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卖炭(下)
所谓帐篷,就是用特制的麻布搭建而成,又在顶部铺一层茅草的没有门的简易屋子。
以往冬天大雪封了山路,城镇周围很少能看到人影。这段时间连着大晴天,来集散地交易的野人也就多了。
吴勇和美丫卸货。
村长看了看帐篷门口挂的牌子,走进了其中一间。
林潇潇跟在村长身后,只看不说长见识。
村长进了帐篷后,找到一位着深衣的官吏,缴纳了一枚布币后拿到一块木牌。
布币是郑国和胡国使用的铲形铜币,也就是交易货币。
木牌上写着一个篆体的“肆”字。
村长让林潇潇“肆”号摊位前等着,他出去找美丫他们。
所谓摊位就是一块木板,木板上刻着数字。
此刻帐篷里人不少,其他摊位是从其他地方赶来交易货物的人员。大家都在各忙各的,林潇潇没有贸然上前打招呼。
林潇潇放下背包,假装手伸到包里,实际从仓库拿出一把扫帚,开始打扫摊位周围的卫生。
村长很快就带着吴勇回来了。
吴勇两个肩膀上各扛着一个竹篓,里面放着村民要捎带过来出售的物品,以及今天的重头戏木炭。
吴勇放下东西后又回去看着板车,换了美丫进帐篷。
林潇潇和美丫把木炭取出来摆在摊位上。
到了开城门的时间,村长叮嘱了他们几句,然后一个人进城了。
收拾好摊位,林潇潇左右张望,发现其他人大多是搬了石头来坐。她趁着没人注意掏出两张马扎,和美丫一起坐着马扎守摊。
他们带来的木炭开价五十布币一篓。有人询价,均都嫌贵摇头走了。
林潇潇对五十布币的购买力还不太了解,但在听到隔壁摊位一布币可买一捆木柴后,怀疑木炭的价格是不是开高了。
五十布币的价格是村长定的,林潇潇不打算越俎代庖改价格,等村长回来提一句就好。
这里货物的交易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用布币,一种是以物易物。
美丫不是第一次来这种集散地卖东西,以前偶尔会跟着父亲兄弟过来卖猎物。
美丫一样样从背篓里取出东西摆在摊位空出来的地方。
有手工制作的木制小玩偶,有缝制的针线布料,还有几块风干的腊肉。
摆好这些东西后,美丫非常郑重地从背篓里掏出一支麻布袋,打开布袋口露出里面的东西。
里面装的居然是松子,看上去还不少,有七八斤的样子。
之前林潇潇带孩子们打劫松鼠的储备粮,孩子们根本舍不得吃而是偷偷存了起来。
这次听说美丫要来坂城卖东西,大家就拜托美丫带到城里试着卖卖看。
其中有一大部分是大丫拿出来的。他家几个孩子总是跟着林潇潇,家里也不缺吃的,大部分松子都被存了起来。
这些松子是烧熟了并开了口的,直接拿起来就可以吃。
林潇潇眼睛一亮,想着要不要从仓库里拿些零食出来卖,但最后还是放弃了。仓库里的零食越吃越少,卖了就没了,哪怕留着做念想都是好的。
“松子要卖几钱?”林潇潇好奇问美丫。
“入冬前我家卖过一批,六钱一斤。如今这些小食难见,我哥说可卖十钱一斤。”
十钱一斤算下来比木炭贵。林潇潇觉得差不多也该是这个价钱。
如果能进城里卖当然可以价格更高。但这里是集散地,客流量受限。
干坐着太无聊,林潇潇跟美丫交代了一下打算周围转转。
林潇潇他们所在帐篷的摊位基本都是卖木柴的,没什么好看的。
旁边一顶帐篷里是专卖野味的。有风干的腊肉,有新鲜刚打死的野兽,甚至还有活着的小动物。
有一只笼子里竟然装着一只小雪貂。这可是牢底坐穿兽啊。
活物中最多的居然是兔子而不是山鸡。
林潇潇不由想起以前农村的兔子养殖场。
不知道能不能在这里搞个养兔基地,万一遇到兔瘟该怎么应对呢......
