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学活用求人办事厚黑诀窍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会“逼”,鸭子要赶着才能上架

求人办事,别人不会轻易就范。那么我们就必须懂得“逼”,“逼着”对方帮助自己完成事情。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赶鸭子上架。要知道,鸭子不赶是不轻易上架的,人也是一样,你不逼着他来帮助你,别人也是不会主动效劳的。

把火引到他的屁股上

正如我们常说的那样,现代的人都是自私的、自顾自己的。看见别人的衣服着了,不但不会帮忙扑灭,而且在对方需要帮忙的时候,还扭扭捏捏,不肯助一臂之力。对于这种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火引到他的屁股上,直到他出手帮忙为止。

把火引到别人的屁股上,说到底就是把对方牵扯进来。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很简单,如果这件事情和对方一点关系都没有,那么我们在求对方帮忙的时候,他们可能会推得非常干净,并且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拒绝你的要求。毫无疑问,我们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出现。那么该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呢?最彻底的解决办法就是把对方也拉入其中,成为自我阵营当中的一员。那么对方为了自救,必然会出手,把问题最终解决。

自然而然,在对方忙着自救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站在边上看着了,等他自救完成的时候,我们的事情也就办得差不多了。这是一种“守株待兔”的做法,也是一种求人办事极其有效的途径之一。

很多人都在宣称求人办事要讲究方式方法,那么什么才是讲究方法呢?该讲究什么样的方法呢?巧妙地把对方牵扯进来就是最有效的捷径之一。

厚黑案例

张仪当秦国宰相时,有一次,秦王对楚怀王提出要求,想将商于之地和楚国的黔中之地交换。这时,楚怀王说:“交换土地,还是免谈罢!但是,如果你交出张仪,我愿意把黔中之地免费奉送。”

张仪由于此前多次欺骗楚王,使楚国蒙受重大损失,所以楚王对他自然是切齿难忘,只想抓到张仪,将其碎尸万段。张仪听到这个消息,便对秦惠王说:“让我去一趟楚国吧!”到了楚国之后,张仪马上找到以前的老朋友靳尚。靳尚是楚怀王信赖的近臣,又是楚怀王宠妃郑袖的得力助手。张仪想靠靳尚和郑袖这两位楚王亲近的人来帮助自己脱离险境,完成使命。

张仪到了楚国后,楚王不分青红皂白就地逮捕他,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这时,靳尚立刻挺身而出,向郑袖说道:“我看不妙了,大王对您的宠爱,恐怕就到此为止了。”

“到底因为什么呢?”郑袖不明就里。

“大王想杀死张仪,可是张仪却是秦王的宰相。秦王为了救出张仪,打算把上等的土地和美丽的公主送给楚王,而且公主还将带来漂亮的歌妓。这样一来,大王一定会宠爱秦国的公主,而不再宠爱你了。为了巩固你的地位,无论如何,必须赶快让大王释放张仪。”靳尚的这些话自然都是张仪教唆的。郑袖岂可让秦公主横刀夺爱?于是便向楚王哭诉道:“一个做臣子的,替他的国君效忠,那是理所当然的,你怎么能单单责怪张仪呢?再说,我们又没有送秦国土地,而秦国却先派张仪过来,这就是对方相当看重我们大王的证明。然而,大王不但没把他当使者看待,还想杀死他,这显然会触怒秦王的。”

宠妃郑袖的话,被楚王听了后,挥挥手让人们把张仪放了,并以礼相待。

战国时,齐国人张丑被送到燕国做人质,不久,齐、燕两国关系紧张,燕国人想把张丑杀掉。张丑得了消息,立即寻机逃走,尚未逃出边境,又被燕国一官吏抓住。

张丑见硬拼不行,便对官吏说:“你知道燕王为什么要杀我吗?”“因为有人向燕王告了密,说我有许多财宝,但我并没有什么金银财宝,燕王偏偏不信我。”张丑说到这里,接着又说:“我被你捉到了,你会有什么好处呢?”

“燕王悬赏一百两捉你,这就是我的好处。”

“你肯定拿不到银子!如果你把我交给燕王,我肯定会对燕王说,是你独吞了我所有的财宝。燕王听到后一定会暴跳如雷,到时候你就等着陪我死吧!”张丑边说边笑。

官吏听到这里,越发心慌,越想越害怕,最后只好把张丑放了。张丑得以死里逃生,全靠他的机智,把自己的问题强加在对方身上,逼着对方按照自己的思维去做。

活学活用

在很多影视剧当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对话:你不是在为我办事,而是在为你自己办事。其实说这句话的人就是在利用听话者,只不过是在说这句话之前,已经把事情牵扯到听话人身上了。那么在现实的求人办事过程中,我们该如何巧妙地把对方拉入自己设计好的陷阱之中,逼迫对方主动出手呢?

1.多说和对方有关系的东西。

如果你所求之事和对方确实有点关系,那么不妨把这个关系找出来,并且扩大其辞,让对方意识到如果不帮忙,那么自己的东西都将失去。比如说张仪案例中的郑袖一样,如果她不去拯救张仪的话,就会引起一连串的变故,变故的结果就是自己的地位不保。一旦她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之后,自然而然就会主动帮忙了。

2.懂得无中生有,巧妙牵连。

所谓无中生有是指编造一些原本没有的、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并且成功地把这些事情和对方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把火引到对方屁股上的目的。

就像张丑案例中的张丑一样,在被官吏抓住之后,巧妙地编造了一个“燕王之所以要抓我是因为我有很多金银财宝”的故事,并且巧妙地“栽赃”到对方身上,让对方有言难辨。最终按照自己的要求来办事,就像官吏不得不放走张丑一样。

3.抓住人性的弱点“忽悠”对方。

什么是人性的弱点?换句话说,人性的弱点有哪些?恐惧、自私、虚伪、欺软怕硬……这些都是。我们在求人办事的时候,可以多多地利用对方的这些弱点,达到自己的目的。无论是张仪案例中的郑袖还是张丑案例中的那个可怜官吏,都是被人利用的。

4.“恐吓”对方,“威胁”对方。

求人办事,如果只是简单地“求”就能达到目的,自然很好。可是,某些时候,有些“贱骨头”在你求他的时候,耀武扬威,根本不把你放在眼里,甚至还有落井下石的嫌疑。对于这种人,就没有什么好客气的人,直接“威胁”、“恐吓”他,直到他答应帮忙为止。

达人箴言

求人办事,不能仅仅局限在“求”上,否则我们就会很被动。要懂得使用一些手段来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把自己身上的火引到对方身上,让对方主动帮助自己,脱离险境。记住,如果能守株待兔达到目的,就不要亲自上阵。

软硬兼施,“挟持”对方

求人办事,同样需要讲究平衡。你要对方帮你,对方为什么要听从你的安排呢?如果你找不到其中的答案,求人之事很容易不了了之,你的目的自然也就达到不到。可是,如果我们懂得软硬兼施,甚至以自己的方式“挟持”对方呢?情况就很不一样了。

一旦我们有求于人,很容易把自己放在弱者的位置上,这是我们很容易有的心理状态。自然,我们要求人办事,不能气势汹汹地“命令”别人,这样会让对方引起心理上的对抗,从而影响我们办事的效率。但是我们也应该明白,要想成功地求人办事,我们也不能表现得太弱势,关键时刻还要表现得稍微强硬一点。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理由很简单:反其道而行之。用自己的气势来压倒对方,变被动为主动,达到轻松求人办事的目的。

厚黑案例

在解放前的上海滩,青帮实力雄厚,大凡名人显要都要疏通关系向青帮交纳保险费,这已成惯例,否则,身家性命难保。蒋介石曾一度加入青帮,与青帮关系密切。后来虽然当了国民革命军的总司令,但帮中规矩不能破,也要按例交纳保险费。

宋美龄是富家小姐,也属应交保险费的人,她从美国回来后,她的哥哥宋子文一直替她交纳保险费,但她本人一点也不知道。宋美龄与蒋介石结婚后,得知蒋介石还要向青帮交保险费,大为不满,她认为蒋已是总司令,不应向青帮交什么保险费,蒋认为宋美龄讲得有道理,就决定不再交纳保险费。

杜月笙很快知道了这件事情,他决定“劝告”一下蒋介石的这位新夫人。

一天,一辆豪华的罗尔斯罗伊斯轿车驶到西摩路宋公馆,汽车里钻出一个司机和一个漂亮的使女,说是要接宋美龄去见她的大姐霭龄。但宋美龄上车后,汽车却驶入了杜公馆。蒋介石开完会议来接宋美龄,而宋美龄仍没回来,蒋介石一问事情经过,就知事出有因。

于是,他给宋子文打了个电话,让宋子文查问一下。宋子文听完蒋介石的叙说,很快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挂上电话,又拨了杜月笙的号码,杜月笙告诉宋子文:夫人安然无恙,不必担心。他手下发现夫人只由一个使女陪伴,在危险的上海街道开车。考虑到无时不有危险存在,为了她的安全,她已被送到一所舒适的别墅,她得到了应有的礼遇。宋子文得知底细后,立即向蒋介石作了汇报,然后亲自驾车前往杜月笙的府邸,履行了“例行手续”,将宋美龄从“受照顾”的别墅里领出。

