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大枣治百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中医学对大枣的认识

◇大枣干品

如果你找中医师看病,一般情况下,医师都会嘱咐你在中药里再加上几枚大枣,稍有中医常识的人都知道枣是“药引”。你可别小看了这几枚大枣,如果没有它,你的中药可能就会疗效欠佳。

关于大枣入药,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传说秦始皇外出游猎,在回京都途中,在一棵枣树下休息,这时御医端上了一碗“人参鹿茸大补汤”,秦始皇喝了一小口,感觉又苦又涩,不由心中火气上窜,举起药碗就要向御医头上泼去。这时,一阵秋风吹过,从树上掉下了一颗大枣,不偏不倚正好掉在了药碗中。秦始皇见状一愣,心想,枣自天降,此乃天意。于是,他转怒为喜,开始用药。这时,他明显感觉药汤的味道大变,喝完药后,觉得一股暖流在胸中涌动,大有开始返老还童之感。御医看在眼里,记在了心中。自此开始,每用补药,必定加枣。此方也很快在社会上流传开来。

大枣药用始载于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典籍《神农本草经》,书中将大枣列为“上品”,称其有“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和百药”等功效。

◇唐代名医孙思邈

汉代“医圣”张仲景在其所著《伤寒论》中,列有113个药方,其中有65个药方用上了大枣。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活到101岁(公元581—682年),后人称他为“孙真人”“药王”。他能够长寿,除了他对养生延寿有特殊的理论和方法外,据说他经常服食大枣,孙思邈认为大枣“久服轻身,长年不饥,似神仙”。《贾氏说林》记载:“昔有人得安期大枣,在大海之南煮,三日始熟,香闻十里,死者生,病者起。”

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谓治病和药,枣为脾经血分药。”《本草纲目》记载“枣能除烦闷,疗心下悬”。说明枣有养血安神作用。李时珍还讲述了这样两则故事:

有一位妇女患脏躁证,每日悲泣不止,家里人求神拜佛,无济于事。于是,请来宋代名医许叔微,许诊视后拟大枣汤治疗,病人服了几剂药后痊愈了。

还有一则病案引自陈自明的《妇人良方》:当时有一个叫程虎卿的人,他的妻子怀孕四五个月,一到白天就整日里悲伤哭泣,而且哭得非常凄惨,声泪俱下,犹如遇到什么鬼神一般。家人又请医师,又请巫婆,医巫兼治皆无益。一日,程虎卿的友人管伯周到访,程与之谈及家中烦恼之事,管伯周说:“先贤对这种病是有记载的,此病须用大枣汤治疗才能痊愈。”程乃索取其方,如法用之,果然治好了妻子的病。其实,这个药方就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甘麦大枣汤。

现代中药学将大枣归属补气药范畴。味甘、性微温;归脾、胃经。有补脾和胃,益气生津,养血安神,调营卫,解药毒的功效。可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体倦无力,食少便溏,血虚萎黄,消瘦,神志不安,心悸怔忡,营卫不和,或妇女脏躁,精神不安等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