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高分6法:研读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 “换掉某个词语行不行”怎么答?

考场上,经常会出现“句子中的某个词语用得好不好”“换掉句子中的某个词语行不行”“删除句子中的某个词语行不行”“能用某个词语替换句子中的某个词语吗”这类题型。布赫老师把这类题型归为“词语替换”题型。遇到此类题型,该怎么应对呢?

锦囊妙解

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非常简单,只要四步,就可以轻松搞定。我们来看下具体如何应用。

1.读片段。

雨渐渐地大起来,后座上的女儿,小脸紧贴着我的后背,右手穿过我的胳肢窝,擎着她那把橘红的小伞为我们挡雨。雨砸在伞顶上,嘭嘭直响。有风,车子骑得有些吃力,那小伞也摇晃着不甚听话,但女儿努力地擎着它,我能感觉到她的小手在我的腋窝下一次又一次地用力。“你在伞里吗?”“在!”

——《你在伞里吗》

2.看问题。

把段落中的“雨砸在伞顶上,嘭嘭直响”中的“砸”换成“落”行不行,为什么?

3.三步走。

①表态:这里的“砸”字不能换成“落”。

②分析原词:“砸”字能生动形象地表现雨下得大,与“嘭嘭直响”形成呼应。

③分析新词:换成“落”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所以不能替换。

4.作答。

不能替换。因为“砸”字更能生动形象地体现雨下得大,与后面的“嘭嘭直响”形成呼应,若换成“落”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了,所以不能替换。

◇ ◇ ◇

1.读片段。

施密特觉得伤口不时地疼痛,他抓起身旁的电话机,却打不通,身边又没有别人,他想:“完了,就这么死去吗?不,我应该把这次特殊的试验记录下来。”他把体温表夹在腋下,抬头看看表,把每一分每一秒的感觉详尽地写下来,像往常一样认真、仔细:“体温很快升到三十九点五摄氏度……胃剧痛……”汗水在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淌着,脸上的肌肉不断抽动。“我感到从没有过的燥热,想喝口水……突然,我什么也听不见了,耳朵里好像有什么东西发出噪声……”但他还是顽强地记录着:“睁开眼睛时,眼皮痛……快四个小时了?”时间啊,你慢些走,让博士完成他最后一个试验,实现他的心愿。不!时间,你快些走,让老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不要再受痛苦的折磨……

——《为科学而献身》

2.看问题。

“我应该把这次特殊的试验记录下来。”句子中的“特殊”一词能不能去掉?

3.三步走。

①表态:这里的“特殊”一词不能去掉。

②分析原词:因为“特殊”这个词表现了施密特先生是以生命为代价在做试验。

③分析新词:加上“特殊”,更能突出施密特先生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所以不能去掉。

4.作答。

句子中的“特殊”一词不能去掉。因为“特殊”这个词语表现了施密特先生是以生命为代价在做试验;加上“特殊”,更能突出施密特先生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所以不能去掉。

◇ ◇ ◇

1.读片段。

“妈……我没钱了。”电话这头,我吞吐了半天,终于艰难地挤出了这几个字。

——《恰好》

2.看问题。

句子中的“挤”字能不能替换成“说”字,为什么?

3.三步走。

①表态:这里的“挤”字不能替换成“说”。

②分析原词:“挤”字可以看出我对父母的体谅,不好意思说出要钱的事。

③分析新词:“说”不能准确表达体谅父母、难以启齿的意思,所以不能替换。

4.作答。

这里的“挤”字不能替换成“说”。因为“挤”字更能表现女儿对父母的体谅,更能表现她不好意思说出要钱的事。而“说”字不能准确表达体谅父母、难以启齿的意思。所以不能替换。