这是杜月笙给宋美龄一点小小的颜色看看,让她知道上海是青帮的天下。同时告诉蒋介石,你曾人过青帮,不要忘了祖宗。蒋介石也极力与杜月笙搞好关系,杜月笙更乐意找蒋介石这个大靠山。就这样,这件绑架事件就圆满地解决了。

汉文帝刘恒就是一个运用“软硬兼施”之法的高手。刘恒是平定诸吕后被迎为皇帝的。刘邦的儿子们都差不多让吕后杀光了,刘恒能幸免于难,完全是表现出“清净无为”、“防意如城”的示弱效应。当时天下还不安定,刘恒发现尤其是江南的地方危害很大,领头的是南粤王赵佗。

赵佗原来是河北人,曾与汉高祖同时起兵反抗暴秦,后经营五岭以南一带,自命为南粤王。高祖在时,不想再兴战事,客观上力量也有限,就对赵佗采取了安抚政策,彼此倒也相安。后来吕后乱政,挖了赵佗故乡的祖坟,诛杀他的兄弟,赵佗对汉朝非常怨恨。吕后一死,他见汉朝一时无人主政,便自称皇帝,而且准备兴兵北伐。

显然,对如何处置赵佗的问题,事关汉室江山的归属。汉文帝考虑得很慎重,他不轻言起兵征战,而是先在内政、军事上做好布置,然后修书一封,派老谋深算的陆贾送去。

信云:皇帝谨问南粤王甚苦心劳意。朕高皇帝侧室之子,弃外奉北藩于代,道里辽远,壅蔽朴愚,未尝致书。高皇帝弃群臣,孝惠皇帝即世,高后自临事,不幸有疾,日进不衰,以故谆暴乎治。诸吕为变故乱法,不能独制,乃取它姓子为孝惠皇帝嗣,赖宗庙之灵,功臣之力,诛之已毕。朕以王侯吏不释之故,不得不立,今即位。乃者闻王遗将军隆虑侯书,求亲昆弟,朕以王书,罢将军博阳侯,亲昆弟在真定者,已遣人存问,修治先人冢。

前日闻王发兵于边,为寇灾不止。当其时,长沙苦之,南郡尤甚。虽王之国,庸独利乎?必多杀士卒,伤良将吏,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得一亡十,朕不忍为也。

朕欲定地犬牙相人者,以问吏,吏曰:高皇帝所以介长沙土也,朕不得擅变焉。吏曰:得王之地,不足以为大,得王之财,不足以为富。服领以南,王自治之。虽然,王之号为帝。两帝并立,亡一乘之使以通其道,是争也。争而不让,仁者不为也。愿与王分弃前患,终今以来,通使如故。故使贾,驰谕告王朕意,王亦受之,毋为寇灾矣,上褚五十衣,中褚三十衣,遗王,愿王听乐娱忧,存问邻国。

这封信写得很特别,很客气!先是自谦至卑,是为笼络对方的。接下来又是安抚,答应对方的要求,撤将军,修祖坟,用其同宗兄弟。但是字里行间,已是从一番温语之中透出隐约的皇威,既有权用人修坟,当然也可绝族挖坟,这点赵佗当然感受的到。之后,直接晓以厉害,数陈兴兵之祸害,表面也是为对方着想,内在也有示威的涵义。第四步,更借“吏曰”之言,于宽宏大度之中,责备赵佗擅自称帝等不仁之举;含蓄而坚定表示在此问题上绝无商量退让之余地。最后,又给对方一个体面的礼物,可愿王“听乐娱忧,存问邻国”。说穿了,就是何不安分守己呢?大可不必自寻烦恼。综览全文,真是字字谦和,却又字字锋利如刃,含蓄之中极有力量。

活学活用

既然“软硬兼施”的做法能改变求人办事的局面,变被动为主动,那么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我们该如何做呢?以下几点要注意:

1.一定要找对“硬”的地方。

既然你要使用“软硬兼施”的方法,那么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找到“硬”的地方。这是打破原有平衡的一个关键点,只有你“硬”了,对方才能“软”下来。那么如何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硬”的地方呢?哪样的东西是属于“硬”的一面呢?评判的标准很简单:你能否因此而制衡对方。

比如说杜月笙,他“绑架”宋美龄,就是一种软硬兼施的行为,“绑架”本身就是一种“硬”的行为,即便蒋介石再怎么是国民革命军的总司令,也不能拿他奈何。更何况,本身就是蒋介石失礼在先。所以杜月笙能让他乖乖地把“保险费”交上来。

2.表现出自己的“软”,不要把事情搞僵。

既然是软硬兼施,就不要一硬到底,这样对你来说是没有什么好处的,毕竟你是在求人办事,千万不要因为你手里有底牌而胡作非为,要知道,如果你把对方惹火了,他们也很有可能绝地反击。不仅不帮助你解决问题,还会更你设置更多的难题。

就像杜月笙一样,他“绑架”宋美龄的目的就是逼迫蒋介石交“保险费”,而不是为了绑架而绑架。因此,在对待宋美龄这个“人质”上,还是尽量客气,甚至还专门派人将她“保护”起来。自然,蒋介石不是傻子,明白杜月笙这么做的意思。

3.目的是威慑对手,点到为止。

在使用这个招术的时候,要始终记得一点:软硬兼施的目的是为了威慑对方,而不是要打倒对方。因此在做事的时候,要懂得点到为止。即,让对方明白你手里有底牌就行了,不要把事情做绝,这样对你来说反而不好。一旦对方喘过气来对你进行反击,你的事情也就完蛋了。

就像杜月笙上演了“绑架”这一出戏一样,在蒋介石打电话询问的时候,恰到好处地把蒋夫人给“送”了回来。这就是点到为止的招术,既给了对方一个交代,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4.要记得给对方留点面子。

任何一个人都是需要面子的,那么在软硬兼施的时候,一定要记得给对方留点面子,别当“黑”脸,而要红脸白脸一起来。在蒋介石询问宋美龄下落的时候,杜月笙非常“客气”地给了对方一个解释:为了“保护”她的安全。他这样做的目的,无非就是不让蒋介石丢面子,给别人有个交代。

达人箴言

在求人办事中,“软硬兼施”是一种经常运用的妙法。“软硬兼施”的求人方法既有明确的目标,又有实现目标的行为,它是求人者,全盘把握合理控制的高超策略和审时度势的能力,在求人办事行为上的集中反映。软硬兼施的时机和火候把握得好,就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横下决心,不给退路

人的身上都有一定的惰性,如果你在求他办事的时候,决心不够,那么他对你的事情同样也不会上心,能推就推,能不帮忙就不帮忙。相反,如果你横下一条心,不达目的不罢休,不给对方任何的退路,那么成功的几率也就比较大。

既然我们要逼着对方给我们办事,自然而然,对方肯定是不乐意,甚至对我们来说是有某种敌意。那么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是不是像很多人所做的那样低声下气地祈求对方,抑或自愿“破费”一点,以便给对方一些好处呢?毫无疑问,如果你这样做了,不仅于事无补,而且还会把事情弄得更糟。毕竟在任何人的心里面,都有一种欺软怕硬的“弱点”,你越是表示低贱,对方越是不会理会你,甚至还会落井下石,不给你翻身的余地。

遇到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一硬到底,把对方逼上梁山,无论是从道义上相逼还是实际实力的对抗,都不要给对方留下任何的退路。一旦对方明白了你的阵势之后,自然也就只能乖乖投降了,毕竟不是任何人都有玉石俱焚的勇气的。

厚黑案例

唐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安史之乱刚刚被平定,仆固怀恩却在北方纠众反叛,屡屡攻城夺野。唐代宗只好命声望卓著的郭子仪为副元帅,率军平叛。郭子仪令其儿子郭希以检校尚书的身份兼行营节度使,屯兵在分州。分州地方的一些不法青年,纷纷在郭希的名下挂名,然后以军人的名义大白天就在集市上横行不法,要是有人不满足其要求,即遭毒打,甚至将怀孕的妇人活活打死。分州节度使白孝德因惧怕郭子仪的威名,对此提都不敢提一下。白孝德的下属径州刺史段秀实则感到事关唐朝安危和郭子仪的名节,便毛遂自荐请求处理此事。白孝德立即下文,令他代理军队中的执示官都虞侯。

段秀实到任不久,郭希军队中有17名士兵到集市上抢酒,重伤了酿酒的工人,打坏了酒场许多酿酒器皿。段秀实布置士卒把他们统统抓来,砍下他们的脑袋挂在长矛上,立于集市示众。

郭希军营所有军人为之骚动,全部披上了盔甲,准备将段秀实乱刃分尸。在此危急关头,段秀实不仅没有惊惶失措,反而解下了身上的佩刀,选了一个年老且行动不便的老兵给他牵着马,径直来到郭希军营门口。

听说段秀实竟敢前来,披甲带盔的士兵都出来了。段秀实笑着一边走一边说:“杀一个老兵,何必还要披甲带甲,如临大敌?我顶着头颅前来,要亲自由郭尚书来取!”全副武装的士兵见一老一文一匹瘦马,惊愕不已。本以为要进行一场硬拼,眼见得对手如此文弱,反而纷纷让路了。

段秀实见到了郭希,本来是想劝他整肃军纪的,却正话反说,从维护郭家的功名说起,对郭希说:“郭子仪副元帅的功劳充盈于天地之间,您作为他的儿子却放纵士兵大肆暴逆。如果因此而使唐朝边境发生动乱,这要归罪于谁呢?动乱的罪过无疑要牵连到郭副元帅。而今分州的不法青年纷纷在你的军队中挂了名,借机胡作非为,残杀无辜。别人都说您郭尚书凭着副元帅的势力不管束自己的士兵,长此以往,那么郭家的功名还能保存多久呢?”

