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花自飘零水自流9
穆瑛听说这事时,府里已经派人去请石柔回来,说是来参加订亲宴。她心下着急,知道派人去追已经来不及了,一整天忐忑不安,就怕石柔没在水月庵的事暴露了。
这事如今府里知晓的也就她和巧蕊,还有那日送她们去水月观的车夫。
这车夫是穆家的人,当初护送她们姐弟从幽州到京城,之后一直呆在石府,只听穆瑛调用,很有些功夫在手上。穆太守怕女儿在京城受苦又不肯说,才特意派了得用的人跟着她。
除了这位车夫,穆瑛身边还有两个能干的婆子,一个让她派到弟弟身边了。两人平时在院中皆不显山露水,旁人还只当她们是粗使婆子,就连她弟弟身边的李嬷嬷都有些看轻她们。
李嬷嬷以前是石娥的陪嫁丫头,在幽州嫁过一回人,后来她男人办差时亡故,她又回到石娥身边当差成了穆英建屋里的管事嬷嬷。穆瑛并不是太喜欢这位时常把京城挂嘴上的李嬷嬷,加上穆英建先前总是生病,她不由得疑心是李嬷嬷照顾得不够尽心。
来了京城后,老夫人和二夫人见姐弟俩身边的下人不多,又指了几个得用的过来,连穆英建屋里也多了两个嬷嬷,其中一个还略通医术,直接把李嬷嬷比了下去。
先前穆瑛想让穆英建去水月观小住,可她若是送信到石府,府里定会让这三位嬷嬷中的一个陪着穆英建过来。不管来的是哪一个,都会发现石柔当了女冠。
可她防得了一时,却防不了一世。眼看石柔的事要被发现了,她寝食难安,又不敢主动说破。让她意外的是,接人的仆妇从水月庵回来带来了石柔得了会传人的病症卧床不起的消息,怕是要等年后才能好。
“小姐怎么会病了,要不要请大夫去瞧瞧?”丹萍听完婆子的话一脸担忧,像是快要哭出来了。
“庵里的师太已经瞧过了,说是多养养就好了。不过也问府里要不要把人送回来安置到清静的庄子里,在庵里只有一个下人照顾,怕这病情好的越发慢了。”那仆妇答道。
老夫人略一深思,说:“既然都吃着药了,就别折腾了,再派人送些药材过去。水云庵的师太医术不错,不少夫人都会寻她诊治,既然她说多养养就好了便听她的。”
丹萍原想让石柔回来给她安排一个比自己还差的婚事,这时一听石柔病了,她不由打消了原来的念头。沉下心想想,其实并不用她多做什么,由石柔在水云庵病痛缠身也够了。日后等她成亲生儿育女,她再带着孩子去看石柔,就当是全了主仆情份,就不知石柔那时还在不在。
穆瑛不知丹萍的谋算,听到石柔生病的消息,不由跟巧蕊疑惑地交换了一下眼神。
“是不是表小姐已经让人去水云庵疏通过了?”巧蕊小声问。
“或许吧。”
穆瑛应道,心下却想着另一个人更有可能帮石柔去疏通,也只有他的身份能在水云庵说得上话。想想那位凑巧在水云庵出现的石小姐,穆瑛感觉窥见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
一时她心情激荡了起来,恨不得马上去水月观跟石柔深入聊一聊。但她才刚从外面回来,石柔现在又得了会传人的病,她根本找不到出去小住的借口。哪怕她现在是在幽州,一个姑娘家也不好总想在外面住。
罢了,只能等明年再说,穆瑛有些遗憾地想。
寒日漫漫,哪怕有节气之别,但一结了冰便算是冬日,只有到了冰雪消融时才算是春。
冬日地里没什么活计,许多人家都在家里猫冬,也有人去县里想找些活干。但武阴县不大,能找到的活也就不多,若没有县里相熟的人介绍,村民也找不着活干。
这当然是往年的情形,今年县里多了许多卖豆腐的,许多人早早挑了豆腐结伴从县里出发去武阳县叫卖,也有武阳县过来进货的。
