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亡国之兆
江村归日暮,桑柘半成墟。
唯有蓬蒿色,青青满故庐。
日暮还家,往昔热闹的城镇已经变为废墟,唯有几株桑树残存。
此时正值暮春时节,本该万物葱茏,但家宅已十室九空,村无犬吠。
人们都避乱远遁,只有满地蓬蒿,摇曳在风中,侵袭到了庭院房屋之中。
明末后期,外有鞑靼倭寇,内有昏君贪官,且又岁岁天灾人祸,百姓们早已苦不堪言。
以往,天启元年,新皇登基,飞蝗漫野,寸草不留……
而今,崇祯元年,新皇登基,赤地千里,饿殍遍野……
在如此明显的亡国征兆下,大明朝堂之上依旧党同伐异,朝堂之下依旧贪墨横行、苛捐杂税。
村无吠犬,尚敲催征之门;
树有啼鹃,尽洒鞭扑之血。
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
白骨青磷,夜夜似闻鬼哭。
大明君臣该死!!!
大明江山该亡!!!
……
在龟裂荒芜的乡野间,一群饥民正漫无目地的游荡,或是干脆寻个干净的地方闭目等死。
他们死气沉沉犹如行尸走肉,茫然向前蹒跚而行。
禾苗早已枯败,野草亦不得活,树皮更被扒个干净,想吃土块还得辛苦寻水下咽。
路,究竟在何方?
……
“哒哒,哒哒哒……”
一阵马蹄声传来,由远及近,骑马之人俱都身带简易兵甲。
“老大,俺们来这里干啥?”一个骑着高头大马的络腮胡猛男打着哈欠,朝前面的光头青年问道。
“是滴,是滴,俺老早也想问了,这里太穷了,就像老大您光头那样,寸草……哎呦……”
“咋说话的嘞?熊二,我看你就是活的不耐烦了,敢编排老大?”
络腮胡猛男提马冲到熊二面前,直接给他后脑勺一巴掌。
牛高马大且身强力壮的熊二顿时低头认怂,默默无语……
若再反抗顶嘴,一顿拳打脚踢还算是轻的。
光头青年没啥反应,仍是晃晃悠悠的骑在马上,依旧我行我素。
走了一段距离,人越来越多。
一群饥民见他们只有三人,觊觎他们座下的骏马,正虎视眈眈围了过来。
突然,熊二拔出一把虎头刀,凶神恶煞的吼道:“直娘贼,找死呢?滚,快滚!”
围过来的人却越来越多,这些皮包瘦骨的饥民很久没品尝过食物了,真饿起来连人都吃,何况只是杀人抢马。
见情况不对,熊大也把挂在马背上的斧头提了起来,蓄势待发。
光头青年停了下来。
在离他不到20米处,炊烟袅袅,四五个男子围着一张大锅边上正大快朵颐着……
不用猜,也知道他们在干啥,又不是第一次遇上了。
这一路走来,各种丧心病狂、恶心至极的悲情惨剧见多了,光头青年早已是练就了铁石心肠。
愣了一会儿后,光头青年催着马继续向前行,那些围着的饥民根本无力阻栏。
有想强行靠过来的,都被他用马鞭狠狠地抽开了……
来到大铁锅前,光头青年起身下马,走到这几个男子面前,轻声问道。
“饱食否?”
这几个男子早已经站了起来,抄起了身边的家伙,却没作声,但眼神中却是闪过一丝狠历的凶光。
“吾再问汝等,香否?”
除了火苗“滋滋滋”的声音,现场一片死寂。
“唉……造孽啊!”
好一会儿后,光头青年叹息一声,转身骑马便走。
还没走远,他突然抬手一挥,寒声说道。
“一个不留!”
后面两匹蓄势待发的骏马立刻冲向那几个男子。
刹那间,一阵哀嚎,人头滚滚,鲜血喷涌……
光头青年没有回头,直接提马来到一处最高地。
等到周围没声音后,光头青年手握马鞭指着这群人,怒目圆睁痛声骂道。
“汝等可笑、无知,敢对手无寸铁儿童妇孺下手,敢觊觎吾等金戈铁马,却为何任鼠辈们为非作歹?”
周围鸦雀无声……
“汝等愚蠢、懦弱,终身茹苦一辈子,遇奸商恶霸畏之如虎,遇贪官污吏瑟瑟发抖,临到死,却为何穷极龌龊之能事?”
“汝等良心乎?”
骂完,他提马转身就走。
熊大、熊二赶紧驱马跟上。
“唉……”
光头青年心中满腔怒火,却无处发泄,唯有唉声叹气。
“这大好河山,何摧残至此?”
“这亿万百姓,何颠破流离?”
“这昏官乱令,必烽烟四起。”
“这煌煌大明,犹死不自知。”
“唉,是真没救了……”
光头青年的声音由远及近。
见他们走远后,饥民们面面相觑,庆幸保住了一条小命,而更多饥民则蹲在地上放声痛哭……
……
夕阳西下,已是傍晚时分。
天穹之上,群星璀璨。
三人三骑,一路向西。
“老大,俺们要去哪?”