郭希本来对段秀实自作主张捕杀他的士兵心存不快,对于士兵的激愤情绪听之任之,想要看看段秀实到底有多大的能耐。现在见段秀实完全不作防备地闯进军营,听段秀实一说,觉得段秀实完全是为保护郭家功名才这样做的,便一改原来的强硬态度,反而觉得对弱小的段秀实必须加以保护,以免被手下人因愤而杀。赶紧对段秀实拜了又拜,说:“多亏您的教导。”喝令手下人解除武装,不许伤害段秀实。

段秀实为让郭希下定决心管束军队,干脆故作姿态,又对郭希说:“我到现在还没有吃晚饭,肚子饿了,请为我备饭吧。”吃完饭后又说:“我的旧病发作了,需要在您这里住一宿。”这样,段秀实竟在只有一各老兵守护的情况下,睡在充满敌意的军营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面对没有丝毫恶意的段秀实,郭希害怕愤怒的军人杀了这个不作抵抗且又有恩于己的朝廷命官,心里十分紧张。于是一面申明严格军纪,一面告诉巡逻值夜的士卒严加防范,借打更之便切实保卫段秀实的安全。

第二天,郭希甚至还同段秀实一起到白孝德处谢罪,大军由此整治一新。

活学活用

毫无疑问,段秀实的“不抵抗”政策就是一种把对方逼到毫无退路最有效的办法,他非常坦诚地和对方说出了自己的本意,并且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竟然在充满敌意的军营之中睡了一夜。虽然他的实力并不强,但是他在道义上已经压过对方了,郭希即便实力再强,也不能杀害他,否则就是不仁不义了。再说,段秀实都走到这一步了,难道还怕郭希杀害自己吗?

其实在现实生活当中,有时我们也可以使用这种办法来改变自己的处境,把对方逼到不帮忙都不行的地步。不过在做这件事情之前要明白以下几点:

1.你有没有绝对的实力切断对方的后路。

如果你没有绝对的实力、绝对的把握把对方扳倒,那么你最好不要使用这个办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个“不成功便成仁”的做法,只有在绝对有把握的情况下,才能使用。我们以段秀实的案例来说明一下:

郭希是郭子仪之后,有着一定的善恶观念,并且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段秀实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敢于冒这么大的险。相反,如果郭希是一个类似“猛张飞”、“吕布”之类的人,两句话说不到一块挥刀就砍的家伙,段秀实还敢这么“猖狂”吗?自然是不敢。因为遇到这种人,段秀实他没有绝对的实力或者把握说服对方,听从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2.你该如何做到这一点。

要想把对方逼入绝境,这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除了要明白自己是否有把握之外,关键还要知道自己该如何到这一点,即你该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达到目的地。那么段秀实是通过什么途径来做到这一点呢?入情入理地说服,并且句句说的都是实话,都是为对方考虑,乃至于把对方的祖上都搬了出来,以郭家的功名为挡箭牌,逼迫对方不敢动自己。这就是段秀实的途径,非常高明,也非常有效。短短的几句话就把对方逼到了无路可退的境地,接下来就只有乖乖地听从段秀实的建议,整顿军纪。

3.明白对方为什么一定要听你的。

如果把这种做法比喻成“用软绳缚猛虎”的话,那么你就得明白你的软绳是不是能够缚住猛虎,即怎么样猛虎才不会逃脱。比如你可以给猛虎打麻醉针、多绑几条绳子、放进笼子里等等,这些都是方法。那么我们在求人办事的时候,也该找到自己让对方听从自己的锦囊妙计。就像段秀实找到了郭希祖上的功名这个锦囊妙计一样,切切实实地把对方抓在了自己手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把握利用对方为自己办事,否则一切都将是空话。

达人箴言

求人办事,一开始就要给对方“你不帮我不行”的感觉,首先让对方感到你的架势,明确告诉对方,我就是奔你来的,你要是不帮我就没办法交代了。果断地切断对方的退路,横下一条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设“局”劝诱,釜底抽薪

求人办事也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要想让对方乖乖听从我们的摆布,不耍一点手段是很难达到目的。特别是对于特别固执、警惕心比较强的人来说,更应该如此。这就像猎人猎捕猛兽一样,首先得布置一个陷阱,等到对方自动跳进去之后,再去抓获。这样既省力又有效。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别人设的“局”,不知是计的我们很容易轻易往里面跳,等到明白的时候已经晚了,只能跟着对方走了。其实在求人办事的时候,这个办法同样可以使用。先设个局等着对方,在对方不明就里往里跳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求他办的事情说出来,摆在面前,明确地告诉对方:这一下你不办都不行了。这个时候,对方连后悔都来不及了,只能乖乖地帮助自己办完事。

从表面上看,这样做有些不道德,甚至有些不择手段。其实很多时候,所谓的手段只不过是一种途径而已,只要我们求人办事的本质不坏,一切都是可以原谅的。

厚黑案例

隋朝末年,隋炀帝荒淫残暴,生活奢华,弄得民不聊生,遍地饥荒,于是各地不断爆发农民起义,有些有实权的人,也拥兵自重,自立为王。当时还有一谣言,说是:“杨当灭,李氏将兴。”炀帝心怀疑虑,将朝中大臣李密罢职削官,李密投奔瓦岗寨义军。炀帝又怀疑到另一大臣李浑身上,将他杀死。此时身为重臣的李渊坐卧不安,怕炀帝怀疑到自己头上,但李渊并无反叛之意。

到了隋炀帝十三年,多地反叛有数十起,炀帝江山岌岌可危。此时李渊任太原太守。裴寂是一个有战略眼光的人,他悄悄结交李渊的儿子李世民,密谋反叛,但必须动员有忠心的李渊一起行动,这样才能借助他的兵权。但是劝说工作异常艰苦,裴寂与李世民见长期这样下去终究不成,于是密谋,趁机行事,采用“赶鸭子上架”的计策,切断李渊的退路,逼李渊造反。

有一天,裴寂在晋阳宫设下宴席,请李渊饮酒,二人相交已久,李渊也不怀疑,就高高兴兴地去了。

这晋阳宫是炀帝杨广的行宫之一,宫中设有外监,正副各一人。李渊为太原留守,兼领晋阳宫监,裴寂为副官监。李渊身为宫监,到此赴宴,也正合情理。

裴寂与李渊坐定,美酒佳肴,依次献上,二人边喝边谈,十分快活,李渊开怀畅饮,一会儿就喝了几大杯,已有了几分醉意。忽然听到门帘一动,环佩声响,李渊定睛一看,竞走进两个美人,都生得十分俏丽,如花似玉,美不胜收。裴寂即指引两美人,左右分坐,重行劝酒。

李渊已酒醉糊涂,也不问明来历,一味乱喝。就这样,李渊醉卧晋阳宫,两个美人侍寝,三个同床,不亦乐乎。李渊只知沉沉入睡,哪里还晓得什么犯法。酣睡多时,酒已醒了大半,见有两个美人陪着,不由感到奇怪。李渊打起精神,问二人姓氏,一美人自称姓尹,一美人自称姓张。李渊又问她们二人是哪里人,二人并称是宫眷。李渊不由大吃一惊,立即披衣跃起说:“宫闱贵人,哪得同枕共寝?这是我该死的了。”

二美人却连忙劝慰:“主上失德,南幸不回,各处已乱离得很,妾等非公保护,免不得遭人污辱,所以裴副监特嘱妾等,早日托身,藉保生命。”想这二位美人,长居宫中,受尽寂寞,二人难得炀帝御幸,今日若得李渊垂青,已是感激万分,受用不尽了。看来裴寂真可谓是求人高手,利用别人,好像还是在为别人着想,让人千恩万谢。

李渊频频摇头说:“这……这事怎可行得?”一面说,一面走出寝门,走了几步,正巧遇着裴寂。李渊一把拉着裴寂,叫着裴寂的字说:“玄真,玄真?你难道要害死我吗?”

裴寂笑着说:“唐公?你为什么这般胆小?收纳一两个宫人,很是小事,就是那隋室江山,亦可唾手可得。”

李渊忙答道:“你我都是杨氏臣子,怎么出此叛言,自惹灭门大祸。”

裴寂说道:“识时务者为俊杰,今隋主无道,百姓穷困,四方已经逐鹿,连晋阳城外差不多要作战场。明公手握重兵,令郎暗储士养马,何不乘时起义,吊民伐罪,经营帝业呢?”