说起来,武阳县也不是没有人做豆腐,水云庵的尼僧就会做。豆腐方子是庄王从素石道人那儿所得献与圣上,后又送去各处僧寺观宇,说是为他死而复生积福。
庄王赈灾遇险失踪又突然回京的事传出了许多版本,其中有一版是说他掉下悬崖后被仙人所救,与仙人饮宴喝到了琼浆玉液,席间还吃到了豆腐。庄王发觉豆腐美味,问了做法,得仙人赠了方子。等他酒醉后,人已经到了京城。
这个版本也是流传最广的版本,就连武阴县也有不少人说起,哪怕这些人之前就吃过豆腐。
也没有人细细追究其中的时间差,就像他们认定了庄王是个有王者威仪的美大叔,绝想不到他还是不到二十性情反复的青年。
因他的名声,许多庙宇道观得了豆腐方子也没想过用来赚钱,尤其是水云庵这样的皇家庵宇,不喜沾那铜臭,也不愿庵里常有客商出入,只磨些豆腐自己吃。庵里有不少厨艺好的,还想出了许多菜式,贵人来了也能尝尝。
那些的吃法,普通百姓学不起来,他们吃的最多的还是酸菜煮豆腐。后来也不知是谁发现了豆腐冻过后又变了样,极能吸汤汁,加在肉汤里十分美味,又想出了许多吃法。
也是有了冻豆腐,来武阴县的人更多了。嫩豆腐运送不便,冻豆腐却不怕路上受损。大冬天的在外面走,豆腐一直冻着,放上好些日子都不会坏。
那么些人要买豆腐,光石柔一个人肯定是磨不过来的。早在后山要修小院的时候,她就把磨豆腐的活停了,跟郭货郎说是观里事多忙不过来要歇几日。
几日之后,她这小破观也收到了曹尔绅让田义送来的豆腐方子,还有一个盒子,里面装满了金子和珍珠,说是买方子的谢礼。
她也没有推拒,收下了后,越发没有早起磨豆腐的心思。
这么努力做什么,她就是什么也不做也够花销到老了。
她是这样想,郭货郎却还想做这营生。石柔想了想,就寻了同样有兴趣的赵大娘,在她家边上搭了个豆腐作坊。磨盘和驴等都是石柔置办的,因赵大娘家离村里水井远,她还出钱打了一口井,请了与赵大娘相熟的徐家人帮忙做豆腐。
村子里冬日想找到固定的活干不容易,在家做豆腐还不用离开村子,很多人都羡慕徐家有这样的机缘。
因着这个豆腐坊,赵大娘如今在村里也算是个人物。许多人也知道这豆腐坊是水月观的,但石柔不管事,置办好东西后就把这一摊子事交给了赵大娘。每天做多少豆腐、招几个人、进货怎么办……这些还是郭货郎帮着定的。
郭货郎也不是白白帮忙,每日做出来的豆腐除了村民买些零碎的残次品,剩下的都只供给郭货郎,别人想买也找他。
郭货郎卖过一阵子豆腐,知道怎么定价。水月观也没有借庄王的故事涨价,他转手卖出去也没有提价甚至还降了些许。他现在算是总经销商,经手的豆腐可不是一块两块,自然得用批发价卖给别人。价格看着低没什么赚头,但积少成多,总得算下来他一个月赚的银钱比他以前一年赚的都多。
他也知不少寺院都得了豆腐方子,怕这生意不长久,趁现在买的人多就想多卖些。而且他的定价也不高,就是以后有其他豆腐作坊,旁人也不会轻易弃了他去别人那儿买。至少在这武阴县,他算是站稳脚跟了。
赵大娘也怕以后又出来其他豆腐作坊抢生意,恨不得一天不停地做豆腐,趁现在多做些生意。她是拿分成的,多做一方豆腐她就多些收入。
就是拿固定工钱的徐家人,也愿意多做活。石柔的月钱给的丰厚,他们要是不好好干,村里多的是想干的。
但是这营生显然比他们想的长久,过了新年,豆腐坊的生意依旧红火,一直到了春种的时候才停下来。
不管生意多好,村民也没忘记田地才是他们的根本,地里的活计他们可不敢拉下。
冷清了许多日的水月观也跟着热闹起来,许多妇人来祈求一年能有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