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七节 中医学对该病的认识
干燥综合征在中医学文献中无相似的病名记载,但其复杂的临床表现在许多古典医籍中有类似描述。无论其原发或继发者,往往伴发许多脏腑病变,因此很难明确其属于某一病证。有人认为本病宜归属“燥证”范畴;有人认为因其可累及周身故称为“周痹”;关节疼痛尽属于“痹证”;有脏腑损害者如肾、肝等受损,称之为“脏腑痹”;近年全国中医痹病专业委员会所著的《痹病论治学》称本病为“燥痹”。
燥气致痹,首见于《路志正医林集腋·痹病杂谈一组·燥痹论治》一书。次则见于《痹病论治学·干燥综合征》。此后《中国痹病大全》收入,并认为:“风寒伤人能化热,风热伤人能化燥。热则耗液,燥则伤津。病初起在经络、在体表。络脉痹阻而关节、肌肉疼痛,体表燥热则少泪、少涕、少唾、少汗而肤痒。”
历代古籍中无“燥痹”病名,但与本病相关的论述,可散见于各家医著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有“燥胜则干”的记载。金代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有“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的论述,指出了燥病的特点。有的从感邪方面进行阐述,如《素问·五常政大论》云:“阳明司天,燥气下临,肝气上从,苍起木用而立,土乃眚。凄沧数至,木伐草萎,胁痛目赤,掉振鼓栗,筋痿不能久立。”明确指出阳明燥金司天,燥气当令,肝木受制而从金化并为金用,土干地裂,凉气数至,草木凋枯。感其气则出现胁痛、目赤、头眩、战栗、筋痿不能久立等病症。并在本篇首先提出“燥毒”之论,指出燥盛不已,酝酿成毒,煎灼津液,阴损益燥。
津液耗夺亏损,人体皮肤、四肢、脏腑失于濡养,正常敷布运行代谢失调,导致内外津涸液干。正如《医门法律》中所言:“燥盛则干。夫干之为害,非遽赤地千里也,有干于外而皮肤皱揭者,有干于内而精血枯涸者,有干于津液而荣卫气衰、肉烁而皮著于骨者,随其大经小络所属上下中外前后,各为病所。”对燥邪所犯做了较详细的论述。张景岳则提出燥邪之气虽属外邪之类,但有阴阳之别,从阳者是因于火,从阴者原发于寒,而热则伤阴,必累及于脏,寒则伤阳,必及于经。此因有表里不同之故,必辨明后方能论治。
在治疗方面,《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寒温之不同,因此又有“燥化于天,热反胜之,治以辛寒,佐以苦甘”和“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之别。汪瑟庵认为燥证之患,相传路径不多,因治法较简单,初用辛凉,继之用甘凉,燥证喜柔润而忌苦燥之品,因苦燥伤阴之故。
明代张景岳提出燥盛则伤阴,因此治疗当以养营补阴为主。然如秋令太过,金气盛而风从之伤人肌表者,又当投轻扬温散之剂。此燥由阴生之故,正如他在《景岳全书》中所云:“盖燥盛则阴虚,阴虚则血少。所以或为牵引,或为拘急,或为皮肤风消,或为脏腑干结。此燥从阳化,营气不足而伤乎内者也。治当以养营补阴为主。若秋令太过,金气胜而风从之,则肺先受病,此伤风之属也。盖风寒外束,气应皮毛,故或为身热无汗,或为咳嗽喘满,或鼻塞声哑,或咽喉干燥。此燥以阴生,卫气受邪而伤乎表者也。治当以轻扬温散之剂,暖肺去寒为主。”阐述了内伤燥邪与外感燥邪的不同,治法亦异。
至清代,随着温病学说的发展,对燥邪致病又有了较深刻的认识。王孟英从五气方面对燥邪进行论述,他说:“以五气而论,则燥气为凉邪,阴凝则燥,乃其本气但秋承夏后,火之余炎未息,若火既就之,阴竭则燥,是其标气。治分温润、凉润二法。”
叶天士指出,秋燥之证,颇与春月风温相似。温自上受,燥亦自上伤,均是肺先受病。但春月为病,犹冬藏固密之余而秋令感伤,是夏热发泄之后,其体质虚实不同。起治肺为先,当投以辛凉甘润之剂,气燥自平而愈。若果属暴凉外束,只宜葱豉汤,或苏梗、前胡、杏仁、枳壳、桔梗之属。延绵日久,病必入血分,又非轻浮肺药可治,审体质证候。总之,上燥治气,下燥治血。慎勿用苦燥之品,以免劫烁胃津。对燥邪致病作了较全面的论述。
路志正不仅明确地提出“燥痹”病名,并在他的《路志正医林集腋》中,对燥痹的发病及治疗阐述尤详。文中指出,外燥致痹多兼风热之邪,其治当滋阴润燥,养血祛风,方用滋燥养荣汤加减;内燥血枯,酌用活血润燥生津散(当归、芍药、熟地、麦门冬、天门冬、瓜蒌、桃仁、红花)加减;因误治而成者,既有津血亏耗,阴虚内热,又多兼湿邪未净之证,其治较为棘手,滋阴则助湿,祛湿则伤津,故应以甘凉平润之品为主,佐以芳香化浊,祛湿通络,方用玉女煎去熟地,加生地、玄参、藿香、茵陈、地龙、秦艽等;对素体阴亏者,当滋补肝肾,健脾益气,以“肾主五液”“肝主筋”“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故也,方用一贯煎加减,何首乌、肉苁蓉、鸡血藤、怀牛膝、山药、白扁豆等药可随证加入。他反复强调指出:“燥痹以阴血亏虚、津枯液涸、筋脉关节失濡为主要病机,治疗当以滋阴润燥为急。即有兼夹之邪,也应在滋阴润燥的基础上佐以祛邪,不可喧宾夺主。”
西医学对干燥综合征的认识、诊断及治疗等在日臻完善,风湿免疫科临床医生诊疗水平亦在逐步提高。但作为临床医师,对中医学治疗干燥综合征方面的应用及优势了解尚浅,后续章节将逐步阐述中医学在干燥综合征方面的临床应用。