李渊道:“我李家世受皇恩,不敢变志。”

李渊口说不敢变志,奈何退路一断,不反即死,他知与宫眷同寝的罪名是何等严重,那炀帝早对李姓人心怀疑虑,若他知晓这件事,一定会借口杀死自己,甚至诛灭九族,李渊只有反叛一条出路,再加上裴寂、李世民分析天下形势,讲清厉害,终于坚定了李渊反叛的决心,最终建立大唐江山。

活学活用

裴寂求李渊起兵反隋,刚开始并没有把话说明,而是设了一个局,让李渊在醉酒的状态下“收纳”了两个宫女,犯下了“欺君”、“杀头”、“灭族”的大罪。事已至此,李渊也就没有回头之路了,只能乖乖地听从裴寂的摆布了。这就是裴寂求人的高明之处,先把对方牢牢套住,然后再露出自己的真实本意,让对方屈从于自己。

那么在现实生活的求人办事之中,我们该如何去做呢?以下几点不妨一看:

1.明白对方的心理。

明白对方的心理是设好局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因为你只有对方心里是怎么想的,他有哪些方面的爱好、兴趣,你才能知道该如何设局。比如裴寂知道李渊喜欢喝酒,于是就设下一个酒局,让对方前来赴宴。在灌醉对方之后,再施行自己的劝诱,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对对方信息的收集,专门列成一个表格,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能够用得上。

2.选对劝诱的方式,不给对方后路。

无论是“挟持”对方,还是设局劝诱对方,都是一条“有去无回”、“不成功便成仁”的路,也就是说,你在使用这个办法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合适的,能够切实起作用的方式,不要给对方任何的退路。一旦对方能够从你的局中脱身,后果将不堪设想。

3.劝诱成功之后,一定要懂得釜底抽薪。

如果把劝诱当成一张入门券的话,那么在对方进入这扇门的时候,一定要赶紧关上门,以防对方跑走。就像裴寂一样,一旦李渊进入了自己设计的圈套之后,立刻为他分析天下形势,讲清厉害,以坚定李渊反叛的决心,最终建立了大唐江山。这就是一种釜底抽薪之举,让李渊根本就没有退路可走。只能答应对方的要求,跟着对方的步骤走。不敢想象,如果没有裴寂的这一次劝诱,历史上还有没有这么一个强大的帝国了。

达人箴言

鸭子只有赶着才能上架,求人办事同样要逼迫对方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那么如何才能逼迫对方呢?设局劝诱就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在对方上道之后,再釜底抽薪,切断退路。那么对方也只有往前走的分了。

握紧把柄,狠下杀招

把柄是一种无形的利器,任何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地拥有一些把柄。如果我们能找到它们,就能逼迫对方乖乖地听从自己的“建议”,按照我们设计好的步骤一步一步往下走,最终达到求人办事的目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身边流传这样一句话:什么都可以被别人抓住,除了把柄之外。可见,把柄的用处有多大了。

曾经有人把把柄比喻成了蛇的七寸,因为打蛇要打七寸,而抓人要抓把柄。这两者都是最关键的部分,一旦被别人抓在手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甚至一辈子也就翻身的机会。正如很多影视剧当中所表演的那样,很多人不得不去做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关键就在于他的把柄被别人抓住了,不做不行。

于是很多人就在想,我们在求人办事之前,是不是也能先抓住对方的一些把柄,然后再趁机“敲诈”对方一番,让对方乖乖帮助自己做事呢?事实证明,这是可行的,并且还是非常管用的。当年胡雪岩就曾经用过这一招,很快制服了竞争对手,让他乖乖地匍匐在了自己的脚底直下,达到了求人办事的目的。

厚黑案例

胡雪岩时期,在上海有一家米行叫“隆昌”,老板石三官,是个平日里喜欢斗鸡走马玩蟋蟀的纨绔子弟。父亲死后,他继承了的一大笔财产,还继承了年代颇久的一家老米行。石三官由于生性顽劣,疏于生意买卖,把米行一切事务交给舅舅谭柏年,委托他全权处理一切,石三官连账本也很少过目,每年只须按时交付赚来的银子,便不过问。

而谭柏年并不是一个老实之人,因为家道中落,一直想着做一些不三不四的事情来振兴家业。所以,他借着石三官的米行暗地里吃了不少回扣,只不过石三官没有发觉而已。

山东米商潘家祥是谭柏年的老熟人,有一次听说他由山东抵达上海,谭柏年即前去码头相迎。言谈之间,谭柏年得知对方有意要在上海收购大批谷米,运往北方。此前,谭柏年看到《申报》刊登快讯,知道齐鲁适遇大旱,庄稼歉收,急需赈米救灾。两相印证,潘家祥肯定要做一笔大生意。谭柏年就想着自己是不是能做这笔大买卖,一笔生意下来,除了应付石三官,自己还能落下不少银子。最终谭柏年决意拼力一争,促成这笔生意。

谭柏年马上去拜访潘家祥。两人寒暄一阵,谭柏年便从潘家祥的口中得知,这次生意已经被胡雪岩签订了。

谭柏年虽痛恨在心,表面却不露声色,淡淡一笑,不屑地说道:“胡雪岩向来只做买进的生意,怎么这次会抛售谷米,真是奇怪得很。”

潘家祥道:“我只要他满足我的需求,执行协约,管他买进还是抛出。”

“恐怕有些不对头,”谭柏年侃侃而谈,“据我所知,浙江海运局每年负责在江南收购谷米,向北方官仓输运,有时采购过量,超过运输能力,便囤积下来,年复一年,形成陈米,现在卖给潘公的,恐怕不是新谷吧。”“陈米和新谷,价码大不相同,并且官仓的陈米,花样百出,老鼠屎、砂粒、砖渣掺杂其中,以次充好,买家还不能挑剔,否则以‘诋谤官府’论罪。”谭柏年继续说道。

经过谭柏年的旁敲侧击,潘家祥的心倏然收紧。“你说的可是当真?”潘家祥目光如刀,直刺谭柏年。

“生意场上岂能儿戏!”谭柏年斩钉截铁道:“胡雪岩与官府关系密切,可谓千丝万缕,动辄有抚督做后盾,一般商家惹他不起。倘若以陈米充新谷,潘公即使上当,也只有打落牙齿往肚里吞,又岂敢与他理论?潘公须三思而行。”谭柏年又加了一把火,烧得潘家祥焦躁不安。心中不由生出几分犹豫。

最终,潘家祥决定单方面毁约,和谭柏年合作做这笔生意。

胡雪岩很快得知潘家祥毁约的消息,但是他还不知道,其中是谭柏年搞的鬼。为了搞清楚整件事情,胡雪岩派人多方打听,收集情报,不日便有消息:潘家祥已同隆昌米行签订了新的协约,向谭柏年收购新米两万石。

“原来是他,”胡雪岩知道了其中的奥秘,他对谭柏年并不陌生。胡雪岩曾向隆昌购买一批谷米运送北方,彼此有过交道。此刻,胡雪岩努力回忆同谭柏年的交往,试图从中寻出可以利用的蛛丝马迹。

凭他的直觉,谭柏年身为隆昌米行档手,老板不在店内主事,必然会营私舞弊。

胡雪岩回想那笔交易的每一个情节。忽然记起一件事:当时谭柏年同自己讨价还价时,并不在意谷米的价码,只是一味地要求一厘二的回扣,把钱存到裕和钱庄户头上……

“裕和钱庄?那我不是可以找裕和钱庄档手谷真豪帮个忙吗?”想到做到,胡雪岩立刻前往裕和钱庄。

第二天,谷真豪就把明细账送来,把谭柏年每次存银的数目、日期誊写得一清二楚,明白在目。

胡雪岩大喜过望,立刻按谭柏年每次存银的数目,推算出“隆昌”近年来的生意情况,隆昌米行再无秘密可言,而谭柏年从米行中攫取的不义之财也暴露无遗。

这下,胡雪岩抓住了谭柏年的把柄,下一步就是怎么治他了。首先要做的就是将石三官引出来。为了做到这一点,胡雪岩还是请了谷真豪帮忙。他派了一个小厮故意给谭柏年送信,并且还是送到乡下,并且故意给石三官看到。这下石三官就开始怀疑了,他决定立刻启程到上海,开除谭柏年,自己掌管隆昌米行。

第一步的目的达到了,第二步就是胡雪岩入主隆昌米行。

石三官刚抵达上海码头,胡雪岩便穿着候补道台的官服,前去迎接。

“久仰久仰,雪岩得见三官老弟,真是荣幸之至!”石三官刚下栈桥,胡雪岩便上前招呼道。

石三官有些不解,见胡雪岩穿戴庄重迎接自己,真是给了天大面子,马上还礼:“幸会幸会,草民给胡大老爷请安。”旁边马上有人介绍说,胡老爷和故世令尊交谊甚厚,听说公子驾到,特来接风。石三官生性喜欢交际,有人捧场给面子,自然高兴,于是丢开念头,随胡雪岩到酒家赴宴。

三杯酒下肚,气氛就变得轻松起来,两人如同老朋友一般。借着酒兴,胡雪岩问他此行目的。石三官毫无顾忌说出自己的困窘,大骂谭柏年不是东西,有负他重托。胡雪岩假意逢迎,劝石三官少安毋躁,为了不打草惊蛇,先不要惊动对方。

石三官睁大眼睛,不解道:“依雪岩兄之见,我还要用这个吃里爬外的老家伙做档手不成?”

