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到职校
朱兆良的启蒙教育是由哥哥朱利朝在家里利用小黑板完成的。朱兆良深有感触地说道:“也不知他从哪里搞来一块小黑板,每天教我们一些算术什么的,学不会还不行。哥哥上初中后,回家还教我们学习英语。”[1]
1938年9月,朱兆良入明德小学。
明德小学源于德国天主教传教士白明德于1900年创建的德华学校,位于斯泰尔修会圣言会馆的东边(德县路14号)。是青岛开埠初期教会开办最早的正规学校。明德学校最初只是一所男童小学,初创时设有三个班。朱兆良入学时,学校已有教员七人,学生一百五十九人。校长是翁格满,学校开设国语、算术、公民、历史、地理、自然、图画、音乐、体育、劳作、团体训练十一门功课。[2]由于教学质量较好,学校周围的居民都乐意把孩子送到该校接受教育。
日本侵占青岛后施行奴化教育,所有的学生都被迫学习日语。朱兆良说:“学生在情感上都不愿意学习日语,甚至嘲笑日语成绩好的同学,称其为‘小汉奸’。”[3]
由于学校师生的抵抗,明德小学停办,朱兆良转入离家较远的三江小学。
三江小学是由三江会馆设立的。三江会馆成立于1907年,为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商人共建,馆址位于四方路;后来江西省加入,亦称苏浙皖赣会馆。
一年后,明德小学复课,朱兆良从三江小学转回明德小学。1945年7月,朱兆良从明德小学毕业。
1945年9月,朱兆良入礼贤中学读初中。
时至今日,礼贤中学已经为国家培养了八位院士,分别是王大珩(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陈秉聪(吉林工业大学)、戚颖敏(煤科总院抚顺分院通风所)、朱兆良(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曲钦岳(南京大学)、高从堦(浙江工业大学海洋学院)、谢立信(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解思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4]因此,礼贤中学(后更名为青岛市第九中学)也被称为院士的摇篮。
礼贤中学由德国传教士卫礼贤创办于1900年。
到1946年,礼贤中学已经是有四十五年历史的名校了,当时的校长是刘铨法。刘校长管理有方,治学严谨,礼贤中学的学生成绩优良,1946年全市中等学校会考,礼贤中学排名全市第一。礼贤中学优良的学风和高素质的老师对朱兆良的成长至关重要。
当时青岛正处于第二次国民政府时期,从外界大环境来说并不太平。朱兆良在战争年代完成自己的学业。这一时期的礼贤师生,积极投身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饥饿、反内战”的爱国民主运动,也竭力维护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因为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礼贤中学经费困难,难以为继,青岛政界的头面人物遂酝酿将其收归国有。学校董事会闻讯后即发表声明,称校方无意将卫礼贤博士创办的、已历时四十五载的礼贤中学出让,并向瑞士同善教会争取到了拨款,风波因此得以平息。
图1-1 初中二年级第一学期成绩记载表(原件藏于青岛第九中学,慕亚芹拍摄)
礼贤中学师资力量雄厚,办学理念先进,它的尊孔文社藏书楼也是非常出名的。
尊孔文社藏书楼是中国建立最早的现代图书馆之一,馆址在今上海路、城阳路口青岛九中院内,至今仍存。名为“楼”,实际是较高的单层建筑;虽称“尊孔”,建筑却是欧洲风格。尊孔文社藏书楼中外文图书兼备,古今并蓄,既有中国的经、史、子、集,也有外国的现代科学技术著作。劳乃宣曾在他的《青岛尊孔文社藏书楼记》一文中写道:“德国卫君礼贤,以西人而读吾圣人之书,明吾圣人之道者也。时居青岛……与中国寓岛诸同仁结尊孔文社以讲求是人之道,议建藏书楼以藏经籍,同人乐赞其成。”藏书楼的匾额,由当时客寓青岛的恭亲王溥伟题写。[5]
朱兆良在礼贤中学,完成了初一和初二学业。这期间他动手做物理、化学试验,系统学习英语,培养了自己动手能力,同时也打下坚实的英语基础。学校开设的课程有英语、算术、化学、历史、地理等,朱兆良成绩优良的科目有英语、算术和化学。在这一时期他逐渐感觉自己对理科的偏好,对一些死记硬背的东西则相对弱一些。
1947年暑假中的一天,朱兆良行走在青岛大街上,突然看到一则有关如何制造日用化学品的培训广告,主要是教学员学习制造肥皂、雪花膏之类的日用品。广告的内容让朱兆良感觉它和自己学一门技术的想法相吻合,因此就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6]通过培训班学习,他拿到结业证书,并于同年9月考入私立青岛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化工科。
朱兆良学习化工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社会上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生活经历也让他品尝了国家落后就要挨打的滋味。这也与他的家庭环境有关系,朱兆良的父亲是一名手艺人,靠着自己的缝纫技术养活一家人。
图1-2 青岛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毕业照(后排左五朱兆良。朱兆良提供)
青岛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是一所私立学校,有化工科、纺织科、机械科等。该学校重视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对文化知识也毫不放松。所用的教材有中华书局出版的高中英语读本,正中书局出版的高级中学三角学、高中平面几何学、物理学,中国科学仪器公司出版的最新实用化学,正中书局出版的高级中学公民、世界书局的高中新国文等。[7]课程的设置一方面加强了学生的文化知识,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实践提供了理论保障。加上朱兆良在礼贤中学接受的扎实基础教育,所以他在这里一切都是顺心顺意。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在这里只学习一年就离开了。
图1-3 山东大学农学院1949年入学名单(原件藏于山东大学,慕亚芹拍摄)
1948年夏,朱兆良陪哥哥到上海参加高考,在哥哥参加考试期间,他参加了江苏松江高级化学工业职业学校的入学考试,并被录取到造纸科。后来由于哥哥考上山东大学医学院而回青岛,家里人不放心让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独自一人在外上学,所以又让他返回青岛。[8]朱兆良回到青岛后,继续在原来的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化工科学习。1949年,朱兆良在哥哥的引导下参加国立山东大学招生考试,最终被录取到山东大学农学院的农艺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