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提醒
付成勇奇道:“难道我说的不对?”
“这种奇案在这个时代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只是你这种充满正义的口吻不太正常。”外务部干员另有深意道。
付成勇的话当然也对,但外务部干员并不想追究这件奇案本身的对错。
用一句电视剧里的话套用,这大明自有国情在此,皇帝身边出个把妖人算得了什么大事。
成化年有妖人王臣,弘治年一样有宦官李广利用符咒和祭祀糊弄皇帝。
一路途经运河南北,看到了大明的吏治败坏,看到了流民的食不果腹,体验了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
可以想象,当其他穿越众听此情形,一定会愤愤不平。然后各个自命天神下凡,要求救百姓于水火。
瞅见付成勇的义愤填膺,外务部干员觉得自己要抓住这个机会,把这件事说破,利用付成勇记者的宣传途径,给大伙提个醒。
理清思路,外务部干员放下酒杯,决定先从人口谈起:“《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十四年,全国户数约为1065万,口数约为5987万。到成化十五年,口数约为7180万,达到峰值。
此后,土地加速兼并,失地百姓变为隐户,国家人口不增反减。上千万的人口都去哪了,难道会凭空消失,还不是成了官员乡绅的仆从,成了没有纳税资格的佃户奴隶。”
付成勇见外务部干员岔开话题,以为他又要说教,于是洗耳恭听。
外务部干员接着道:“大明百姓除了故土难离的传统,还有与官员乡绅强力的人身依附关系无法被打破,这是个很大的阻力。目前,穿越众心态上过于乐观,认为有旧港的成功经验,在大明打着分土地减免税赋的旗帜,就能拉走人口,这种想法太过天真。”
付成勇道:“只要中枢能够考量,其他人并不能影响进程。”
外务部干员点名要点道:“我知道很多人对大明百姓抱有同文同宗的感情,因此希望采取怀柔政策,但是想取得良好的结果,必定要采用一些阴暗手段。到时候,就怕一些人过于圣母,进而影响到中枢的决策。”
“你是希望我回宋洲后,利用宣传手段做舆论引导。”话说到此,付成勇也是个聪明人。
“想要打破大明的这种人身依附关系,无非使用暴力手段。最简单的人口转移就是人口买卖。你现在觉得这件奇案荒唐,也许有一天,由我们引起的案件会更加荒唐。”外务部干员直白的说道。
话讲到此,接下去,这酒便喝得没滋没味。
付成勇回到自己的房间,呆呆地躺在床榻上思考。回想起刚刚外务部干员的一番话,再结合自己一路的所见所闻,出于记者的素养,他并不想太多荒唐的事发生,却也找不出解决困境的办法。
就在付成勇纠结时,房门外有人道:“大人热水已经烧好。”
付成勇坐起身,整了整衣衫,随后打开房门。
随行夫役中一少年抬着热水桶进屋,放好水桶后,少年并未离开,只是在一旁躬身等候吩咐。
由于护送的士兵太多,整个驿站忙得不可开交,强制征夫役的团营百姓终于被解开绳索,暂时充当了驿站里的仆役。
付成勇洗了把脸,瞧见少年傻愣愣站立一旁,直望着桌上的糕点咽口水。
“你是哪里人,为何会被抓来做夫役?”付成勇坐下问道。
番邦人的汉话口音古怪,好在还能听懂,瞥见其官老爷做派,少年哆嗦地答道:“回禀老爷,小子是通州人,家里属京师武备军籍,今年开春来,父亲被拉去通州仓服工役,两个哥哥也被征去修筑卢沟堤岸,因家中无钱孝敬官爷,于是小子也被拉来当了夫役。”
听少年说话思路清晰,应是个开窍之人,付成勇道:“问你两个问题,若能如实回答,这盘糕点就赏你了。”
“请老爷提问?”少年恭顺道。
付成勇问:“若是海外有一国,去了就可以分田分房,而且官府赋税极低,让你去你愿意去吗?”
少年摇头道:“不愿意,小子爹娘都在通州,祖祖辈辈都在通州生活,家里再穷,给地主老爷做个佃户也能有口饭吃,为何要去海外。”
“如果让你全家一同去,到了那里就能当上地主,你愿不愿意?”付成勇抛出更诱人的条件。
少年依旧摇头道:“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若是有,官老爷们早就抢着去了。”
“这糕点你可以拿走了。”付成勇灰心道。
“谢老爷赏!”少年欢喜地道谢后,兜起糕点,端着水桶离去。
人皆有一种惯性,若非面临绝境,很难有破釜沉舟的勇气。面对真实情况,付成勇无心反驳,他知道要想摆脱热脸贴冷屁股的窘境,只能采取如外务部干员所说的拐卖、诱骗、掳掠等阴暗手段,或许等到第一批人‘衣锦还乡’时,才能与大明百姓建立信任,从而打破这种困局。
~~
初秋的泉州,秋高气爽,崇武城内千户所公署却是气氛诡异。
三月时,崇武千户所出动数艘战船,本想做一笔大买卖,结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正千户害怕担责,于是向上级谎报战船在外巡视时遇到了风浪,船只受损,官兵落水不知去向。卫所得知情况,派人来查,千户官没少花银子打点,才将此事遮掩下去。
事后,他想过报复,但那艘大船一直没有出现,府城里的益兴记背景深厚,他招惹不起,此事只能忍气吞声。
不想九月初,一艘商船将十来个消失半年之久的卫所官兵送了回来,这下让千户官一时不知所措。
在问清详情后,千户官得知这群走私海商来历不凡,他瞬间熄了找对方晦气的想法。与这群失而复归的官兵合计,众人共同编造了一个海上落难,奇迹求生,忠国而归的悲壮故事。
有人问及,官兵们全是这般回答,‘十一忠士’的名声渐渐传开,最后连他们自己也都信了。
接到卫所奏报,兵部下发嘉奖,此事迅速成了泉州府里的一则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