“老大,俺饿了。”
光头青年停下,揉了一下发酸的肩膀,再次叹息一声。
“唉……当年我怎么就收了你们这两个蠢蛋?”
“这是回家的路!”
熊氏兄弟相互看了一眼,满脸的疑惑。
“老大,您别骗俺了,走的时候不是走这条路啊!”
“是啊,老大,您是不是记错了,俺也记得还要过一条大河呢?”
光头青年无奈叹了口气,不想解释,继续提马向前走。
那一条河,他也记得,是自西向东的黄河。
一路上,他们是一直坐船向东漂而已,又没去河对面,回家路上自然可以不用过河。
在外面漂泊了大半年,该看的也看了,也该是回家了。
在家中,除了父亲外,还有许多叔伯们,都在翘首以盼,等着他归来。
“老大,俺们回家该干啥呢?”熊大一脸迷茫的问道。
“是滴,回家还种田不?”熊二脸上挂着一丝期待。
“熊二,能有点出息不?”
“男子汉大丈夫,就该四处行走,行侠仗义,打抱不平。”熊大义正言辞的训斥道。
“熊大,俺饿了,有吃的不?”
一听这话,熊大顿时哑口无言,挺直的腰板也垮了下来。
他也好饿啊……
光头青年继续策马飞驰……
一阵豪迈声音从前面传来……
“快了,快到家了。”
“回家后,咱们不种田了,咱们要厉兵秣马,征战四方!”
之所以敢嚣张吼出这豪言壮语,那也因为他有资格、有资本口出狂言。
兵械器甲、军饷粮草、日常训练、论功打赏等等,哪样不需要足够的底蕴支撑?
穷文富武可不只是说说而已。
明太祖他老人家敢拉起一批人马跟蒙古人干架,也得多亏了他家老泰山财力雄厚、人脉广泛。
至于说,裹挟一批面黄肌瘦、死气沉沉的流民,靠流量打天下,那简直就是有辱人格和智商。
光头青年不屑于如此做,太低级,太恶心人了。
光头青年姓姜,名大邺,贯籍属湖广承宣布政使司襄阳府谷城县。
姜家自洪武年始,就已是襄阳府名门望族,曾出过三位进士,八位举人,秀才无数。
两百年来,虽有跌宕起伏,但终究屹立于襄阳府豪门望族之列。
姜家多年来的开支散叶、苦心经营,使其在襄阳府内家藏万贯、富甲一方。
在湖广行省,姜家也因其祖上交游广阔,行事阔绰,与各地方豪强相互联姻,直到如今多方都有着盘根错节的关系……
姜家在湖广行省一带拥有田产七十多万亩,山地五十万公顷,粮油、杂货店铺无数,名副其实的首富家族。(后面会有具体介绍)
如此一来,就仅靠姜家,团练一支千、八百的精英队伍那绝对是没有任何丁点问题……
……
一路风餐露宿,归心似箭。
经过几天的艰苦跋涉,三人终于回到了家乡。
此时,却已是深夜。
“老爷,老爷,少爷……他……他回来了!”
管家火急火燎的边跑边大声呼叫,差点一个趔趄摔倒在地上……
等姜大邺三人回到姜家大院时,这里已经灯火通明,管家和家丁们已站在门口候着了。
“少爷,您终于回来了,可想死俺们了……呜呜呜……”
见到了衣衫褴褛、风尘仆仆的姜大邺,管家既激动兴奋,又心痛无比。
此时的姜大邺已经是精疲力竭,不想多说废话。
见家丁们把他三人的座骑牵走后,便低声朝管家问道。
“牛叔,吾爹娘,安否?”
“好,没事,就是一直记挂着少爷您,都在正厅等着您呢!”
“老爷和夫人,在这些日子是茶饭不思、辗转反侧,对您可是朝思暮想啊!”
听到这,姜大邺眼角顿时有点模糊,心中竟有些惴惴不安。
“好,知道了,尔安排人准备些饭食和热汤,吾去见见父母。”
吩咐完后,他就重新打起精神,快步朝前面的厅房走去。
此时此刻。
在客厅中,已经有三人坐在堂厅的椅位上焦急等待着。
远远看见快步走来的姜大邺,三人都不由自主的站了起来。
“爹、娘、叔,不孝孩儿今日回来了。”姜大邺跪在三人面前,重重的在地面上磕了三个响头。
“嗯,回来好,回来就好啊!”
说话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半大老头子,三缕胡子花白的,两眼炯炯有神,脸色红润得很。
半年没见儿子,心中堵得慌,之前本打算说教一通,而今却抛之脑后,只有重逢后的喜悦。
站在老爹旁边的是一个年近四十的贵妇人,正直愣愣地看着姜大邺。
她满脸的泪花,眼睛里面却满是惊喜。
“娘,孩儿不孝,您受苦了!”
贵妇人一听,一下子扑到他的身上,抱着他大哭了起来。
一边哭一边喊到:“邺儿,你终于肯回来了,你可知道,你差点儿把娘给吓死了,呜呜呜……”
“邺儿,你又瘦了……”
“娘待会儿给你弄饭食……”
……
跟家里人一阵寒暄后,姜大邺才来到偏房与熊氏兄弟大快朵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