想要准确回答这类题目,先要整体阅读并理解文本,然后结合文本思考“替换”“删除”的问题。

题目中要“替换”“删除”的这些词语,大多是动词、形容词或者程度副词。

因为在文章当中,动词、形容词所起的表达效果,要么“生动具体”,要么“生动形象”,而“很”“非常”“特别”等程度副词,更多的时候表现为“表达准确”。

所以我们在分析和判断能不能替换的时候,更多地从“生动具体”“生动形象”“表达准确”这几个角度思考,就能够判定词语是不是可以替换。

名师领学

灾难突然降临的时候

郭德利

①这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每天熙熙攘攘。八点三十分,装满乘客的地铁缓缓启动,向下一个站点驶去。

[地铁启动]

②当列车行驶到两个站点的中间地段时,突然一片漆黑,车也慢慢停下来。车厢里的人一下像炸了锅似的,乱哄哄的如同马蜂窝从树上落到地下。有人大声骂司机:“真是个笨蛋!”也有人说:“养你们这些人有什么用,简直是一群废物。”

[乱作一团]

③司机解释道:“突然停电,这是一次意外事故,我马上与调度中心联系。”司机在黑暗中摸出手机,拨完号码后才发现没有任何信号。

[司机解释]

④这是一次意外停电,波及全市。始料不及的人们被突如其来的停电搞蒙了,通信中断,交通阻塞,整座城市近乎瘫痪。地铁里的人如同无头苍蝇,纷纷掏出手机与外界联系,却都没有信号。有人用打火机照明,得到片刻的安慰。女人哄着不断哇哇哭叫的孩子。

有人说:“我好不容易找到这份工作,迟到会被炒鱿鱼的。”有人说:“我与客商约好签一份金额为三百万元的合同,失约可能会使合同泡汤的。”也有人说:“等出去了,一定要起诉地铁公司。”黑暗像一只无情的大手,捏得人喘不过气来。哭声、骂声、叹息声不绝于耳。有人说:“等一等吧,地上的人不会不管我们的。”

[各种埋怨]

⑤突然,黑暗中传出一个女孩稚嫩的声音:“妈妈,太阳落山了!”妈妈说:“宝贝,乖,天黑了,宝宝睡觉觉……”妈妈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大家静静地听着,情绪渐渐地稳定下来,各自想着心事。

[一对母女]

⑥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一个焦急的声音打破了可贵的安静:“我心脏病犯了,没带药,谁有急救药……”旁边的人就问:“谁有药?”人们开始纷纷问着,一个接一个往下传。终于有人说:“我有。”接下来就听到急急忙忙的翻找声。

[心脏病人]

⑦“找到了!找到了!”那人边说边把小药瓶递给挨着他的人,这人接过药瓶又传递给下一个人。没有人组织,药瓶却像接力棒那样被有序地传递着。

[传递药瓶]

⑧“哎呀!”一声惊叫,药瓶不知传到谁的手里时不慎掉到地上,那人急忙俯下身在地上摸,整个车厢的人都俯下身在地上摸,仿佛药瓶会在黑暗中流窜到车厢的任何一个角落。终于有人说找到了,把药瓶又传下去。有过落地的教训,接药瓶的手就格外认真。药瓶很快就传到病人手里。黑暗中,不知是谁递过一瓶水,病人吃完药安静了下来。

[不慎落地]

⑨不知又过了多长时间,与外界还是没有一丝联络,有人提议往下一出站口走,立即有人响应;有人用打火机把自己的外套点着了照明,立即有人大声喊:“快灭掉,烟能使人窒息!万一引起火灾一个人也别想跑掉!”几个人手忙脚乱地把火扑灭了。刹那间,光明消失了,人们重新又回到了黑暗的深渊。人们从来没像今天这样憎恨黑暗,也没有像今天这样渴望光明。

[打算出去]

⑩这时,有一个人大声喊道:“大家手牵手跟我走!”

[手牵手走]

⑪话音刚落,人们就主动地手拉着手排成了长队,那人又问:“有没有没牵手的?”当确认都牵好手后,那人就带头向下一出站口走去。黑暗中,那带头的人不时被绊倒,但他爬起来再走,不知摔了多少跤。后边的人有条不紊地跟着,没人说话,只有脚步声。

[有条不紊]

⑫人们终于从黑暗的地铁中走出来了,领头的人衣服刮破了,脸和手都碰出了血。更让人意外的是,人们发现,领头的这个人竟然是个盲人。

[盲人领头]

“研读法”阅读

1.本文主要写了谁,写了关于他的一件什么事?

