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061大干一场
“再试试?”王侍郎沉思许久,终于点头道:“试试吧,大不了再失望一次。”
裴周本来是非常介意自己的女人给别的男人把脉的,不过他今天好不容易才让苏玉婉对他开口说话,一时也不想再惹她不快,打算眼不见心不烦,便去了院子里等着。
苏玉婉这才为夫妻二人把脉。
脉诊结果,王侍郎一切正常,问题出在王夫人身上,与之前几个太医的判断结果一致。
听到结果的一霎那,王夫人原本期许的目光,瞬间变得游离。
“唉,原本还抱着希望,是太医们诊错了,没想到苏神医的结果也是如此,也许这就是命吧。”
王夫人暗自伤心了一会儿,又对一直劝慰她的夫君说道:“妾身对不住老爷,不能给王家延续香火,老爷你还年轻,就听妾身的话,纳几房妾室进来吧,若是老爷担心妾生的孩子分位低,委屈了他们,妾身愿意为你纳娶平妻,绝不生醋意。”
“夫人这是说的什么话!”王侍郎当即反驳道:“你的身子是怎么坏的,我比你更清楚。你也不是一开始就不能生,都怪我,怪我害了你,现在我又怎么有脸,娶别的女人生孩子呢?”
“老爷——”
“别说了,夫人,此事我绝不同意!”
夫妻二人看似争执,却都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为对方着想。
不知怎的,苏玉婉的眼睛竟然莫名一热,鼻头一酸。
好在她还是忍着没落下泪来。
在夫妻二人毫无隐瞒的告知下,苏玉婉也弄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王夫人本是京城名门望族之后,有一次随家人探亲路过本县,遇到了贫穷却有才气的王秀才,也就是如今的王侍郎。机缘巧合下,两人便走到了一起。王夫人娘家,家规森严,见女儿如此随便就与一个穷秀才结缘,很是难堪,一气之下便将王夫人丢在此处,再不过问。
王夫人从不抱怨,舍弃大家小姐的锦衣玉食,卷起衣袖,就与王秀才过起了寒门生活。
只是好景不长,两人成亲后不久,公公婆婆便双双病倒,当时正值王秀才准备乡试的时候,王夫人为了不让男人挂心,便带着几个月的身孕,亲自侍奉公婆,几次都差点累昏过去。
王秀才中了举,成了王举人,归来之日,王夫人再也撑不住,小产了。小月子没过完,王举人的父亲便过世了。
王举人在家守孝三年,克尽礼数,未曾同房,好在母亲病愈,算是唯一值得庆幸的事。
三年孝期过后,夫妻再次同房,半年未孕。不过当时,大家都觉得同房时间才半年,没有怀孕也正常,而且也赶上了王举人进京会试,所以一家人都没往他处想。
等到王举人成了进士,做了官,接了母亲和妻子进京,才发觉事情不对,因为一年过去,王夫人根本没有怀孕的迹象。
此时两人的年纪都不小了,王母也急着抱孙子,就带着王夫人到处求医问药,得到的结果,却都是王夫人在上次怀孕期间劳累过度,小产后又没有养好身子,所以这辈子,基本上都不能再怀孕了。
原本对儿媳妇很是满意的王母,便开始冷不丁地说起了刺耳的话,甚至也学了京城大家的做派,要给儿子纳妾,王夫人孝敬婆母,一句怨言都没有,好好伺候了老人几年。
直到前年,王母带着遗憾离世,王夫人便也随着夫君回家守孝。
许是因为不能生下一儿半女,觉得对不住王侍郎,王夫人几年前便得了心病身病,伺候走婆婆,她自己也垮了,若不是苏玉婉来的及时,怕是她已经撑不过这个正月了。
苏玉婉听了两人的故事,久久不能平静,既佩服王夫人有破釜沉舟与娘家断绝关系的勇气,又佩服她眼光好,找到了王大人这样一个有情有义的潜力股。
当然,她也欣赏富贵之后绝不抛弃糟糠之妻的王侍郎。
就凭当今社会的风气,以王侍郎这样的三品官员的身份,可以说是妻妾成群都不为过。
这样的两人,居然没有子嗣,真可谓是遗憾至极。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苏玉婉来了。
“王大人,夫人,我只说了二位的问题,可没说问题不能解决啊。”
“苏神医,你……什么意思?”夫妻二人齐齐问道。
苏玉婉终于心安理得地收下了银票。
“这两千两银子的治疗费用,我收下了。”
“苏神医——”
“放心,有我呢。”
夫妻二人先是难以置信地相互对视,后来又一起喜极而泣。
他们甚至都不用问为什么,就信了苏玉婉的话。
苏玉婉当即开了调理王夫人身体的药方,详加嘱咐过后,便又对其施了针。
等待拔针的功夫,苏玉婉才问起了贸易互市一事。
王侍郎当场就愣住了。
“本官远离朝堂两年,消息自是没有在京城时灵通。不过此事,本官是昨天收到京城来信才知道的,可你,又是从何处得知?”
苏玉婉已经顾不得解释从哪里听来的消息,只从王侍郎的话里就能确认,此事居然是真的了。
“这事说来话长,还是让裴周来解释吧。”苏玉婉打开门,见裴周正坐在院子里晒太阳,便将人喊了过来。
裴周便正大光明地,解释了自己是听墙角,偷听来的消息。
“真是小人行径,跟你父亲……”王侍郎差点说多了,赶紧住了嘴,又说道:“放开与邻国互市这件事,朝廷前几年就在准备了,只是因为要考虑的太多,所以事情一直没有进展。直到正月初十那天,大魏使臣进京,皇上才终于定下此事。”
裴周没听到王侍郎前面那句欲言又止的话,只问道:“正月初十才定下来,到现在也不过才二十天的时间,黄文忠那里怎么这么快就得到消息了?”
朝廷下决策后,从准备实施,到通知到县,其中要经过各种繁杂的过程,一般最快也得半年,更有甚者,两三年的时间都不一定能真正落实到位。
二十天的时间,连县令也不可能得到消息的。
黄文忠如此快速地知道此事,甚至连槐树镇这条路线都清清楚楚,只能说绝对背后有人,而且后台来头肯定小不了。
王侍郎已经离京两年,朝中之事又瞬息万变,他对黄文忠也从未关注过,一时半会儿还真说不出个所以然。
“这——老夫惭愧,竟不知咱们县里,还有如此神通广大之人。”
苏玉婉倒没太在意黄文忠的背景,只知道此事已经确定属实,那么她,一定要大干一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