“究竟谭柏年挪占了多少银子,你并不清楚,两眼一抹黑,你在明处,他在暗处,倘若他被逼急了,携款而逃,损失更大。”

经胡雪岩这么一说,石三官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在这方面,他毫无经验可言,一时间竟不知所措,惊乱的样子溢于言表。

胡雪岩安慰道:“三官兄不必惊慌,凭着我和你父亲的交情,可助你一臂之力,米行的业务我很熟悉,只是以外边人的身份,难以插手。”

石三官有如溺水者抓住稻草一般,脱口而道:“雪岩兄如不嫌弃,何不与我合伙,米行里的事悉听你安排。”此时,他正需要内行人对付谭柏年。

这也正好中了胡雪岩的套儿。胡雪岩假意推辞一番,石三官越发着急,恨不得跪下相求。胡雪岩答应入股隆昌米行,股本占三成,代行老板之职。

第二步的目的也达到了,第三步就是迫使谭柏年和潘家祥毁约,生意还是让胡雪岩来做。在这一步过程中,胡雪岩使用了一招敲山震虎。

席散后,胡雪岩同石三官一道,前去隆昌米行。谭柏年见石三官突然而至,暗暗吃惊,又见胡雪岩同他在一起,一时也猜不出究竟。

当石三官宣布胡雪岩入股隆昌并负责米行事务时,谭柏年犹如五雷轰顶,差点晕过去。生意上的对头顷刻变成老板,事情来得太突然,这叫谭柏年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

胡雪岩观察了一下伙计们的神色,又不失时机地宣布,米行一切照旧,各司其职。其因入股需要盘点查账,亦在情理当中。

第二天,胡雪岩叫谭柏年到内室谈话,谭柏年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不敢正视。

胡雪岩和颜悦色让谭柏年就座,告诉他:隆昌这些年全靠谭先生支撑,生意做得不错,劳苦功高,胡某甚为佩服。谭柏年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嘟哝道:“胡先生能体贴下人的苦衷,我知足了。”

“我也是生意人出身,焉能不知其中甘苦,”胡雪岩话题一转,“作为档手,忙中出错,账目上有些缺失在所难免,即使挪用一点头寸应急,也情有可原,我替你在东家面前美言几句,大可不必担忧。”

谭柏年故意装糊涂道:“胡先生,我不明白你所指为何?”胡雪岩索性顺水推舟,干脆戳穿他的西洋镜,背书似的把谷真豪开列的内容复述一遍。这下可真要了他的命,谭柏年急得嘴唇直打哆嗦,语无伦次:“你,怎么,知道的?”

“要是报了官,你一文也取不出来,还要依律治罪。”

谭柏年宛如受了重重一击、双膝一软,跪了下来,求道:“胡先生饶了小人。”

“我做事宽宏大量,不会把你逼上绝路,”胡雪岩扶他起来,“只要你照我吩咐,办事漂亮,非但既往不咎,裕和里的私款,分文不少属于你,档手照样做,啥事也不会发生。”

谭柏年完全折服,感激道:“胡先生叫我做的事,拼了老命也要办到。”

“不消拼命,举手之劳而已。”胡雪岩告诉他,虽然入股隆昌,但海运局和米行到底是两家,那笔生意,解铃还需系铃人,劳烦你去告知潘家祥,隆昌打算毁约,请他信守前约,和胡雪岩成交。

直到这时,谭柏年才真正明白胡雪岩的用意,心中暗暗佩服他的老成练达,自己绝非是他的对手。只有甘拜下风,俯首称臣。

活学活用

每个人身上都有所谓的把柄。这种把柄不一定就是自己所犯的错误,也可以是我们身上的弱点、说过的一句话、做过的一件事情等等,只要对求人办事者有利,那么就是一种把柄,就可以抓在手里,“要挟”对方帮助自己办事。

那么要达到这个目标,该如何具体执行呢?

1.关注对方,寻找可以利用的“把柄”。

要想从一个人身上找到把柄,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对对方进行深入地了解分析,明白对方的“七寸”在哪里。只有搞清楚了这些事情,你才能真正找到可以利用的地方。

比如说案例中的胡雪岩,在明白了原来是谭柏年在坏自己的好事之后,决定对谭柏年进行深入地调查,并且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从最敏感的金钱入手,一下子就找到了对方的七寸。只要牢牢抓住这一点,可以说谭柏年的把柄就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了。

2.多做功课,努力抓住把柄。

既然找到了对方的七寸,接下来就是该如何抓住了。这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步骤,要知道如果抓不好,再多的把柄摆在你面前也是没用的。那么要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就是多做功课,搞清楚对方把柄的来龙去脉,以及对策等等。

就像案例中的胡雪岩一样,在发现谭柏年在经济上有问题、漏洞之后,就托人把这些问题查了个底儿掉,很快一切都拨云见日了。走到这一步,胡雪岩算是把对方牢牢地抓在自己手里了。

3.巧妙地让对方知道,敲山震虎。

在你抓住了对方的把柄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让对方知道你已经抓住了他的把柄了。当然,在这么做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分寸,话不能说得太透,事情也不能做得太绝,敲山震虎、旁敲侧击是最好的。因为对方不是傻子,话说到这个份上,还需要点明吗?

在这一点,胡雪岩也做得非常不错,在抓到了谭柏年的把柄、入主米行之后,并没有把话说得太仔细,而是对谭柏年说:“我也是生意人出身,焉能不知其中甘苦,作为档手,忙中出错,账目上有些缺失在所难免,即使挪用一点头寸应急,也情有可原,我替你在东家面前美言几句,大可不必担忧。”很简单的一句话,就把谭柏年吓得满头大汗了。

4.不“求”而“求”,不要逼急对方。

当然,在敲山震虎达到目的之后,并没有在继续纠缠下去了,而应该适可而止。因为你的目的是求人办事,而不是要把对方打倒。因此,这个时候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提出你的要求,然后“客气”地希望对方帮你办好。这样,对方也就能真正明白你的意思了。

达人箴言

逼迫对方帮自己办事,要善于使用手段,软硬兼施。既要明明白白地告诉对方,你抓住了他的把柄,又要懂得安抚对方,不能把对方逼急了跳墙。只有这样,对方才能踏踏实实地为你办事,毕竟谁都不希望哪一天有人拿着自己的把柄要挟自己。

给对方最后“通牒”

当对方不肯轻易顺从你的意见时,求人者可以用自己的透辟道理,有力的谈话压制住对方,明确地告诉对方:如果你不按照我的方法来,一切都将无可挽回,这是最后一次机会,你看着办吧。这样就可以让对方屈从和改变主意,从而达到自己求人办事的目的。

很多时候,对方之所以不愿意帮助我们办事,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他觉得机会还很多,只要自己再推脱一下,说不定我们就会找别的人来做这件事情,那么对于他来说,就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落的一个清闲。

那么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非常明确地告诉对方:这件事情非你去做不行。并且给对方来一个最后的“通牒”:这件事情必须在最短的时间里作出决定,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到时候不要说握没有给你这个机会……

毫无疑问,知道对方是个明白事理之人,自然而然会考虑你说过的话,如果事情真如你所说的那样,还有什么理由不帮忙呢?

厚黑案例

经过商鞅变法后的秦国,虽地处西陲,但由于实力大增、积极扩张,从而成为雄视中原,令东方各国感到震恐的虎狼之国。战国末期,秦加快了兼并六国的步伐。

这时在秦国当政的吕不韦利用燕的弱小,胁迫燕王接受了一个“协议”:燕太子丹前往咸阳做人质,秦派张唐去燕当相国。秦国的目的是拆散燕赵联盟,进而夺取赵国的河间之地。这是个使燕受制于秦的“协议”,尽管燕王内心一百个不愿意,但慑于秦国的淫威,也只好接受。

对于这种安排,张唐有喜亦有忧,喜的是沙场血战一生,终于圆了为相之梦;忧的是去燕国必须穿越赵国,而赵国上下对张唐却恨之入骨。早在秦昭王时,张唐攻打赵国,那几仗,赵国输得可惨了,赵王曾以“五百里之地”悬赏张唐的脑袋。要经过这样的国家去上任,岂不凶多吉少!权衡之下,张唐只好割舍相国之职,但也不便向吕不韦吐露心曲。

吕不韦正处于权力顶峰,在秦国是说一不二的人,但在任命张唐的事情上却碰了软钉子,三番五次劝张唐都没有结果,使吕不韦又气又急,怏怏不乐。

甘罗这时是吕不韦的门客,他见吕不韦坐在一边生闷气,便凑上前去问:“相国这几天为什么一直心事重重?”吕不韦平时对善解人意的小甘罗就很疼爱,这时听到他关切的询问,露出了喜悦之色,对甘罗说:“用尽了软的硬的,才取得了对燕国外交攻势的极大成功。最合适的燕相人选是张唐,可没想到张唐不愿前往,这将打乱我们整个的计划。先是我保荐张唐的,君王这些天几次问我张唐赴任的事,我正感到左右为难呢!”