突然停电,地铁停运,人们被困在地铁里。后来,在一位盲人的带领下,人们手牵着手走出了地铁。

2.概括每个段落的大意,串起本文行文线索。

地铁启动→乱作一团→司机解释→各种埋怨→一对母女→心脏病人→传递药瓶→不慎落地→打算出去→手牵手走→有条不紊→盲人领头

3.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各自有什么表现?

地铁司机认真负责,解释这是意外,积极联系调度中心解决问题。

众人埋怨、谩骂、乱作一团,试图用手机与外界联系,结果通信中断。又一轮埋怨。

女孩天真、单纯,以为天黑,乖乖听妈妈唱起摇篮曲。人们暂时安静。

心脏病人犯病,打破可贵的安静,需要急救药,人们开始翻找。

盲人勇敢、果断,提议手牵手走,黑暗中被绊倒,爬起来,不作声,继续走。

4.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故事情节以时间顺序向前推进,配合人物语言、动作等场面和细节描写,把人们当时的慌乱、恐惧、安静、有序等场面表现得生动又形象。

5.试分析,通过事件的讲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本文题目为《灾难突然降临的时候》,事件起源于一次突然的停电,人们被困在地铁里。作者想要表达的是,灾难来临的时候,一定要冷静、镇定、沉着,还要团队协作,切不可埋怨、蛮干,只要齐心协力、沉着应对,就可以战胜困难。

实战演习

1.读下面的句子,句子中的“装满”一词用得好不好?可以用哪个词语替换?

这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每天熙熙攘攘。八点三十分,装满乘客的地铁缓缓启动,向下一个站点驶去。

句子中的“装满”一词用得不好。因为“装满”一词,把乘客说得像货物一样。而“载满”一词,才有装载、搭乘、运输的含义。所以,换成“载满”更合适。

2.读下面的句子,句子中的“可贵”一词用得好不好?可不可以用“珍贵”或“宝贵”替换?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一个焦急的声音打破了可贵的安静:“我心脏病犯了,没带药,谁有急救药……”

句子中的“可贵”一词用得好。因为它能生动形象地写出人们刚刚从慌乱中冷静下来的状态,也表明作者对这一状态的肯定。而用“珍贵”“宝贵”都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所以不能用其他词语替换。

3.下面句子中的“急急忙忙”一词,可不可以用“窸窸窣窣”替换,为什么?

旁边的人就问:“谁有药?”人们开始纷纷问着,一个接一个往下传。终于有人说:“我有。”接下来就听到急急忙忙的翻找声。

不可以。因为“急急忙忙”能生动形象地表现当时情况的危急,也能表现人们替病人担心、着急的状态。而“窸窸窣窣”只是一个拟声词,既没有具体意思,也不能表现当时情况的紧急和人们心情的紧张。所以不能替换。

4.下面句子中的“有条不紊”一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黑暗中,那带头的人不时被绊倒,但他爬起来再走,不知摔了多少跤。后边的人有条不紊地跟着,没人说话,只有脚步声。

不能去掉。因为“有条不紊”能生动形象地表现经历灾难之后,人们意识到团队协作、听从指挥的重要性,而去掉“有条不紊”就没有了这样的表达效果,所以不能去掉。

5.下面句子中的“认真”一词用得好不好,如果不好,可以用什么词语替换?

终于有人说找到了,把药瓶又传下去。有过落地的教训,接药瓶的手就格外认真。药瓶很快就传到病人手里。

句子中的“认真”一词用得不好。因为“认真”表现不出人们做事的小心、谨慎,换成“谨慎”则更能表现人们对药瓶失而复得之后的珍惜,所以换成“谨慎”更恰当,更符合语境。

请你打开练习册,自己读《为科学而献身》,并完成后面的练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