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员干部干事能力锤炼九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在解决问题中前进的。党员干部是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问题的重要力量,具备一定能力是其解决新时代问题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总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进的。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41]。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明确了党员干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必然逻辑、现实逻辑和成长逻辑。党员干部要在解决问题中锻炼成长,必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一)历史总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进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进程,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历史进程,是人类解决这个基本矛盾即基本问题,以及解决基于这个基本问题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的客观进程。同时,历史也是人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面镜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总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进的。”[42]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从三皇五帝到夏商周、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再到宋元明清,每一个朝代,无不是在解决本朝本代面临的历史问题中前进的。同时,中华民族光辉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无不证明了中华民族创造历史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入侵,《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我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遭到严重破坏,逐渐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备受欺凌。怎样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怎样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近代中国面临的两个突出问题。为了解决这两大问题,无数中国人进行了前赴后继的探索,但无论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还是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及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中国人民依然在黑暗中摸索着。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党领导和依靠广大人民,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进行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中国人民站了起来,开启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新纪元,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解决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问题和进行革命的强大本领。

新中国成立伊始,国民党还有上百万军队在负隅顽抗,经济千疮百孔,西方一些国家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怎样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怎样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怎样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中国历史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剿匪斗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从1950年冬到1953年春,开展土地制度改革和其他民主改革,全面恢复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这一时期,我国在党的领导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展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和外交工作,运用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等形式把农民的个体私有制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运用加工订货、经销代销、公私合营等形式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人民成为生产资料和社会的主人,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党曲折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行计划经济,调整政策,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爆炸第一颗氢弹,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同一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亚非拉国家建交。这些成就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解决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棘手问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强大本领。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面对“文化大革命”的灾难,面对贫穷落后的现状,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开启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拨乱反正,把党和国家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制定全面改革纲领,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对生产力的束缚,全面推进城乡改革,创建经济特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一国两制”、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制定跨世纪发展战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解决社会主义问题、进行改革开放的强大本领。

进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发展面临的新的重大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自我革命推进社会革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统揽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展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证明了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解决自身面临的重大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本领。

(二)应对当前复杂形势的迫切需要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都在加速推进。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本质在于国际秩序的转型。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一直积极维护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主张通过调整和改革使现有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在何处?变就变在前所未有、百年罕遇,变就变在立破并举、涤旧生新。这个大变局,概括起来说,就是当前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近代以来最具革命性的变化。即世界经济重心正在加快“自西向东”位移;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世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全球治理的话语权越来越向发展中国家倾斜,全球治理体系越来越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世界文明多样性更加彰显,世界各国开放包容、多元互鉴成为主基调。大变局的演进趋势,必然反映人类文明和平发展的大潮流、大趋向。这个大变局,是从事实上“一家独大”的单极世界向协同共治的多极世界的重大转变,是现代化发展路径从一元走向多元的重大转变,是从社会主义遭遇严重挫折向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勃勃生机的重大转变。当然也还要清醒地认识到,世界格局的演变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世界力量结构尚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一些西方国家仍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占据优势地位,资本主义制度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两种道路的斗争也将是漫长的、持久的。[43]经济力量的对比,是构成国际格局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大变局”的基础。近年来,中国、印度、俄罗斯、拉美地区和南非等新兴经济体形成,它们的经济总量及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逐年上升,其中尤以中国最为突出。今天,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量已经不再完全由西方所主导,中国正在成为新型国际关系的推动者和引领者,在世界产生广泛影响。[44]

总的来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由科技革命引发产业变革,由产业革命引发经济力量变化,经济力量变化引发国家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进而引发对旧的国际秩序和治理体系的变革,引发国际格局、全球治理体系的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世界经济低迷,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贸易壁垒增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民粹主义泛滥,地区热点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粮食安全,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多边与单边的对垒,开放与保护的较量,共赢与零和的博弈,加速了这个大变局的演进。

在这个大变局中,为什么中国会快速上升?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优势。我们要顺应这个大变局、推进大变局,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充分发挥制度优势,提高处理大变局过程中各种矛盾冲突问题的能力。

从国内来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有序推进,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彰显,治理效能提升,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幸福。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有的地方和单位对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还不到位,“四风”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仍较突出,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问题时有发生。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显示,2020年8月,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1259起,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6693起、处理10143人,查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4566起、处理6588人。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严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创新能力还不强,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就业压力较大,基层财政收支困难,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保持国内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大局稳定面临诸多难题,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例如,我国2020年第三季度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为86.8,比二季度回升1.3点,但仍处于不景气区间,中小企业负担仍较重,融资难、成本上升、订单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45]要应对这种复杂局面,破解这些难题,党员干部必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

中国共产党人是为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根本任务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这个根本任务的是一系列具体的艰巨任务,如党的自我革命、社会革命等,而要完成这些艰巨任务,需要党员干部的担当作为,需要提高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提高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党的自我革命的迫切需要

