一些“短板”下属,领导应给予必要的关怀和帮助,使其他们获得成长和提高。这样做,不仅仅是在为企业挖掘一些人才,也是在为领导者自己树立权威。因为,只有下属感激你,才愿意听命于你。
8.“走动式管理”赢权威
领导要想成功地树立自己的权威,不能光靠嘴说,而是要靠积极的态度和有效的行动,亲身到一线调研考察。这样,下属才会觉得你亲切而容易接近你。到处走走,和下属聊聊,就较容易获得认可和尊重,树立领导者的权威。
◎ “走动式管理”的先驱!
所谓“走动式管理”,最简单的理解是领导不能整天呆在办公室里看报告,而应该经常走动,走到下属中间,走到生产销售一线去视察,从而发现、解决问题。
微软的比尔·盖茨、英特尔的格罗夫、惠普的费奥莉娜和戴尔公司的迈克·戴尔,都是“走动式管理”的传奇人物。他们经常到处旅行,访问各地的公司,并且大力推销和灌输企业的愿景、价值观给每一位伙伴,并激发所有人员的工作情绪。当然,这些人也是下属们最为尊重的领导,他们的权威根本不用宣扬,就能让所有人感受得到。
前联合航空公司的卡尔森是最早采用“走动式管理”并且绩效最佳的高阶主管之一。在他接任联合航空时,公司一年亏损500万美元,他成功地扭转了劣势,转亏为盈。他总结了一个成功秘诀:“走动式管理”应居首功。卡尔森说:“我一年要跑20万英里路,大力推行和实践‘走动式管理’。在我接任之后,我的15位高级主管把65%以上的时间,花在各地的视察上。”
试想,面对这样的领导,你会怀疑他的威严吗?你会对抗他的尊严吗?
◎ “走动式管理”为什么能够树立领导的权威?
这得从“走动式管理”的精髓去理解。“走动式管理”的精髓是:和下属保持更密切的接触和联系,帮助与我们一起共事的伙伴激发潜能。“走动式管理”是发挥团队精神、提升组织效益的法宝,同时也是一种越来越受到下属欢迎的沟通方式,因为它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
一位杂志发行人,在午餐演讲中告诉同行如何谈笑间用人的诀窍,很多人都支持他的看法。他说:“最高领导最好能用20%以上的时间到现场走动。主动出面,直接沟通,会带来相当大的效应,无论是在工作品质、业绩、企业文化、组织气氛、目标或下属的工作意愿、忠诚度都有莫大的影响。3年前,我品尝到‘走动式管理’的甜美果实后,将心得和各单位的领导分享。当时,他们相当认同我的做法,并且承诺向我学习。现在,我率领整个团队每天更卖力地践行它。”
走到下属中间,和他们打成一片,是领导尊重下属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是领导树立自我威严的重要方法之一。要成为一位有威势的领导,就有必要掌握“走动式管理”技巧,虽然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但值得一再重提。
◎ 如何更好地进行“走动式管理”?
“走动式管理”虽然对领导树立权威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必须遵循一个前提:进行有效的“走动式管理”。那什么样的“走动式管理”是有效的呢?基本上要符合以下几个标准:
(1)切实帮助下属解决实际的困难。
领导为什么要进行“走动式管理”,而不是呆在办公室听下属们向自己汇报工作呢?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领导在办公室里无法了解到下属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一旦这些困难积聚多了之后,不仅会影响到下属的正常工作,而且也会让下属觉得领导不够“贤明”,从而影响领导的权威。
(2)能够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在日常的工作中总是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如果领导不走到下属中间去是很难发现这些问题的。毕竟,很多人在汇报工作的时候总是“报喜不报忧”,除非出现了万不得已的情况。一旦这些问题影响到了公司日常的运营,首先遭到唾骂的不是下属,而是领导。试想,天天遭到唾骂的领导,权威又何在呢?
(3)及时向下属宣传公司的经营策略。
如果领导制定的经营策略无法获得下属的理解,同样会影响领导的权威。而“走动式管理”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向下属宣传公司的经营策略,获得下属的理解,从而保住领导的权威。
(4)保持自己的领导形象,和下属亲密有间。
领导在“走动式管理”的过程当中,除了要做到以上几点之外,还应该注意一点:保持自己的领导形象,不说大话,也不做傻事,在和下属交往的时候,要尽量做到亲密有间,既不生疏,也不过分亲密。
【统御精要】
要想做一个优秀的、有威信的领导,就不应该整天呆在办公室里,要懂得走出去、走下去——走到下属的中间,走到一线员工的中间。明白下属们的所思所想,也让他们了解你的所思所想。在这种互动中,权威无形中就建立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