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故事来自与世界的碰撞
我每次来中国都有新收获,这次是关于饮食文化。中国烹饪技巧精湛,南北美味丰富多彩,做个中国人真是幸福的事啊!
我与徐峥导演合作过《港囧》。七八年前,我手上有个已经写好的剧本,故事内容是一位忙到没时间照顾家庭的人体检发现癌症,自己大概只有三个月寿命了,他在与家人相处时发现自己是一个失败的老公、不仁慈的父亲。他想最后帮助家里成员完成愿望:幼小的儿子想在天空上飞翔;上中学的叛逆女儿想得到班上帅哥的爱情;夫人则希望换个完美的丈夫。故事戏剧化极了。当时演员、导演都找好了,在韩国开拍在即。就在这时制片人居然得癌症去世了。项目就搁置下了,直到这边电影协会的朋友说尝试翻译了引进到中国。
我们担心水土不服,还把剧本送到一位电影学院的老师那里咨询了一下。他提出些疑问,我接受了修正的意见。在中国的市场与文化背景下,主角行将就木是非常悲伤的事,若以喜剧表达,观众能接受吗?二孩政策开放了,但家里有两个小孩尚不算普遍现象;婆媳一起生活在韩国比较普遍,那中国呢?剧本交到徐峥手上,他很感兴趣,想和我当面沟通。我当天就订了机票去会面了。他所思考的问题和学院老师所指点的很类似,但我们还是坚持了下来,完成了本土化的调整。上演之后,观众们可以看到他把我的剧本修得更喜剧化了,两个孩子没改。
其实创作者越是试图突破界限、触碰欲望,对观众的吸引力就越强烈。儿子对父母不孝在现实中是不可以的,但在电影中是可以的。公司里新来的菜鸟职员对董事长无礼在现实里不可以,但在电影中就可以。编剧在写作中自由发挥,突破创作限制,在现实中不可以的,但在电影中就可以。
我们要追问自己:是什么让我们紧张?是什么让我们快乐?是什么让我们生气?是什么让我们反思?是什么让我们羞耻?是什么样的过去在向现在的我们提出质问?
好剧本无非两种:第一种是从没人写过的新题材你给写出来了;第二种是对现有故事的重新叙述,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就这两种可能。
在生活当中有哪些令人紧张的元素?要是生活中没有瓜葛纠结的人生经验,活得与世无争,当好编剧、小说家的可能性就太低了。要是在家里每天与父母吵架,到学校跟同学吵,没准这人写剧本会写得好。进入社会时,他思考国家、社会的问题,无论对错,只要每天思考,那他写出来的东西就是有生命力的。
举个例子来讲,男编剧写一个父子关系的剧本,或女编剧写一个母女关系的剧本,若他们个人成长背景里确实常常与父母辈争执的话,那么真的会有源源不断的素材。可以写得偏喜剧一点,也可以沉重严肃一些,亲身经历真的有所裨益。
每一个编剧都有自己喜欢的领域,我喜欢音乐我就写音乐,你喜欢赌博可以写赌博。喜欢,就会写得更生动。请在喜欢的领域里去发掘一个新故事,让观众喜欢。而自己不了解,只为迎合大家喜好就搞搞搜集,写自己不熟悉的环境中的故事,成功率是比较低的。
另外一些引人愤怒的题材写出来也有高成功率。对于男性编剧来说,就写每一次谈恋爱都被女朋友发好人卡、背叛这种事吧,写得异常愤怒,弄个喜剧剧本,就很可能成功。原则上把不好的事搬进电影,这些内容最好能引起公愤。韩国常有这种电影,社会上有人干了伤天害理的事,却面临了轻描淡写的处罚。人们会追问,为什么便宜了这坏蛋呢?罪犯因掌握公权力逃脱了应有的惩罚。很多人不满这种不公,把它拍成电影,也很容易成功。
还有一种题材,把不光彩的人生污点拍给大家看,展现羞耻感。我成人以后常回想少年时的困惑、犯过的错误,作为孩子,当父母在世时并不孝顺,内心长久惭愧。大多数人,人生忙碌到无暇停顿脚步去回首,这类反思的故事就是对心灵的填充。
谈了这么多的内容,其实想说的是,要有长久的深思,才能成为好编剧。虽然我在韩国,却也能从媒体了解到中国社会正经历剧烈变迁,跟韩国一样。转型期的事情可以化作很好的电影元素。
亦有历史事件穿越时光向我们提出了问题。那些陈年旧事好像复制在时下一般,它们还会发生。这样的素材可以做成历史剧。如今要写历史剧,得问问自己:为什么是这个故事,它会给今天的观众什么启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