“让我去劝劝他,您看如何?”甘罗听完了吕不韦的话后,微笑着说,显得十分自信。

“你?我亲自跟他说过几次,都说不动他,你一个小孩也能有办法叫他前去上任?”吕不韦不无诧异地上下打量着甘罗。

甘罗对吕不韦说:“您不是经常鼓励我说:有志不在年高吗?我已经12岁啦,再说,我还没有去,您何必就把不行的结论下在前面呢?”吕不韦见甘罗话语机辩,就答应让甘罗去试一试。甘罗立即去见张唐。张唐并不把吕相国的年轻门客放在眼里。甘罗进屋后,张唐只是抬了下眼皮,示意他坐下。甘罗开口就说:“我是特地来吊唁您的。”张唐没好气地说:“小孩子满口胡言。我和我的家人都好好的,您来吊唁什么呀?”

甘罗接口问道:“您的功劳跟白起将军相比,哪个大?”白起是秦昭王时的名将,曾率秦军击败过韩、赵、楚的军队,为秦国夺得大片土地,被封为武安君。张唐一听拿他与白起相比,连忙说:“武安君南征北讨,战必胜,攻必克,我的功劳怎么能与他相比呢?不能比,不能比!”

甘罗又问道:“昭王时的相国范睢,跟吕相国相比,谁更受到君王的信任呢?”张唐不假思索地说:“范相国当然不如吕相国了。”甘罗接口说:“既然您知道自己的功劳远不如白起,也知道吕相国的权力超过当年的范相国,那么,我明白地告诉您,您已经大难临头了。”甘罗顿了顿又说:“范相国当时决定攻打赵国,武安君不赞成,结果被逼而死。这件事您不是知道得很清楚吗?如今,吕相国几次请您去燕国挂相印,这是一件功在国家,利在自己的荣耀之事,而您却推三阻四,抗命不去。吕相国一旦动了气,您的下场还会比武安君好吗?”

张唐顿时神色大变,冷汗涔涔,他连忙起身对甘罗说:“我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多谢小先生对我的提醒,我现在就去找吕相国,然后马上到燕国赴任。”吕不韦认为棘手的事,却被甘罗很轻松地处理好了,他十分满意。

活学活用

案例中的小甘罗不愧为一个懂得求人办事的聪明人,他简单的几句话就能打动别人的心,把对方狠狠地抛到风头浪尖上,然后告诉对方,如果你不按照我要求去做的话,那么谁谁谁就是你的前车之鉴。话里话外无非想要告诉对方:这件事情你必须去办好,否则,不久的将来,你就会后悔的。

那么在现实求人办事的过程中,该如何像甘罗一样,用最后的“通牒”来警告对方,逼迫对方按照自己的意志来办事呢?以下几点必须要做到:

1.明白地告诉对方,这是你最后的机会。

求人办事,很容易出现的情况就是对方推三阻四,不愿意立刻去办,以至于到最后这件事情不了了之。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表明你求人没有获得成功。那么在遇到这种情况之后该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明确地告诉对方:这是你最后的机会,否则一切后果将由自己来承担。

就像甘罗一样,在为对方分析了一通利弊之后,非常明确地和对方说:“既然您知道自己的功劳远不如白起,也知道吕相国的权力超过当年的范相国,那么,我明白地告诉您,您已经大难临头了。范相国当时决定攻打赵国,武安君不赞成,结果被逼而死。这件事您不是知道得很清楚吗?如今,吕相国几次请您去燕国挂相印,这是一件功在国家,利在自己的荣耀之事,而您却推三阻四,抗命不去。吕相国一旦动了气,您的下场还会比武安君好吗?”

毫无疑问,张唐在听到这些话之后,自然也就明白了甘罗的真正意思。

2.炫耀自己的实力,在气势上压倒对方。

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实力和势力,那么即便再这么给对方最后的通牒,也不会起到多大的用处,因为对方没有必要听你的。所以说,在做这些工作的时候,要同时向对方炫耀自己的实力,务必在其中一方面压倒对方。

甘罗在“劝说”张唐的时候,就明确地告诉对方:吕相在朝廷的势力可以说是只手遮天,如果你不听从他的调配,那么你也就只能落得一个白起的下场。毫无疑问,这一番实力分析之后,张唐的气势也就被压下去了,只能乖乖听从甘罗和吕不韦的安排了。

3.让对方看到拒绝的“下场”。

既然是最后的通牒,那么就应该让对方看到如果没有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就会落得一个什么样的下场。

甘罗给张唐开出的方子就是:白起的下场——被逼而死,甚至还不如他,言外之意,很有可能死得更惨。毫无疑问,任何一个人在看到了这个下场之后,都会乖乖就范的。

4.话不要说绝对了,给对方一个台阶下。

任何事情,任何话都不要做绝了,千万不要忘记一点:你是求对方办事,即便你手上有十足的把握,也要给对方一个台阶下,这是对对方的尊重,也从另外一个方面促成对方更加快速、有效地帮助自己做事。

达人箴言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有“不见棺材不落泪”的臭毛病,要想求这样的人办事,不给他点颜色瞧瞧是很难制服对方的。所以说,和这样的人打交道,要表现得“狠”一点,说话“硬”一点,一旦你露怯了,事情也就不好办了。

必要时,吓吓对方

任何一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欺软怕硬”心理。你软,他就硬,而你硬,他就软。很多人在求人办事之时,总感觉自己低人一等,把好话都说遍、好处都给对方……无奈对方仗势欺人,就是不答应帮忙。其实这个时候,不妨来点“横”的,吓吓对方,反而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人际交往,求人办事,必须懂得见机行事,软硬兼施。如果对方是一个好说话的人,我们可以使用“软话”让对方就范,甚至可以扮一下可怜相,多流几滴眼泪以博取对方的同情。可是如果对方是一个“铁石心肠”,甚至是“仗势欺人”之人,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糟践”自己的尊严和面子了,先拿一个“棒子”在手,意在告诉对方,如果你不就范,那么手里的棒子就会抡下来。不管对方怕不怕你的“棒子”,你都必须看起来有十足的信心打倒对方。

说到底,这就是一个心理上的较量,你表现得像一只羊的话,那么对方就会表现得像一条狼;可是,如果你首先表现得像一条狼的话,那么对方自然也就是一只羊了。当然,我们手中的“棒子”只是为了吓唬吓唬对方的,而不是真正要抡下去的。毕竟,这样会激化两者之间的矛盾,产生对立局面就不好收拾了。

厚黑案例

张仪是一个谈判大师,他用了近两年时间摆布了一番昏庸、偏听的楚怀王,然后威胁他说:“合纵抗秦,等于驱使一群无力的绵羊去攻击猛虎,肯定是不能取胜的。现在大王你不追随秦国,秦国一旦挟持韩国和魏国共同攻打楚国,楚国就危险了!秦国西部拥有富庶的巴、蜀,如果从那里打造船只、筹集粮饷,经岷江而下,长驱直入,不到十天就可能使整个东部地区无险可守,黔中、巫郡就都不是大王所有的了。然后秦国再从武关东出一支军队,楚国与北方的联系也告中断。大王,秦军攻打楚国,危险在三个月之内;楚国等待其他合纵诸侯国的救援,时间却要超过半年。现在楚国只记得依靠弱国的支援,而忘记了秦国的袭击,这一点多么使人担心!大王假使真能听我的建议,与秦国结盟,与他们长期建立兄弟关系,双方互不侵犯,该多好!”

楚怀王尽管吃了张仪很大的苦头,还是被他吓住了,乖乖地把自己重新套上秦国的车辕。

活学活用

求人办事而吓唬对方,从情意上来说,这是不道德,也是不理智的。可是这样做却能起到“反其道而行之”的效果,给我们自己带来便利。当然,“吓唬”对方并不意味着真的要让对方对自己感到害怕,还可以是通过一番分析,让对方顿悟,只有按照自己的办法去行动,对他自己才有好处。就像张仪“吓唬”楚怀王一样。

那么在做这些工作的时候,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呢?以下几点不妨一看:

1.“吓唬”的一定要有道理。

说到底,吓唬其实就是通过自己的言辞让对方感到害怕。那么如何才能让对方感到害怕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吓唬的一定要有道理。正所谓分析得入情入理对方才能相信、才能和你引起共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正如张仪对楚怀王所分析得那样,秦国确实有一天能做到这一点,从岷江而下,让整个楚国无险可守。那么对于楚怀王来说,离国家的覆灭也就不远了。自然,楚怀王不愿意出现这种情况,那么他就和张仪的分析有了共鸣,并且不得不听从张仪的“吓唬”。

2.要装出为对方考虑的样子。

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虽然我们的目的是要求对方帮忙做事情,但是如果我们能装出一副为对方考虑、为对方着想的样子,效果自然也就非常明显了。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对方觉得你是在为他考虑呢?技巧非常多,但是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去说服对方。

还是以张仪“吓唬”楚怀王为例,他在说服对方的时候,很明显的一点就是站在楚国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而不是站在秦国的立场上来考虑。也就是说,在楚怀王看来,张仪这么做确实是为了自己好。一旦楚怀王这么想了之后,张仪也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3.使用一些语言上的技巧。

要想说服别人,乃至利用自己的言语“吓唬”别人,语言上的技巧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说声情并茂地演讲、夸大其词地描述、乃至一针见血地反问……无论使用什么样的语言技巧,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目的:促使对方去思考,并且是向着有利于自己方面的地方去思考。一旦对方这么做了,求人办事成功的几率就会多增加几分。