自我革命是党的永恒课题。进行党的自我革命,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提高全党的自我革命能力,提高党员干部解决自我革命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提高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需要一代代共产党人艰苦奋斗。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四个自信”,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必须提高全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能力,提高党员干部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解决新时代面临的更为具体的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

第一,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但也存在着脱贫后返贫风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消极腐败现象等问题。要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并在此基础上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党员干部特别是驻村第一书记勇于担当使命,需要提高其解决脱贫攻坚问题的能力。

第二,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之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对疫情,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用1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2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进而又接连打了几场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歼灭战,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比如2020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66元[46],同比下降1.3%[47],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6176亿元,同比下降10.8%,2020年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48]。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以及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任务艰巨,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一场大考。我们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解决好就业、收入、就学、社保、医保、住房等方面的实际困难,需要全党努力,也需要提高领导干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的十九大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了战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需要全国人民努力奋斗,更需要提高领导干部解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观看《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的奋斗目标。其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指民富国强。从横向上来看,国家富强意味着经济发达,政治强大,文化强盛,社会和谐,生态文明;从纵向上来说,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民族振兴,指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意味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繁荣,意味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幸福,指人民生活幸福美好,经济上富裕,精神上充实。人民幸福从时间上看体现在两个层面:近期,意味着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远期,指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领导干部担当作为,更需要提高领导干部解决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

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更比一代强。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是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百年大计。

我们党历来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的干部相对年轻,如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56岁,邓小平45岁。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莫斯科大学会见中国留学生时说:“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中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1953年6月30日,他在《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中说:“要选青年干部当团中央委员”“青年人不比我们弱。老年人有经验,当然强,但生理机能在逐渐退化,眼睛耳朵不那么灵了,手脚也不如青年敏捷。这是自然规律。要说服那些不赞成的同志。”[49]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对那些看得准、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要敢于给他们压担子,有计划安排他们去经受锻炼。”[50]“优秀年轻干部既要数量充足,又要质量优良。”[51]这些指示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和年轻干部成长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好干部标准,破除唯年龄偏向,改进后备干部工作,优化干部成长路径,推动落实常态化配备目标,年轻干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70后、80后乃至90后的年轻干部成为干部队伍的主体。他们的突出优点是有知识,充满活力,但不足之处是缺乏实践磨炼,经验不足,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不足。因此年轻干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以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解决这些问题,迫切要求加强年轻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年轻干部成长,既需要自身努力,也需要组织培养。关于组织培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着眼近期需求和长远战略需要,培养选拔一定数量规模的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要放眼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行业,注意培养有专业背景的复合型领导干部。对有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还要让他们经受吃劲岗位、重要岗位的磨炼,把重担压到他们身上。对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年轻干部,要不拘一格大胆使用。各级党委要把关心年轻干部健康成长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加强长远规划,健全工作责任制,及时发现、培养起用优秀年轻干部。”[52]这里实际上提出了培育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五种方法或者五种招数:第一招,需求定数量,即着眼近期需求和长远战略需要,培养选拔一定数量规模的优秀年轻干部;第二招,事业定素质,即放眼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行业,注意培养有专业背景的复合型领导干部;第三招,压担子,即让有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在吃劲岗位、重要岗位上磨炼,把重担压到他们身上;第四招,大胆用,即对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年轻干部,要不拘一格大胆使用;第五招,扛责任,即把关心年轻干部健康成长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加强长远规划,健全工作责任制,及时发现、培养起用优秀年轻干部。这些方法落实到年轻干部身上,在于提高素质,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时代的优秀年轻干部既要数量充足,又要质量优良。数量充足,总的来说,是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近期和长远需要,配备足够数量的年轻干部,使其能够满足党的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满足干部队伍更替的需要,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质量优良,内涵十分丰富,概括来讲有以下几点: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二是符合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年轻干部标准;三是忠诚干净担当,对党有忠诚心、对人民有感恩心、对事业有进取心、对法纪有敬畏心,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四是专业素质,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建设一支忠实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符合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忠诚干净担当、数量充足、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

建立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年轻干部队伍,关键是坚持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标准也是年轻干部的标准,年轻干部不仅担负着现在的任务,也肩负着未来的使命,还面临着新的要求,主要是六条标准:一是政治标准,必须对党忠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二是能力标准,必须有足够本领来接班,加强学习、积累经验、增长才干,自觉向实践学习、拜人民为师;三是工作标准,必须沉下心来干工作,心无旁骛钻业务,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四是担当标准,必须信念如磐、意志如铁、勇往直前,遇到挫折撑得住,关键时刻顶得住,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经得住磨难;五是作风标准,必须当老实人,讲老实话,做老实事;六是修身标准,必须强化自我修炼,正心明道,防微杜渐,做到有原则、有底线、有规矩。能力标准既是六条标准之一,也贯穿于其他五条标准之中。锻造符合这六条标准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必须加强能力建设,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