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亚洲保险业发展报告(《21世纪经济报道》深度观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3 前景展望

中国内地保险市场发展迅速,保费收入规模已居世界第二。截至目前,中国内地已有3亿人购买长期人身险保单,被保险人接近6亿人,商业人身保险覆盖面达到42.7%,风险保障总额超过1000万亿元。但是,这一排名更多的是中国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反映,不意味着中国内地保险业已进入了较高的发展阶段。2020年,中国内地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分别为4.5%和455美元,人均持有人身险保单数不足1件,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保险市场的水平,也大幅低于全球保险业的平均水平。与此同时,随着居民金融素养、投保意愿、投保能力的提升,保险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势头还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即使按当前全球平均保险密度计算,中国内地保险市场仍还有3.5万亿元的增长空间。准确把握宏观环境和业务模式变化,根据自身特征尽快完成业务模式转型和保险产品重构,是对中国内地保险机构抓住发展机遇的关键所在。

对于寿险业务,首先要重点关注养老发展。随着人口老龄化压力不断加大,养老必然会成为中国社会未来关注的重点。中国政府制定的“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在此背景下,着手布局养老产业对保险机构拓展业务至关重要。在这方面,泰康人寿走在行业的前面。其次,要特别关注科技转型。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明确了金融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对于保险机构来说,如何适应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保险科技进步,实现承保、理赔和服务各个环节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是能否赢得未来市场竞争的关键。在这方面,平安人寿无疑是保险业界的一大标杆。最后,要高度重视精英营销趋势。当前,中国内地保险普及率低、居民对保险接受认可度不高,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保险营销方式有待改进,因此未来保险公司在做好产品的同时,也要逐步提升保险营销人员的能力。2021年1月1日起,《保险代理人监管规定》正式生效,引入了“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概念,更是凸出了保险营销的重要性。很大程度上,保险机构之间的竞争就是保险营销团队之间的竞争。在该方面,值得关注参考的保险公司当属友邦人寿。友邦是最早进入中国内地的外资保险公司,并引入了寿险代理人制度。从友邦销售量最大的5个产品可以看出,其主打产品基本靠个代团队销售,相对银保和经纪代理等中介渠道,稳定性更高的同时,成本也相对更低。因此,友邦的新业务价值表现一直突出,是其盈利能力突出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即使在2020年疫情影响之下,其依旧实现了个代团队的壮大,有效代理人数量增长53%,代理人渠道的新业务价值增长37%。

在非寿险业务上,首先要特别关注非车业务发展。自2020年9月实施车险综合改革以来,车险保费以每月20%速度下滑,全年车险保费仅增长0.69%,占财产险总保费比例下降至60.7%,而车险业务赔付率上升14个百分点至71%。面对车险业务下滑,财险公司需要及时发力非车险板块,加大健康险、责任险及农险等业务拓展力度。2021年9月,中国银保监会印发《关于推动财产保险专业化、精细化、集约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3年非车险业务比重较2020年底提升10个百分点以上。其次,要重视金融科技的投入和应用。2020年5月21日,中国银保监会印发《关于推进财产保险业务线上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2年,车险、农险、意外险、短期健康险、家财险等业务领域线上化率达到80%以上,其他领域线上化水平显著提高。目前,可供客户网上购买的财产险险种很少,渗透率很低。要解决当前非寿险的亏损问题,就需要改变财险公司的粗放经营模式,转变经营理念,加快保险业务数字化转型,推动行业由注重规模和增速的外延式増长,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内涵式増长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