达人箴言

此种方法适用于那些吃硬不吃软的人身上,只要你能镇住对方,对方也就能乖乖地替你办事,甚至还能讨好你。不过有一点要记住,这个办法并不是万能之策,只能在某些时候、某些场合适用。

直陈厉害,逼迫对方屈从自己

对于一件事情,每个人都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和评判。可是我们知道,很多时候关关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是不够的、片面的,乃至错误的。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向直陈厉害,告诉对方正确的做法,从而把自己要求他办的事情糅合其中,达到我们最初的目的。

很多时候,一件事情可以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去观察分析,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抓住对我们有利的一面进行阐述,直陈厉害,让对方改变最初的主意,从而达到我们求人办事的目的。毕竟很多时候,很多人只能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思考一个问题。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看不到事情的全部,也不能对整件事情进行完整地评价和分析。那么这也就给了我们一个求人办事的可乘之机:借着给对方剖析情况的机会,把自己的要求和希望夹杂在其中,利用言辞上的犀利、独到的分析逼迫对方改变原有的初衷和想法而屈从于自己,从而顺带着把自己的事情给办了。

如果把这个过程比喻成“顺手牵羊”的话,那么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把“羊”放在对方能顺手“牵走”的地方,等待着对方的到来。

厚黑案例

战国时期,秦、晋联合攻郑,势如破竹,已把郑国都城团团围住。烛之武受命去说服秦穆公退兵。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联合攻郑,肯定是赢定了。可是赢了对秦国丝毫没有好处,甚至还有坏处。因为秦在晋之西,与我们郑国相隔千里,你们怎么可能越过晋国来占领郑国的土地呢?相反,晋国和郑国边界相连,胜利之后郑国的领土必然全部被晋国占领。现在秦晋势均力敌,可晋国一旦得到了郑国的土地,其力量就会大大超过你们秦国。晋国历来是言而无信的,现在为了扩张它在东边的领土,它想灭掉郑国,到了有一天,它想扩张在西边的领土的时候,它也必定会吃掉你们秦国的。相信大王不会忘掉历史上晋曾假途伐虢的教训吧?假如大王你现在退兵的话,我们国王已愿意同你的国家结为友好,这样,将来大王如果有什么事经过郑国,郑国是很愿意做你的东道主的。假若郑国被灭,将来秦国就再也不能远涉东方各地了。”

烛之武的一番厉害分析,说得秦穆公连连称是,立即决定与郑国结盟,自己班师回秦,留下三员大将两千精兵帮助郑国守城。

同样,苏秦曾经长期为燕国服务。滞留在齐国期间,他实际上是做一种间谍工作,目的是把齐国的攻击目标,转移到燕国以外的国家去。

有一次当苏秦回到燕国时,正好遇上齐国动员大军攻燕,夺走了十个城邑。燕王大吃一惊,把苏秦叫来对他说:“我一向偏劳先生居间斡旋,但事不奏效,竟演变成这样的结局。希望你到齐国去疏通一下,设法阻止这意外事件。”

简单地说,燕王认为这是苏秦的责任,他应该去把城邑夺回来。苏秦也觉得这是他的过失,就说:“好吧!我一定去夺回来。”

领土被敌国夺走了,现在要毫无代价地夺回来,这种交涉的任务当然是很艰难的。

据《史记》记载,苏秦到齐国被齐王召见时,“俯而庆,仰而吊”。所谓“俯而庆”,是说苏秦在俯身相拜时说:“这次大王扩张领土,非常可庆可贺。”所谓“仰而吊”,就是慢慢抬起头来,说:“可是,齐国的命脉已到此为止了!”

既被庆贺,又突然被凭吊,这两种相反的态度,连续进行得这么快,即使不是齐王,任何人听到了也会大吃一惊的。

听到这么出其不意的话,齐王愣住了,于是问道:“庆吊相随何速?”

苏秦不敢错过机会,立即解释说:“我听说:快饿死的人,也还是不敢吃毒草,因为愈是吃它,愈死得快。而我发现,燕虽是小国,燕王却是秦王的女婿,既然贵国夺走了燕国的领土,从此以后就得和强秦为敌了。像你这样只捡了一点便宜,却反而招致天下精兵来攻贵国的恶果,这不正如同吃了毒草一样的情况吗?”苏秦不失时机地开始恐吓齐王。

齐王听了,脸色大变,说:“那该怎么办?”

苏秦见目的快达到了,便继续说:“古时候的成功者,大都懂得‘转祸为福,转败立功’的道理。所以我想如今之计,最好是立刻把夺来的领土还给燕国,燕国见被夺之城邑意想不到地又回来了,一定很高兴。而秦国也会认为贵国宽宏大度,也会很高兴的。这就是‘释旧怨,结新交’。由于这一点使燕秦两国对齐国友善的话,其他诸侯也必然如此。”

苏秦先出其不意使对方震惊,接着谈起情势大局,再提到利害得失,时而威胁,时而哄骗,完全玩对方于股掌之间。

齐王听完,说:“你说得有道理。”

于是,便把夺来的城邑全数归还给燕国。苏秦就这样顺利完成了无代价索还领土的任务。

活学活用

要想改变别人的意志而屈从自己的想法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即便你把羊放在那里了,对方也不一定会顺手牵走。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步呢?需要讲究一些技巧:

1.“羊”放得一定要有技巧。

要让对方顺手牵羊,那么羊一定要放得有技巧。比如说放在一个比较偏僻、少人的角落。求人办事也是一样,不能一开始就把自己的目标暴露在外面,否则很容易给对方造成一种“你这么说只不过是想让我替你做事”的感觉,自然而然,对方的警惕性也就提高了,我们的目标也就很难实现了。所以,在为对方直陈厉害的时候,千万不要提早暴露自己的打算和目标,隐藏得越深越好。

2.一开始就唬住对方。

所谓一开始就唬住对方是指你得用一些特殊的举动、言辞、方式来引起对方的注意,或者引起对方的兴趣。比如苏秦在向齐王直陈厉害时所用的特殊方式就是“庆吊相随”,即“刚刚是庆贺”,一会儿又是“凭吊”,这种独特的方式很快就让齐王不明就里,并且追问原因,这样就等于给了苏秦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来掩藏并且传达自己的意愿,达到最初的目标——无条件地索还领土。

3.给对方造成“不牵不行”的错觉。

这一点也是非常关键的,因为最后对方是不是会按照你所希望的那样去做,就要看你是不是能给对方造成“不牵不行”的错觉了。以苏秦和齐王为例,经过苏秦的一番“直陈厉害”之后,可怜的齐王已经被苏秦深深地“套住”了,这时的他认为,只要自己不按照苏秦的做法去做,那么很快就会有灭国的危险。那么事实上是不是会如此呢?也不一定。关键的是现在齐王已经相信了苏秦的说服,并且乖乖地按照苏秦当初所设计好的那样,把齐军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城邑又交回了燕国,苏秦的目的最终达到了。

达人箴言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真是有这种本性,我们才会在一系列危险面前作出抉择,改变自己的命运。其实求人办事,完全可以利用人性的这一点,把我们的目标和要求隐藏在所谓的“利益”之中,让对方主动去拿,顺便也就帮助我们完成了事情。

威逼利诱,让对方不得不帮

求人办事,对方肯定是不愿意的。因为在人们的心里面都深深印着这样一句话: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不沾手的事情绝对不要沾手,否则就是费力不讨好。因此,在求人办事之后,我们要善于用利益去引诱对方,并且以一系列的威胁去逼迫对方,让对方不得不帮自己办事。

人无利不起早,鸭子不逼不上树。只有有利可图或者被逼火烧屁股之后,人们才会争先恐后地去做。这是人的本性,也是我们求人办事时可以利用的两个着力点。

正如很多人所说的那样,现代社会是一个“纯利益”的社会,无论是亲朋好友之间还是同事老板之间的交往,都少不了利益上的纠葛,甚至很多人还会因为这种利益上的纠葛而斗得你死我活。我们暂且不管出现这样的结局是谁的过错,有一点是非常肯定的:只要满足了对方的利益需求,那么对方就能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办事。

当然,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些人非常的“清正廉明”,不为“金钱所动”,那么遇到这种情况,就必须使用另一个招术了:威逼。说到底,还是手里拿个“大棒”赶鸭子上架。

威逼和利诱是两种不同的方法,如果在求人办事的能够把它们联合起来使用,就等于给自己上了两道保险,成功的希望自然很大。

厚黑案例

王有龄自从上任湖州知府以来,和巡抚黄宗汉关系相当活络,可是有一次王有龄却拜见黄宗汉,黄宗汉却却推说有要事在身,不予接见。感觉不对的王有龄赶紧向胡雪岩讨教原因。

“其中另有道理。”胡雪岩放低了声音说,“假如抚台另有交代,譬如说,什么开销要打在里头,他不便自己开口,更不便跟藩台说,全靠你识趣。”

“啊!”王有龄恍然大悟,不断点头。

“还有一点,藩台跟粮道那里也要去安排好。就算他们自己清廉,手底下的人,个个眼红,谁不当你这一趟是可以‘吃饱’的好差使?没有好处,一定要出花样。”

王有龄越发惊奇了,“真正想不到!雪岩,”他接着说,“你做官这么内行!”