在另外一个帐篷居然有卖新鲜蔬菜的,还是大白菜。
“你这菜怎么卖?”林潇潇忍不住上前询价。
对方老农伸出三根手指:“黄芽菜,三钱一颗。”
原来这里把白菜叫做黄芽菜。
“你自家种的吗?”林潇潇好奇问道。
老农愣了一下咧嘴笑了:“不是,俺们村子后山上有一片黄牙菜地,都是野生野长。这东西冬天放不坏,就是吃起来没啥味道,但也是青头,冬天里见点青头可难。”
林潇潇笑了,感觉这老农挺实在。可惜她没钱,不然就囤一批放仓库。
话说仓库里的蔬菜真的不够吃。
林潇潇想以物易物,但是仓库里能拿出来交易的东西真的太少了。
这年代人们主食是黍和各种林潇潇叫不出名字的粗粮。
像是大米面粉这类的,这个年代的粮食构成还没有发展到这种程度。她敢在五丈村拿出来,却不敢给不相识的人知道。
林潇潇想了半天也拿不定主意可以用什么来交换,只能无奈放弃。
把整个集散地逛下来,林潇潇没在发现想要的东西,垂头丧气地回到自家的摊位上。
林潇潇从背包取出保温杯喝了口姜汤,然后递给美丫。
美丫笑嘻嘻抱着保温杯,缩着手小口小口地喝着,好像很舍不得的样子。
这种帐篷两面通风,屋顶又透不进太阳,待在里面比在外面还冷。
林潇潇眼睛一转,假装从包里拿东西,从仓库里掏出一个痰盂。这个痰盂是她爸妈的,家里的老物件了。
“山女?”美丫好奇地盯着痰盂。
“用这个当炭盆,”林潇潇拿起几块小一些的木炭丢尽痰盂里,“太冷了,烤烤火。”
木炭乏人问津。林潇潇懂得广告效应。
几块小木炭在痰盂里慢慢燃烧,果然引起了周围人的注意。
好几个人特意过来打听木炭的价钱,只是都被五十钱的价格吓走了。
旁边卖木柴的小哥过来蹭热度,林潇潇没有赶他走,而是借机跟他聊了起来。
“小哥哪里人?”
“俺是莱山的,你们呢?”
“五丈村的。小哥一个人来的吗?”
“不是,我哥在外面守板车,俺还有好多柴火在车上放着呢。”
“柴火好卖吗?这快一上午了,我瞧小哥的柴火才卖出去两捆,要是卖不掉咋办?”
“肯定能卖完,俺都连着来了四天了,每天的柴火都卖完了......”
经小哥详细介绍,林潇潇才知道莱山距离坂城很近,单程只有一个时辰的脚程。
坂城内的木柴主要就是莱山供应的。每天都有很多莱山野人来集散地卖木柴。
这段日子天气好,路上好走。如果遇到下雪天,他们仍然会来这里卖木柴,那时候价格会高一些。
小哥家兄弟五人,小哥和大哥每天负责卖木柴,剩下三个兄弟每天负责上山砍木材。这就是他们整个家庭的收入来源。
单一收入来源容易造成经济崩溃。以家庭而言,就是朝不保夕。
林潇潇默默在心里叹了口气。
不过她现在没资格同情别人,她现在可是无收入来源,想买颗黄芽菜都没钱。
小哥望着她们摊位上的木炭,眼睛里闪烁着羡慕。
“你们这些木炭肯定也能卖掉,再过一会儿,城里贵人家的采买就要来了,他们会买木炭。”
林潇潇眼睛一亮连忙追问详情。
原来小哥那里也有会制作木炭的人家,人家每年冬天卖木炭的钱够吃一整年。
“听说吴家得了城里贵人的赏识,用不了多久就能进城当国人了。”
卖炭能搭上贵人?还能靠卖炭成为国人?
林潇潇挠了挠自己的下巴陷入了沉思。
难道是她小看了烧炭这项技术?不应该呀,打造青铜器这些不需要高温吗?这年代烧火不就是靠炭吗?
林潇潇深切反思自己当初没学好历史了。
不得不说广告真的会产生超出预期的效应,而且也被卖柴小哥说对了,后面陆续卖出了四篓木炭。
林潇潇终于明白了,穷人赶集趁早,有钱人买东西不着急。
日头晒得暖洋洋,那些城里贵人府邸负责每日采买的人才出现在集散地。
这些人听了五十钱的价格并不会还价,直接就买了。只是买的量不大,都只是买了一篓。
连着接待了四位客户,收入的布币装满了林潇潇的背包。
他们一共准备了十二篓木炭。板车上放不下,只放了六篓。其他都在林潇潇的仓库里。
林潇潇借着出去拿货的机会,偷偷从仓库里拿木炭,所以仓库里现在只剩两篓木炭了。
与此同时,林潇潇见证了隔壁小哥卖木柴的火爆程度。
隔壁小哥家的木柴很讲究,全都劈砍成同等长度,粗细分开,而且比较干燥可能经过用心的晾晒,堪称烧火做饭最佳选择。
货比三家,大家都选择隔壁小哥的木柴。
还不到中午,隔壁小哥家的木柴全都卖掉了。
林潇潇在旁边看着,默默数着隔壁小哥大概卖了二十几捆木柴,也就是二十几钱。
原本看人家生意好还有点眼热,想到自己包里的两百布币,心里又有些五味杂陈。
林潇潇正在感慨,忽听得背后传来村长的声音。
“山女,美丫,收拾摊位,咱们进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