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光明,万事可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概念澄清

《传习录》是什么?

第一,它不属于四书五经。《传习录》是明朝中期的大儒、心学创始人王阳明的语录体(被弟子记录下来整理成册,类似《论语》)著作。它属于儒家哲学著作,但不是儒家正统。儒家正统是《诗》《书》《礼》《易》《春秋》这五经,到了宋朝,在儒学日渐衰微的背景下,朱熹力挽狂澜,重新解释儒家经典,从此,《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就成了儒生的教科书。《传习录》面世的明朝中期,正是程朱理学如日中天的年代,阳明心学是以一种挑战者的姿态登上了历史舞台。从《传习录》面世至今的500年以来,我们的民族在思想领域不断地推陈出新,但阳明心学的传承一直不温不火。如果认真挖掘,我们确实能够发现近现代历史上很多牛人都推崇过心学,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从来不曾成为官学正统。

第二,王阳明心学,不是心经,不是心理学。心学、心经、心理学这几个概念经常被混淆,我今天给大家做一个辨析。心学属于儒家的范畴,儒家是经世济民的学问,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也是心学的最高追求,它不是像《心经》一样让大家枯坐参禅,六根清净。当然,心学的很多修身心法和佛家、道家的是相通的,但它们的最终目标不一样。

所以在接下来的讲述当中,我将会频繁使用“成长”这一词,来代替佛家、道家的“修行”二字,因为这本书是为了让大家学习成长,而不是让大家与世无争,遁入空门。我希望给大家传递一种积极的入世的人生哲学,让我们在这喧嚣的红尘中能够安身立命,进而建功立业,正如阳明先生所愿。

再来说心理学,心理学是来自西方的一种研究人的意识情绪的实验学科。心理学是科学,而心学是哲学。心理学讲究的是实证分析,而心学讲究的是参悟力行。心理学是为了治人之病,心学是为了安己之心。

第三,在我看来,心学是一套心法。事实上,对于刊印《传习录》这件事,阳明先生的内心是拒绝的。他在生前就反对他的门人把他的话记录成文,他说:“如果后人只是拿着我的只言片语在那里咬文嚼字,甚至卖弄攻讦,那永远都掌握不了心学的精髓。”

我们不要把它当成一门言之凿凿的学问,要把它当成一种口口相传的处世心法。我在读《传习录》的时候,经常会有意无意地想象先生在说某一段话时的语气和表情,还有他弟子听到某段话的反应。阳明先生是人,阳明先生的弟子也是人,我们今人有的那些毛病,他那些弟子也都有,所以我们一定要让自己置身其中,才可能读懂。如果你能够用心体悟,书里的只言片语就能打通任督二脉;如果你没有慧根,就是把《传习录》倒背如流也没用。

现在很多人了解了一些皮毛,知道了一些知行合一、心外无物的名词,就到处宣扬,甚至在不知深浅地对先生的理论品头论足。他们将儒释道三家理论说得头头是道,而实际上自己的生活依然是蝇营狗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