“做官跟做生意的道理是一样的。”

于是当天夜里,胡雪岩写了一封信,附上千两银票,派人送给巡抚黄宗汉手下的何师爷,目的很明确:打听清楚黄宗汉的真正用意。

两人来到城隍庙前的小酒馆里,要了几样菜,一斤老酒,对斟开来。两人本是老相识,无话不谈。在交谈中,胡雪岩得知巡抚黄大人听信了自己的表亲周道台一面之词,说王有龄所治的湖州府今年大丰收,获得不少银子,但孝敬巡抚大人的银子却不见涨,可见王有龄自以为根地牢固,翅膀硬了,不把大人放在眼里。

原来如此!可是这周道台又是谁?他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原来,这周道台并非实缺道台,也是自己花银子捐官的候补道台。凭借自己是巡抚黄大人的表亲,为人飞扬跋扈,人皆有怨言。黄巡抚也知道这周道台的品性为人,所以始终不敢放他实缺,怕他惹是生非。念及亲情,仅仅是留在巡抚衙门做些文案差事。

湖州知府迁走后,周道台曾经极力争补该缺。但是由于王有龄事先使了大把银子,黄巡抚掂量再三,最终还是把该缺给了王有龄。周道台从此便限上王有龄,常在巡抚面前说王有龄的坏话。

事情的缘由非常清楚了:原来王有龄在无意当中得罪了周道台,而周道台则有意无意地在拆王有龄的台。胡雪岩马上掏出一本空折子,填上2万两银子的数目,派人以王有龄的名义送到巡抚院黄大人处。

可是该如何处理周道台呢?胡雪岩和王有龄一直在寻找机会。

一日,胡雪岩兴高采烈地来到王有龄的府上对王有龄道:“大哥,有谱了!有谱了!”

胡雪岩告诉王有龄,周道台近日正在忙着与洋人做一批生意。这生意不是一般的生意,而是军火生意。在这次军火生意中,周道台被巡抚的政敌藩司拉下了水。此次生意花费银两不下数百万,从中获取的回扣不下十万,藩司居然不汇报他的顶头上司黄巡抚,为什么藩司敢如此大胆?因为他觉得自己的老师是朝廷的军机大臣文昱,并且有黄巡抚的表亲周道台作陪,量黄巡抚也不敢把他怎么地。

此事本来做得十分机密,不巧却被何师爷发现了。何师爷知道事关重大,也不敢随便声张,今日见胡雪岩,加之他平素又十分看不起飞扬跋扈的周道台,这才全盘托出。

王有龄听后大喜,认为扳倒周道台的时机已到,于是主张原原本本地把此事告诉黄巡抚,让他去处理。

胡雪岩却认为,多一个敌人多一堵墙,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不如利用此事收服周道台,使他感激自己,为自己所用。道:“此事万万不可,生意人人做,大路朝天,各走半边。如果强行断了别人的财路,得罪的可不只是周道台一人。况且传出去,人家也当我们是告密小人。”

这天深夜,周道台正在做好梦,突然被一阵急促地敲门声惊醒。他这几日为炮船之事累得半死,半夜被吵,心中十分气愤,打开门一看,却是巡抚院的何师爷。

他按捺住心中气愤道:“不知何兄半夜敲门,有何见教?”何师爷话中有话道:“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周道台道:“何兄,我有何心惊?真是岂有此理!”何师爷把手中的两封信交给周道台,道:“你好好看看吧!”

周道台打开信一看,顿时脸色煞白。原来这竟然是两封密告他的信,信中历数他的种种恶行,又特别提到他私自向洋人购船一事。

周道台顿时吓得魂飞魄散,连一句对何师爷感激的话都说不出来。周道台这时暗思自己在巡抚院结怨甚多,一定是什么人听到买船的风声,趁机报复,如今该怎么办呢?那写信之人以后必定还会再来找他晦气。

何师爷乘机恐吓道:“周大人,你有几颗脑袋,敢在黄大人眼皮底下干这种事?况且买船之事,黄大人早晚都能知道,那时纵然他拿藩司没办法,难道还不可以拿你开刀?藩司之意也在于此,一旦事发,你就成了他的替罪羔羊。”

周道台惊得汗如雨下,平时自诩机灵过人,如今竟一时拿不出个主张来,连声道:“如今怎么办,如今该怎么办?”

何师爷道:“既然已和洋人谈好,如果毁约,洋人必然不依。不如你把这事自己如实告诉黄大人吧。”

周道台道:“迟了,迟了,黄大人定会怪我越职僭权。”其实这时周道台依然是舍不得这桩买卖中的几万两银子的回扣,如果由巡抚亲自来办,那肯定没他的份儿。

何师爷假装为其出主意,道:“事到如今,只有一法可解。巡抚大人所恨者,乃藩司,却并不反对买船。如今周大人既然已和洋人谈好,不买也是不行。如果真要买,这笔银子在巡抚院中肯定一时难以凑齐,要解决此事,必要有一巨富予以资助。日后黄大人问你,你必须隐瞒与藩司的勾当,就说是你与巨富商议完备,如今呈请巡抚大人过目。”

周道台考虑到自己的为人道:“话虽如此,可惜浙江一带,我素无朋友,也不认识什么巨富,此事难办啊!”何师爷乘机道:“全省官吏中,惟湖州知府王有龄能干,又受黄大人器重。其契弟胡雪岩又是江浙大贾,仗义疏财,可以向他求救。”

一提王有龄,周道台顿时变了脸色,不发一言。他向来与王有龄为敌,多次向黄巡抚说他的坏话,让他求自己的对手一时落不下面子。

何师爷乘机劝说道:“周兄不可意气用事。环视全省,眼下能帮周兄的,唯有此人。天下谁人不爱财,这生意原本是赚钱的买卖,你却找错了靠山。若让给王有龄做,上有黄巡抚撑腰,下有胡雪岩当财神,你依旧去和洋人交涉,钱依旧让你挣,又很安全,何乐而不为?那暗算你之人,现在整日不见巡抚有动静,谁知他还有什么花招,一旦巡抚得知,恐怕你也难脱干系。”

周道台被他点透,想想以自己平日的做派,商场、官场中没有一个可以帮助自己的人,确实无路可走。次日凌晨他便来到王有龄的府上。王有龄虚席以待,听罢周道台的来意,王有龄有意沉吟片刻道:“这件事兄弟我原不该插手。既然周兄有求,我也愿协助。只是所获好处,分文不敢收,周兄若是答应,兄弟立即着手去办。”

周道台一听王有龄不挣自己的钱,还以为自己听错了,赶紧声明自己是一片真心。

王有龄第二天到巡抚衙门,对黄巡抚说自己的朋友胡雪岩愿借资给浙江向洋人购船,事情可托付周道台去安排办理。

巡抚一听又有油水可捞,并未加仔细过问,当即应允。周道台见王有龄为人做事如此厚道大方,自惭形秽,心生感激。办完购船事宜后,亲自到王府负荆涛罪,两人遂后结成莫逆之交。一向飞扬跋扈,多次陷害王有龄的周道台,由于胡雪岩的周密策划,步步紧逼,并诱之以利,使王有龄的政坛宿敌缴械投诚,成为官场、商场中的朋友。

活学活用

如何利用好威逼利诱这个求人法宝是成功办事的关键。虽然说威逼利诱是双管齐下的,但是也还是有时间先后的区分和力度的区别的。说到底,要使用好这个招术,还需要知道以下几点:

1.利益先行,勾住对方的心。

每个人都是趋利的,在利益面前,谁都难以逃脱它的诱惑。因此,在求人办事之前,我们可以先让对方知道如果帮了我们做事,他可以获得多少的利益。对于提高求人办事的成功率来说,这种做法是非常有效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把对方的思维从办事的繁琐事情转移到客观的利益上面,这样一来,对方心理就会好受一点,而不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障碍。

2.威逼在后,抡着棒子追赶。

如果你能给予的利益还不能打动对方的心,那么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威逼了,即抡着棒子追赶对方,给对方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压力,让对方不得不帮着我们做事。就像案例中的周道台一样,被胡雪岩和王有龄着实“威逼”了一番,自然而然,周道台最后也只能“任命”了,乖乖地听从胡雪岩和王有龄等人的摆布。所以很多厚黑达人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则:只有你真正让对方感受到了压力,那么所有的事情也就好办了,职校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就能如愿以偿了。

3.利诱和威逼必须轮番进行。

我们常说做事情要软硬兼施,其实威逼利诱本身就是软硬兼施的一种典型表现。利诱就是一种“软”的做法,而威逼则是一种“硬”的做法。这就好比套马车一样,在马的前面放一大捆青草,而在后面则是赶马人的马鞭子一样,既有青草的诱惑,又有马鞭的压力,自然而然也就跑得快了。

4.给对方合适的反应时间。

为什么要给对方合适的反应时间呢?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既让对方感受到了压力,又不给对方逃避或者寻找办法的机会,那么对方只能乖乖上套,跟着我们走了。

达人箴言

威逼利诱是求人办事的两只手,如果能用一只手搞定的事情,就不要两只手同时出招,但是如果一只手搞不定,不妨双管齐下,前后夹攻,把对方紧紧地包围在自己锁定的范围之内,不给对方可乘之机,甚至还可以不达目的不罢休。对于求人办事本身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